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十年已投兩百億支持創新藥物開發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中國的創新醫藥正在快速變革與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重大新藥創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日前在一論壇上透露,「在過去十年間,中央財政共投入近200億元支持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其中針對創新藥物的投入佔比超過一半。」

據陳凱先介紹,自專項實施以來,已經有近60個1類新藥獲批,填補了相關疾病領域的用藥空白,為解決百姓重大疾病用藥需求、緩解百姓「看病貴」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撐。他還表示,未來通過「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激勵機制,將能讓更多本土企業研發出適合中國患者的診療方案,從根本改變中國患者的治療格局。

陳凱先表示,新藥研發市場正在向個性化藥物和精準醫學的方向發展,根據個體攜帶的遺傳信息制定針對病人需要、為個體「量身定做」的個性化預防、診斷、治療方案的醫療模式,這是遺傳藥理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發展帶來的一場革命。

他援引數據稱,全球銷售排行榜排名前30位的「重磅炸彈」級的藥物通常有效性也僅為40%至60%,絕大多數藥物大約三分之一的使用者不能取得滿意療效,六分之一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藥物的平均安全有效率僅為50%。

在美國,機構PMC統計顯示,2014年至2018年期間,FDA共批准了69個個性化藥物,比例由21%上升到42%,同期FDA批准的腫瘤個性化藥物的數量顯著增長,佔個性藥物總數比例的近一半,涉及18種適應症。

2018年,全球藥品研發支出總額為1790億美元,同比增長6.5%,預計2018至2024年間,全球藥品研發支出將以3%的複合增長率持續上升;此外,2018年中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率有所上升,已跨入第二梯隊,其中上市前研發佔比7.8%,上市新藥數佔比4.6%。

不過陳凱先也指出了中國新藥研發麵臨的問題。「我國的新藥研發靶點過於集中,這是因為我們對靶點的研發投入還太少,這是我們今後提升的方向。」

過去幾年來,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在全球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績。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張芳寧表示,今年年初至今,中國已申請臨床試驗的創新藥數量達到217個,其中56%為小分子藥物,還有少數的細胞療法、融合蛋白以及雙特異抗體與抗體偶聯藥物。

麥肯錫數據還顯示,自2016年以來,中國生物藥創新管線穩步增長,臨床試驗申請創新藥數量兩年增長率達到32%,今年生物科技公司對臨床批件對貢獻率達到了半數以上。

根據麥肯錫的統計,過去4年,超過30家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在全球、港股和中國A股市場上市,其中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包括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傳奇生物以及天境生物。

這些生物藥器上市以來市值也不斷創新高。

以再鼎醫藥為例,該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從30左右美元上漲至目前的約108美元,漲幅超過230%。今年9月,再鼎醫藥在香港二次上市,成為首個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中國生物製藥公司。

再鼎醫藥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未來每年,再鼎醫藥都將有1至2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進入臨床階段,同時每年實現1至2個新藥或者適應症獲批上市。」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生物醫藥已經從「引入授權」向「對外授權」發展。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生物製藥巨頭艾伯維公司(AbbVie)與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達成一項總額接近30億美元的授權協議,艾伯維將向天境生物支付1.8億美元預付款及2000萬美元一期臨床裡程碑付款,用於在全球開發和銷售天境生物的一款CD47單抗藥lemzoparlimab(TJC4)。這項授權協議也刷新了中國創新生物藥的對外交易紀錄,成為一起「世界級的交易」。

天境生物創始人臧敬五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形成趨勢,把中國的創新真正推到了全球。希望今後新藥研發有快速的發展,讓中國創新生物藥在全球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更高的地位。」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陳白平認為,生物醫藥公司未來也會呈現出強者越強的趨勢。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中國擁有巨大的患者市場,未來具有將創新藥價格大幅下降的潛力,這將使得跨國藥企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與投資。「如果中國的生物藥企能把國外高價藥的價格降下來,並且在中國擁有廣泛的可及性,那麼中國低價的創新藥產品,未來是有輸出全球的能力的。」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請點擊這裡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錢童心

