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二首整理,講解細緻非常適合孩子預習
在圍繞新課講解之前,我們先猜兩個謎語,第一個謎語「像蝴蝶,像飛鳥,乘著風兒天空飄。一根線兒拴住它,無風一栽往下掉。」這個謎底相信大家能很容易猜出來。接下來第二個謎語「小姑娘,手細長,身兒軟,頭髮長。春風吹來長發飄,跳起舞來真漂亮。」對於第二個謎底是描繪一種植物,很多小朋友在公園或者其他地方也見到過。
接下來我們將要開始學習關於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二首的知識點整理,如果在開始就能猜到兩個謎語的謎底,相信大家也能想到古詩二首主要講的是什麼。在學習古詩二首之前我們還需要針對陌生字詞進行提前學習。
比如上面的陌生字詞中的「拂堤」「紙鳶」「綠絲絛」等等,建議孩子從新課第一課開始準備生字本做記錄,把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遇見的陌生字詞全部做筆記,這樣等到學期考試時就可以很輕鬆的針對陌生字詞進行複習。
在二年級語文中我們還需要孩子掌握字的結構,比如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等等,在識字認字的過程中也是能鍛鍊孩子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的能力。
在開始學習古詩二首中的《村居》,之前我們還需要認識作者,作者高鼎,清代後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善於描寫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拙吾詩稿》。
在認識作者後我們可以進入古詩詞的學習,古詩詞在朗讀和背誦時,講究節奏,也就是如何斷句。
通過上面的斷句我們可以輕鬆找到節奏,接著就需要學習詩詞內容,從詩的題目我們可以知道詩人居住在農村,時間為二月天,雜草叢生鶯飛鳥鳥,又寫了堤壩上的楊柳,以及農戶家的炊煙,還有放學歸來的兒童,高興地放著風箏。
結合古詩詞需要思考,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古詩詞的故事。我們可以從每一句詩詞進行分析和學習。
在分析完每一句詩詞的意思之後,相信很多學生也能總結概括出本首詩的主旨,《村居》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這個風箏就是在開頭我們的第一個謎底,也是通過不同的語言和方式描述了同一個事物。
關於第一首詩的板書設計也給到學生以及老師,通過明確和詳細的板書設計,讓孩子對於古詩的描述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和結構。
接著我們需要學習第二首古詩詞,從題目我們就知道整首詩詞主要是描述柳,還是按照學習古詩第一步認識作者,賀知章(659—約744),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其詩風清新脫俗,以絕句見長,主要作品:《採蓮詩》《回鄉偶書》等。
在學習之前還是一樣要掌握詩詞的節奏,一直強調古詩詞的節奏,其實在平時朗讀以及背誦,掌握好正確的節奏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別人在聽自己背誦古詩詞時也會感覺彆扭。
在詩詞的題目就用了「詠柳」,一個詠字體現出詩人對於柳的讚美和歌頌,第一句詩詞就是用形象的比喻,「碧玉」裝扮了整棵樹,接著每一個柳枝粗略誇張的手法描述有數萬條,還有每一片細葉仿佛是誰裁剪出來的精緻,原來是二月的風像一把剪刀裁剪出來的。
在詩詞的最後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用自問自答的形式,通過巧妙的想像,把對柳樹的讚美,巧妙地過渡到對大自然的讚美。通過學習每一句古詩詞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本首詩詞的主旨,《詠柳》通過描繪剛剛發出新芽的柳樹的美麗姿態,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同時也給出了本首古詩詞的板書設計,詠柳的詩人在描述時,主要從柳樹的描繪以及詩人自己的想像出發,運用比喻和自問自答的方式巧妙的讚美柳樹。
在第一課古詩二首學習最後,通過簡單的隨堂練習進一步鞏固陌生字詞,同時希望孩子們能建立自己的生字詞本,能把整個二年級語文下冊的生字詞統計到本子上,方便後期進行複習使用。
前面兩首詩詞已經做了詳細的講解,我們在這裡還需要強化一下,希望通過本節的學習能達到熟練背誦的地步。
此外還整理了一些描寫春天的詞語,這些詞語也希望孩子們能熟練記憶,並且希望有時間的可以去查一下每一個詞語的意思,能在以後的習作寫作中使用上這些漂亮的詞語。
上面整理的詳細資料,相信在了解詩詞大意之後,通過每一句詩詞的分析,同學們能快速的掌握詩詞並且能熟練背誦,在學習詩詞時,要能了解作者以及詩人的行為藝術和語言哲學,通過體會詩人所處的環境,深刻體會詩所要表達意思,同時每一首古詩詞都需要我們通過掌握其中的生字詞,以及詩詞的節奏等要素。
一年級下冊語文和數學第一周基礎測試,寒假可以讓孩子做一做
三年級語文句子專題,家長趕緊收藏,讓孩子動手做一下(含答案)
三年級語文閱讀題型專項突破,建議讓孩子做做,更利於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