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連結:http://www.lifetimes.cn/listread/show_detailsmsbRead.html?articleId=5f20cf1004a65e169cf347da
發布時間:2020-7-31
本報邀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睡眠醫學中心權威專家
為睡眠呼吸障礙患者集中答疑
生命時報 2020-07-31 第1436期 第20版 | 要聞 作者:楊國平
●為啥不打鼾也會呼吸暫停
浙江讀者吳先生問:我今年52歲,前段時間由於家人發現我睡覺時呼吸異常,督促我就醫,後查出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我睡覺並不打鼾,為何也會患上這個病呢?
解答:打鼾、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是在睡眠過程中發生的,因此,有相當一部分人自己並不知曉,而是由家人或同室的人首先發現。另外,夜間睡眠呼吸障礙的種類有很多,包括常見的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以及中樞原因所引起的睡眠呼吸暫停等。其中,中樞性原因引起的呼吸暫停通常不伴有鼾聲,因此,需完善標準的睡眠呼吸監測來進行診斷鑑別。
不同類型的睡眠呼吸障礙病因不同,最常見的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多是由於上氣道存在解剖性的狹窄或者氣道擴張肌出現功能障礙導致通氣不暢引起。前者包括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引起的鼻腔通氣不暢,及扁桃體腫大、軟顎及舌根肥厚等因素;氣道擴張肌功能障礙可以是肌肉本身功能障礙也可以是支配肌肉的大腦區域或神經出現問題。此外肥胖也與該病有明顯相關性。
●睡眠呼吸問題和高血壓有關嗎
江蘇讀者季先生問:我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的問題,最近查出呼吸暫停症候群,請問這種疾病的發生和我的原發病有關嗎?
解答: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往往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誘因或者危險因素,而不是這些疾病的後果。因此,有效診治睡眠呼吸暫停可阻止或降低上述疾病的發展及危害。
●治療上是否與慢病有衝突
山東讀者丁女士問:我今年71周歲,本身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萎縮、糖尿病等疾病,今年5月被確診為重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中度低氧血症,每小時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次數48次。請問接受治療會和我的慢病用藥相衝突嗎?需要多久能治好?
解答:相關研究證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會造成夜間睡眠過程中呼吸的暫時停止或者氣流的減少,從而造成血液中氧氣含量的減少,引起全身組織細胞的缺氧和損害,以至於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老年痴呆、惡性腫瘤等多種慢性疾病,增加相關疾病的死亡率。
另有研究顯示,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患者8年死亡率是輕度患者的約2.5倍,因此有效治療尤為重要。結合您目前的病情,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就是睡眠時戴呼吸機治療,這不僅能顯著改善您夜間睡眠呼吸暫停及缺氧的情況,長期治療還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的治療有很大幫助。需要注意的是呼吸機的驗配過程需要在專業機構由專業人員幫助完成,這樣才能找到適合您的呼吸機模式及參數。呼吸機治療效果明顯,但是需要終生使用。
●手術和呼吸機怎麼選
遼寧讀者隋先生問:我患有阻塞性呼吸暫停症候群,平均血氧飽和度73%,最低血氧飽和度42%。有的專家說要做手術,有的醫院說用呼吸機就行了,請問這兩者有何區別,哪個好?
解答:手術與呼吸機治療分別適合不同的人群,不能簡單比較好壞,而是要看具體病情。您現在的血氧水平非常低,需要進行比較全面的肺功能、心臟功能及血氣方面的檢查,明確低氧的真實水平及可能的並發疾病,根據評估結果來選擇合適方案。從目前情況看,手術不應該作為首選方案,呼吸機作為最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可優先考慮。經過一段治療後,在全身情況好轉,能夠安全耐受手術時,可以考慮手術。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手術,仍要進行嚴格的術前評估。
●口腔矯正器有用嗎
北京讀者魏女士問:我患有混合型呼吸暫停症候群,並發高血壓、心律不齊。我看有人使用口腔矯正器,試過後覺得無效,請問我該怎麼辦?