相關焦點

  • 財政部趙路:財政如何支持科技創新
    原標題:趙路:財政如何支持科技創新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長期從事財政科技管理以及相關政策文件的研究起草,在題為《財政科技政策與財政改革》的報告中,他闡述了財政如何支持科技創新和發展問題。   我國財政科技政策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投入政策,另一個是激勵政策。趙路介紹,我國先後實施了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財政必須將科技作為重點支持的領域。
  • 中央財政支持特殊教育發展
    本報北京7月28日電(記者曲哲涵)28日記者獲悉:我國從2017年至2020年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財政部為此多措並舉,支持和引導地方辦好特殊教育。一是保基本,對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標準補助公用經費,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共同承擔。2017—202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相關資金101.8億元。
  • 財政部:中央財政「十三五」投入8779億支持生態保護修復
    發布會上,鳳凰衛視記者提問稱:做好生態修復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和下一步的考量?對此,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答覆稱,「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是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 36筆融資、總額超80億人民幣、AI藥物研發成資本新貴丨醫療健康投...
    近日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CPE領投,中信建投資本、約印醫療基金、朗姿韓亞跟投。本輪籌得資金將主要用於普博產品線持續開發、國內外市場推廣和智慧醫療雲平臺的搭建。百榕資本擔任公司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 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國產新藥研發,中央財政投入近26億
    隨著進口抗癌藥物「零關稅」等措施的出臺,國內抗癌藥物研發企業的待遇也引起了廣泛關注。4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對此話題作出了回應。在專項支持下,中國新藥研發取得顯著成果。截止2018年3月,新藥專項累計有96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其中30個品種獲得Ⅰ類新藥證書,成功研製了鹽酸埃克替尼、西達本胺、康柏西普、重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等多個重大品種。惡性腫瘤作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專項在歷年立項中給予高度重視。
  • 「首發」百心安獲B輪融資,自主研發可吸收超薄藥物洗脫支架
    來源:動脈網動脈網近日獲悉,上海百心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百心安)宣布完成近6000萬元的B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辰德資本領投,張江科投和前海母基金跟投。據悉,本輪融資所得將主要用於推進百心安旗下的核心產品Bio-heart生物可吸收冠脈支架的三期臨床試驗以及產品的註冊上市。
  • 動脈橙周報20201206:京東健康香港IPO籌資35億美元,醫保局發文支持...
    醫百科技完成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強力助推醫藥營銷數位化轉型  2020年12月4日,京醫百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由MindWorks Capital概念資本領投,鐘鼎資本、KIP跟投,惠每資本作為A輪投資人繼續跟投。百榕資本擔任本次融資財務顧問。
  • 中央部署創新型國家 兩大問題核心在錢關鍵在人
    中央黨校經濟部主任王東京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科技發展主要依靠從西方引進,而實踐證明,核心技術不可能依靠引進,2007年我國WTO全面開放日期日益臨近,在國際競爭上,如何在科技上取得主動權已成了重大的問題。  50年認識逐步深入  1956年,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會議,毛澤東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
  • 阿斯利康宣布在滬建全球研發中心:要在中國開發更多創新藥物
    談到此次籤約,阿斯利康全球執行長蘇博科表示:「中國正迅速成長為全球科研強國,中國在阿斯利康全球研發版圖的地位也不斷提升,我們致力於在中國開發孵化更多本土乃至全球創新藥物。上海是中國乃至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我們在這裡設立全球研發中心、AI創新中心,將有助於促進世界一流科研人才之間的交流互動,並能夠推動更多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
  • 助力浦東開發三十載,上海信託譜寫現代金融服務創新樣本
    時值浦東開放開發30周年,先前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精心製作、浦發銀行和上海信託聯合特別呈現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第二集《金融先行》已於11月11日22點30分在CCTV-1播出,講述了陸家嘴從棚戶區成長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發展奇蹟,向開發開放先行者致敬,為踏上新時代新徵程壯行。《而立浦東》目前已在央視一套首播結束,11月16日晚間起登陸央視二套。
  • 溫州14個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獲中央財政支持2.337億元
