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文件,對電視劇和網絡劇製作提出「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的意見。此次意見特別提到當下電視劇(網絡劇)創作過度依賴於流量化、數據化和收視率,導致作品文化含量明顯不足,「白甜寵」現象嚴重,脫離生活實際。此外,意見中還提到了目前電視劇創作中輕製作現象嚴重,有的演員隨意改動劇本甚至不背臺詞。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對電視劇、網劇的製作一共提出了五點改進意見。
其中第一條就指出:電視劇和網絡劇的創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此同時,創作過度依賴於流量化、數據化和收視率,浮華浮躁現象愈演愈烈。
二、必須加重文化含量,提升藝術質量。由於受到過度流量化和數據化的影響,當前電視劇(網絡劇)作品的文化含量明顯不足,白甜寵現象嚴重;有的作品脫離生活、脫離實際;有的作品架空歷史、歪曲歷史;甚至有些明顯觸碰中華民族道德文化底線的作品卻能大行其道。
三、必須端正創作態度、尊重藝術規律。當前我國電視劇創作重演員、輕編劇、輕導演、輕製作的現象依然十分嚴重。有的演員自帶編劇,隨意在現場改動劇本;有的演員自帶化妝師、服裝師,不按劇情需要設計自己的形象;有的演員不尊重對手,不熟悉劇情,甚至不背臺詞;有的經紀公司不以引導藝人塑造生動豐滿的藝術形式為己任,而是過度關注藝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表現,甚至以拒演、怠工,消極等惡劣行為挾迫製片人和導演就範,使正常創作受到嚴重幹擾。
四、必須淨化市場環境,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在電視劇(網絡劇)創作中,要尊重市場規律,關注市場需求,但絕不能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更不能讓那些被汙染了的數據和流量成為評價作品的主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標準,從而不斷發散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要站在國家文化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視網絡平臺大數據的採集和運用,使數據為國所用,為民所用,為促進產業良性發展所用。
五、抵制不良行為,端正創作態度。尊重藝術規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全行業引起重視;教育引導形成風氣非常重要,對拒不改進的個別人,可以向行業協會組織,政府管理部門反映,發揮監督警示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是全國電視劇製作機構自律、合作、交流、維權的行業團體。於2013年5月登記成立,目前已經擁有400多家會員單位,均是我國電視劇製作最具實力的骨幹企業,其產量和黃金時段播放的佔有率均佔全國總量的90%。目前,該協會會長為著名導演尤小剛。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