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作者:美博思遠藝術考研-邵CM
工藝美術史既反映工藝的進步,也體現審美的變遷
工藝的進步從而在深度、廣度、時間三個維度顯示了人類對審美和功能的追求
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時間都產生了不同的、創世矚目的工藝美術成就
對外國工藝美術的學習
將使我們站在更加寬廣的視角去審視現代設計
.....
今天我們將進入
Chapter 2 古埃及工藝美術
Point 1:時代背景
(q.簡答/e.論述引用)
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徵服了下埃及,建立了埃及歷史上的第一王朝,標誌著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王朝國家誕生。
Point 2:陶工藝(n.名詞解釋/q.簡答/e.論述)
①、環境因素:尼羅河流域的土質呈黑色,使古埃及在歷史上「黑土之國」之譽。埃及人用這種泥土製成磚瓦和陶器。
②、陶工藝:埃及陶工藝產生於王朝前的新石器文化時期,多黑胎粗陶,燒成技術不穩定,常有變型現象。造型上,多仿草藍和植物形態。此外,還有各種薄胎細陶問世,「黑頂陶器」最有代表性。
黑頂陶器(n.名詞解釋):①、是古埃及早期薄胎細陶的一種,約產生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現有一批藏於開羅埃及藝術博物館)。②、它是在整個紅色器物上部或頂部施以黑色釉泥,形成黑紅兩色對比強烈的裝飾效果的陶器。③、造型單純簡練,器形外部線條十分自然流暢,具有古樸典雅的風韻,代表了古埃及早期陶工藝的面貌。
Point 3:石工藝(n.名詞解釋)
化妝石板(n.名詞解釋):產生在古埃及金石並用時期,是古埃及人加工眼影膏用的石質器具。古埃及人又把「銻(ti)」研碎調和成眼影膏的習慣,這種眼影膏的加工過程就是在化妝石板上進行的。化妝石板是經過精心設計、打制和雕刻而成的,其上帶有精美的動物、植物、人物等裝飾紋樣。因其實用美觀,且宜常期保存,功能演化成一種理想的奉獻用品或紀念物。奉獻紀念用的化妝石板比實用的化妝石板尺寸大。
美尼斯王徵服三角洲(n.名詞解釋):是古埃及金石並用時期的一塊紀念性化妝石板。盾形石板的前後都用浮雕形式表現了美尼斯王統一埃及全境的各種形象,是一件宣告埃及王朝時代開始的歷史性作品,內容形式都極為完美。作品以象徵性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美尼斯的巨大威力和宏偉業績,同時體現了埃及藝術的古樸渾厚特徵。紋飾中人物頭側、體正的表現手法,奠定了埃及藝術風格的基礎,以後古埃及藝術中的人物形象都有「正面側身律」的特徵。
正身側面律(n.名詞解釋):是古埃及藝術品中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則,多見於浮雕、壁面、器物的裝飾中。通常表現為:人物身體呈正面,頭部呈側面,眼正,腳側。這一法則不僅盛於埃及,還影響了西亞的兩河流域、波斯、地中東岸的腓尼基等地區的藝術。
Point 4:玻璃工藝(n.名詞解釋/q.簡答/e.論述)
沙芯法(n.名詞解釋):是古埃及的玻璃製作技法。首先用黏土和多量沙質的粗糙物質做成容器的內部形態,並用金屬棒的一端撐起來,浸入玻璃溶液的「坩堝」中旋轉,使之附上一層厚度均勻的玻璃層。(在其未冷卻的形態下,貼上半流動狀態,拉長的有色玻璃層)進而用尖狀工具在容器表面刻畫,形成波紋紋樣,待容器外表光滑冷卻幹固後,再將內部沙芯取出,成中空容器。
玻璃魚形容器(n.名詞解釋):是一件最能代表古埃及玻璃工藝水準的佳作,出土於阿瑪那,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作品長14釐米,沙芯法製成,鰭部、尾巴等細節部分的製作,都是在加熱過程中進行的。其技術和藝術質量體現了古埃及玻璃工藝的水平,反映了工藝美術實用、審美的雙重特徵,表現出當時埃及人的美學思想。
Point 5:古代埃及玻璃製品的藝術特徵
(q.簡答/e.論述)
①、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玻璃材料和製品皆發現與埃及。古代埃及的玻璃是由沙、灰及天然碳酸蘇打的混合物加熱製成,這是原始狀態的玻璃,並不透明。新王國時期出現了為玻璃著色的技術。由於藍色效果較為穩定,故而經常使用。
②、《玻璃魚型容器》是古埃及玻璃工藝水準的代表,其藝術效果和工藝技巧均達到了很高水平。它採用了沙芯法製作而成,首先由混有粘土及多量沙質的粗糙物質做成容器的內部形態,並由金屬棒的一端撐起來,再浸入裝有玻璃液的「坩堝」中旋轉,使之附上一層厚度相同的玻璃層。待容器外表光滑冷卻之後,再把顆粒狀的內部沙土從容器中掏取出來。其中尾巴等細節部分的製作都是在加熱過程中進行的。
