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順利回國真的太幸運了,感謝隔離期間有這麼多工作人員和醫生的照顧,真的辛苦了!」 「十分感謝工作人員這些天以來的悉心照顧!隔離生活雖然很漫長,但十分溫暖」……
從4月15日運行以來,番禺大石維也納隔離酒店收到了來自醫學觀察客人的眾多表揚信。這些表揚信的背後是工作人員日以繼夜的付出和努力,因為責任和使命,他們義無反顧以酒店為家,用心守護醫學觀察客人,為國家和社會守好戰「疫」防線。
摸著石頭過河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番禺大石維也納隔離酒店是番禺區首個同時為密切接觸者及入境旅客兩種高危人群設置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共有176間房間。在番禺區衛生健康局指導下,目前酒店駐紮著醫療組、入境旅客組、酒店服務組、安保組4個工作組,由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大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維也納酒店、大石街道辦、大石派出所、番禺區疾控中心六方共同配合管理。
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承擔了此隔離觀察點的醫療保障任務。據醫療組組長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何海醫生介紹,醫院組建由醫生、護士、藥師、技師組成的10人醫療隊, 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提供醫療服務和人文關懷,負責醫學觀察客人新收、體溫健「4月15日酒店開始接收境外人員,4月18日開始接收密切接觸者,酒店最高峰時期有近200名醫學觀察客人。」何海醫生說。因為同時接收密切接觸者和入境旅客,沒有經驗可以借鑑,所以工作人員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從早期的摸索磨合到現在的運作順暢,將一個不具備醫學隔離條件的酒店改造成符合要求的隔離點,工作人員大到流程設置、人員防護培訓、區域劃分,小到生活垃圾、化糞池的處理,他們狠抓細節、嚴防嚴控,確保客人在隔離酒店中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親情化暖心服務 酒店加醫療強強聯合
醫學觀察客人需要在隔離酒店度過為期14天的隔離醫學觀察期,酒店作為服務行業,從客人入住到退房總是想方設法創造驚喜。客人入住時,迎接他們的除了身穿防護服的醫護「大白」,還有鮮花和精美的手寫卡片,解除隔離時送上番禺特色手信和手寫卡片,期間還會送日常用品及幫忙寄收快遞或外賣。前不久的母親節,酒店為每一位當了母親的客人送上精美的花籃。在得知客人生日,酒店還特意準備了蛋糕和鮮花,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代表一起為他慶生。
他們24小時待命,運行至今處理了不少突發醫療狀況 除不斷地創造驚喜外,更有實質性的守護,讓醫學觀察客人體會到如家般的關懷和照顧。每一位客人入住前都進行健康評估,建立健康檔案,一人一檔,其中還包括了心理評估。不少客人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醫務人員會做好心理疏導、安慰他們,駐點醫生勞燕鳴就曾遇到一位受到失戀和被隔離雙重打擊的客人,還充當了一回知心姐姐,不斷安慰排解她的抑鬱情緒。如果評估出心理問題嚴重的,醫務人員會請示上級,請區內精神疾病專家會診治療。
他們24小時待命,運行至今處理了不少突發醫療狀況。隔離酒店中曾有一名從澳大利亞回來的65歲客人,肝移植手術後需長期服藥,來到酒店後藥物快吃完了。醫務人員得知情況後,迅速做好初診,收集病史、證明和用藥資料,並積極協調聯繫區內醫院調配藥品過來,每天跟進藥品情況,街道工作人員赴醫院取藥,及時把藥品送到客人手中。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辛苦和悉心的照顧,客人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自發地表達感謝,除數不清的表揚信外,還有一位客人特意送了每人一杯奶茶感謝他們。
全天候駐守 穿防護服全身溼透幾近虛脫
隔離酒店內,醫務人員套上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從一開始花費20分鐘,到現在熟能生巧10分鐘完成,但脫下防護服仍很繁瑣,每脫一件都需要洗一次手,脫一趟下來,起碼要洗6、7次手。因為新收客人來的時間和人數都不確定,有時甚至是深夜和凌晨,為節省防護服,醫務人員一穿就是4-5個小時才能換班。因為上廁所會浪費掉一套防護服,期間都不敢喝水、吃東西、上廁所。
每天早晚兩次的體溫監測,更是考驗了醫務人員的體力和耐力。因防止感染的關係,醫務人員工作中不能使用電梯,他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爬6層樓穿梭在170多間房,逐一敲開客人的房間,請每一位客人在走廊測量體溫,每次都至少花2小時才能完成所有客人的體溫監測工作。
樓道及走廊沒有空調,現在天氣炎熱達30度的高溫,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內,他們最裡層的手術衣在防護服內都溼透了,脫下防護服後幾近虛脫,頭髮總是溼漉漉的,手術衣被汗水完全浸溼,都能擰出水來。但醫務人員沒有叫苦叫累,以高效率完成早晚2次的體溫監測工作,並戲稱「每天都在蒸桑拿,以後都不想去做桑拿。」
醫務人員脫下防護服全身溼透
儘管接觸的都是高危人群,醫務人員中有兒女尚小的,也有父母高齡的,但是因為職業的關係,駐點值守的醫務人員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沒想太多,就做好防護,好好幹。」何海醫生說。
因為擔心回家會影響家人,換班休息時間,很多醫務人員都選擇了不回家自我隔離觀察。謝惠華醫生從4月9日承擔起隔離酒店的駐守工作以來,已經很久沒見過自己6歲的孩子。陳賢燕醫生和周慧芬醫生的孩子尚小,只能忍痛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給老人照顧。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表揚信的背後是隔離酒店工作人員無私奉獻和默默堅守。他們面對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衝鋒在前,扛起重擔,書寫了戰「疫」前線的有愛故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麥麗霞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肖桂來、莫偉濃 通訊員 麥麗霞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