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花30萬自造潛水艇:能乘坐15人 可下潛60米(圖)

2020-12-22 中國網

  男子自造潛水艇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建造潛水艇是尖端的國防科技。然而神木縣大保當鎮任傢伙場村的村民杜秀堂,正在建造屬於自己的潛水艇。目前,杜秀堂建造的潛水艇已經基本完工,順利的話今年就能進行下水試驗。可目前讓他犯愁的是,為了造潛水艇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還欠了20多萬元債,已經沒有資金推進了。一籌莫展的杜秀堂表示:只要有人願意合作,他願意和出資人分享後期的專利和潛水艇使用後的股份。

專利技術獲專家肯定 需下水檢驗

53歲的杜秀堂目前和家人租住在榆林市榆陽區麻地灣。22日天剛蒙蒙亮,他就收拾好隨身物品,出門乘坐公交車去距離家約6公裡的電焊廠,繼續建造自己的潛水艇。

杜秀堂從小喜愛軍事,並且特別愛琢磨機械,由於家裡條件不好,他高中二年級便輟學回家種地,後來又在當地的礦上打工。業餘時間,杜秀堂愛看《艦船知識》、《軍工科技》等雜誌。1992年,他看到一則新聞說,俄羅斯把報廢潛艇高價賣給中國,便有了自己研製潛水艇的想法,「咱們中國人一定要自己研製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不能永遠受制於人」。

抱著這個想法,杜秀堂自學了潛艇設計方面的知識。2005年以來,他先後發明了潛艇液壓排水系統、液壓轉向技術、雙螺旋推進系統,並獲得了三項國家發明專利,還有一項潛艇外觀專利正在申報。

2014年2月,杜秀堂帶著自己的專利發明來到「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設計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希望自己的專利技術能得到運用,「我的發明得到了專業研究人員的肯定,他們很吃驚我這樣的文化水平能發明出這樣的技術。」

在與研究所的專業人員接觸後,杜秀堂獲悉自己的技術在國際上還沒有,但是專利技術的具體使用效果如何,需要在潛水艇進行試驗後才能獲悉。由於在研究所做樣品要上千萬資金,杜秀堂便決定自己回家做潛水艇。

投30萬造潛艇主體已經完工

2014年8月,杜秀堂開始動手建造潛水艇,整個潛水艇都由他自己設計,上面的零件多達數千個,一些關鍵部件是他從山東等地買回來的,還有一些零件是他從廢品廠買回材料自己加工的。

在榆陽區頭道河則村的一處電焊廠內,華商報記者見到了杜秀堂的潛水艇。杜秀堂介紹,潛水艇總長9.2米,高3.1米,製作工藝為流線型耐壓殼體,重量達18噸多,能乘坐15人左右,理論上講最大下潛深度能達到60米。目前潛水艇的主體已經完工,發動機、發電機已經安裝在船體內,制氧機、潛望鏡等設備購買回來後,也將在近日陸續安裝,預計在今年夏天試水。

杜秀堂表示,他的潛水艇在安全方面有很大的保障,首先他使用的是液壓排水,排水速度較傳統的設計有很大的提升,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快速浮出水面;其次他在艙體內安裝了一個逃生艙,如果遇到了危險,乘客可以從逃生艙迅速逃離;另外艙體內還安裝有制氧機,供氧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杜秀堂說,目前潛水艇之所以還不能下水試驗,主要是資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從去年8月份到現在,他在潛水艇上一共花了30多萬元,不光花光了家中的積蓄,還欠了20多萬元外債。目前潛水艇如果要下水,至少還需要30多萬元才勉強夠用,「修建到一半撂下就等於前功盡棄,現在是騎虎難下了,目前只要有人願意合作,後期的股份也可以分享。」

妻兒都反對鄰居擔心一旦失敗成廢鐵

杜秀堂說,他建造潛水艇遭到了全家人反對,親戚朋友也把這事當個笑話看。有時他覺得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但內心還是無法放棄。

「他發明的這些東西,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用上,攢下的幾個錢也已經全部花完了,唉!真不知道怎麼說才好。」杜秀堂的妻子劉美雲說,去年一整年杜秀堂一心撲在造潛水艇上,基本上沒有出去掙錢,還借下了不少錢,現在一家人住的房子也是租的,現在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建造到一半如果不再往下走就放棄的話,那就實在太可惜了。」杜秀堂兒子杜永龍說。杜永龍原本在外給人安裝暖氣管道掙錢,是被父親叫回來幫忙的。目前他在杜秀堂建造潛水艇的電焊廠裡打工,每月都把工資交給父親。雖然他也反對建造潛水艇,但目睹父親在這上面傾注的心血,他決定留下來繼續給父親幫忙,直至潛水艇下水。

