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法案將「禁止罵華人」 華人和馬來人鴻溝堪憂

2020-12-17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為緩和種族矛盾、解決衝突,馬來西亞政府計劃推出新《國家和諧與和解委員會法案》,並專門設立仲裁庭,審理涉及種族歧視以及侮辱性言行等案件。有知情人士透露,根據新法案,謾罵華人者有可能被起訴。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報導,馬來西亞總檢察署正為該法案準備白皮書,然後由負責民眾團結事務的總理署部長佐瑟古律提交至內閣審議,再在國會尋求通過。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稱,政府將根據法案設立仲裁庭,被告一旦罪名成立,輕者向原告道歉,重者必須完成240小時的社區服務工作。據知情人士透露,凡是謾罵華人是「豬」「外來者」或是叫華人「滾回中國」都可能觸犯該法案。用動物暗喻友族、威脅其他宗教、在社交媒體及報紙散播種族言論等都可能被起訴。不過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馬來西亞政府尚未正式對外界透露上述規定。

本月11日在吉隆坡劉蝶廣場發生的由「偷手機事件」引發的巫裔和華裔鬥毆目前在馬來西亞仍被持續關注。馬來西亞總理署部長佐瑟古律日前接受《星洲日報》採訪時表示,該事件涉及政治因素,是一些不負責任、不成熟的政治人物為了特定政治目的煽風點火造成的。馬華人公會總會長及交通部長廖中萊稱,吉隆坡接二連三發生的暴力及搶劫事件會對國家穩定、旅遊業及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劉蝶廣場事件發生後,馬來西亞網絡上的「種族主義」言論也格外受關注。據《馬來郵報》20日報導,社交媒體研究機構Politweet的調查顯示,超過1.2萬名推特用戶在評價該事件時,指責華人商鋪長期出售山寨手機行騙,也有人批評部分馬來人明知是假貨還去華人商店買東西。Politweet研究員艾哈邁德稱,進行上述指責的用戶大部分是馬來人。《馬來郵報》稱,從社交媒體用戶的言論可以看出,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溝通理解還有待加強。【環球時報駐印度尼西亞特派記者 莊雪雅】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到底有多少華人?為啥說華人買土地,馬來人就無地可住?
    近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國家與土著前景大會」上,首相馬哈迪說,以前馬來人就被指無法跟華人競爭,若馬來西亞再敞開大門開放,讓這些有錢的中國人中的300萬來馬購買馬國土地,那馬國馬來人就再無立足之地,甚至被迫從城市遷移至郊外或森林邊界。
  • 馬來西亞為何留不住華人?種族「玻璃天花板」逼走百萬華人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少有的制定「旨在保護多數民族(即馬來族)」平權法案的國家,身為該國第二大族群的華人已深受其影響數十年,大批人因此移民海外。如果說這些還未偏離馬來西亞大選傳統的政治性,中資企業無辜「躺槍」就有些新鮮了。要知道,在馬來西亞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中,外交或國際問題很少成為選舉話題。
  • 馬哈蒂爾將禁止中國人買地,「則馬來人再無立足之地」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表示,馬來西亞如果再敞開大門,開放讓300萬名中國人前去購買馬來西亞土地,那當地馬來人就再無立足之地,甚至被迫從城市遷移至郊外或森林邊界。馬哈蒂爾總理本月1日在國家與土著前景大會上說,以前馬來人就被指無法跟華人競爭,若真的讓有錢的中國人來馬購買馬來西亞土地,馬來人在城市就無立足之地,被迫遷至郊區。他說,若中國人是以投資者身份來馬來西亞投資,他非常歡迎。馬哈蒂爾說,馬來西亞華人勤勞和機智,從以前的勞工做到如今成功的企業家,這是他們可以接受及跟馬來西亞華人合作的原因。
  • 馬來人很懶 華人沒什麼地位
    國家是人家馬來人的,華人沒有什麼地位。雖然有錢,馬來人很懶,印度人智商很高。他們辦事效率特別慢,馬來人信奉慢慢來,什麼事兒都是慢慢來,不緊不慢的,有時候能急死人。
  • 為什麼馬來西亞的華人,不能稱為「馬來華人」,也不簡稱「馬華」
    過去出國旅遊到東南亞,都有這樣一個說法「新馬泰X日遊」,這其中的「馬」指的就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普遍使用馬來語、漢語和英語,很多中國遊客覺得去馬來西亞就不用擔心語言問題了,然而事實上,馬來西亞往往是一個中國人最容易發生口誤的國家。
  • 勤勞的華人,為何在馬來西亞活得那麼憋屈?
