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素來有「東瀛寶馬」之稱,憑藉著其在底盤操控性能上潛心研究出來的技術,號稱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給消費者以輕鬆愉快的駕乘體驗;
比如在馬自達CX5上就搭載了其獨步天下的「GVC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統」和「i-ACTIV AWD 智能四驅系統」,能夠完美適應在多種路況下行駛。
對於大家對馬自達CX5四驅操控性能的一致好評,讓另一家日系車企坐不住了,於是乎廣汽豐田直接在旗下同為緊湊級SUV的威蘭達身上推出了三種四驅系統;
此前在《威蘭達的威力究竟顯現在哪裡?估計是它的四驅系統吧 》這篇文章中提到過,分別是燃油車型上的DTC動態扭矩控制四驅系統、DTV動態扭矩矢量四驅系統和雙擎版上的E-FOUR電子四驅系統。
既然是威蘭達要挑戰馬自達CX5的四驅操控性能,為了方便對比,我們選擇威蘭達的DTV動態扭矩矢量四驅系統出來應戰,先來看看它有何殺手鐧吧!
其技術亮點是,左右後輪分別配備獨立的電控耦合機構,可以調配左右後輪的驅動力,扭矩輸出在0:100-100:0之間變換,具有「起步更穩定、高速更省油、過彎更靈活、脫困更迅速」等優勢。
此外它還在前後橋都裝了離合器,當它處於兩驅模式時,前後兩個離合器斷開,中間的傳動軸是不轉的,而同級別的四驅車型切換成兩驅模式時,中間的傳動軸仍然跟隨著車輪在打轉,更耗油;因此它能夠實現車輛起步更穩之外,又因為中央傳動軸分離而帶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
同時當車輛在入彎時需要制動時,DTV系統可以根據彎道的特性分配左右輪制動力的大小,左側外製動力小,內側制動力大,產生一個向內側旋轉的扭矩,更加方便入彎;
而出彎則需要更精準的控制,因此後方聯軸器會把更多的把動力分配到外輪,內輪的動力相對減少,可以產生向內側的轉向力幫助車輛更加精準的出彎,所以不管是入彎還是出彎,DTV動態扭矩矢量控制四驅系統都可以做到非常的迅猛、精準。
此外威蘭達還有多地形四驅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匹配路面的四驅性能,其中Normal模式:適用於公路及一般越野路;MUD&SAND模式:適用於泥濘與沙地路面;ROCK&DIRT模式:適用於多石土質路面。
面對威蘭達這套DTV動態扭矩矢量控制四驅系統的咄咄逼人的攻勢,馬自達CX5也是絲毫不慌的,GVC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統和i-ACTIV AWD 智能四驅系統雙劍合璧,也能達到類似的功效。
其中i-ACTIV AWD系統通過各種傳感器準確感知駕駛者意圖、路面狀況和行駛狀況,實時監測不易察覺的微小輪胎滑動及路面狀況等,可在瞬間演算出必要的後輪扭矩,從而向後輪傳達最優驅動力,有效防止車輪向前後左右方向打滑,實現車輛穩定起步、加速、轉彎和制動。
同時在不易打滑的乾燥路面上,可以抑制系統傳達不必要的後輪扭矩,基本保持2WD狀態行駛,從而提高燃油經濟性。
而GVC系統能夠實時監測駕駛者的轉向動作,計算合適的重心移動量,並向發動機發送控制指令。在駛入彎道時,通過對發動機扭矩的微控,優化前輪負載,提高前輪抓地力和轉向響應性;
而在駛出彎道時,通過對發動機扭矩的微控,優化後輪負載,提高後輪抓地力和行駛穩定性的同時;同時新增的「回正力矩強化系統」,可以抑制過度轉向,更進一步提高車輛可控性。
從以上介紹可以發現,兩者都在四驅系統上頗費心思,而且功能也有些大同小異,都是在讓四驅系統更好地分配四輪驅動力的同時,還兼顧燃油經濟性,以及都在進出彎道時加強系統控制,讓整車的操控性能更上一層樓。至於兩車的四驅操控性能究竟孰優孰劣,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大家不妨親自去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