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培養,不過大多的新晉父母,小時候能接受專業音樂教育的並不多。
自己的孩子該在什麼年齡學什麼?一直是一個困擾廣大家長的問題。
其實,中央音樂學院很早就開設了針對各種年齡段的孩子的課程。
今天小編通過對中央音樂學院課程安排的講解,希望能給家長們一點啟發。
(不一定非要把孩子送中央音樂學院,
只是借鑑它的教育模式)
下面這張圖,內容出自中央音樂學院(點擊看大圖):
這圖可以看成一張很好的學習路線圖,詳細地展示了孩子各年齡段該學什麼課程。
我們可以看到,1-4歲和4-6歲,並沒有過早的進行樂器的學習。
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音樂啟蒙」和「視唱練耳」。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奧爾夫親子課」、「視唱練耳」這些詞,也沒有關係,下面小編講一講它們都是什麼。
1-4歲 奧爾夫親子課
奧爾夫是一位德國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創立的教育體系是通過讓孩子參與到音樂中,來激發孩子使用音樂表達情感的本能。
在奧爾夫課程中,參與音樂的方式有音樂遊戲、音樂表演、音樂欣賞等。
實際上演奏樂器並非易事,低齡孩子無法做到。
但奧爾夫課程會讓孩子們用輕鬆就能上手的打擊樂,例如手鼓、三角鐵、木琴等。
奧爾夫課堂上一個常見的場景:
老師彈鋼琴作為引導,幾個孩子分別用不同的打擊樂,大家「敲」一首曲子。
這樣一來,低齡孩子就也能夠參與到音樂的演奏中來了。並能自然而然地感知到節奏、音高、樂器演奏、合奏等概念。
奧爾夫這套方法極大地降低了參與音樂的門檻,是低齡孩子玩音樂很好的選擇。
4-6歲 視唱練耳
視唱練耳這門課可以說是專業音樂教育的根基,要考專業音樂學院本科的話,絕大多數專業都要考視唱練耳。
「視唱」指識譜能力。
孩子們會學習五線譜中各種記號的含義,對應到琴鍵上的位置和演奏方式等,然後需要唱譜。
「練耳」指聽音能力。
4到6歲是孩子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訓練得當,能夠讓孩子解決聽音的問題,也就是能聽準音。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從小學視唱練耳,學樂器後再來補,識譜和樂理也許還能短時間補上,但聽音是很難短時間補起來,甚至就永遠補不起來的。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未來在音樂上達到一定的專業程度,小時候耳朵就得練起來。
學過視唱練耳的孩子,再接觸樂器,幾乎所有的譜都認識,基本的樂理也知道一些。即使是學小提琴這種沒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公認較難),孩子也能聽準音。
而不是什麼也不懂的小白。
部分中央音樂學院的器樂課,就要求孩子先學過視唱練耳,不然不收(因為很難跟上進度)。
5歲以後的學習情況
?音基課
在5歲時,大多數學生會開始選擇一門樂器或者聲樂課,但在選擇之前,小編要先講一個基礎課程,那就是:音樂基礎課。
音樂基礎課,簡稱音基,由視唱、練耳、樂理、音樂常識、音樂賞析等多種知識組成。
音基課和視唱練耳課相比有,視唱練耳的重點是識譜和練耳,音基的重點是樂理。
?各種聲樂課
以中央音樂學院為例,開設了3種聲樂課:
1對多,零基礎,5歲及以上;
1對1,有基礎,5歲及以上;
合唱,有基礎,6歲及以上。
在中央音樂學院學聲樂的孩子比學樂器的要少,不過聲樂課也有以下優點:
● 學習聲樂的門檻比器樂低很多,辛苦程度低很多,經費投入低很多,孩子們更容易接受。
● 對聽音有很大幫助,其次才是對唱歌的音準有很大幫助。先聽準了,才能唱準。
?各種器樂課
中央音樂學院的器樂課分兩類:
一對多,啟蒙性質,培養興趣為主;
一對一,有基礎,水平提升為主。
先講一下一對多的器樂課,它有如下幾種:
鋼琴,5歲~12歲;
小提琴,5歲~12歲;
長笛,5歲~12歲;
薩克斯,8~12歲,需換過門牙。
這裡面列舉的年齡也是學習各種樂器最佳的學習年齡,除非孩子是天才,否則就沒有必要太小開始學。
一對一的器樂課有:
鋼琴,5~18歲;
大提琴,5~18歲;
小提琴,5~18歲;
手風琴,5~18歲;
長笛,5~18歲;
打擊樂,5~18歲;
二胡,5~18歲;
古箏,5~18歲;
琵琶,5~18歲;
竹笛,5~18歲;
薩克斯,9~18歲,需換過門牙;
單簧管,8歲以上,需換過門牙;
其實音樂教育有很多的選擇,並非只有樂器學習一條路,即使學樂器也有很多的選擇。
家長們可以結合孩子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小時候底子打得好,走專業路線起點會更高;即使不走專業,也能成為業餘高手。
最後,大家都知道學音樂需要勤練。不要指望孩子們每周上一次課,接觸音樂一小時,水平就能飛速提升。
尤其像練耳這種事,除了極少數天才,正常孩子不經常練習,水平是上不去的。
祝大家都能為孩子從小制定一個專業的音樂學習路線,讓孩子事半功倍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