    但在2010年,馬來西亞納吉政府卻通過朋黨賽莫達,強行收購郭鶴年的玻璃市糖廠,將馬來西亞的白糖業務交由馬來朋黨徹底壟斷,郭老多年苦心的經營化為烏有。納吉(亦作納吉布)政府還想繼續吞併郭鶴年的聯邦麵粉廠,企圖進一步削弱華人的經濟實力,增強馬來人對市場的控制。
  • 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怎麼樣?還會遭到歧視嗎?
    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限制政治,華人在內閣中只能擔任一些不重要職務,巫人與華人之間如發生矛盾官方肯定偏坦巫人。華人因為勤奮所以生活比馬來人要好,馬來人比較慵懶,沒有華人的積穀防饑的意識,所以大多比較貧窮。歷史上馬來亞也發生過排華事件,不過不太大範圍。目前我國國力強盛,也使得在國外的華人華僑能吐氣揚眉,一般也不敢明目張胆欺負華人了。
  • 馬來西亞華人:為何從人口總數的45%變成了20%?
    華人生育率低。馬來西亞沒有計劃生育,但當地華人的生育率並不高。正常馬來人一個家庭平均生育4-5個孩子;而印度裔更是誇張,一個家庭生育5-8個都是正常現象。印度裔是最能生育的族群,所以在很多有印度裔的小國,印度裔都是第一族群,如模里西斯、千里達及托巴哥、蓋亞那、斐濟等國。而華人家庭一般生育2-3個孩子,雖然三大族群的總人口數量都在增加,但華人增長的數量遠不如另外兩族,所以華人佔比自然不斷下降。
  • 馬來西亞議員抱怨華人太富有 指責華人「貪得無厭」
    本報駐馬來西亞特約記者 李 峰本報特約記者  伍沽河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日前報導,該國右翼的土著權威組織主席易卜拉欣•阿里稱,馬來西亞華人正在控制馬來西亞經濟的主要部分,在最富有的人群中,華人佔了9成之多,但這些華人仍不滿足,想得到更多。
  • 馬來西亞華人比例以前是40%,現在只有21%,差這麼多?
    這個國家就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分為西馬和東馬兩部分。這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雖然官方國家是伊斯蘭教,但其公民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從而在這裡形成了多民族分布和聚集的繁榮景象。華人社區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去馬來西亞旅遊,經常能遇到一個說閩南語或粵語的中國人,有時會讓你覺得自己可能還沒有出國。
  • 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的自白
    我們浴血抗戰,創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體系,有完整的「馬華文學」,而這一切在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中國是得不到承認的。反倒是曾經廢除過南大的新加坡,由於其更為強大的國勢,反而被認為是在海外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國家。 「尷尬」之處就在於此:努力地捍衛中華文化,不為馬來西亞政府承認,亦不為世人所知,裡外不是人。
  • 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對待華僑華人的政策比較研究
    馬來西亞自建國以來,就不斷實施一系列偏袒於馬來人的政策,馬來西亞華人在社會上受到較多不平等的待遇,這些不平等的待遇體現在政治參與、文化教育及社會生活等方面。首先,在政治參與方面,馬來西亞華人人口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的比例雖然有23%左右,然而在馬來西亞軍警人員中,華人只佔有1%,所以國家最有效率和力量的暴力機器之主導權掌握在馬來人的手裡的,也就是說,華人很難通過這類「硬資源」來維護自身的權利和地位。其次,在文化教育方面,諸如馬來亞大學這類上了世界高校權威排行榜的公立院校,絕大部分錄取名額都給了馬來人,而華人僅有較少比例的錄取名額。
  • 關注華人人口比重下降和老齡化——馬來西亞華人人口變動分析
