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通吃」競爭對手優惠券吸引眼球,再順勢推出新品雞翅,麥當勞此舉既打擊了對手,又贏得了主動。
「麥當勞又降價了,而且降得很離譜。」常在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用餐的小李驚奇地發現,麥當勞還是出「昏招」了:原價7元一對的麥辣雞翅降至5元一對,更「雷」的是,只要在麥當勞櫃檯出示「任意品牌」的雞翅優惠券,不管該優惠券上折扣為多少,都能享受再打9折(即4.5元一對)的優惠。
儘管麥當勞方面一再強調此舉是超值策略的延續,表明了對麥當勞產品的信心,但外界仍給麥當勞扣上了「不正當競爭」的帽子。「既犧牲了利潤又自毀了形象,我不明白麥當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出來。」小李連連為麥當勞感到惋惜。
只是,小李又怎知麥當勞的算盤。「這一定是一個持續性的策略,後邊會有更大的舉動。」一位已從麥當勞離職的員工告訴《數字商業時代》記者,麥當勞是個謹慎制定策略的公司,絕不會冒險做一個不討好的營銷活動。而麥當勞上海總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也向記者證實,接下來會推出新品雞翅。
券券通吃 看似昏招實則高招
「身邊剛好有其他快餐店的優惠券就順便帶來,沒有的話也不會為了省5角錢就去搜羅別家優惠券。」記者在位於北京中關村商圈內的麥當勞內隨機採訪了幾位消費者,儘管「券券通吃」已推行了一段時間,但在記者駐足的半個多小時內,使用其他快餐店優惠券的消費者不足5人。
「銷量還是增加了。」一位餐廳員工告訴記者,雖然使用其他餐廳優惠券的消費者數量並不是很多,但自活動推出以來,店內銷量較之以前有了明顯提升,「畢竟價格已經很優惠了。」正如該員工所言,麥當勞雞翅此次優惠幅度已達到28.5%,如果再出示其他快餐店的雞翅優惠券,降幅將達到35.7%。
雖然犧牲了如此多的利潤,但對於麥當勞來說,這仍是一筆划算的大買賣。麥當勞在中國境內有超過50家食品材料供應商,95%以上的食品材料在當地採購,它有能力通過規模經濟效益來降低成本。而另一方面,降價後帶來的客流增長,未來很可能會轉化為麥當勞的穩定客源。
「對於市場上的成熟產品,一般來說常規促銷可提升銷量25%~30%,而惡性促銷的短期升幅可超過50%。」品牌策劃、市場營銷專家張華平認為,「券券通吃」的促銷手段可以在促銷期內為麥當勞的雞翅產品銷量帶來超過50%的激增,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激增絕大多數是因為低價吸引而來的新消費客群,一旦調回原價,將有流失60%~70%新客群的危險。
像張華平一樣對麥當勞提心弔膽的大有人在。資深互動營銷專家高勝寧認為,麥當勞借肯德基的勢來推自己的雞翅,客觀上就承認了肯德基是做雞的專家,此舉有損麥當勞作為快餐巨頭的品牌形象,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專家的推斷似乎都順理成章,直到記者從麥當勞總部人士口中逼問出將推新品的消息,麥當勞的「異常」行為才得以理解。20年來麥當勞在中國僅推出了一款麥辣雞翅,而肯德基則憑藉香辣雞翅、奧爾良雞翅等產品佔領了消費者對於雞翅的記憶,顯然,就雞翅產品而言,麥當勞略輸一籌。
之前有說法稱,麥當勞與肯德基的中國競爭,後者贏得合情合理,前者輸得心服口服。美國人偏好牛肉,所以在美國麥當勞一路領先,而在中國,人們偏好豬肉及雞肉。中國肯德基的領導層顯然更清楚中國人的口味,在產品研發上,中國肯德基一開始就立足中國國情,以本土化為宗旨,努力推出更適合中國人口味的產品。
而真功夫在今年春節前推出的「香辣滷翅」,又令「雞翅之爭」生出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麥當勞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雞翅產品的市場格局,既把競爭對手的拳頭產品和火熱新品置於被動地位,同時也提高自家雞翅的銷量,為新品的推出鋪路。
