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政府日前宣布挫敗僱傭兵海上入侵行動,先後逮捕20多名僱傭兵,包括兩名美國人。事件如何發生?兩國關係走向何方?本期論壇特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肖河作一解讀。
肖河
美委不和造成「商機」
問:這一「鬧劇」如何發生?
答:5月5日,兩名美國老兵突然在委內瑞拉電視臺上出鏡。他們分別是34歲的盧克·達曼和41歲的艾裡安·貝裡。面對鏡頭,他們承認受僱參與試圖推翻馬杜羅政府的入侵行動,並聲稱為川普總統工作。委電視臺還展示了兩人持有的美國護照,以及他們被委安全部隊控制、舉著雙手行走在海灘上、隨後和其他6個人兩手抱頭趴在地上的畫面。還有11名武裝分子被當場逮捕,另有8人被擊斃。據說,他們原本是要從登陸點向南佔領加拉加斯附近的機場,為挾持馬杜羅出境建立據點。節目最後,馬杜羅嚴詞譴責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和川普是這批僱傭兵後臺,並聲稱入侵事件是1961年「豬灣事件」的重演。
節目播出後,還沒等美國政府回應,兩位被捕僱傭兵的僱主就搶先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這位名叫喬丹·古德曼的私營安保公司老闆在一段視頻中表示,達曼和貝裡都是「他的人」,他們的行動是旨在「解放委內瑞拉」的諸多攻勢之一。似乎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話,視頻中古德曼還專門安排委內瑞拉前國民警衛隊軍官、目前寄居於哥倫比亞的叛亂武裝頭子哈維爾·涅託·金特羅站在身邊。
不過,與古德曼不同,被視為僱主的瓜伊多和川普都矢口否認與此次入侵有任何關聯,表示根本沒有僱用過這些人。兩天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終於做了一次正式而曖昧的表態,聲稱美國政府沒有以任何形式「直接插手」此事,並且挑釁性地表示如果真的是由美國策劃,那麼絕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在聲明的最後,蓬佩奧還放下話來,一定會把被抓獲的美國人帶回來。之後,美國官方就沒有再就「入侵事件」多加評論。
美國媒體把突然冒出來的古德曼查了個底朝天。他出生於加拿大,是美國前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老兵,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過役,先是一名迫擊炮手,然後成了醫療士官。退役後在佛羅裡達成立了一家名為銀色軍團的私營安保公司。調查發現,古德曼公司的業務直到去年2月才和委內瑞拉拉上關係。當時,他負責在哥委邊境為英國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贊助的一場「慈善音樂會」做安保。所謂慈善音樂會,也就是為當時已經和馬杜羅撕破臉的瓜伊多籌錢造勢。古德曼很可能是以此為契機看到了美國內衝突和美委緊張之中的「巨大商機」。此後,古德曼和川普的長年私人保鏢、擁有過副總統助手頭銜的基思·席勒搭上了關係,拉到了一個在哥倫比亞培訓委變節軍人的大單,據說有數百萬美元。也正是因為這些項目,達曼和貝裡這些同樣是「綠色貝雷帽」出身的老兵被古德曼招募去了哥倫比亞。他們兩人也坦承,確實期待著通過參與這次入侵拿到10萬美元。
美國政府找到新抓手
問:如何理解美方的最新表態?
答:與川普乾脆直接地撇清關係不同,蓬佩奧的發言則是話裡有話。考慮到他在就任國務卿前擔任中央情報局長,堪稱美國的海外特務頭子,其在周三的發言就有了更多暗示。
就發言本身來看,蓬佩奧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說法總共表達了兩層含義:第一,美國政府機構和人員沒有直接介入入侵行動,但是不排除部分官員對此事先知情,甚至有資金或者情報上的支持;第二,儘管入侵行動並不高明,但是美國政府對於這種「自發」行動並不持批評態度,而且還會出來收拾局面、促使委政府放人。
從可信度來看,由於這次入侵行動的策劃實在是「過於草率」,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古德曼在視頻中吹噓的其他「東、西、北三路行動」也毫無蹤影,銀色軍團已經成了美國社交媒體上的一大笑柄。
雖然馬杜羅將此次入侵與「豬灣事件」聯繫了起來,但是兩者從準備的嚴肅性上來說遠遠不能相比。在1961年的「豬灣事件」中,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領導層固然是錯判了古巴形勢,連累新當選的甘迺迪當了一回「愚蠢的帝國主義者」,但是至少還是訓練出了多達1400人的入侵部隊,此外還有美海軍負責補給、美情報人員現場指揮,不至於如此荒腔走板。因此,此次入侵很大可能是確實如蓬佩奧所說,是由古德曼個人策劃,並沒有美國正規軍事人員參與。其動機不能完全排除是所謂「美式英雄主義」作祟,但是更大可能還是要搞出些動作向金主「證明自己」,甚至是故意失敗、以被捕人員為由頭製造美國進一步幹預的口實。
由於純屬「個人行為」,入侵失敗及兩名美國老兵的被捕並沒有讓川普政府陷入被動,反而讓其未來有了採取新行動的抓手。本來,川普強硬反馬杜羅政府就是為了討好佛羅裡達州等地的古巴裔、委內瑞拉裔「反社會主義」移民,是國內政治驅動的,更多是為了表明態度而不是追求實效。川普對此可以說是「樂見其不成」。
