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變清水 感受「零距離" 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舉行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8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1月28日消息:11月28日上午,溫州市生態環境局蒼南分局組織來自我縣的30餘名小記者團小衛士們、市民代表及志願者代表來到蒼南汙水處理廠及環境監測站地參加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讓公眾與環保又一次「零距離」接觸,進一步參與環保,感受環保,宣傳環保。
汙水怎麼能變成清水?汙水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為什麼要處理汙水呢?我們蒼南一年到底有多少汙水排放出來?面對一個個公眾關心的疑問,講解員帶領參觀者按汙水從進廠到出廠處理的工藝順序觀看,細緻地介紹了汙水處理廠隔柵間、生化池、沉澱池、汙泥濃縮池等汙水處理構築物,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以及汙水處理的效果和排放標準,不時還解答大家提出來的問題。
參觀者親眼目睹了髒臭汙水變清變淨的整個過程,切實感受到了汙水處理設施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汙水處理設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改善環境質量具有基礎性作用,其向公眾開放將增強公眾對水環境治理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培養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意識,引導公眾參與水環境治理事業,進一步滿足廣大市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汙水處理設施在公眾監督之下運行。
活動結束後參觀者紛紛表示,今後在平時生活和工作中將更多地宣傳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同維護好蒼南的碧水藍天。
我們看到的權威環境監測數據是怎麼產生的?規範的河水取樣流程又是什麼樣的?我們每天產生的生活汙水都去了哪兒?在蒼南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當老師在充滿科學儀器和水體樣本的實驗室間穿梭,帶著對環境監測工作的初步認知,環保小衛士家庭參觀了樣品室、滴定實驗室、氨氮室、pH分析室等理化實驗室。
在氨氮室中蒼南縣環境監測站章站長為環保小衛士家庭展示了一個簡單的氨氮測試小實驗:「大家看我手裡三個試管中的水樣均為無色透明,但加了顯色劑以後,它們的顏色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章站長向大家講解道,「氨氮濃度越高,水樣就會在顯色劑的作用下變得越黃,說明水體富營養化的程度越高。」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小衛士們近距離接觸到了他們最感興趣的「採樣裝備」:可攜式紅外煙氣分析儀、廢氣VOCs採樣儀、智能大氣採樣器等,這些儀器設備引起了參觀人員極大的興致,現場氣氛也變得熱烈了起來。監測技術人員對儀器進行了講解及操作演示,同時就大家關心關注的企業自測中低濃度顆粒物檢測結果波動較大、煙氣監測過程中的幹擾因素等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解答。
本次公眾環保開放日,是普及環保科學知識、展示環保發展成果的生動課堂,工作人員分享環保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進展,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為環保工作積極建言獻策,通過這種環保「零距離」接觸的活動。有利於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加快形成公眾關心環保、參與環保、踐行環保的格局,形成崇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的良好風尚。(黃加怡 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