③、在古代埃及的玻璃工藝中還有大量首飾作品,造型、裝飾更為精緻典雅。新王國時期埃及的玻璃工藝相當發達,在宮廷和民間廣泛應用。
古代埃及玻璃製品實現了材質、造型、裝飾的完美結合,不僅體現了古埃及人對色彩的巧妙應用和把握,也展示了他們高超的工藝技巧和聰明才智。這些玻璃製品上抽象而簡潔的紋飾,充分體現了古埃及人注重來世的美學觀念和他們特有的審美標準。
Point 6:金屬工藝
(n.名詞解釋/q.簡答/e.論述-古埃及金屬工藝)
(一)、王朝時代開始前-在金石並用時期,埃及人便掌握冶鍊金屬的技術,此時銅器雖造型簡單、質地粗糙,但比例諧調、功能合理,有一定形式美感。原始社會末期,憑藉王朝武力強大,大量黃金湧入,埃及人在生活各個方面使用黃金,黃金加工方法也迅速發展,如熔鑄、雕刻、著色、鑲嵌。王朝時代,保持古樸渾厚風格。
(二)、中王朝時期-金屬工藝大力發展,黃金工藝大量出現。特點:大量使用黃金材料;作品大多為宮廷貴族服務;工藝製作細膩精緻,黃金與寶石等結合。貴金屬製品,只有宮廷裡享用。首飾和胸佩的製作異常盛行,呈現出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和加工技藝。
公主金冠(n.名詞解釋):是古埃及中王國時期黃金工藝的代表。造型十分簡潔,以環狀的頭箍為中心,上下皆以葉片裝飾,有九組葉片立起,其餘三組葉片下垂。金冠形式優美、引人注目,凸現典雅高貴之氣。
(三)、新王國時期-工藝美術各方面都取得輝煌成就,黃金工藝登峰造極(在埃及工美史上)。品類主要有首飾、實用品(水壺、水罐)、大型金屬工藝製品。(古埃及人由於「再生」「不滅」信念,對來世生活的粉飾超過對現世的美化,十分注重死者所處的環境。)
黃金王棺(n.名詞解釋):是古埃及黃金工藝最典型的代表。它是第十八王朝為安葬法老圖坦卡曼王的木乃伊而做的最內裡層棺材。長約180釐米,耗純金200餘公斤,局部以珠寶翡翠點綴,裝飾性極強。其形象是按照圖坦卡曼王本人相貌創作的。國王頭部的蛇形裝飾、假鬍鬚,顯示他國王的身份和權力。
(四)、後王國時期-金屬工藝仍保持相當優異的成就,以黃金工藝為主,產品主要是首飾、用品,充滿享樂主義色彩和宮廷藝術氣息。
黃金拖鞋(n.名詞解釋):第二十一王朝製作,是古埃及王朝後期,充滿宮廷享樂主義的代表作。拖鞋以純金板組合而成,設計新穎、造型奇特,製作相當精細,鞋底上有圓形花紋,使之愈加精美別致。為冷峻的金屬工藝品注入一絲溫情。
黃金加工工藝:①、捶擊或鑄造成型法②、表面雕刻裝飾法③、金箔製造法④、家具、棺木、雕刻包金法⑤、金線金粒製造法⑥、黃金表面敷彩法⑦、加工銜接法
(五)、後王國末期-隨著國勢衰落而步入低潮。
Point 7:木工藝(n.名詞解釋)
彩繪木箱(n.名詞解釋):新王國時期埃及木製家具發達繁榮,木箱出土於第十八王朝的十二代法老圖坦卡曼陵,木箱造型精巧、結構合理,做工精細、裝飾華麗,表面上漆後,再用紅、黑、金施華美紋飾。題材為埃及繪畫傳統題材——國王徵戰、狩獵場面。木箱側面描繪圖坦卡曼王率軍徵戰西亞人的故事。整個構圖:左右兩相對稱,形成摧枯拉朽、不可抗拒的氣勢。箱內裝衣服、珠寶、公文等物品。
Point 8:古埃及工藝美術的風格特徵(結語)
(q.簡答/e.論述,論述時需添加金、石、玻璃內容)
(一)、地理環境:古埃及文明又稱尼羅河文明,埃及人由每年對尼羅河泛濫的觀察產生「再生」觀念,對於這種觀念,埃及的藝術幾乎處於全面服務的地步。
(二)、民族因素:古埃及的工藝美術,在「不滅」「再生」的宗教信念和「為了來世」的美學觀念的培育下發展起來。
(三)、埃及的自然環境、宗教信仰和藝術創作之間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如果忽視了埃及自然環境和宗教信仰,便無法理解其呈現的特色和它發達的原因。特別是新王朝時期,古埃及的工藝美術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四)、通過學習和研究古埃及的工藝美術,我們可以得到五點啟示:
①、雖歷史悠久,但在造型、裝飾、技藝、材料、整體表現手法上,蘊涵現代審美意識和現代工藝的要素。如:幾何形體、幾何紋樣;變型處理、刻意的裝飾性表現等。
②、涉及材質廣泛,成就輝煌,特別是發明玻璃,對人類工藝文化影響巨大,也表明古埃及人的智慧。
③、整體上,重裝飾性的表現,強調精神作用,實用不是根本目的,大量製品是為死者來世享用製作。
④、濃鬱的神秘主義色彩,宗教氣息,靜穆、莊重、渾厚、遒勁。
⑤、「永恆」「不變」的信念直接影響了工藝美術的創作觀念和作品風格,既是特點(優點),又是缺陷,它阻礙了更大發展。
⑥、正身側面律影響了西亞的兩河流域、波斯、地中東岸的腓尼基等地區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