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前言
一、編寫第一個C語言程序-Hello World
二、編譯程序
三、連結程序
四、運行程序
五、總結
六、學習建議
七、clang指令匯總
前言前面已經嘮叨了這麼多理論知識,從這講開始,就要通過接觸代碼來學習C語言的語法。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首先要掌握的肯定是語法。學習C語言語法的目的:就是能夠利用C語言編寫程序,然後運行程序跟硬體(計算機、手機等硬體設備)進行交互。由於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學習iOS開發,學習iOS開發的話必須在Mac系統下,因此我就在Mac系統環境下開發C語言程序,而不是在Windows環境下。
接下來,就在Mac系統環境下編寫第一個C語言程序,最後把程序運行起來,跟計算機做一個小小的互動
一、編寫第一個C語言程序-Hello World為什麼稱第一個程序為「Hello Wolrd」呢?其實計算機行業裡面,學習任何技術的第一個程序都可以稱為「Hello World」。「Hello World」的字面意思是「你好,世界」,也就是跟世界打招呼。我們第一個程序在這世界上誕生了,那肯定要跟世界打聲招呼嘛,所以就稱為「Hello World」。
1.用什麼工具寫代碼首先我們要做的肯定是寫代碼,在代碼裡面說清楚想要計算機做出怎樣的操作。其實寫代碼就像平時寫文章一樣,只是在電腦上寫一些文本內容,那用什麼工具來寫代碼麼?平時我們在Windows中寫文章,可以用記事本、Word等文本編輯工具。在Mac中呢,我們可以安裝一些文本編輯工具來寫代碼,比如UltraEdit(點擊連結可以下載UltraEdit)。當然,在實際開發中,為了提高開發效率,一般會使用開發工具,開發工具的好處,我在前面文章中已經說過了。不過呢,開發工具屏蔽了很多操作細節和語法細節,不利於初學者直觀、系統地學習一門語言。因此,在這裡,我們暫時使用文本編輯工具UltraEdit來寫C語言代碼。
2.寫代碼1> C程序由函數構成
寫代碼之前,你首先要知道:任何一個C語言程序都是由一個或者多個程序段(小程序)構成的,每個程序段都有自己的功能,我們一般稱這些程序段為「函數」。所以,你可以說C語言程序是由函數構成的。
比如你用C語言編寫了一個MP3播放器程序,那麼它的程序結構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函數就是用來實現某個功能的程序段,每一個函數都有自己的功能。因此,你應該把實現某個功能所需的代碼都寫在函數中。比如,有個函數的功能是播放MP3,那麼播放MP3的代碼都應該寫到這個函數中。
當調用(執行)一個函數時,計算機就會按順序執行函數中的所有代碼,從而展示函數所實現的功能。
一般來說,我們會將不同的功能交給不同的函數去實現。比如,將暫停播放MP3的代碼寫到一個函數中,將停止播放MP3的代碼寫到另一個函數中。因此,一個C程序中可能會有很多的函數。
2> C程序的入口
前面說到:一個C程序中可能會有很多的函數,這樣就會有個疑問:當我們運行整個程序時,在眾多函數中,計算機會先執行哪個函數呢?也就是說,一個C程序的入口在哪裡?我寫了幾千行的代碼,應該先從哪一行代碼開始執行啊?是從第一行代碼還是從最後一行代碼開始執行啊?
其實,C程序的入口是一個名字叫做main的函數,簡稱main函數。(為了區分函數,每一個函數都有一個名稱)也就是說,不管整個程序中有多少個函數,都是先執行main函數。不管main函數寫在文件中間,還是文件末尾,也都是先執行main函數。
需要注意的是:
3> 編寫main函數
現在已經知道,要想運行一個C程序,必須有一個main函數,接下來就在文本編輯工具中編寫一個main函數。main函數的格式大致如下:
第1行的int暫時不用去理解,先認為是main函數的固定寫法
第1行的main是函數名稱,main後面的一對小括號()是函數的標誌,絕對不能缺少!而且這對小括號是「英文括號()」,不是「中文括號()」!