圖說:委總統馬杜羅展示兩名美國僱傭兵的護照。 GJ圖
美式「僱傭兵」有新角色
問:僱傭兵目前在美國的對外政策體系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答:馬杜羅將被捕的達曼等人稱為僱傭兵,實際上是以此貶損美國。
西方歷史上,僱傭兵可以分為兩類,但都聲名狼藉。第一類是前現代的武裝集團,盛行於民族國家興起之前的歐洲。在歐洲進入民族國家時代之後,伴隨著國家財政、徵兵能力的提升,大規模的僱傭軍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第二類則是二戰後在全球興起的「冷戰僱傭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大肆利用僱傭軍作為「反共先鋒」,特別盛行於拉美和非洲,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對此深惡痛絕。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聯合國大會和人權理事會就一直努力制定和推廣《禁止招募、僱傭、資助和訓練僱傭兵的國際公約》。
然而,問題在於如何定義僱傭兵,特別是與國際私營安保公司相區別。2001年才得以通過的《反僱傭兵公約》提出將「直接從事戰鬥」「不屬於衝突地區公民」「得到衝突方的回報許諾」和「意在損害國家憲法秩序和領土完整」這四項要件作為判斷是否屬於僱傭兵的標準,但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大國都沒有籤約。原因在於這四項標準過於寬泛,構成了對大國利用市場化的安全供應商開展海外行動的障礙。對美國來說,提供市場化軍事服務的私營軍事公司已經成為其軍隊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這是因為他們具有使用靈活、政治成本低的重大優勢。例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私營僱員的傷亡人數分別達到美軍傷亡總數的35%和56%,但是由於他們不是正規軍人,美國國內並不重視相關傷亡。以此而言,冷戰結束後,美國不僅沒有消除對「僱傭兵」的依賴,反而日漸成癮。
不過,美國絕不承認他們是僱傭兵,而將他們稱為私營軍事公司或者安全承包商。此次入侵事件,古德曼的銀色軍團公司雖然也承接一些一般安保業務,但是他們不僅在哥倫比亞直接訓練委內瑞拉的反政府武裝,還直接參加了進攻性的軍事活動,表明他們是一家標準的私營軍事公司,越過了一般的安保公司和「僱傭兵」之間的紅線。
美國給這類公司大開綠燈,無疑會給美國臭名昭著的僱傭兵使用歷史添上新的不光彩的一筆。
「入侵鬧劇」應是小插曲
問:美國和委內瑞拉的關係會因為僱傭兵事件進一步惡化嗎?
答:委內瑞拉重判美國的僱傭兵自然在情理之中。不過,「入侵鬧劇」可能不會給美委雙邊關係帶來太大衝擊。這是因為兩國關係已經到達了歷史低點。2019年初,美委兩國關係進入了「極限施壓」的新階段,標誌就是美國承認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為委內瑞拉的合法政府領導人,將馬杜羅政府視為非法。至今為止,已經有50多個國家追隨美國立場,這給馬杜羅政府帶來了不小壓力。其間,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一度在新聞發布會上故意露出「從哥倫比亞調兵5000」的草稿,一度引發了美國是否會武裝幹預委內瑞拉的熱議。
今年3月,美委兩國的關係又進入了更糟糕的新階段。馬杜羅政府在美國的宣傳戰中由「不合法政府」進一步發展為「罪犯政府」。3月26日,美國司法部指控馬杜羅本人和其他14名現任和前任政府官員犯有腐敗、洗錢、販毒等罪名,覆蓋了包括國防部長帕德裡諾·洛佩斯在內的幾乎所有政府主要部門領導,甚至還為馬杜羅本人懸賞了1500萬美元的通緝。4月1日,美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又宣布啟動反毒品行動,由南方司令部主導在委內瑞拉海岸部署了數千美軍,裝備包括驅逐艦,瀕海戰鬥艦,直升機,P-8波塞冬海上巡邏機、E-3空中預警機和E-8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飛機。這是美國在1989年入侵巴拿馬之後在西半球最大規模的軍事部署。
在施加政治和軍事壓力的同時,美國國務院又在3月31日發布了「委內瑞拉民主過渡框架」,核心是成立由政府和反對派共同組成的過渡政府,但是馬杜羅和瓜伊多本人不參與,再由臨時政府主持自由和公正的大選選出新政府。從表面看,美國似乎對馬杜羅政府作出了讓步,但實際這一框架仍然意在分化馬杜羅政府,特別是其承諾帕德裡諾·洛佩斯留任國防部長更是帶有「收買」的意味。更何況,美國務院的這一框架並沒有解除美司法部的通緝,馬杜羅等人的人身安全仍然得不到保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際,美國不僅沒有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放鬆對委內瑞拉制裁,反而「偷偷地」加大了對委施壓力度。在一系列強硬措施襯託下,本應是一起嚴肅事件的僱傭兵海上入侵,反而顯得像是一支意外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