解答:混合型呼吸暫停通常病因比較複雜,往往會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療上首選呼吸機,但呼吸機的模式及參數需要嚴格設定,並進行療效的評估,不能簡單買一個呼吸機直接使用,這樣有可能引起危險。口腔矯正器主要用於輕度-中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不太適合混合型呼吸暫停患者單獨使用。
●呼吸機戴久了會不會成癮
吉林讀者林先生問:我患有呼吸暫停症候群,醫生建議我戴呼吸機,但聽人說戴呼吸機久了會成癮,請問是這樣嗎?
解答:有效佩戴呼吸機後會顯著改善睡眠中反覆發生的呼吸暫停、低氧血症,同時可以改善睡眠結構,使深睡眠比例增加,進而改善日間的疲乏、睏倦、嗜睡症狀,使一些病情嚴重者的主觀症狀顯著減輕。當患者因為某些原因不能佩戴呼吸機時,就會因焦慮而導致症狀再次出現,幹擾睡眠質量,使患者產生所謂「成癮」的錯覺。實際上,呼吸機本身不會出現「成癮性」,而是患者對呼吸機治療產生主觀上的依賴。
●孩子打鼾什麼情況須就醫
安徽讀者蔣女士問:我孩子剛滿2歲,偶爾睡覺打鼾,請問危險的打鼾是什麼樣的?孩子睡覺時出現哪些表現該去睡眠中心就醫呢?
解答:打鼾分為良性打鼾和惡性打鼾。如果是偶爾由於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睡眠姿勢不好出現的鼾聲,不伴有呼吸暫停,則為良性鼾聲,往往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孩子長期習慣性打鼾,聲音較大且伴有突然出現的鼾聲和呼吸停止,則認為是惡性鼾聲,這類多伴隨出現反覆血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危害患兒大腦及全身的生長發育,需儘快就醫。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打鼾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通常鼾聲不大,表現為呼吸音粗,容易被忽視。此外,如果兒童睡眠過程中出現張口呼吸、睡眠姿勢異常(趴著睡或頭部後仰等)以及睡眠不安穩等情況時,也應該警惕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的出現。
●手術後鼾症復發咋辦
重慶讀者秦女士問:我的孫女今年4歲,去年因鼾症進行了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術後3個月鼾症消失。最近又開始打鼾,並漸明顯。請問這種情況怎麼辦?
解答:兒童處於氣道及頜面部的生長發育期,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阻塞氣道時,會強迫患兒改變正常的呼吸方式以及口內外、咽腔肌肉的正常反射及平衡,使患兒伴發上唇前突、下頜後縮、顎蓋高拱、舌體位置異常以及異常吞咽、口呼吸等。因此,除腺樣體、扁桃體切除手術外,術後的續貫性持續治療更加重要,尤其是處於頜骨發育高峰期的4歲兒童。術後除了需在耳鼻喉科隨診觀察手術區域的恢復情況,並對過敏性鼻炎等各類鼻炎進行積極治療外,還應提倡口腔正畸科積極介入。一旦復發,則需要科學評估牙頜畸形的嚴重程度、氣道阻塞部位及原因等,酌情選擇進一步治療。
●面容前突術後能否逆轉
浙江讀者黃先生問:我女兒由於鼾症導致面部有些前突,請問這種情況在手術後會不會好轉呢?
解答:兒童睡覺打鼾、張口呼吸等症狀長期存在,可引起上頜骨變長,上唇前突,下頜後縮,顎骨、上切牙突出,口內上下牙弓狹窄且較長,從而產生以前突為主的「腺樣體」面容或單純以下頜前突為主的「扁桃體」面容。兒童頜面發育有兩個高峰期,4~7歲和14~17歲。在第一個發育高峰前解決睡眠張口呼吸,並配合口腔矯治器和口唇肌肉的鍛鍊,一般會在術後逐步好轉;如錯過第一發育高峰,則需在切除術後根據牙頜畸形情況進行口腔矯治器、牽張成骨以及正畸正頜聯合治療等。▲(本專題由本報與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合作)
【來源: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