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通過圖片的形式講解鷸蚌相爭 |
□見習記者陳杰通訊員劉佳張智文圖
閱讀提示|9月18日上午,偃師市緱氏鎮滹沱小學二(1)班的教室裡不時傳來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原來是澗西區東方第三小學(以下簡稱東方三小)的美術老師趙小傑正在這個班級講課。與此同時,東方三小的其他三名老師也分別在滹沱小學的班級裡講授語文、數學、英語。據介紹,這是東方三小對農村小學的一個支教活動,此次支教一是為了讓農村的孩子感受城裡老師的講課方法,從而開闊視野;二是為了與農村學校的老師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和分享。
全新的教學方式,孩子們表現很活躍
9月18日早上7時30分,東方三小的老師們帶著精心準備的教案和教具,向百裡之外的滹沱小學進發。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行程,支教教師到達了滹沱小學。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能算還會畫,天天幹活不開花。誰知道這是什麼謎語?」一上課美術老師趙小傑通過一個關於手的謎語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這節課的主題——手形添畫。
在手影表演環節,趙小傑老師將準備已久的手電筒打開,通過燈光將雙手姿勢的變化映射在牆面上,頓時,形態各異的小動物生動地顯現了出來。「太像了,我可以試試嗎?」看到生動的手影,7歲的王萌萌忍不住舉起手來要試一試。隨後,趙小傑老師又拿出小音箱,在鳥兒聲音的配合下,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美術課。
幾乎不用看教科書,語文老師王科利通過卡通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堂意趣盎然的語文課。在課堂伊始,王科利老師通過兩張鷸和蚌的照片,引出「鷸蚌相爭」的寓言故事,這對於只聽過「鷸蚌相爭」卻未見過鷸和蚌的學生們十分新奇。而帶著問題讀課文,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提高也是王科利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方法。
互相交流,教學相長
上完課後,東方三小的老師們又與滹沱小學的師生們進行了短暫的交流。滹沱小學的英語老師史老師認為,以前教課的主體是老師,不知道怎麼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學效果不好,而東方三小的老師通過一系列有趣的小遊戲,能夠很快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要點。
「上課前我還是很緊張的,但看到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緊張情緒也就緩解了。美術課不僅僅是教孩子們畫畫,更為重要的是要拓展孩子們的思維。」趙小傑老師說。而大膽地讀出聲來是英語老師李玉梅教給學生的一個妙招,同時她也讓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面對面用英語交談,讓學生在學英語時要敢於大膽對話,不要怕說錯。數學老師孫朝霞幽默的語言、漂亮的板書,也讓學生們享受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數學課。
交流過後,雙方師生均認為紮實的課前準備是講好一堂課的基礎,而意趣盎然的教學方法則是學生快速接受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