鄰居劉先生說,起初他得知杜秀堂要建造潛水艇時,確實佩服這個人的智慧和勇氣。「但是我後來細細想了一下,這件東西要是失敗了的話,就成了一堆廢鐵,根本不值幾個錢。一下子投進去這麼多,還欠下了這麼多的外債,不值得。」

榆林學院一名教授物理的李姓老師表示,杜秀堂一個人能建造潛水艇,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和學習很多物理學方面的知識,尤其是浮力方面的知識,他的這種精神值得鼓勵。但李老師也指出,民間人士的科技創新很難突破一些局限,「他們不僅僅缺乏資金、試驗、人才、實驗儀器和專家指導,更重要的是缺市場信息客戶需求、研發管理體系、設備工藝、成本核算等等方面的要求和評價體系。一方面民間人士參與科學研究能促進科技的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民間發明者視為珍寶的創新,實用價值並不高。」

華商報記者 郝錦龍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的個人潛水艇:一家6口都能上船,最高潛水1000米
    一般來講,正常的休閒潛水被限制在最深40米;穿著一般潛水服最深在450m以下;穿著大氣服的情況下,可以潛到的最大深度是610米。所以不能繼續下潛就沒法看到更深的海洋風景,為此派屈克開始創建公司並為一些想看到海洋自然風景的人製造個人超級潛艇海底沙龍其實並不是第一款能夠潛到1000m的超級個人潛艇,在其上面還有第一版,而海底沙龍其實是第二版。
  • 中國繼蛟龍號又造出萬米潛艇!海底到底有什麼?
    萬米載人潛水艇,不知道是誰有幸能夠坐著它遨遊海底,會不會有驚心動魄的奇遇,在深海會有什麼新發現,會不會改變人們的生活,也許將來人們除了可以乘坐飛船遨遊太空,也可以乘坐潛艇暢遊海底。不過現在這個潛水神器還沒有命名,我們翹首以待,等它起好名字,首潛大捷,傳來深海的訊息。
  • 養雞大叔腦洞大開,花費3萬曆時9月自造潛水艇,顏值獲軍迷點讚
    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了,科技知識的豐富,至此有很多動手能力強的人就紛紛出現我們的視野當中,而且利用其天馬行動的腦洞,打造出很多新奇的發明,從而贏得人們的認可。對於這種人我們稱之為「真愛粉」,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對軍事武器很狂熱的民間大神,其腦洞大開的打造出了自製的潛水艇,該武器一經問世,其顏值紛紛獲軍迷點讚。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左:達文西發明的草圖;右:哈雷發明的原型圖) 現代意義上的潛水鐘是在1691年由天文學家哈雷發明的,已經頗有潛水艇和潛水服的雛形,但是並不實用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該船除支持深遠海常規科考作業,還可搭載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和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有幾十噸重,兩人多高,從江蘇無錫的中國船舶集團702所轉運,跨越浙江、江蘇、福建三省,行駛八百多公裡,於6月22日順利運抵福州馬尾船廠,與科考母船「探索二號」匯合前往三亞,為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產業發展再添利器。  11月10日17時,「奮鬥者號」將出水回收。
  • 中國潛水器成功下潛一萬米!這項技術是中國又一裡程碑
    就在今年的11月10上午,中國又宣布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中國的潛水器「奮鬥者」,成功下潛到了一萬米以下的水域。成功打破了1000米的潛水深度,成為中國首個成功潛入到1000米以下深度的潛水器,也就是中國的又一個「中國之最」,這對於我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重大突破,這項技術可以是中國的又一個裡程碑。
  • 鯨下潛2000米都沒事,為什麼鋼鐵打造的潛艇,卻會被壓扁?
    但有一個問題可能縈繞在各位讀者的腦海,這些深海魚肉非常細膩,柔嫩幾乎可以捏出水來,但它們卻能在千米深海底自由的生活,而人類製造的鋼鐵潛水艇,很少有能下潛到千米深水下的!為什麼魚不會被海水壓扁,潛水艇卻掛了?
  • 中國「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深海,製造一個深潛器到底有多難?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雲海科普團隊 上周,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兩次「打卡」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標誌著我國的深潛事業又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昨天, 「奮鬥者」號再次進行了萬米級海試。
  • 哈佛畢業,億萬身家,上登珠峰,下潛深淵--Victor Vescovo的五大洋之旅
    想要到達那裡,你需要潛入1萬1千米深的溝底—假如我們把珠穆朗瑪峰丟進去,它的頂峰距離海平面還有2000米遠。為了到達太平洋最深處, Victor找到了Patrick Lahey的團隊,並資助他們建造了世界上最結實的深海潛水器「限制因素號」(Limiting Factor)。
