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動峽江 · 三峽人家——亮相《中國報導》封面折頁
↓二十二年 · 砥礪前行——內頁四個整版深度報導
編前語
邢昊和他的團隊,用二十二年艱苦卓絕開發,嘔心瀝血建設,將三峽人家逐步打造成如今享譽國內外的旅遊勝地。
近期,由國務院新聞辦領導,中國外文局主管的國家級月刊《中國報導》,在2020年5、6期合刊中,「大篇幅、全方位」解讀了邢昊與三峽人家之間的故事,並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新聞中心、代表駐地等處投放。
讓我們跟隨《中國報導》首席記者王哲
走進三峽人家的發展歷程
感受三峽人家的蝶變魅力!
築夢三峽 情滿人家
文︱《中國報導》記者 王哲
這個春天 / 流了太多太多淚水 / 淚水和著春雨 / 能護花吧 還能夠 / 讓秋天的原野 / 結出更多更多的果實……讓我們一同調動起 / 那周身還湧動的激情 / 虔誠地去面向太陽 / 調和成為一種溫暖 / 在這個夏季去融進大地……
這是國家5A風景區三峽人家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經營者、宜昌詩詞詩歌協會主席、宜昌三峽環壩旅遊發展集團董事長邢昊,在全民戰疫最緊張的時刻飽含淚水寫下的深情詩句,他對偉大祖國終將取得戰疫全面勝利的信念無比堅定,他堅信一切的美好終將回來……
責任擔當,文旅企業疫情之下的破與立
「2020,愛你愛你,要負責,勇擔當!」2020 年1月9日,在三峽環壩旅遊集團新春年會上,董事長邢昊在致辭中激情洋溢地說。他用火熱的情懷,點燃了三峽環壩旅遊集團全體員工再上一層樓的奮鬥激情。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熱情高漲、滿懷期待迎接春節旺季的旅遊行業瞬間陷入冰封。但在近兩個月漫長的停滯期內,邢昊和集團領導班子與廣大職工並沒有悲觀氣餒,而是堅定信心,鼓舞士氣,毫無懈怠,不辭辛勞地堅守在景區一線,檢查、部署、完成每一項細緻入微的工作,確保了景區復園工作的有序開展,靜待覆蘇。
儘管目前湖北的景區已經有序恢復開園,但受疫情不確定性影響,大多數國內遊客都取消了原本的出遊計劃;特別是受暫不恢復跨省跨境政策因素制約以及國際疫情影響,以國內外團客遊為主的三峽人家風景區,面臨營收上的巨大挑戰和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就在旅遊行業從業者都茫然無措時,在4月份的景區文創工作指導會議上,邢昊提出了「風雨同舟,克艱奮進,進攻、進攻、再進攻,發展、發展、再發展」的集團未來發展戰略,未雨綢繆,化危為機,為未來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疫後的三峽人家,山河無恙,美麗如初。「五一」期間,三峽人家嚴格按照接待遊客不超過最大承載量30%的要求,做好「限量開放、預約開放、錯峰開放」,切實抓好測溫登記、掃碼入園、保持間距等防疫措施,景區的智慧防疫能力得到了有效發揮。整個「五一」假期,三峽人家接待遊客達 2.7萬多人次,安全平穩,井然有序,充分展現了國家5A景區的實力和影響力,不負眾望地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
5月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指出,在做好防控疫情和防止人員聚集前提下,積極滿足人民群眾出遊的需求,扶持旅遊企業復工復產,旅遊市場得到有力恢復。當天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和《新聞聯播》在對旅遊行業復工復產的報導中,接連用三峽人家的美麗畫面,展現疫後的美麗中國。
慧眼識珠,荒山荒水上造就壯美畫卷
過往的22個春秋,邢昊以詩人的情懷,工匠的精神,在荒山荒水、人跡罕至的西陵峽畔,在曾經的亞洲第一高壩——葛洲壩和當今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之間,打造出一個美輪美奐、如詩似畫的國家5A級旅遊區——三峽人家風景區,繪製出了一幅文旅創新的壯麗答卷,成為鑲嵌在長江黃金航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令無數中外遊客為之神往。
當時鐘撥回到上世紀90年代,身為安徽人的邢昊,放棄公務員的穩定工作,毅然下海經商。1996年,在三峽工程開發建設熱潮的感召下,他開始投資三峽水運。因為工作原因,邢昊經常隨快艇在峽江兩地往返。一來二去,西陵峽兩岸的旖旎風光,開始吸引他的濃厚興趣;工作之餘,他駐足在石牌和燈影石等一帶的山野林泉間流連忘返。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只因與西陵峽青山偶然結緣,邢昊再也難以忘記峽江這份美麗容顏!他敏銳地意識到,三峽的這一段自然景色絕美、資源稟賦獨特,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世紀工程三峽大壩、葛洲壩和三峽起點西陵峽之間,保留了青山碧水的原始風貌,更坐擁石、瀑、洞、泉等諸多自然山水資源和古代巴人及宜昌石牌抗戰等歷史人文遺蹟。1997年,邢昊果敢地成立了宜昌盤古旅遊資源開發公司等相關旅遊開發企業,2001年,組建宜昌三峽環壩旅遊發展集團,正式開啟宜昌「兩壩一峽」這條新三峽航線上獨樹一幟的旅遊開發建設大幕。