在市場營銷學上,一個弱勢品牌或產品為增加鋪市率,往往都會選擇「傍名牌」,用強勢品牌的產品或包裝來換取自己的曝光度。尤其對於新品而言,「傍名牌」的通吃術可令新品鋪市成功率達到70%~80%,而單靠自身力量鋪貨,成功率則只有20%~30%。
「麥當勞推出這項營銷策略,一方面給消費者暗示了麥當勞的雞翅原先不便宜,同時向競爭對手傳遞出今年將展開全面價格戰的信息;另一方面在雞翅方面與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的競爭,有意識拉攏競爭對手客源,並導致競爭對手損失營銷成本與發券成本。」在營銷專家、安徽財經大學商務研究所副所長王喚明看來,「券券通吃」等促銷活動能起到效果很強的宣傳作用,為麥當勞的市場戰略轉型做大規模的鋪墊,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一石二鳥」的目的。
競爭升級 理性對待新式營銷
「麥當勞與肯德基是兩個企業,你推廣你的就好,沒經過我同意把我拉進去,這樣做不太好。」肯德基原中層員工王先生委婉地告訴記者,麥當勞「欠妥」的營銷方式有可能會加劇競爭升級。而相比王先生的含蓄,小李則顯得直白得多:「兩家都爭了這麼多年了,現在促銷都做到這份兒上了,不就是公開挑釁嘛。後邊肯定熱鬧。」
儘管麥當勞一再強調「券券通吃」適用於任何品牌,並不單獨針對某一家,而且目前快餐市場上,肯德基、德克士、漢堡王、真功夫等都擁有雞翅產品。但現實情況是,能真正和麥當勞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也只有肯德基。以北京為例,早已退出一線市場的德克士在北京僅存一家,還沒有大紅大紫的漢堡王在北京也只此一家,而真功夫雖有雞翅產品但並未推出優惠券。
麥當勞與肯德基的鬥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2002年「冰激凌大戰」吹響號角之後,產品戰、價格戰,如今又到了營銷戰,麥當勞與肯德基在中國市場上就從未消停過。從全球範圍看,肯德基和麥當勞不屬於一個重量級別:肯德基在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連鎖店數僅為11000多家,而麥當勞目前在世界12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0000家店,全球營業額約406.3億美元。
按理說,這樣的實力對比,麥當勞勝過肯德基合情合理、毫不意外,然而 奇怪的是,在中國市場,整個局面卻恰恰相反:肯德基不僅贏了麥當勞,還拉開後者一大段距離;肯德基在中國發展得左右逢源、得心應手,而麥當勞似乎總顯得水土不服、差一口氣。難怪中國門店數量已是麥當勞3倍的肯德基敢喊出要壓著麥當勞4倍門店數量發展。
「說實話,這個消息還是我從記者口中得知的。」一位肯德基店長告訴記者,起初有消費者詢問時一直覺得不可思議,「麥當勞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吃了虧的肯德基前期一直以沉默應對,僅通過媒體官方回應了一句「商家促銷各投消費者所好,但關鍵還在於產品的魅力和消費者如何選擇」,但是半個月後肯德基還是對雞翅產品做出了優惠,將香辣雞翅的價格從一對8元降到6元。
儘管吃了啞巴虧,但是如果企業採取相同行為發起反擊的話,最終將是兩敗俱傷。王喚明呼籲商家和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這件事情,「『券券通吃』將加劇行業的價格競爭,最終消費者受益。這是創新的營銷策略,為促銷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僅將主動權充分交給了消費者,而且以消費者為促銷媒介,達到了名利雙收的高境界。雖然會引起行業內新一輪競爭升級,但無須上綱上線,人為引起行業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