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顛覆!發燒38.5℃以上,先別急著吃退燒藥? 該研究作者獨家回應快報)
發燒到38.5℃,先別著急吃退燒藥,再讓它燒一會?
1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免疫》(Immunit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劍峰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Fever Promotes T Lymphocyte Trafficking via a Thermal Sensory Pathway Involving Heat Shock Protein 90 and α4 Integrins」。該研究揭示了發熱促進免疫細胞遷移的分子機制,以及該機制在機體免疫調控中的重要功能。
結果表明,當機體溫度達到高熱(38.5攝氏度)及以上水平時,會促進免疫細胞中的一種名為熱休克蛋白90(Hsp90)的蛋白質被招募到細胞膜上與α4整合素「結合」,這能大大加速免疫細胞的「運動」(黏附和遷移),使其可以快速趕往感染部位的淋巴結和組織,高效「掃除」感染,加速自身康復進程。
目前陳劍峰研究組的結果提示:高熱6小時可以有效誘導Hsp90的表達,他們正在研究能否縮短高熱時間,讓免疫系統在更短的時間內「開足馬力」。
簡而言之,該研究最重要的結論,是病人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燒到38.5℃後維持一段時間,再吃退燒藥。
圖示:發熱通過Hsp90-α4整合素熱感應信號通路促進T淋巴細胞遷移(摘自原文)
沒掌握好度,腦袋燒壞了怎麼辦?
論文作者、中科院研究員陳劍峰通過快報獨家回應
《人民日報》1月23日12版也刊登了這則新研究成果,題為《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發燒能促進免疫細胞「運動」》。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線上線下熱議。
不少網友表示擔心:
假使度掌握不好,燒成肺炎,或者其它毛病,把腦袋燒壞怎麼辦?
高熱6小時可以有效誘導Hsp90蛋白的表達,但如果在這6個小時內人就已經虛弱或者驚厥了呢?
小孩很容易衝過38.5℃,有昏厥和抽搐,小孩也能試試嗎?
昨天,快報記者通過郵件聯繫上了原文作者陳劍峰研究員,就網友疑問,他通過快報做了獨家回應。
還沒有推廣到臨床並做臨床試驗
「首先聲明,這是實驗室研究成果,並沒有推廣到臨床並做臨床試驗。嬰幼兒、老人、有其它健康狀況導致對發熱耐受差的人群必須根據醫生建議治療。」
研究僅針對退燒藥,其它藥物要按醫囑使用
研究「只是針對退燒藥的使用,而不是其它藥物(比如抗生素等的治療),在病程中其它藥物應該按照醫生推薦繼續使用。」陳劍峰提醒大家,務必搞清楚退燒藥不代表所有的藥物。
「我們的結果表明,當體外超過38.5度時,適當推遲退燒藥的使用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對感染的清除,在維持38.5度數小時等免疫系統被調動起來後,再用退燒藥就可以了。」
發燒有助於清除感染
對於大家擔心發燒過頭會造成肺炎,陳劍峰表示,「發燒本身並不是導致肺炎的原因,肺炎是感染導致的。發燒是有助於清除感染的。」
(記者註:發熱是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產生損傷或者炎症後的一種複雜的生理應激反應,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微環境因素。發熱可以促進淋巴細胞遷移到次級淋巴器官或者炎症部位而促進免疫反應,對免疫穩態維持和免疫監視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對發熱調控淋巴細胞黏附和遷移的機制還不清楚,此次陳劍峰研究團隊正是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
該研究首次發現了Hsp90-α4整合素是一條熱感應信號通路,它可以感應機體發熱並促進T細胞及其他α4整合素表達陽性的免疫細胞的定向遷移,對先天免疫細胞與適應性免疫細胞在機體病原感染過程中的功能至關重要。因為熱休克蛋白的表達受多種應激刺激的調控,所以該機制還可能適用於其它會產生應激反應的相關疾病。
目前陳劍峰研究組已將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用於幹預多種免疫細胞在體內的定向遷移,希望用於免疫相關疾病與腫瘤的治療。)
發燒不會把腦子燒壞
發燒會不會把腦子燒壞?陳劍峰說:「文獻報導,一般40以下熱度對成人的大腦不會造成傷害,不過我個人沒有實證研究。」
對發燒耐受差的人群要及時就醫
陳劍峰建議,因個人身體條件不同,對發燒的耐受也可能不同,所以嬰幼兒、老人或有其它健康狀況導致對發熱耐受差的人群,一旦有高熱還是要及時就醫,並遵醫囑。
所以,如果像網友擔心的那樣,挨不到6個小時將誘導Hsp90成功誘導出來,就已經虛弱或者驚厥,還是趕快去醫院吧!
陳劍峰個人名片
1996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微生物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2001年5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在美國哈佛醫學院,CBR生物醫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7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
研究方向為炎症與癌症中細胞粘附分子的功能調控。
發燒了到底應該怎麼辦?
什麼時候吃退燒藥合適?
既然上述結果並沒有推廣到臨床並做試驗,那麼日常生活中,有個頭痛腦熱到底該怎麼辦呢?是待在家裡觀察情況還是第一時間就衝向醫院?
對於這一發表在《免疫》上的研究結果,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亞清主任醫師表示,「要先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才能看是否適用不吃退燒藥。
他認為,首先要搞清楚發燒的原因,如果是病毒等引起的非感染性發燒,可以先在家中休息,適當喝水,看看病情有否好轉。對於成人來說,可以觀察2天,如果持續39℃高熱不退,就要去醫院了。「但假如是細菌感染導致的發燒,38.5℃以上就要爭分多秒去醫院就診了。」
最近這段時間流感呈現高發態勢,小孩子最容易中招。李亞清提醒家長們,發現小孩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就要給他們量一量體溫了,一般來說都是發燒了。
「發燒38℃左右,可以先不急著去醫院。如果在家休息,減少運動、清淡飲食、多喝水一段時間之後,小孩的情況沒有好轉,那就要送醫院了,小孩很容易出現高溫驚厥。」並且,在家觀察期間,不要無目的地給孩子用藥。
發燒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
是自身免疫功能在起作用
家裡有小孩的,平時最擔心感冒發燒,那孩子發燒後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該什麼時候吃退燒藥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說:「38.5℃以上考慮用退燒藥,不過如果孩子發燒38.5℃以上精神狀態還很好,也可以暫時不用。一般來說,發燒後24到48小時內沒有好轉,建議送醫。」
醫生寬慰家長們,其實發燒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它能調動機體免疫細胞,是自身免疫功能在起作用。而且發燒是不會把腦子燒壞的,「是腦炎引起發燒不退,而不是發燒引發腦炎,但持續高熱和超高熱,會對細胞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