近年,隨著國家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農村家庭生育二孩、三孩的比率增加較快。最近,荷蘭皇家菲仕蘭旗下的子母奶粉就嬰幼兒餵養問題通過數字100調研平臺進行的《0-36月齡鄉鎮嬰幼兒餵養和育兒方式調查》發現:鄉鎮家庭的育兒水平應獲得明顯提升。
子母奶粉本次調查顯示,鄉鎮第二、第三個孩子的母乳餵養狀況比率高於一孩家庭,這是一個亮點;但是經濟壓力大、營養常識弱、衛生習慣差是鄉村家庭育兒水的相對短板。因此,子母奶粉呼籲,鄉鎮二孩、三孩的比率增加的同時,也需要科學提高家庭的育兒水平。
經濟壓力大,一碗水端平
本次子母奶粉發起的鄉鎮育兒調研,從廣東、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山東、江蘇8省1市172個鄉鎮徵集1500多位受訪者。數據顯示,本次調查的所有受訪者,平均每家有孩子1.6位。其中45.2%、49.3%的家庭分別有一個、兩個孩子。5.5%的家庭有3個或更多的孩子。
二孩、三孩家庭照顧孩子的任務重,因此拖累了孩子媽媽產後的再就業。再加上一胎家庭一、二、三孩家庭的媽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2.4、11.5、10.6年,父親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3、12和10年。因此,二孩、三孩家庭的收入普遍不如一孩家庭。在本次調研的樣本中,一孩、二孩、三孩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4435、4250、3614元。
然而,多孩子家庭的父母普遍認為,生活再艱難,一碗水也要端平,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月用於最小1個0-36月齡孩子的育兒支出,都在1500元左右。因此不少二孩、三孩的家長自嘲說:「家裡多添1張嘴,每年少賺1萬多」。不少二胎、三胎大家庭的育兒赤字只能更多依靠來自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資助彌補。
不過,如同城裡人接受父母資助買房還貸一樣,鄉鎮家庭並不認為6個大人共同養娃是一件「鬧心」的事情。子母奶粉調查數據顯示,無論是一孩,還是二孩、三孩的家長,都有86%左右的比率認為生下這個孩子後,幸福感明顯上升,認為幸福感下降的比率,均不超過8.6%。
母乳餵養多,奶粉要清淡
儘管本次子母奶粉調研樣本反映的鄉鎮家庭母乳餵養率與國家衛健委實現《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的目標2020年全國母乳餵養率達到50%相比有很大差距。然而,相對於一孩家庭0-6個月母乳餵養比率僅為25.8%,二孩、三孩家庭的這一比率分別達到32.3%和28.6%。在孩子的6-24月期間,用配方奶加母乳的方式持續母乳餵養的比率,一孩家庭的比率為32.1%,二孩、三孩家庭分別為37.7%和35.2%。
二孩、三孩媽媽對三聚氰胺事件有著更多的體驗。然而本次子母奶粉的調研數據顯示,這一陰影明顯消退。一孩、二孩、三孩的媽媽均有79.9%以上的比率希望嬰幼兒配方奶粉應該適合中國寶寶消化系統的特點。90%以上的比率願意購買子母奶粉這樣口味清淡的奶粉。
營養常識弱,衛生習慣差
有些一胎孩子的家長遇到育兒問題的時候,總是請教二胎、三胎的媽媽。首都兒科研究所關宏巖副教授在解讀本次調研報告時特別提醒,新手父母一定注意,老司機並不一定熟悉新路況,過來人的指點或許是個誤導。
子母奶粉本次調查分別測試了一孩、二孩、三孩家長的營養常識、衛生習慣。在包括「世衛組織等專家推薦的母乳餵養應持續到什麼時候」、「母乳不足的兩項指標是什麼「的三個母乳餵養常識測試題中,一孩媽媽的平均得分是33.7分;二孩媽媽、三孩媽媽的得分只有29.6分和21.9分。在「什麼時候該添加米湯菜湯、蔬菜水果、肉類」、「什麼食物含鐵量相對豐富等」等四個輔食知識的測試題中,一孩媽媽的得分是36.1分,二孩、三孩媽媽的得分只有34.1和31.4分。在「什麼時候該為孩子刷牙」、「是否經常為孩子餐具消毒」等問題組成的衛生常識和習慣測試題中,一孩媽媽的得分是47.4分,二孩、三孩媽媽的得分分別為41.3和38.9分。
子母奶粉還請了首都兒科研究所關宏巖副教授,針對如何提高二胎家庭科學育兒水平的問題提出了建議,關教授建議:「不要用過於獵奇、八卦的心態模仿網絡上似是而非的育兒奇招,需要豐富嬰幼兒營養知識的話,下載中國營養學會編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重點閱讀其中0-36月齡孩子的餵養方法。需要全面豐富科學育兒知識,精讀一本正規出版機構發行,科研醫務人員撰寫的育兒書。信息爆炸的時代,特別需要去偽存真,集中注意力的學習。」
子母奶粉這次比較嚴肅的調查結果為家長們打了一劑預警針,我國家庭育兒水平需要有科學的提升,希望家長們不要被一些謠言所誤導,多聽從專家建議,提升科學專業的育兒觀念,為孩子提供一個科學的成長環境。寶寶的到來為家庭增加了幸福感,寶寶的餐食是極為普通又尤其重要的一環,子母奶粉希望父母們不在這種基礎問題上出現小失誤,給寶寶健康的生活環境。
新財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