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機械學院學子煥發上海地攤文化新活力

2020-09-15 中國糖酒新聞網


上海都市網訊:2020年八月十七號開始,東華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機械學院「融合時代青年新文化,煥發上海地攤新活力「重點實踐團,針對上海市繡花針項目,對上海市的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進行為期七天的調研活動。

圖1上海地攤問卷調查部分圖文信息

在八月十七日,實踐隊的成員們通過發放線上問卷調查,對地攤和夜市經濟的整體情況和民眾意向進行了調查和匯總。


通過問卷的發放和回收,實踐團總結出了關於地攤經濟的基本信息:

一、地攤氣氛熱鬧有市井氣及價格低廉的特點是吸引大眾的一大特色,與商場「各佔山頭」;

二、地攤(市集)中吸引顧客要素是以商品、人文特色為主,外觀為輔;

三、市民最想對現有的地攤規劃、攤主要求進行改進,同時在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意見。

在此基礎之上,實踐團緊接著就展開了實踐調查活動。在經過合理的討論和篩選後,我們選擇了在上海幾個比較著名且各具特色的夜市地點進行調查,接連幾天分別前往了昌裡路夜市、豫園夜市、大學路夜市。


圖2實踐團長採訪昌裡路相關攤販

曾經經歷過關停整改的昌裡路夜市,以前販賣這各種雜貨物什、零食小吃,街道混亂、嘈雜。而現在已經看不到以前的擁擠,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商鋪。

豫園夜市的創新則如同華麗轉身,令這個上海盛名已久的旅遊景點在疫情之後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將歷史底蘊文化和流行集市文化相結合,集文化韻味與吃喝玩樂為一體。

位於楊浦區的大學路市集則更為新潮,開設市集的老闆本身是處於興趣和熱愛,擺攤的攤主大多都有自己的主業工作,更多地是將擺攤當作一種興趣愛好的方式,在此擺攤的內容也更接近青年人的文化生活。

圖3實踐團成員在豫園集市合影留念

而在調研的過程中,通過對攤主的採訪,實踐團也了解到如今對夜市的整治和倡導,其實對地攤經濟有著多方面的影響。鼓勵宣傳地攤經濟,在疫情逐漸好轉的情況下,刺激這城市經濟的復甦。地攤經濟本身在上海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代表著一種本地文化。對於居民,是一種便利的生活方式;對於攤主,更是一種謀生的需求。這一種「邊緣經濟」促進著基層經濟的發展,在更加正規的整治下擁有了新的活力。


但同時,這樣迅速快捷的整治方式也有著尚未能解決的弊端。在昌裡路夜市,由於對商鋪整體的管理,沒有考慮到人流量和室內環境的因素,造成了許多不便,夜市發展前景依舊比較嚴峻。

圖4實踐團成員在大學路與攤主交流

目前的情況都向著更為規整、創意、有活力的未來緩步發展著,昌裡路的夜間煙火、豫園的古今交融、大學路的青春創新,都代表著上海市人民的文化和生活。


除了對上海市本地的調研,實踐團還對其他不同的城市進行了對比調查。從川貴的三線小城,到毗鄰首都的直轄市天津,遼寧省會瀋陽,全國各地的信息都匯總在一起。這之後,實踐隊兵分兩路,分別在線上和線下對實踐團的調研成果進行總結和實踐。針對上海市的地攤經濟的現狀和發展,我們從所獲得的信息出發,將主體分為上海市整體、消費者、攤主三個部分。

圖5實踐團天津成員與隊旗合影

由以上資料可以發現,商場與地攤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差異以及本身定位差異之下,可以看出彼此基本不存在競爭,消費市場是分割的。商場與地攤的體驗空間、消費環境不盡相同的。 在市場經濟中有互為補充的作用。在如今環境下,要發展夜市經濟,促進地攤經濟的積極繁榮,需完善自身管理條例,找尋切實有效、多方協調適合的管理方式,於此同時,應當打造多維度的夜市活動,豐富居民夜間生活,與特色化元素相適應,構建文化IP、深挖文化脈絡。