    與馬來西亞其他族群相比,華人最早呈現了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人口特徵,人口年增長率低於1%,完成了人口轉變。而同時期仍處於人口轉變進程中,生育率高、死亡率低的馬來人人口比例上升至68.4%。1970年時馬來西亞華人的總和生育率約為4.6,2000年之後已經下降到了人口更替水平(2.1)之下。
  • 馬來人很懶
    狼:我們學校地理位置在檳城,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說文明度最高,最安全的地方。你好網:你可以說說馬來西亞的人群嗎?狼:馬來西亞有三大種族,馬來人、華人、印度人 。華人就相對文明一些。其實馬來人更好相處一些 ,但是文化不太通。
  • 都知道馬來西亞華人很多也很牛,可為何他們紛紛選擇離開?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王高飛):近日有美媒報導,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中,華人所佔比例正在逐年減少。根據馬來西亞最大的獨立智庫「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如果該國目前的外向移民趨勢不變的話,到2030年,馬來西亞華人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從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若此數據屬實,那麼是何原因導致華人紛紛離開馬來西亞?
  • 被迫獨立,新加坡是如何脫離馬來西亞的
    李光耀終生抱憾新加坡獨立但合併並沒給新加坡帶來富裕、穩定和安全感。首先,新加坡原以為在加入馬來西亞後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但始料不及的是,印度尼西亞並不滿意身旁突然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在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尼便斷絕了和馬來西亞的外交關係,禁止馬來西亞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產。
  • 獻禮電影觸痛馬來西亞歷史傷疤 華人被指元兇
    這部電影由馬來西亞政府出資480萬林吉特(約合900萬元人民幣)拍攝,原計劃在今年5月馬大選前上映,由於擔心影片引起華裔選民不滿,所以推遲到8月29日才上映。電影將華人描繪成「5·13」事件的「元兇」,片中的馬來人則表現了克制、品格高尚。馬來西亞當地輿論分析說,執政黨國民陣線在本次大選中雖然險勝但實力大減,並將此歸咎於華裔選民背叛。
  • 馬來西亞華人:支持華教,功德無量
    但當你以為是遇到了同胞上前詢問他們來自哪裡時,卻會得到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我來自馬來西亞。「哦,馬來人啊。」當你這樣稱呼他們時。「不是馬來人,是馬來西亞華人」不管多麻煩,他們都一定會鄭重地糾正。目前華人在當地的經濟地位很高。
  • 不會講華語的華人,算華人嗎?馬來西亞謀殺華語!華人抗爭40年
    而在經濟和文化的打壓中,對華語的壓制,則是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的文化炮彈。馬來西亞政府試圖以馬來人文化,統御其他民族文化。 為此,他們一方面強力推行官方語,即馬來語,試圖消除馬來西亞社會的多元化; 另一方面,他們推行民族配額制,按血統分配教育資源,實際上,是將教育資源無限向馬來人傾斜、並對勤思善考的華人社群進行打壓; 再一方面,他們廢除全津學校董事部,試圖剝奪華人社團辦學資質,壟斷教育資源。
  • 大馬、印尼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係比較
    馬來人的特權在馬來西亞1957年獨立後繼續得以確認,獨立憲法特別規定了馬來人的特殊地位和馬來統治者的地位,規定馬來語為國語,馬來人信仰的伊斯蘭教為國教。20世紀70年代又頒布《煽動法令》,禁止對上述有關規定進行質詢和討論。2000年馬來西亞發生馬來人特權風波,時任總理的馬哈蒂爾就明確表示,在捍衛馬來人的特權上,政府絕不作任何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