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存款利息還是理財收益,它們跟市場的資金需求息息相關,當市場資金需求比較大的時候,對應的收益率就會上升,相反如果市場的資金需求減少,市場資金相對比較寬裕的時候,這些理財或者存款的收益率就會下降。
最近一段時間不論是銀行存款利息還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呈下降趨勢,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地方的經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很多企業都沒法正常復工,所以市場對資金的需求並不是那麼旺盛。另一方面央行為了促進經濟恢復,幫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通過各種方式向市場釋放了更多的資金,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資金的寬裕程度,所以理財和存款的收益率都在不斷下降。
當然在總體存款和理財收益率普遍下降的時候,仍然有一些小銀行的存款利息仍然是比較高的。
對於那些小銀行來說,在疫情逐漸恢復的情況下,市場對資金的需求會慢慢恢復,而這些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向來比較大,所以他們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會給上浮更高的利息,這些銀行主要有幾類銀行。
第一類是農村信用社農商行以及一些小的城商行。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央行通過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向市場釋放了很多資金,但這些操作對於小銀行來說其實影響是有限的,相比這些銀行的資金緊缺程度,降準或者公開市場操作能釋放的資金其實並不能完全解決他們資金需求緊張的局面。所以目前很多農村信用社以及農商行給到的存款利率相對都是比較高的,比如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大銀行可能只給到3.5%左右,但是很多小銀行都可以給到4%甚至4.5%以上。
第二類是民營銀行。
民營銀行是最近幾年新出現的銀行類型,這些銀行網點少,規模小,而且品牌影響力也沒有那麼大,所以他們吸收存款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很多民營銀行為了吸收存款,不僅在存款產品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而且還給客戶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
比如目前有一些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其滿期是5年時間,滿期利率可以達到5%以上,而且這些存款可以提前支取,而且提前支取的利率也相對比較高,比如有些銀行存滿一年以上提前支取就可以獲得4%以上的利率,這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可觀的。
至於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最近兩年總體來說都不太樂觀,特別是自2018年央行推出資管新規之後,銀行理財產品打破了剛兌局面,之後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再也不能保本保息。
所以在資管新規出來之後,銀行理財規模逐漸減少,而且對應的理財收益率也不斷下降,目前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下跌到4%左右,這個收益率比一些小銀行給出的存款利率還要低,所以很多理財產品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如果大家只是想購買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還不如購買銀行的大額存單,或把錢存在一些小銀行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