而在實踐期間,我們聯繫到了大學路市集負責人,對方對於我們團隊新型市集的創新思路也十分感興趣,願意考慮與實踐團進行合作。

實踐的後期,建模組的成員們在對大學路市集的各方面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後,對現有上海網紅市集的調研分析,綜合各方面情況為其設計了創新的場地布置,儘可能地壓縮布置場地的成本,做到市集負責人所要求的輕便易收納、實惠低成本。最終實踐團利用電腦設計軟體建模,完成了初步的場景設計,並保持與市集負責人的長期溝通,也是對調研成果的進一步深化。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唐寒晴 機械學院/郭袁緣)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機械學院學子實地探訪上海地攤文化
    東華大學機械學院赴上海市實踐團/唐佳婕/郭袁緣昨日的線上調研活動中,成員們通過發放問卷,網絡搜索等渠道收集了不少資料和信息,今日在上海的實踐團成員們開始了第一天的線下走訪。兩個夜市都有其不同的特點,曾遭遇關停整改的昌裡路夜市更著重於地攤的煙火氣息,以親民懷舊的風格貼近人們的生活,而豫園夜市令傳統與新潮產生奇妙的碰撞,也令「國潮老字號」們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 東華大學機械學院學子實踐活動:雙線整合,完美收官
    而建模組組長郭袁緣分配了最後的工作,組員張之婕按照市集負責人的要求和喜歡的風格設計製作了大學路的宣傳海報,而組長郭袁緣則使用了keyshot對模型進行了貼圖渲染,在所有的設計工作結束後,實踐團團長郭袁緣再次與大學路的市集負責人聯繫,並與她約定下星期一在虹橋天地見面詳談,到那個時候實踐團團長將向她介紹建模組的設計成果並希望她能與東華大學的實踐團進行長期的合作交流。
  • 江蘇高考填報之上海最好考的211大學東華大學篇
    東華大學分為三個個校區,延安路校區和松江校區以及新華路校區,基本上都是在松江校區,除了幾個經管等學院坐落在位於長寧區的延安路校區。東華大學男女比例接近一比一,對了東華大學的足球是非常不錯的,大家熟知的足球運動員郜林就是東華大學校友,東華還有一個更出名的校友-奚夢瑤,就是嫁給賭王兒子的著名模特奚夢瑤。
  • 城市創意研究基地在上海東華大學揭牌
    上海熱線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無論是上海的新天地,還是北京的南鑼鼓巷……越來越多的城市地標正因文化創意的融入而在古今結合間煥發出別樣的魅力。那麼,如何挖掘獨特資源,傳承優秀文化,打造城市的核心和靈魂呢?
  • ...有了聯名款潮服,17個知名品牌攜最潮「老上海」新作亮相東華大學
    12月22日,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上,17家知名服裝品牌都帶來了各自的海派設計新作。 海派時尚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次展覽上,清代的男女吉服袍、民國初期文明進步的女性穿著的「文明新裝」、民國時期上海摩登綢緞公司出品的精品旗袍、時尚前衛的現代女裝等穿過百年歷史。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派時尚一以貫之的精緻與新奇、優雅與拉風、西洋與本埠,直觀地體悟海派時尚「古」與「今」的傳承發展與變遷。
  • 東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簡介
    學校創建於1951年,前身是華東紡織工學院;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1999年,更名為東華大學。學校地處中國上海,佔地面積近2000畝,系「上海市花園單位」。學校設有紡織、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機械工程、旭日工商管理、服裝•藝術設計、信息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學、人文、外語、上海國際時尚創意、馬克思主義等14個專業學院,另有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和體育部。
  • 上海長寧:東華大學成立上海首個高校眾創空間
    上海長寧:東華大學成立上海首個高校眾創空間 2015-05-27 14:25:00 導讀:無論有什麼奇思妙想,都可以在眾創空間內的各工作檯上設計創作,付諸實踐。日前,上海首個高校眾創空間——東華大學眾創空間正式掛牌成立。
  • 傳統與當代的交融 在東華大學感受海派時尚的前世與今生
    日前,在東華大學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的「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活動讓人大飽眼福,30餘件近代服裝和70餘件當代作品集體亮相,靜態展、沙龍秀、研討會都散發著海派時尚的魅力。系列活動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東華大學、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
  • 東華大學「碧優緹」杯第四屆研究生時尚禮儀
    此次參加決賽的選手分別來自東華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師範大學,以及來自法國和加拿大的朋友們,充分體現了大賽主題「時尚感•中國情•世界風」。    決賽強大的評委陣容有東華大學服裝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劉曉剛老師;香港新概念服飾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振華先生;東華大學表演系系主任、國家一級演員 、教授徐海燕老師;路易明軒香水化妝品有限公司Dior品牌公共關係部經理鄺晏小姐;東華大學服裝表演系專業老師  超級模特supermodel評委徐幸芝老師;碧優緹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教育總監李軍老師。
  • 東華大學校領導寄語2020屆畢業研究生:立德修身 開拓奮鬥 在新時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減少聚集性活動帶來的潛在風險,東華大學於5月7日為2020屆春季畢業研究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雲」畢業!180名博士、1128名碩士獲得學位,開啟新的築夢之旅。黨委書記劉承功、校長俞建勇、導師代表、畢業生代表和在校學生代表齊聚雲端,為畢業學子們送上熱情祝福。