    溫州網訊 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以來,省發改委已分三批下達2017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我市有14個項目列入,共獲中央預算內資金23370萬元,獲資金支持力度系近三年最高。  這14個項目主要分布在鹿城、甌海、洞頭、蒼南和生態園等地(具體見右表)。
  • 金人慶:履行公共財政作用 支持新農村建設
    2006年全部取消農業稅後,與農村稅費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農民每年減負總額將超過1000億元,人均減負120元左右,8億農民得到實惠,廣大農民衷心擁護和支持這一政策。    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各級財政按照中央部署安排,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加大了農村稅費改革專項轉移支付力度。截至2005年,中央財政累計已安排農村稅費改革和取消農業稅轉移支付資金1830億元。
  • 國內已上市與在研B肝治療藥物
    1、市 場 前 景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4月份發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全球感染B肝或C肝的人數已超過3.25億,每年約有134萬人因此喪生。在我國,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達到了1.2億人左右,慢性B肝患者有3000萬人,得到治療的僅有200萬人,不足總數的1/10。
  • 八月瓜智慧財產權獲數千萬天使投資 多支中央及地方財政背景基金參投
    本輪融資由順禧基金領投、創客總部的創贏趨勢和象山博偉等基金跟投,這一融資合作項目的籤約,一方面表明市場前景良好的智慧財產權行業越來越得到資本的追捧,同時也標誌著八月瓜智慧財產權成為北京市首家獲得數千萬中央及地方財政背景基金投資的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
  • 「國培計劃」十年投入172億,目前已實現中西部農村教師全覆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9月4日,記者從教育部發布會上獲悉,「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自2010年啟動至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經費172億元,已基本實現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教師的全覆蓋。「國培計劃」是2010年由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簡稱。
  • 兩大超百億級項目落戶崑山
    重大產業項目中,兩大超百億級投資項目引人注目。位於崑山開發區的清陶固態動力電池項目由清陶(崑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設立,規劃生產10GWH新能源汽車用固態動力電池,預計總投資150億元,達產後年產值100億元。落戶在崑山高新區的恆力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由世界500強企業恆力集團投資設立,規劃生產高端功能性聚脂薄膜及工程塑料等新材料,預計總投資200億元,達產後年產值500億元。
  • 中國開展全球最大規模教師培訓 中央財政十年投入172億元
    中新社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開展全球最大規模教師培訓行動「國培計劃」十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經費17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投入超過159億元,佔比92%左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4日發布「國培計劃」藍皮書(2010-2019)。
  • 【資訊】4年6000億─ ─中央財政力促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中央財政堅持「保基本」、著力「補短板」、努力「提質量」、盡力「促公平」,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力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1—2013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4194億元,2014年預算安排1653億元。  堅持「保基本」,不斷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 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教育部骨幹專業、省級優勢、特色專業都在這裡了!
    專業特色:●以網絡信息安全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為發展領域,側重專業融合的技師型人才培養,注重個性化培養,學生可以在高級技能證書、專業複合、專升本及創新創業等多方面獲得提升。●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擁有近百家企業的產學研聯盟提供實習和就業。
  • 我州17個村入選國家級名單,中央財政重點支持!
    我州有17個將獲得中央財政支持!根據相關報導,此前中央財政按平均每村300萬元的標準,提供專項補助資金支持中國傳統村落保護。中央財政考慮傳統村落的保護緊迫性、現有條件和規模等差異,在明確各級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統籌農村環境保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及美麗鄉村建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中央補助地方文化體育與傳媒事業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專項資金,分年度支持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