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6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19年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此次排名包括來自四大洲43個國家或地區的近450所大學。中國大陸共有72所大學上榜,中國臺灣有32所大學上榜。今年中國大學取得了迄今為止最好的成績,前5名就有4名是中國的大學。
今年,中國臺灣地區共有32所大學入榜,其中19所公立大學,13所私立大學。
公立大學仍然是臺灣大學拔得臺灣地區頭籌,他的總排名的第10位。其次是交通大學(第28名)、臺灣科技大學(第34名)和清華大學(新竹)(第37名),這三所學校較去年的名次回落較多。師範類院校有兩所入榜,分別是臺灣師範大學(第46名)和彰化師範大學(第301-350名),彰化師範大學是今年新上榜的學校。
私立大學中,醫學類大學入榜的就有四所,分別是臺北醫科大學(第37名)、中國醫藥大學(第40名)、長庚大學(第109名)和高雄醫學大學(第192名),都在前200名,成績斐然。前三所醫學類的大學較去年的進步都在10名以上。科技類院校只有朝陽科技大學一所入榜,且已經連續兩年上榜,實屬不易。除此之外,亞洲大學、中原大學、輔仁大學、逢甲大學、元智大學、義守大學、銘傳大學和淡江大學都與去年排名相差無幾。
▲2019年泰晤士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中國臺灣地區排名
▲2019年泰晤士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中國臺灣地區排名(原網站截圖,含指標)
THE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的研究方法是從績效指標著手,然後進行調整,以反映這一特殊大學群體的特點。被富時全球分類系統(FTSE)視為先進新興經濟體、次級新興經濟體和前沿經濟體的國家/地區都包括在這一排名中進行分析。
新興經濟體排名使用13項績效指標進行全面、均衡的評比表現指標分為五個方面:教學(學習環境);研究(數量、經費和聲譽)、國際前景(教員、學生和研究);論文引用(研究影響力);企業經費(知識轉移)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排名編輯Ellie Bothwell表示:「中國很久以前就將高等教育擺放在國家經濟增長戰略的核心位置,如今正收穫豐碩的果實。中國以其穩固、持續的投資和加強全球視野為支撐,努力吸引頂尖的全球人才,並成為強大的國際研究合作的一部分。中國的成功讓其成為其他新興經濟體效仿的榜樣,這些經濟體越來越認識到,為打造強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投資,等同於為整個國家未來的繁榮昌盛而投資。這可能意味著未來幾年這些國家/地區之間的競爭將愈演愈烈,儘管在全球舞臺上,這些國家/地區與中國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於新興經濟體國家/地區:任何被富時國家分類過程視為先進新興經濟體、次級新興經濟體和前沿經濟體的國家/地區都包括在這一排名中。
(以上部分文字說明來自於「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