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黎部隊證實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邊境有4條地道

2020-12-22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貝魯特12月17日電(記者李良勇)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17日證實,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邊境存在4條地道,其中兩條地道越過黎以臨時邊界「藍線」。

聯黎部隊當天發表聲明說,聯黎部隊派出多個技術小組赴「藍線」以南進行實地檢查,基於獨立評估,聯黎部隊證實在以色列北部靠近「藍線」的地方存在4條地道。經進一步技術調查,聯黎部隊確認其中兩條地道越過「藍線」,這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

聲明說,聯黎部隊對此深表擔憂,希望黎巴嫩政府依照第1701號決議中應承擔的責任,確保採取緊急後續行動。聯黎部隊將繼續展開技術調查。

聲明還說,聯黎部隊任務區內局勢依然平靜,聯黎部隊領導層正與有關各方保持充分接觸,以確保「藍線」穩定、避免發生誤會。

黎巴嫩總理哈裡裡17日與聯黎部隊司令德爾科爾會談時表示,黎巴嫩堅持全面執行第1701號決議,在南部邊境尊重「藍線」。他同時表示,希望國際社會制止以色列不斷侵犯黎方主權的行為。

本月4日,以色列國防軍宣布,以軍發現了數條由黎巴嫩真主黨挖掘和修建的從黎巴嫩延伸至以色列境內的地道。為摧毀這些跨境地道,以軍方發起「北盾行動」。

以色列軍隊2000年撤離黎巴嫩南部、結束佔領後,聯合國在黎以邊境劃定一條稱為「藍線」的臨時停火線,後被視作黎以之間的臨時邊界。

編輯:楊茹

相關焦點

  • 通訊:「向聯黎部隊最優秀掃雷部隊學習」
    新華社貝魯特6月19日電孫帥「掃雷任務危險、枯燥、辛苦,但是你們任務完成得近乎完美,能向聯黎部隊最優秀的掃雷部隊學習,我們感到非常榮幸。」18日,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某部部分官兵與中國維和部隊掃雷官兵交流時如是說。當天,該部排爆組17名法國維和官兵根據聯黎部隊任務安排,專程走訪中國掃雷官兵位於黎巴嫩與以色列邊境「藍線」附近的掃雷作業雷場,與中國同行進行交流。
  • 中國維和醫療分隊連續獲兩任聯黎部隊東區司令嘉獎
    新華社貝魯特5月20日電(張鵬 劉偉)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東區司令安東尼奧·羅梅羅·洛薩達20日籤發一封嘉獎信,對中國第17批赴黎維和醫療分隊的出色工作表示感謝。這是該醫療分隊在一年任務期內收到的第二封聯黎部隊東區司令嘉獎信。
  • 以警告黎巴嫩真主黨「保持冷靜」 後者:等著瞧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27日喊話,針對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威脅對以色列無人駕駛飛機侵入黎巴嫩領空作出反應,警告後者「保持冷靜」。內塔尼亞胡說:「我聽到納斯魯拉說了什麼,建議他冷靜。他非常清楚以色列如何保衛自身、回擊敵人。」
  • 中國女軍人黎巴嫩維和掃雷 成功銷毀200多枚地雷
    【解說】正在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的中國第18批赴黎維和部隊中,19名女軍人涵蓋司令部工程參謀、掃雷、醫療、翻譯、工程等多個工作領域。她們在各個崗位表現亮眼,尤其是首次派出的3名女掃雷作業手勝任戰鬥崗位,成為南黎任務區的靚麗風景。  【解說】楊怡鑫是首次派出的3名女掃雷作業手之一。眼下,她正全神貫注地使用小鏟子,配合毛刷、小剪刀一點一點剝離地雷旁的泥土。
  • 黎以戰火中的中國藍盔部隊:槍聲中睡炮聲中醒
    7月12日以來,黎巴嫩、以色列武裝衝突持續升級。戰火硝煙中,駐紮在黎以邊境的中國維和官兵處境如何?  中國維和工兵營處在黎巴嫩南部的辛尼亞地區,營區與最近的真主黨基地僅一牆之隔。真主黨的迫擊炮和火箭炮不停地發射。以色列戰鬥機在營區上空晝夜盤旋。海面上的以軍軍艦向陸地發射炮彈,炮火襲擊後的衝擊波不斷湧向營區。   7月12日9時45分,一名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僱員突然向正在進行道路作業的5名中國維和工程作業人員跑來,邊跑邊大聲喊叫著。
  • 黎以邊境掃雷場上首次迎來中國女軍人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貝魯特6月20日電 通訊:黎以邊境掃雷場上首次迎來中國女軍人孫帥 牛彥澧「報告組長,4號作業手探雷器調試完畢。」20日,隨著組長一聲令下,作為中國首次派往黎巴嫩維和任務區執行掃雷任務的3名女掃雷手之一,現年23歲的楊怡鑫立即走進安全通道,緊貼著警戒線,小心翼翼地探測著前方未知雷區。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之間長約120公裡的臨時邊境「藍線」地帶山高坡陡,雷區荊棘叢生。
  • 以色列轟炸敘首都南部 造成至少8名軍事人員死亡
