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中心區將現200多米雙塔地標,中央公園與美術館、科技館、圖書館有機融合
金羊網 2019-05-27
金羊網訊 記者趙燕華報導:未來,廣州南沙中心區市民廣場將崛起290米的地標塔樓,廣場兩側地塊功能混合後,原建築高度也調整至240米,形成雙塔地標。近日,南沙蕉門河中心區市民廣場周邊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徵詢意見開始公示,規劃範圍內的總建築面積從原來的34.46萬平方米,增加到97.78萬平方米,增加了63.32平方米,翻了近兩倍。規劃居住人口增加為7252人。
減少綠地將進行區域平衡
蕉門河中心區是南沙城市發展的起步區域,也是南沙的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文化中心和居住中心,這裡聚集著南沙80%以上的城市配套,是南沙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客廳。本次規劃調整的用地位於進港大道與環市大道交叉口周邊及市民廣場兩側,共涉及3個管理單元:DN0103、DN0107、DN0207。為解決市民廣場周邊地塊歷史遺留問題及優化市民廣場周邊整體城市空間,擬對規划進行調整。
規劃調整首先強調要高效緊湊進行土地開發。總用地面積保持不變,為32.08萬平方米;可用建設用地面積從原來的10.95萬平方米增加到11.94萬平方米,增加了0.9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從原來的34.46萬平方米,增加到97.78萬平方米,增加了63.32萬平方米;毛容積率從原來的1.07,增加到3.05,增加了1.98。居住人口為7252人。綠地及水域用地面積從原來的12.4萬平方米,減少到11.41萬平方米,減少了0.99萬平方米,減少的綠地將進行區域平衡。
同時增加用地兼容性,將市民廣場兩側地塊從文化設施用地調整為文化商業商務混合用地;商務用地、商業用地調整為商業商務用地;保留現行控規南北向綠廊及濱水綠帶不變,同時進行優化調整。沿進港大道兩側防護綠地由30米調整為25米,沿環市大道防護綠地寬度保持不變。將3.52公頃的文化設施用地調整為文化商業商務設施用地。原商業用地兼容居住調整為商業商務設施用地、居住用地獨立設置,調整後居住用地3.07公頃,商業服務設施用地減少2.08公頃。
空中綠色廊橋連起中央公園與金洲山
規劃提出,要優化地標門戶形象塑造,地標塔樓高度由150米調整為290米。沿進港大道建築高度由80米調整為90-150米,沿路界面塔樓前低後高,增加沿街裙樓層次。市民廣場兩側地塊功能混合後,由原建築高度24米調整為40-240米,形成雙塔地標。
同時,以人為本的中央公園塑造,圖書館、科技館、市民中心、美術館等的外部空間通過中央公園實現有機融合。通過空中綠色廊橋將中央公園與金洲山緊密相連,共享空間的可達性實現最大化。調整後,金嶺一橫路海濱路-環市大道段車行功能取消;市民廣場南側兩地塊合併為一地塊,南北向道路按虛線控制。
構建慢行系統,新增小學幼兒園
規劃提出,要加強交通公服配套。結合15號線站點,通過步行通道與地下空間連通地塊4及地塊6,在地塊6內配置公交首末站,面積不低於6500平方米,全面提升區域內的公交可達性。慢行系統方面,構建連續、舒適、無障礙的步行網絡。沿進港大道、環市大道等重要街道的建築界面,應在首層設置連續挑簷、騎樓或有蓋走廊,形成風雨無阻的步行空間。
地下空間開發及停車配建方面,倡導地下空間的功能、交通、市政設施等方面的於地面一體化設計和綜合開發,鼓勵片區各地塊地下空間與周邊地塊地下空間互聯互通。按照《廣州市建設項目停車配建指標規定》(2018年修訂版),落實各類用地配建停車指標。
在DN0107管理單元範圍內新增幼兒園1處。為滿足逸濤東片區教育配套需求,新增1處小學,位於環市大道西側、沙螺灣湧東側,用於擴大環市大道東側現有小學規模。同時根據《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配置教育、行政、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共計2.49萬平方米,共19處,以非獨立佔地設施為主。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