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聲時,「AD」、「BD」容易混淆。
在諜戰傳奇片《聽風者》中,為監聽敵臺而設立的神秘部隊701一度陷入空前危機,誤打誤撞進入701的盲人調琴師何兵,憑藉自己特殊的聽覺成為了701「唯一的眼睛」,這種超凡的聽力讓人嘆為觀止。
沒想到,如今時值考試季,有的年輕人竟然也加入了「聽風者」的行列。不過,他們聽的可不是敵人的電臺,而是考試時旁邊同學寫在紙上的選擇題答案「ABCD」 大學生記者 呂新陽
揚子晚報記者 蔡蘊琦 文/攝
聽聲辨答案「ABCD」
網傳考試秘笈
又到各校期末考試,寒假能否過得HAPPY,就看試卷上的分數了。近日網上熱傳一份考試秘笈,號稱僅憑鄰桌的筆畫聲,就可判斷選擇題的答案。
這份秘笈宣稱:靜下心仔細聽同學寫在試卷上的選擇題筆畫聲,就可「抄」下選擇題的答案。為什麼能這樣呢?秘笈說得還挺有道理,因為選擇題有ABCD四個選項,四個字母在書寫時略有不同:A有三畫,C只一畫,BD雖都是兩畫,但B在書寫時由於第二畫有彎,比D花的時間長,仔細聽不就能辨別出來了。
揚子晚報實驗
真沒想到,正常書寫速度下 單選題居然能「聽」對80%
通過聽聲辨答案,這真能實現嗎?昨日,揚子晚報記者請兩位大學生進行了實驗,令人驚訝的是,看似天方夜譚的「聽聲辨答案」還真有一定的準確率,在正常書寫速度下,準確率居然能達到80%。
實驗準備
測試目的:單純通過聆聽籤字筆在紙上書寫時的聲音,看看能否將ABCD四個選項準確的分辨並複寫下來。
測試工具:籤字筆兩支,普通信紙和高級光滑信紙各一張,記號筆若干。
測試人:揚子晚報記者(坐前排,先寫)
小菲:英語專業大三學生
小陽:廣電專業大三學生
測試方法
測試分為兩輪,前一輪由揚子晚報記者以正常的速度在普通紙張上書寫英文字母,另兩名同學「聽寫」。第二輪由記者以較快的速度在光滑的紙張上書寫,另兩名同學聽寫。在每輪測試,每書寫五個字母稍作停頓。被測試同學憑藉聲音將記者所寫的「拷貝」下來。
儘量模擬考場環境,室內儘量杜絕雜音,為保證測試的準確性,參與測試的兩個同學以一前一後的形式坐定。
寫的越慢,「聽」對的越多
在第一輪測試中,因為書寫的速度較慢,所以被測試同學的聽寫複製能力還是不錯的。小菲同學聽寫對了17個,錯誤個數是3個。小陽同學聽寫正確數為16個,錯誤個數是4個。兩人的測試過程都比較順利,且錯誤率都沒有超過20%。綜合兩人的測試結果不難發現,錯誤的地方只存在於「A」和「B」,或「A」和「C」之間的判斷模糊。
寫快了,AD、BD難分辨
在第二輪測試中,測試同學的書寫速度明顯加快,所以很多字母都出現了連筆的情況,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聽寫者的難度。因此,兩位同學的錯誤率較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其中,錯誤最多的,除了原先的「A」和「B」之外,又多了「A」和「D 」。究其原因,因為字母A在快速書寫時,由於連筆作用簡化成了兩筆,與字母D相同,因此很容易混淆。此外,把「B」聽成「D」的情況也相繼發生。這是因為字母B在連筆的時候,最後一個弧度會用力很輕,聽寫者在聽的時候很難抓住最後的尾音,自然而然會以為是D。所以把B聽成D也就不足為奇了。
紙越粗糙,「聽」對的越多
因為在測試的環節中,被測試者主要是根據測試者的書寫聲音而判斷字母選項的,所以聲音的清晰度就是能否聽寫成功的最為關鍵的因素。而書寫發出的聲音就是筆尖與紙張接觸摩擦所發出的聲音,在這兩組測試中,測試者分別使用了兩種不同材質的信紙作為測試工具。一種是較為光滑的高級信紙,另一種是質感一般、紙質粗糙的普通信紙。
測試結果表示,在光滑的高級紙上聽寫字母,其正確率明顯低於粗糙的普通信紙。原因顯而易見,由於普通信紙表面粗糙,所以測試者在書寫時,筆尖與紙張表面的摩擦力就增大,也就是俗稱「抓地力」更強了。摩擦力一大,發出的聲音自然就大了。所以縱使是一些不容易被聽到的尾音、頓筆也能讓被測試者聽得很清楚。而高級信紙由於其做工精良,表面拋光,所以書寫時摩擦力很小。那些本來就不易被發現的尾音自然「藏匿」得更深了。
英語專業同學準確率更高
實驗中,揚子晚報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測試的數據顯示,同樣的紙質,在快速書寫的情況下小菲的聽寫正確率要比小陽高出許多。即便在正常情況下,小菲的準確率也比小陽高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靠的就是後天「培養」的能力了。
原來,小菲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模擬聽力和語感練習這在平時上課的時候都是家常便飯。在長期的聽力練習中,小菲的抓聽能力變得很強,書寫速度也可見一斑。
「其實我感覺這跟我的專業還是有一定關係的。」在學校,小菲每次上實踐課都要戴著耳麥聽寫句子,那可是影視原聲。那個難度肯定比這個測試裡的單純聽書寫聲音大多了。「老外說話不光快,還喜歡連讀,所以我們英語專業的學生都比較擅長抓尾音和單詞的韻腳。我們聽的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可能自然而然地就把這個習慣帶到生活裡了。」小菲說。
專家解析
不是特異功能 其實普通人都能做到
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志純看來,「聽聲辨字」算不上特異功能,「普通人都能做到。」比如電話鍵盤音,「從1到9,每個音的聲音不一樣,返回到大腦的感覺一樣,仔細聽上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準確辨別出來。」
聽寫字母也是同樣的道理,寫A、B、C、D選項,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寫不同字母時,聲音遠近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比如A寫三畫,筆尖在紙上畫過的聲音長,C只有一畫,較短,B和D都是兩下,只要仔細聽通常能聽出來。」黃主任認為,如果稍加訓練,準確率會更高。「準確率和距離有關係,如果採取一考多卷,周圍同學跟你考的不是同一張卷子,可以有效遏制這種作弊方式。」
「實戰」很難:要求太高,成功率太低
參與實驗的小陽告訴記者,如果真在考場中如此作弊,恐怕成功機率不會太高。「因為必須滿足諸多條件。」小陽說,首先對方必須是高材生,否則就是全聽對了,他寫的是錯誤答案,你跟著也都錯了;其次,寫答案時,這名同學還必須慢慢悠悠地寫,快了就聽不清;同時,還必須祈禱考卷選用了粗糙的紙張來列印,否則紙張越好,正確率越低。
揚子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10名大學生,這樣的考試秘笈真能助考嗎?10人中只有2人表示,聽上去還不錯,有點想試試;其餘8人均表示太費事,成功率太低。一名文科專業的同學說,「我們考試選擇題的比例相對較低,其餘都是文字解答。費半天勁,不一定能填對,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