風光背後,是不為人知的艱辛。由於地處西陵峽南岸的奇峰峻岭之間,三峽人家所在的區域道路交通極為不便,千百年間這裡都是一片蠻荒之地。在開發之初,山間稀疏的民房都是用泥巴做牆、石片為瓦,連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截至目前,三峽人家仍是全國唯一不通高等級公路的5A景區。其開發與經營,長期以來主要依靠水上運輸為依託。在數十年的建設歷程中,一磚一瓦都是依靠人工肩挑背扛完成,克服了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與困難。
景區旅遊開發是一個綜合開發的社會發展過程,有著投資大、周期長、回收慢等特點,對邢昊的信心和決心而言,是個嚴峻的考驗。從1997 年至2011年這14年間,環壩集團陸續投入近10 億資金,承受著連年虧損的巨大壓力,但是他痴心不改,從不後悔,一直在開發的大道上矢志不移地穩步前行,將22年來兢兢業業創造出的美好,鐫刻在了三峽兩壩之間的西陵峽畔。
時光承載信仰,歲月見證初心。2011年,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開發,三峽人家風景區成為原國家旅遊總局認證的第二批國家5A景區中的一員,而且是當時115家5A景區中,唯一一個由民營企業全資開發經營的景區,也是當時全國5A景區當中,開發經營時間最短,申報一次成功的國家5A景區。環壩集團也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國家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湖北省千企幫千村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5A申報成功之後,三峽人家的完善、拓展工程一天都沒有停止。近年來,三峽人家先後榮獲中央文明委「全國文明單位」、亞太旅遊組織「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新三峽十大新景觀之首」、中國旅遊總評榜「最佳口碑風景區」等近百項榮譽稱號,「三峽人家」商標也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20年,三峽人家風景區成功躋身中國百強景區行列。
媚動蝶變,打造創新引領下的文旅融合標杆
「『峽江』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走進新時代,傳統景區如何轉型、升級?怎樣提高廣大遊客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和成就,邢昊沒有絲毫懈怠,心無旁騖地開始規划起三峽人家再一次蝶變的升級之路。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大背景下,邢昊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的創新之路。獨創性地確定了「原生態、場景式、體驗型的大型民俗遊覽度假區」的文旅品牌戰略定位,他向《中國報導》記者描繪了他所勾畫的壯美圖景。
文化是景區的靈魂,景區是文化的載體,三峽人家將自然山水、民俗文化與非遺有機結合,實現傳承延伸。景區依託三峽自然稟賦,將各個分散的景點以文化脈絡組團亮相 :以燈影石、石令牌為主的「洪荒時代」,以巴王寨為核心的「巴人部落」,以太極貓洞為軸心的「時光隧道」,以沿江路、龍進溪為主的「峽江風情」,以石牌抗戰文化為核心的「崢嶸歲月」,構架出板塊式的場景模式,創新運用「蒙太奇」手法,展開景區整體的空間布局和情景建設。
用22年的時間,三峽人家走出了一條創新型的旅遊開發之路。從1.0 版本下的自然山水主題景區,到 2.0 版本下的三峽文化主題公園階段,再到現在創新規劃建設3.0 版本的三峽人家——創建一個3.7平方公裡,360度山水實景大秀場的搭建與布置,讓遊客能穿行於舞臺其中,欣賞原汁原味的三峽自然風貌的同時,浸入式體驗三峽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與藝術風採。
「三峽人家將緊緊扣住安全、舒適、媚動六個字,不斷滿足新時期廣大遊客對更高質量的美好生活的嚮往!」邢昊表示,三峽人家將力爭打造中國旅遊行業非公企業黨建標杆,中國文旅融合創新標杆,創建中國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通過文旅融合再創新,使三峽人家風景區由靜態的美蝶變為動態的媚,不斷為遊客帶來全新體驗。
