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音樂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李先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我們要聚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更好體現思政課教學的時代色彩。思政課教師應在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教育規律、藝術規律、美育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運用彰顯「真善美」的中外優秀音樂資源,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在「優美旋律」中教給青少年正確的思想,引導青少年「走正路」,提高「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實效性,培養可堪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提高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音樂思政課」精品的深度認知
「用體育鍛鍊身體,用音樂陶冶靈魂」。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最善於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的心弦,具有怡情修身、淨化心靈的特殊功效,「音樂欣賞本質上說就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科學、合理運用蘊涵「真善美」的中外優秀音樂資源,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是指在思政課堂裡恰當植入彰顯「真善美」的音樂元素,科學創設和諧愉悅的師生共同音樂認知空間,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強化學生對真善美的感悟和追尋,當好學生思想政治深度學習環節的指導者和陪伴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科學證明,有體驗感的互動式和參與式學習有利於提升教育實效,而從全市全國的總體和總量上看,以「寓教於樂」「寓教於美」「音樂思政課」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的實效性,尚需發展提升。
在品鑑優秀音樂作品中深度學習思政理論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高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中央強調,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程正在推進,廣大思政課教師正積極探索思政課程的改革創新。現在宜以迎接黨的百歲誕辰為契機,精心搜集折射歷史意蘊、彰顯信仰力量的優秀音樂作品,以樂為橋,在「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的深度學習中達成思政理論的入腦入心,引導學生不忘初心走正路,予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和境界提升。比如《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提出將按照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格局建設人文北京,提出「建設音樂城市」,讓音樂浸潤心田、啟迪人心,讓世界人民通過優美音樂認知中國、感知中國,將北京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音樂之都和華語音樂全球中心;實施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工程,推動優秀民族音樂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打造「音樂思政課」精品需科學運用彰顯「真善美」的中外優秀音樂資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思政教師具備清醒的政治自覺和歷史自覺,與時俱進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通過彰顯「真善美」的優秀音樂作品,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引領同學們在欣賞優美的旋律中提升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和解讀時代的能力,在真切感受「真善美」的音樂氛圍中拓展國際和歷史視野,認識到自己在新時代所擔當的使命和責任,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奮鬥之中。
注重精選彰顯「真善美」的中外優秀音樂作品是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音樂思政課」精品的重要維度之一。2021年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思政課教師要在厚植愛黨愛國情懷上下功夫,讓愛黨愛國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度地運用彰顯家國情懷的優秀音樂作品特別是紅色歌曲影視經典,指引學生參與作品的欣賞、朗讀、演唱、展示,在共同感悟家國情懷中守護初心、砥礪奮進、堅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感悟黨的百年曆程中增強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信念,成長為堅定跟黨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三、打造「音樂思政課」精品需恰切有度運用精選彰顯家國情懷的優秀音樂作品
自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創作了數量豐富、折射歷史意蘊、彰顯信仰力量的優秀音樂,為教師「寓教於樂」「寓教於美」,講好「四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形象可感、震撼心靈的藝術教育資源,有利於引導青少年學生「走正路」,從而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組織、引領我國人民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鬥。歌為心聲、樂為心感。在我黨引領的先進文化感召下,一首首彰顯家國情懷、激勵人心、催人奮進的歌曲伴隨著黨的光輝歷程傳唱四方,音樂作品蘊藏著巨大的精神能量,如號角高鳴、如陽光普照,激勵人民群眾在波瀾壯闊的拼搏奮鬥中弘揚真善美、驅散假惡醜,引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些寶貴的紅色歌曲特別是近期湧現的優秀抗疫音樂作品為教師講好思政課知識點提供了形象可感的藝術教育資源。
四、打造「音樂思政課」精品需積極運用寓教於樂的高新科技創新手段
有科研數據表明,人接受知識主要是靠視覺和聽覺。其中比例為:視覺佔83%,聽覺佔11%;在記憶方面,只聽不看的,三天後留下的印象只剩15%;而邊聽邊看的,三天後留下的印象留存75%。因此,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寓教於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影視結合起來,依託音頻視頻、「虛擬實境」等科技手段讓學生可視化地接收信息,會極大提升思政課堂的教育教學效果。
思政課教師通過積極探尋虛擬技術、全息技術等科技教學手段的創新運用,帶領學生觀看AI人工智慧播放的愛國主義影片視頻,在課堂開展中外優秀音樂作品深度了解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猶如親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和表演展示中直觀感受到其中蘊涵的「真善美」,感悟到革命歲月的風雲激蕩、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道德情操、美育感悟,同時樹立開拓創新的理念。
五、打造「音樂思政課」精品需積極發揮英雄模範的榜樣示範作用
英雄模範為奮進新時代、共築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應注重依託榜樣的示範作用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英雄榜樣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思政課教師應積極發揮英雄楷模特別是今年抗疫鬥爭中湧現的鐘南山院士、張定宇院長等偉大榜樣的示範作用,以更好激發學生產生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的願望,學會珍惜學習時光,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
具體而言,思政課教師應從學校和學生實際出發,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引導塑人視角,強化人文意識,放眼古今中外,聚焦英雄榜樣,以他們的人生故事啟發鼓勵學生。可邀請相關代表親臨教室進行現場講解,引領學生在直觀賞析優秀音樂作品或親耳聆聽感悟指點教誨中發展成長。
綜上所述,思政課教師宜在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教育規律、藝術規律、美育規律的基礎上,打造「寓教於樂」「寓教於美」的「音樂思政課」精品,從中外音樂資源中梳理出優秀音樂作品,科學創設師生共知的音樂語境,合理、恰當地運用優秀歌曲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為顯性教育的思政內容插上隱性教育的音樂翅膀,在音樂旋律的同頻共振、信息傳遞的共鳴共情中傳授知識、塑造價值、培養能力、提升境界,在「音樂思政課」的「優美旋律」中教給青少年「正確的思想」,引導青少年「走正路」,感悟「真善美」,達成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初衷。
[ 責編:鄭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