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保研」,就是推免,全稱是「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那個覺得「北大也還可以」的撒貝寧,不僅被保送了北大的本科,還被推免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後來小撒同志因此成功地躋身國內「天王」行列:不知妻子美劉強東,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北大還行撒貝寧,相貌平平古天樂……
那「保研」到底跟課外創新活動有什麼關係呢?
從「保研」的全稱我們就可以看出,保研的對象是本科生,但前面有兩個關鍵的定語,一個是「應屆」,也就是說往屆的不能保研,只能參加全國統一考試,也就是硬考。另一個是「優秀」。那什麼是優秀?有時候這個詞挺討厭的,可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比如,某某某「優秀校友」(或者是「傑出校友」)。這個優秀的形容詞一用,那大家就不自覺地思量一下,我是優秀校友嗎?我能回母校嗎?好像不夠優秀,還是不要回去了吧。所以,在校友工作中,不建議用「優秀」、「傑出」這樣的詞語。當然,優秀者是榜樣,見賢思齊,爭先學優還是需要的。
為了搞清楚「保研」跟課外創新活動有什麼關係,我們還來看看那個小撒同志的履歷吧。
網上公開資料顯示,高中能夠保送北大本科,小撒靠的一定是優異的成績,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撒貝寧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策劃各種東西,比如過年的時候安排一下家庭的晚會;小學的時候也獲得過各種獎項,比如作文獎;初中還參加了很多演講比賽,可以說各種賽事和他都脫不了關係。高三那年,他作為學校選派的優秀生,參加了北京大學舉辦的冬令營,在匯報演出中以一曲《小白楊》通過了匯演。
大學期間呢?撒貝寧長期兼任學校播音主持這一重任,並且還當了很多社團的社長,比如大二的時候他不但成為了戲劇團的社長,並且還成功的拍了電視劇,最讓人驚訝的事情是,拍的東西竟然還獲得了中央電視臺「理想杯」二等獎。大三的時候,作為合唱團團長,率隊遠去西班牙,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1997年,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組,開始籌備,到北大招聘。當時,撒貝寧在面試現場背誦了一段有關企業破產的畢業論文,導演一聽就急了,喊到:「我們這是招主持,不是讓你來背論文的」。之後導演給撒貝寧一份報紙,讓他根據報紙上的內容進行簡要分析和評價。撒貝寧立即進入角色,以其雄厚的專業實力,以事件談看法,從問題聯繫社會實際,發揮十分出色,分析的有理有據。就這樣,大學沒畢業,就拿到了央視《今日說法》欄目的錄用通知。後來又被保研,直升北大碩士研究生。
看著撒貝寧的經歷,來氣不?尤其是那句——「北大也還可以」。
不過,撒貝寧確確實實地向我們展示了那些符合「保研」條件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的條件。課堂學習成績自不待言,課外創新活動更是必不可少。
下面,我結合我們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2020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遴選及接收辦法來看一看課外創新活動在「保研」中的重要性。
學院遴選條件的「基本學業條件」中提到:「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以專業為單位,已完成在本科前三年專業培養計劃內課程(不含公共選修課)成績(以第一次考試成績為準)名列專業排名前25%,且無不及格記錄」
從基本條件看,學習成績在專業前25%似乎還是比較寬鬆的。這主要是為了增加候選人的比例,給學生更多的機會。
那如果有相應的「創新特長」呢?辦法明確:在滿足(一)基本學業中的1、2、3、4條的前提下,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其學習成績的專業排名可放寬至前30%,且無不及格記錄。
那在課外創新活動中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呢?辦法指出:
滿足(一)基本學業條件中的1、2、3、4條,同時在校期間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在挑戰杯系列科技競賽中獲得過國家級獎勵(團隊取前3名)或單科性科技競賽中獲得過國際級獎勵(團隊取前3名)或排名第一的已授權發明專利1項者,其學習成績可放寬至專業排名前35%,且無不及格記錄。
對於高水平運動員學生,滿足(一)基本學業條件中的1、2、3、4條,同時在校期間獲得全國性重大體育比賽省級以上獎勵者,學習成績(可放寬至專業排名前40%,且無不及格記錄。
對於在校期間曾參軍入伍服過兵役的退役士兵,到國際組織實習,獲得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及提名獎和省大學生年度人物以及省級及以上優秀標兵、省十佳大學生等榮譽稱號,在省級媒體公開報導其見義勇為、弘揚正義行為和參加志願服務工作方面表現特別突出(如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國家級先進個人和集體(前六名)、全國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國獎(集體取前六名)、安徽省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等)等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的優秀學生,滿足(一)基本學業條件中的 1、 2、 3、 4 條,學習成績可放寬至專業排名前 45%,且無不及格記錄。
對有特殊學術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者,滿足(一)基本學業條件中的1、2、3、4條,同時在校期間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在挑戰杯系列科技競賽中獲得過國家級一等及以上獎勵(團隊取前2名)或排名第一的已授權發明專利2項者,經三名以上本校本專業教授聯名推薦,經學校推免生遴選工作領導小組嚴格審查,可不受綜合排名限制。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萬一某學生不小心有一門課程有不及格記錄怎麼辦?還有機會。請看辦法:
在推薦遴選候選人時,若有申請候選人滿足「三、(二)創新特長評定條件」但僅有1門重學或補考課程(必須是無作弊和違紀,以第一次考試成績統計)的,經學院遴選小組審核考察該生的科研和專業能力(必須有提前進入相關學院老師科研課題工作的相關證明材料且報本校的),並報學校推免生領導小組審定同意後,該生可列入候選人選拔名單並公示。
因此,可以看出,積極參加課外創新活動在「保研」中是多麼重要。因為課外創新活動取得的創新特長加分(最高8分),在計算綜合成績是直接加的。請看公式:
綜合成績= 學習成績×70% +綜合面試成績×30%+創新特長加分(最高8分)
那創新特長加分獎勵主要有哪些呢?
一是競賽類;
二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類;
三是智慧財產權類;
四是論文類;
五是其它榮譽類等;
除了其他榮譽類,前面4類均屬於課外創新活動的範疇。
大學生課外競賽很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儘量關注和參加官方認可的比賽。比如,安徽省發布的《安徽省大學生學科和技能競賽A、B類項目列表(2019年版)》將競賽分為A、B兩大類,俗稱國家級賽事和省級賽事。
兩類賽事主要有哪些呢?限於篇幅,僅列出A類賽事。其中,受到廣泛認可的是「挑戰杯」和「網際網路+」兩大類主要賽事。學院推免辦法對參加這兩類比賽的獲獎加分都是單獨算的,分值比較高。至於國家級比賽的詳細情況,我以後的文章再介紹。
A類賽事列表(綜合類)
「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全國大學生原創動漫大賽
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技能競賽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臨床基本技能競賽
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
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
「西門子杯」中國智能製造挑戰賽
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
全國高校「創意 創新 創業」電子商務挑戰賽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
省教育廳認定的其他重大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