第2行開始,有一對大括號{},函數內部的代碼都要寫到這對大括號裡面。每一個函數都有一對{},{}裡面的內容可以稱為「函數體」。
在第3行添加了一行return 0;,暫時不用理解它的意思,先認為是main函數的固定寫法。
像第3行這種寫在函數中的代碼可以稱為一條「語句」。寫完一條語句後,要在尾部加上一個分號「;」,代表語句結束了
4> 編寫輸出語句
接下來在main函數中添加代碼。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
4 {
5 printf("Hello World\n");
6 return 0;
7 }
在第5行添加了一條語句printf("Hello World\n");,這條語句的作用是讓計算機在屏幕上輸出用雙引號""括住的內容:Hello World,後面的"\n"是一個轉義字符,表示回車換行,因此,輸出Hello Wrold這一串內容後會自動換行。至於為什麼這條語句要這樣寫?為什麼這條語句能讓計算機輸出東西?這些疑問都先擱著,以後會詳細解釋。
為了保證第5行代碼的正常使用,就在main函數的前面加了一行代碼#include <stdio.h>,暫時不用去深刻了解它的意思,默默加上即可,注意,這裡是不用加上分號";"的
當運行這個程序,就會先執行main函數,接著就會按順序執行main函數大括號{}中的所有語句(第5行、第6行語句)
需要注意的是:main函數中所有語句都必須寫在第6行return 0;語句的前面,先別問為什麼,以後會詳細介紹
3.保存為C程序的源文件
代碼寫完了,總得保存起來吧,保存為什麼格式的文件呢?每個文件都有自己的拓展名,不同的拓展名就代表著不同類型的文件,比如.mp3代表著音頻文件,.txt代表著文本文件。我們前面編寫的C語言代碼,應該保存為一個拓展名為.c的文件,這個.c文件稱為C語言程序的「原始碼文件」,也稱為「源文件」。
按下快捷鍵command + s,輸入文件名(我這裡叫做one.c),選擇文件格式
就這樣,第一個C語言程序就寫完了,非常簡單吧,一點壓力都沒有
二、編譯程序
前面已經把程序寫好了,迫不及待想做的事情肯定是運行程序,看看計算機會有什麼反應。遺憾的是,前面編寫好的one.c文件還不能夠運行。上一篇文章已經說過了,計算機只能識別0和1組成的機器指令,你現在寫的這些什麼int、main這些英文,它是看不懂的。我們需要使用C語言編譯器,將源文件翻譯成只有0和1的二進位文件,這個翻譯過程,我們稱之為「編譯」。
Mac系統上支持一款叫做gcc的編譯器,gcc支持多種程式語言:C語言、C++、Objective-C、Java等。在後來,蘋果公司自己開發了一款叫做clang的編譯器,目標就是要超越gcc。我們這裡就採用clang編譯器來編譯程序。要想在Mac中使用clang編譯器,首先要安裝一個命令行工具(Command Line Tools)
1.下載安裝命令行工具安裝命令行工具的方式有2種。
1> 方式一:直接到蘋果官網下載
先點擊屏幕左上角的「蘋果圖標」,查看你的Mac系統版本
2> 方式二:先到蘋果官網下載安裝Xcode,然後打開Xcode,在Xcode中安裝命令行工具
2.打開終端
安裝完命令行工具後,就可以使用clang編譯器了。那怎麼使用clang呢?通過在「終端」中輸入相應的clang指令來啟動編譯器。
默認情況下,終端所指向的路徑是用戶的個人主文件夾,我的主文件夾是/Users/apple,我的用戶名叫apple
3.跳轉到one.c所在的路徑
為了方便操作,我們應該將終端的路徑切換到one.c所在的路徑,one.c存放在我的桌面,文件夾路徑是/Users/apple/Desktop
輸入指令:cd /Users/apple/Desktop , 然後敲回車,指令"cd"是改變路徑的意思。
4.輸入編譯指令,編譯one.c文件
輸入指令:cc -c one.c , 然後敲回車
指令"cc -c"表示編譯某個源文件,後面跟上源文件的名稱或者全路徑。
如果敲完編譯指令後,沒有顯示太多的信息,說明你編譯成功了。編譯成功後,會在終端所在的路徑下生成一個二進位文件,稱為「目標文件」,拓展名為".o",文件名與源文件一致。one.c文件編譯成功後就生成了one.o文件。
補充:在開發過程中,不可能將所有的代碼都寫在一個.c文件中,為了模塊化開發,一般會將不同的功能寫到不同的源文件中。如果要同時編譯多個源文件,這樣寫:cc -c one.c two.c three.c。源文件編譯之後,每個源文件都會生成對應的.o文件,比如two.c生成了two.o、three.c生成了three.o