  • 蛟龍號繪製中國深海藏寶圖 1.1萬米版引進民資(圖)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前第一副總設計師、現任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崔維成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大規模的深海科研和應用都是在4500米以內,用7000米級深潛器來完成4500米以內的海域科研,有點類似「殺雞用牛刀」,從使用成本上來看,蛟龍號的一次深潛成本大約在50萬,而4500米級潛水器的一次深潛成本希望能夠控制在30萬左右。
  • 水下9000米舷窗崩裂,失聯狀態下他們決定繼續下潛
    「的裡雅斯特」號結構簡圖這艘由瑞士和義大利的工廠共同打造的潛水器,大體上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方是為整個潛水器提供可調節浮力的「浮力艙」,長15米,通過油箱,水箱和壓載鐵的取捨來實現浮力控制自從他下潛以來的60年裡,各國海洋科學研究飛速發展。集中在過去50年裡的一座座「裡程碑」式的發現,是對小皮卡德晚年心願的最好回應。而他曾經去過的「挑戰者深淵」,也陸續迎來了其他人類訪客。
  • 「尋找最美背影」獨家追蹤|憋氣1分鐘、下潛4米,他從無己潭底託起...
    今日11,根據多條信源,下潛到4米深潭底將溺水者託起,以及參與下水施救的兩名青島市民被找到了。白衣救人男子被尋得9日,一位萊陽網友向記者提供了一男一女兩張救人者的照片。其中女子為護校畢業的青島人李欣悅,她為溺水者進行多次心肺復甦,直到體力透支被趕來的醫生尤藝、張平接替下來。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創造新紀錄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0日消息,202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下潛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紀錄,萬米深淵「做作業」,填補空白!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本航次中,「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了4次萬米下潛,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聲學探測與定位、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下潛多深,用什麼裝備?
    一、潛水潛水分輕潛和重潛,輕潛在40米以內,重潛在60米以內。飽和潛水深度大,可達到400米甚至更多。1988年,法國潛水員在飽和-巡迴潛水試驗中下潛到水下534米,是人類到達的最深水下深度。可蛙人部隊與潛水員不同,他們沒有潛水員專業的設備和技能,也不需要下潛到那麼深的深度作戰。
  • 憑什麼它能「一口氣」下潛到海底10000多米?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那個在海底下潛10909米的「奮鬥者」回來了。28日,「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深海試驗返航儀式在海南三亞舉行。這位凱旋而歸的「奮鬥者」受到了熱烈歡迎。「潛水器使用了我們研發的兩套主從伺服液壓機械手開展萬米作業,每套手有7個關節,可實現6自由度運動控制,持重能力超過60公斤,能夠覆蓋採樣籃及前部作業區域,具有強大的作業能力。」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副主任張奇峰說。這雙手在深淵海底順利完成了巖石、生物抓取及沉積物取樣器操作等精準作業任務,填補了我國應用全海深液壓機械手開展萬米作業的空白。
  • 【科技日報】下潛10027米,記錄地球心跳
    下潛10027米,作業600個小時,接到指令後地震儀以每秒0.8米速度、歷時4個小時成功返回海面。  隨著56臺儀器回收完畢,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九五」之前,我國海底探測技術幾乎空白。20年後,國產地震儀不僅實現了萬米突破,還記錄到地球深處的心跳。這臺只有17英寸的地震儀是一種什麼設備?
  • 蔡英文當局「潛艇自造」剛開工 造船公司就曝重大死傷事故
    高雄市勞檢處已勒令工廠停工並調查,最高將裁處30萬新臺幣罰款。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7日報導,25日下午4時25分,外包商在陽明海運船艙內施工,突然發生閃燃意外。然而,臺相關單位卻對此三緘其口,直到26日事故才被曝出。
  • 蔡英文當局"潛艇自造"剛開工 造船公司就曝重大死傷事故
    洪姓、陳姓2名工人經搶救,分別被送到小港醫院、高醫救治,其中洪姓男子全身80%面積三度灼傷,顱骨及右上下肢骨折,急救至當晚11時21分許不治。陳姓男子60%灼傷,目前仍在燒燙傷中心接受救治。 高雄市勞檢處初步調查稱,這艘商船24日先進行油漆作業,未料油漆中的苯有機溶劑揮發,加上船艙通風不佳,隔天工人就直接焊接,爆出火花導致意外。
  • 湖南58歲男子在家燒火 意外點燃60萬現金
    湖南58歲男子在家燒火 意外點燃60萬現金 來源:長沙晚報 編輯:楊雁霞 2020-12-15 09:37:41 如果你辛辛苦苦攢下了60萬你會怎麼花?12月12日邵陽一名58歲的男子「一把火」燒掉了60萬該男子的外甥女表示這些錢都是他日夜打工辛辛苦苦賺來的存了好多年才存了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