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比,13歲,身高1米75,在廣州市天河區就讀至小學5年級,於2006年11月參加伊頓公學的預選考試入選後,隨即赴倫敦一私立小學就讀。在今年5月份伊頓公學入學獎學金考試中獲第5名,是第一個考取伊頓公學獎學金的中國孩子。
伊頓公學:貴族名校
英國著名的中學,1440年由英王亨利六世創辦的私立寄宿制男校,素有「紳士搖籃」的聲譽。許多英國皇室子弟,都曾經在伊頓公學就讀。包括王儲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都是該校畢業生。在歷史上,英國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以及英國20位首 相 ,都 是該 校 的 畢業生。
「媽媽,我想去上伊頓公學。」四年前,9歲的吳比對媽媽說出他的心願。今年5月,在伊頓公學的入學考試中,13歲的他獲得了這所學校的錄取資格,成為詩人雪萊、哈裡王子等英國名人的校友。伊頓公學發來的電子郵件告訴他,這是第一個考取伊頓公學獎學金的中國孩子。
5歲學英語10歲考名校
「媽媽,什麼是伊頓公學?」聽到媽媽和在英國的朋友打電話,對方說正在伊頓公學參觀,9歲的吳比好奇地詢問。羅女士告訴兒子,這是一所著名的學校,但是想去那上學非常難。「那我能不能去看一下?」小吳比仰著頭問。
「試一試吧,就當度度假」,一年後,2006年11月,媽媽陪著小吳比來到他嚮往已久的伊頓公學。
「我要在這裡上學」,吳比下定了決心。在這之前,吳比在天河一所小學上學,已經學過5年英語,家裡也請了專門的外教,在語言交流上,基本沒有障礙。
第二天,參加完伊頓公學的預錄取考試,出來後,吳比自信滿滿,「我肯定會被錄取」。12月份,家裡收到伊頓公學發來的電子郵件,告知吳比已經通過預錄取,家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吳比卻一臉平靜,「我就說了嘛」。
2007年初,媽媽陪同吳比到了英國倫敦,在這裡的一所小學,開始了他的異國求學生涯。在倫敦的兩年半時間中,吳比學習了法文、拉丁文、宗教等課程,這些他在國內從未接觸過。
不做「金絲雀」自費上學
今年5月份,13歲的吳比參加伊頓公學的入學獎學金考試,並以第5名的成績順利考入該校。學校發來的錄取郵件告訴他,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伊頓公學獎學金的中國少年。
按照學校的慣例,國王獎學金獲得者可免5年學費。獲得國王獎學金的男孩可穿上一件印有「K S」的披風,還能住在學校中心庭院的「老校舍」,在專用餐廳就餐。但不願享受「金絲雀」生活的吳比,主動申請將國王獎學金轉為歐彼德獎學金,後者是榮譽性的。在吳比看來,「在普通宿舍還更舒服」。為此,他需要支付一學年(3個學期)28800英鎊的學費和生活費。
吳比的家庭條件不錯,父親經商,母親羅子薇先後任職於政府機構、文化傳播機構及跨國媒體廣告集團,曾留學英國U C L(倫敦大學學院)攻讀電影學碩士。對於這筆學費的支出,他們都覺得值。
喜歡爵士樂愛打橄欖球
距離9月份開學還有一段時間,吳比擬定了一個學習的「大計劃」,系統地學習中國歷史。他已經學完了英國歷史,但對自己的國家,接觸得還不多。
對在伊頓公學以後的生活,吳比說,「現在還沒有想過」。他喜歡爵士音樂,愛打橄欖球,上小學時還是校隊隊員,希望上學後這些特長能繼續發揮出來。而以後,他想去美國上大學,「那裡的大學是最頂尖的」。羅女士說,兒子喜歡挑戰自己。
「他一直都保持著很快樂的心態」,攝影拍照時的幾秒鐘空隙,吳比聳了聳肩膀,活動下手指放鬆自己,臉上露出調皮的神情。「在家裡,他跟所有的孩子一樣」,身高1米75、黑黑瘦瘦的吳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會稍微思考一下,給出一個簡潔的回答,但在媽媽的眼裡,他和普通孩子無異,能動能靜,從幼兒園起就是老師眼裡的「標杆」。
「吳比是可以複製的」,媽媽羅子薇如是總結她的「教子方」。在家裡,吳比一直都有發言的機會,父母願意傾聽並尊重他的想法,從來都是讓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包括學奧數,都是他自己強烈要求的」。
在羅女士印象中,吳比是個很專注的孩子。一個自己喜歡的積木玩具,他從3歲玩到了8歲。在英國上小學時,他曾經做過關於一個小鎮的地理調研項目,項目要求調查小鎮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狀況,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涉及的東西比較複雜,但他做起來依舊樂此不疲,最終,這個調研報告也獲得了學校的表揚。(劉雪 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