情滿人家, 感恩之花在「家文化」中絢麗綻放
「青山飛流下,水映一灣花;竹笛悠悠斜陽遠,魚鷹銜晚霞;日暮鄉關人何往,西陵峽邊有人家……」青年歌手彭媛的一曲《三峽人家》道不盡這裡「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綠色生態發展與三峽移民忘不了的鄉愁,正是當下三峽人家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當地村民將其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交給我們開發建設,這是莫大的信任和期盼,企業有責任帶著他們實現文旅致富的夢想,向著全面小康的目標穩步邁進。」邢昊將感恩和「家文化」作為企業的核心文化。邢昊說,三峽人家的「家文化」為黨領導下的家文化:三峽人家全體員工是一家,三峽人家全體員工與景區周邊村民是一家,三峽人家全體員工和周邊全體村民及全體遊客是一家,三位一體,互利共贏,層層推進。
早在三峽人家景區建設之初,邢昊等建設者們已經意識到,景區必須與自然環境、當地百姓之間形成一種共融共生的和諧關係。邢昊將世世代代靠天吃飯的農民組織起來參與到景區建設和經營中,將勞務工程優先承包給當地村民,先後有數萬人參加景區建設,這裡山高谷深,閉塞落後,原來沒人要不值錢的數以噸計的農副土特產品變為旅客餐桌上的食品和旅遊紀念品。景區周邊農戶有60%以上從事旅遊及周邊產業。每年為當地村民創造3萬多人次的就業機會。2019 年,僅景區內的石牌村農民創收就達5000餘萬元。1997年,景區未開發時當地人均收入僅500多元;如今已經是當年的30多倍,昔日的窮鄉僻壤走上了旅遊致富的小康路。
在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三峽人家堅持扶貧扶智、標本兼治,「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積極引導農民依靠旅遊發家致富。當地的基礎配套建設、文化教育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那些曾經為生活所迫四處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鄉,新建或整修了自家房屋,購買了汽車,還通過網際網路廣泛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學會網購和開網店,過上了從前不敢想的生活。
「我們始終心懷感恩之心,唯有不斷發展,方能回饋國家、社會對三峽人家的厚愛與關心。」邢昊說,一路篳路藍縷,成就始終都是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當地百姓大力關懷與支持下取得的。「景區員工一個都不能少,景區服務和演出品質一點都不能降。」這是邢昊對三峽人家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下達的硬指標,景區恢復開放後,有一次只來了一對小情侶,民俗演出全班人馬照樣兢兢業業地完成了整套演出。記者了解到,集團上下800餘人的員工隊伍,不但堅持不裁減一名員工,而且為了「穩就業,保就業」的社會責任和自身未來發展,新近面向社會大量招賢納士。
邢昊計劃,未來要打造3.7平方公裡三峽山水實景大劇場,藝術團需要大規模地擴充,同時還需要規劃、管理方面的人才,以跟上企業股改和未來上市的步伐,「雖然疫情以來我們的現金流也非常緊張,但還是騰出專項資金廣開門路招納賢才。近期我們招聘了一名文化總監,一名音樂後期製作人和 10多名舞蹈演員。不久後,我們還要專程到北京招聘一批音樂方面的專才……」
正是對於美好未來的嚮往與憧憬,正是心懷感恩之心和必勝信念,邢昊運籌帷幄,籌劃了將三峽人家從一個大型民營企業培育為一個規範且公眾化的上市公司的發展目標:今年,完成三峽人家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3年內力爭成為湖北省首家旅遊上市企業;將石牌、三峽觀壩和黃牛巖極頂觀光、仙人橋、三峽水寨作為三峽人家 5A景區擴展區進行建設完善, 並向國家文旅部申報,以期打造一個由多個景區組成的三峽人家5A 級景區集群;配合湖北宜昌打造三峽國際旅遊度假區,建設三峽人家和雲端三峽度假小鎮,實現從觀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與休閒度假並舉的複合型旅遊產品轉變。
「五一」之後,邢昊有感而發,又創作了一首新詩《幸福》:幸福 是明知來路和歸途 /‑ 依然願意 /靜靜地守候 默默地走......
來 源 ▏三峽人家
責 編 ▏陳支禮
審 核 ▏李春梅 高秉龍
原標題:《《中國報導》聚焦三峽人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