    據半島新聞11月26日報導,因連日降雨,敘利亞北部的伊德利卜省和阿勒頗省有數百頂難民帳篷遭到損毀。聯合國稱,約有670萬難民缺乏住所和寒冷天氣所需的必需品。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敘利亞約有560萬難民因敘利亞戰爭而成為難民,敘利亞難民危機是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 據半島新聞11月25日報導,敘利亞軍方對外表示,以色列戰機轟炸了首都大馬士革南部,這是本周以來敘利亞第二次遭到襲擊,造成8名軍事人員死亡。
  • 通訊:架起和平友誼的「漢語橋」——記中國第17批赴黎維和部隊開設...
    新華社貝魯特8月23日電 通訊:架起和平友誼的「漢語橋」——記中國第17批赴黎維和部隊開設中文培訓班  張貴傑 楊雙權  在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司令部,中文教員羅世棟正把一張紙放在嘴前,展示著送氣和不送氣發音,在場的學員們也都用心觀察著
  • 戰事到最後關頭 一批美國軍火緊急啟運以色列
    以色列《國土報》和俄羅斯《獨立報》,對以軍在加沙的軍事行動進行了分析報導。  交戰雙方都在搶時間  據美國空軍中校賴德證實,自1月9日起,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分兩批,把325個裝有包括鑽地炸彈等軍火的貨櫃,從希臘阿斯塔科斯港運往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首批彈藥已經送到以軍手中。
  • 以色列最有發言權:曾經吃了大虧
    對此,以色列最有發言權,因為這個國家曾吃過很多地道戰的虧。近期,以色列軍方在北部邊境地區(黎巴嫩接壤)展開了規模宏大的「北盾」行動,目的就是為了反擊黎巴嫩真主黨多年來在以色列境內實施的地道戰,那北盾行動具體會採用哪些方法和武器來對付地道戰呢?
  • [今日關注]戰還是停 黎以衝突何去何從(8月4日)
    這次這種情況與作戰對象有很大的關係,先說真主黨,它不是一個正規的軍隊,就是遊擊作戰為主要行動的武裝組織,它是散的,在黎巴嫩南部地區沒有人知道誰是真主黨,是混在當地的老百姓中間,是這麼一種情況,是這樣一個對手,又長期在那個地方,對整個地形都很熟悉,戰術應用很靈活,以色列方面就公開承認真主黨的紀律嚴明,不怕死。
  • 【時事聚焦】黎巴嫩首都大爆炸4000人傷,宛如末日,看看這個最不像...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布聲明:內塔尼亞胡總理已批准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義和醫療援助,目前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人正在與聯合國特使溝通,以了解以色列可以採取什麼方式來幫助黎巴嫩。 黎巴嫩位於亞洲中東地區的邊緣,瀕臨地中海,它的東北部是敘利亞,南部是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約旦。
  • 觀中東丨美英法對敘動武之時,以色列伊朗已悄然直接交手?
    「今日俄羅斯」與敘利亞Al-MasdarNews網站報導,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表示,射向敘利亞的飛彈是從黎巴嫩進入敘利亞領空,這表明以色列可能參與了此次的襲擊。央視新聞援引敘軍方消息稱,襲擊由以色列發起。這樣的情況似曾相識——4月9日,在敘利亞發生疑似化武襲擊後2天,多枚據稱飛越黎巴嫩領空的飛彈落入敘利亞境內。
  • 第一次中東戰爭:連正規軍都沒有的以色列何以厲兵秣馬,血色開國?
    以色列雖然總兵力有3萬多人,但多為各自為政的遊擊隊和民間武裝力量,而阿拉伯聯軍總數超過以色列很多。以色列建國時,裝甲部隊僅擁有12輛法國產H-35/39型霍奇基斯坦克、2輛英國產克倫威爾坦克、2輛美國產謝爾曼坦克和一些輕型裝甲車,空軍幾乎為零。
  • 第318期 | 黎巴嫩爆炸的真相是什麼?聽聽美國國務卿怎麼說
    儘管川普發表了上述言論,但爆炸原因仍未得到證實,而初步報導顯示,一場大火引爆了港口的一個倉庫。爆炸發生時,以色列和黎巴嫩南部邊境的真主黨軍事組織之間的緊張局勢正在持續。許多居民說,就在爆炸發生前,他們聽到了飛機從頭頂飛過的聲音,這加劇了有關襲擊的傳言,不過以色列軍方飛越上空的情況很常見。An Israeli government official said Israel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blast.
  • 大爆炸的背後:黎巴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近期一個爆炸引發了大家的關注,那就是發生在8月4號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的爆炸,現已造成100多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爆炸視頻在網絡中傳播很廣,沖天而上的蘑菇雲讓大家都隔著屏幕仍心有餘悸,不斷有死傷情況傳出,更是讓人道主義者心情十分悲痛。在爆炸發生後不久,以色列軍方和黎巴嫩安全部門總負責人都紛紛表示與其無關,都表示或許只是存放爆炸材料的倉庫發生了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