  •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來我校走訪交流
    12月14日,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王新厚一行來訪我校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雙方開展座談交流。座談會在實驗十七樓308會議室召開,我校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機械工程學科帶頭人安琦教授等出席會議。座談會由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強主持。
  • 2019上海東華大學理學院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學院建有「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中心(成員單位)」和「非線性科學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及其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所」,以及「美國NordsenMarch-東華大學理學院聯合實驗室」、「無錫邁納德-東華大學理學院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科研教學平臺。
  • 東華大學你了解嗎?東華大學排名前十的專業有哪些呢?
    >1998年,學校正式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並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共管;1999年,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在原上海聖瑪利亞女校校址)併入中國紡織大學,經教育部批准,中國紡織大學更名為東華大學,國家輕工業局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併入東華大學;2002年,東華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立,全面負責留學生的招生、培養與管理,位於松江大學城的松江校區動工建設
  • 上海外灘英迪格酒店與東華大學--萊佛士國際設計專修學院聯合打造...
    2009年12月22日,上海外灘英迪格酒店與東華大學-萊佛士國際設計專修學院近日公布其合作消息。雙方此次的合作旨在培養本土設計人才,同時也為亞洲的酒店制服設計時尚注入更多鮮活力。  此次由雙方共同合作發起的「制服設計獎學金比賽」邀請東華大學-萊佛士國際設計專修學院時裝設計系的30名學生參與,為上海外灘英迪格酒店設計工作制服。上海外灘英迪格酒店是英迪格酒店亞太區的首家酒店,位於外灘南部的十六鋪碼頭,將於2010年5月開業,此次比賽的獲獎設計作品將被酒店採用製成員工的工作服。
  • 關於東華大學你了解嗎?東華大學排名前十的專業有哪些呢?
    首批28所全國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院校之一、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成員、&34;世界紡織大學聯盟成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東華大學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34位、上海高校第6位。
  • 上海現代紡織產業園與東華大學共建「東華大學研究生培養及科技...
    上海現代紡織產業園與東華大學共建
  • 東華大學:教育扶貧點亮寒門學子希望之光
    在上海靜安區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陽明豔正在幸福地忙碌著。而五年前,她還是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柿子鎮一位從未出過大山的普通女孩。鹽津縣是位於烏蒙山區的國家級貧困縣,2012年被確定為東華大學定點扶貧單位。《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剛開始學習時,這些基礎課對陽明豔來說稍顯吃力。在輔導員老師的幫助下,學院「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對她開始一對一幫扶,教授親自幫助她進行學涯規劃、學習指導……漸漸地,陽明豔適應了大學生活。在校期間,陽明豔積極參加志願服務,還曾先後兩次參加了為家鄉募捐的活動。和陽明豔一樣,鹽津籍學子紛紛加入「陽光服務隊」和慈善義工組織,積極鍛鍊,服務社會。
  • 中英合辦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建院五周年
    4月27日電 (袁淵)東華大學與愛丁堡大學合作成立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SCF學院)25日迎來建院五周年。中英兩校師生代表匯聚一堂,「東華•愛丁堡大學校友之家」揭牌成立。  愛丁堡大學副校長詹姆斯•斯密斯(JamesSmith)高度讚賞了SCF學院引進國際一流教育體系、匯聚國際一流師資、締造國際一流時尚創意學科、培養國際一流時尚創意人才,積極探索融通中外、肩負未來使命的時尚設計學科辦學模式。
  • 東華大學校領導帶隊赴上海華虹集團調研
    8月28日,黨委副書記劉淑慧帶隊赴上海華虹集團所屬公司開展調研,華虹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黃新宇,集團幹部處處長、人力資源部部長金玲,上海華力人力資源副總裁王維元等接待了我校一行。(會議現場)劉淑慧對華虹集團一直以來對東華大學人才培養與就業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
  • 上海重點大學介紹:東華大學
    致力於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的東華大學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之勇氣,堅持走「觀念興校、學術興校、管理興校」發展之路,在「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中獨樹一幟。  地理歷史:學校地處中國上海,三個校區分別位於松江區和長寧區,佔地面積近2000畝,校園環境優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園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