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1年轉學來株洲車輛廠子弟小學(八達小學的前身)讀書的。由於轉學原因我的學習成績跟不上,在班上倒數一、二名。當時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是蔡明華老師,一點沒有嫌棄我,而是處處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我的一年級是在農村啟蒙的,拼音知識也就學得不紮實,而且口語方言比較重。課堂上,蔡老師及時、耐心地糾正我的讀音,放學後,蔡老師「開小灶」幫我補習。通過一個多月的教與學,我的拼音識字關順利通過了。我很害怕寫作文,蔡老師又是特別「關照」,教我寫作方法,把她的《好詞好句摘抄本》送給我。蔡老師還把我的作文當著範文,鼓勵我自己當著全班同學們大聲朗讀,那一刻我的自信心陡然升起!由於蔡老師的耐心教育,把我的成績從倒數一、二名帶進到班上前三名,成為了優秀學生。
1968年12月,我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瀏陽農村去,這個時期我加入了共青團。1972年我回城學習汽車修理,為自己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4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我響應黨的號召,刻苦勤奮,積極發展個體經濟。我先後辦起了汽車修配廠、農場、物流公司,從此開始走上致富之路。致富以後不忘回饋社會,我積極投身於扶貧幫困、關心留守兒童等慈善服務中去。我牽頭成立了「瀏陽柘西平堂愛心慈善基金會」,特設家困學子獎學金,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做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後來,我辦起了農場,自己生產糧食。農場附近的金剛鎮六棟村20戶貧困家庭,平日裡我經常送去自產的大米,年關了還送上紅包,讓他們開開心心過大年。鎮上敬老院裡的孤寡老人,也是我幫扶的對象,我會經常給他們送米、送油、送紅包。多年來,我先後捐款30多萬,還有大量的自產糧食,被評為「慈善之星」。
在這期間,我當選了瀏陽市政協委員、瀏陽城管局執法監督員,2012年起擔任長沙市交通運輸管理處行風監督員。
「遇見你,真好!」
我的人生很幸運:讀書時遇見了好學校、好老師;創業時即遇見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也遇見了很多「貴人」。特別是2009年在北京胡耀邦總書記家幸運地受到李昭夫人的接待。2010年參加北京交通部會議期間,受到原國家副主席、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的接待,他們的關心,給予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勵。
幾十年以來,我很感謝蔡明華老師,感激學校。從來不曾忘記過,學校和老師對我的教誨。我下決心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以老師為榜樣,去幫助別人,現在我做到了,我很快樂!
今年,正值母校60華誕,作為建校初期的老畢業生,我衷心祝願學校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