5.編譯器的語法檢測
編譯器除了能將.c源文件編譯成.o目標文件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語法檢測。跟英語一樣,C語言也有自己的語法,如果你不按照C語言語法去寫代碼,那就無法編譯成功。生成目標文件之前,編譯器會先檢查.c文件是否有語法錯誤,如果出現語法錯誤,會列出錯誤的總個數、錯誤原因和錯誤代碼的行號,這時候就不會產生目標文件;必須修正相應的語法錯誤,重新編譯成功後,才會生成目標文件。
接下來我把代碼故意寫錯,第3行把int寫成了intt,第5行語句少了一個分號";"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t main()
4 {
5 printf("Hello World\n")
6 return 0;
7 }
重新保存源文件,在終端中重新編譯一下
它說得非常明顯:有2個錯誤,第1個錯誤是在one.c的第3行,第2個錯誤是在one.c的第5行。這些錯誤信息(error)是一定要修改的,只要有一個錯誤信息存在,就不可能編譯成功。以後還有可能會遇到一些「警告信息(warning)」,警告信息可以忽略,不影響編譯。
三、連結程序1.什麼是連結
源文件編譯成功後,會生成一個.o目標文件,這就是一個二進位文件,但是,還是不能運行。目標文件不能運行的主要原因有2個:
1> 在開發過程中,不可能將所有的代碼都寫在一個.c文件中,為了模塊化開發,一般會將不同的功能寫到不同的源文件中。源文件編譯之後,每個源文件都有對應的.o文件,比如two.c生成了two.o、three.c生成了three.o,這些.o文件都不能單獨運行,它們之間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需要將所有相關聯的.o目標文件組合在一起。
2> 除開組合所有的目標文件之後,還需要將C語言的函數庫包含進來,才能生成可執行文件。
將所有相關聯的.o目標文件、以及C語言函數庫組合在一起生成可執行文件的過程,我們稱為「連結」。
2.連結目標文件
在終端中輸入指令:cc one.o , 然後敲回車。如果要同時連結多個目標文件,這樣寫:cc one.o two.o three.o
連結成功後,會生成一個可執行文件,默認的名稱叫做「a.out」。由於我們是在mac系統下生成了可執行文件,mac系統是基於UNIX系統的,所以這個文件只能在UNIX系統中運行。如果是在Windows環境下,生成的可執行文件拓展名為".exe"。
3.更改可執行文件的名稱
如果想更改可執行文件的名稱,可以輸入指令:cc -o one one.o,-o後面跟上可執行文件的名稱,因此可執行文件的名稱就變成了one
4.連續執行編譯、連結
其實也可以在終端中直接輸入:cc one.c , 會按順序執行編譯、連結兩個操作。
這條命令產生一個名為"a.out"的可執行程序。中間會產生一個名為one.o的目標文件,但它在連結完成後會被刪除。
如果想修改可執行文件的名稱,跟前面是一樣的,指令為:cc -o abc one.c , 可執行文件的名稱為abc
四、運行程序
經過前面幾個步驟後,終於生成了可執行文件,接下來就可以運行這個程序了。運行程序有2種方式:
1.在終端中輸入指令運行程序在終端中輸入:./a.out,敲回車就可以運行這個程序。這裡a.out是可執行文件的名稱。
敲完指令後,你會發現屏幕上輸出了一句「Hello World」。就這樣,我們成功跟計算機來了一點小小的互動,它替我們輸出了一句文字。
2.雙擊可執行文件
直接雙擊a.out文件,選擇用終端來運行程序
運行成功後
五、總結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將第一個C程序運行成功了,總共有4個步驟:編寫程序 -> 編譯 -> 連結 -> 運行
需要注意的是:
六、學習建議1.學編程並不是學英文
寫完這個Hello World程序後,可能很多人會去查單詞,看看int什麼意思、看看那stdio、return又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非常沒必要的做法,我們學的是編程,並不是學英文,沒有必要一個一個詞語地去扣。再說,這些詞語對計算機來說並不是什麼英文單詞,僅僅是個符號、是代碼!!!計算機只能識別0和1,因此還要將這些代碼編譯成0和1之後才能被計算機所執行。計算機並不是有道詞典,它不可能認識什麼英文單詞。很多代碼都是固定寫法,並沒有太多的所謂英文含義。
2.程序的可讀性
這個Hello World程序的功能很少,只有一丁點內容,我們就佔用了好幾行行代碼。有人可能會問:這些代碼一定要換行麼?第5行prinf語句的前面一定要要縮進幾個空格麼?
其實,你完全可以不縮進
1 #include <stdio.h>
2
3 int main()
4 {
5 printf("Hello World\n");
6 return 0;
7 }
也可以將所有的代碼都寫成一行(第1行代碼比較特殊,必須獨立一行)
1 #include <stdio.h>
2 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return 0;}
這樣寫雖然沒有問題,但是代碼可讀性非常地差,想像一下也知道:整個文件中就一行代碼,如果這個程序很大的話,肯定很多代碼,這樣的代碼是有多噁心啊!別人 可能根本看不太懂你寫的是什麼東西,甚至你自己都看不太懂。在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難題,經常要求助於他人,但是別人要在看得懂我們代碼的基礎上,才能 幫我們解決問題啊。因此,代碼的可讀性很重要!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
3.初學者不要過於尋根問底
當你對一門新技術還不是很了解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學會怎麼使用它,先把它成功用起來,並不是從頭到尾看清楚所有的原始碼、把每一行代碼中的每個詞語都摸清楚什麼意思,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等你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了,這門技術用得很熟了,而且時間和能力允許的話,才有必要去尋根問底地解讀所有的原始碼。所以,第一個C程序的代碼中很多不懂的地方,暫時不用去糾結,學到後面了,你就會不自覺地就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了。
七、clang指令匯總
這些指令不用去死記,大致有個了解,用到時再來查資料即可
1.編譯單個c源文件,並產生一個目標文件cc -c one.c
這條命令產生一個名為one.o的目標文件
2.編譯多個c源文件,並為每個文件產生一個目標文件
cc -c one.c two.c three.c
這條命令產生3個目標文件:one.o、two.o、three.o
3.連結單個目標文件
cc one.o
這條命令產生一個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
4.連結多個目標文件
cc one.o two.o three.o
這條命令產生一個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
5.編譯並連結一個c源文件
cc one.c
這條命令產生一個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中間會產生一個名為one.o的目標文件,但它在連結過程完成後會被刪除。
6.編譯並連結多個c源文件
cc one.c two.c three.c
這條命令產生一個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當編譯的源文件超過一個時,目標文件便不會被刪除。這就允許你對程序進行修改後,只對那些進行過改動的源文件進行重新編譯。
7.編譯一個c源文件,並把它和現存的目標文件連結在一起
cc one.o two.o three.c
這條命令產生一個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
8.上面那些可以產生可執行文件的指令均可以加上「-o name」這個選項,產生的可執行文件就叫做name
比如 cc -o abc one.c
這條指令會產生一個名為abc的可執行文件
9.執行可執行文件
./a.out
這條指令可以執行一個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
來自:博客園
連結:http://www.cnblogs.com/mjios/archive/2013/05/06/306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