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偉大的巴斯德

2021-03-06 微生物技術應用

  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200年後,通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特別是法國偉大的科學家巴斯德的一系列創造性的研究工作,人們才開始認識微生物與人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今天,我們把研究微生物的科學稱作微生物學,巴斯德和科赫是公認的微生物學奠基人。他的工作為今天的微生物學奠定了科學原理和基本的方法。
  巴斯德在大學裡學的是化學。由於他不到30歲便成了有名的化學家,法國裡爾城的酒廠老闆便要求他幫助解決葡萄酒和啤酒變酸的問題,希望巴斯德能在酒中加些化學藥品來防止酒類變酸。巴斯德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他善於利用顯微鏡觀察,這使他在化學上有過前人沒有的重要發現。所以在解決葡萄酒變酸問題時,他首先也是用顯微鏡觀察葡萄酒,看看正常的和變酸的葡萄酒中究竟有什麼不同。結果巴斯德發現,正常的葡萄酒中只能看到一種又圓又大的酵母菌,變酸的酒中則還有另外一種又小又長的細菌。他把這種細菌放到沒有變酸的葡萄酒中,葡萄酒就變酸了。於是巴斯德向釀酒廠的老闆們指出,只要把釀好的葡萄酒放在接近50℃的溫度下加熱並密封,葡萄酒便不會變酸。釀酒廠的老闆們開始並不相信這個建議。巴斯德便在酒廠裡做示範。他把幾瓶葡萄酒分成兩組,一組加熱,另一組不加熱,放置幾個月後,當眾開瓶品嘗,結果加熱過的葡萄酒依舊酒味芳醇,而沒有加熱的卻把人的牙都酸軟了。從此以後,人們把這種採用不太高的溫度加熱殺死微生物的方法叫做巴斯德滅菌法。直到今天,我們每天食用的牛奶還是採用巴斯德滅菌法來保鮮的。
  因為解決了葡萄酒變酸問題,巴斯德在法國的名聲大振。正好這時法國南部的絲綢工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為用做原料的蠶繭大幅度減產。減產的原因是一種叫做「微粒子病」的疾病使蠶大量死亡。人們又來向巴斯德求援了。1865年,巴斯德受農業部長的重託,帶著他的顯微鏡來到了法國南方。經過幾年的工作,其間他還得過嚴重的腦溢血病,但是,他發現微粒子病的病根是蠶蛹和蠶蛾受到了微生物的感染。針對病因,巴斯德向蠶農們表演了如何選擇健康蠶蛾的方法,要求他們把全部受感染的蠶和蠶卵,連同桑葉都燒掉,只用由健康蠶蛾下的卵孵化蠶。蠶農們依照巴斯德的辦法,果然防止了微粒子病,挽救了法國的絲綢工業。為此,巴斯德受到了法國皇帝拿破崙3世的表彰和人民的熱烈稱頌。
  1995年巴斯德逝世百年的宣傳畫研究葡萄酒和蠶病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巴斯德開始主張傳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正因為微生物能夠通過身體接觸、唾液或糞便散布,便可以從病人傳播給健康的人而使人生病。這種觀點後來被許多醫生的觀察和治病經驗證實了。其中德國醫生科赫和他的老師貢獻最大。為此德國聘請巴斯德擔任波恩大學教授並授予他名譽學位,可是,這時普法戰爭已經爆發,法國大敗,熱愛祖國的巴斯德拒絕了德國給他的榮譽。1873年,巴斯德當選為法國醫學科學院的院士,雖然他不是醫生,連行醫的資格都沒有,但歷史已經證明,巴斯德是最偉大的「醫生」。
  19世紀70年代,巴斯德開始研究炭疽病。炭疽病是在羊群中流行的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對畜牧業危害很大,而且還傳染給人類,特別是牧羊人和屠夫容易患病而死亡。巴斯德首先從病死的羊血中分離出了引起炭疽病的細菌——炭疽桿菌,再把這種有病菌的血從皮下注射到做試驗的豚鼠或兔子身體內,這些豚鼠或兔子很快便死於炭疽病,從這些病死的豚鼠或兔子體內又找到了同樣的炭疽桿菌。在實驗過程中,巴斯德又發現,有些患過炭疽病但僥倖活過來的牲口,再注射病菌也不會得病了。這就是它們獲得了抵抗疾病的能力1888年建成的巴斯德研究院(法國巴黎)(我們今天叫做免疫力)。巴斯德馬上想起50年前詹納用牛痘預防天花的方法。可是,從那裡得到不會使牲口病死的毒性比較弱的炭疽桿菌呢?通過反覆試驗,巴斯德和他的助手發現把炭疽桿菌連續培養在接近45℃的條件下,它們的毒性便會減少,用這種毒性減弱了的炭疽桿菌預先注射給牲口,牲口就不會再染上炭疽病而死亡了。1881年,巴斯德在一個農場進行了公開的試驗。一些羊注射了毒性減弱了的炭疽桿菌;另一些沒有注射。4個星期後,又給每頭羊注射毒力很強的炭疽桿菌,結果在48小時後,事先沒有注射弱毒細菌的羊全部死亡了;而注射了弱毒細菌的則活蹦亂跳,健康如常。在現場的專家和新聞記者歡聲雷動,祝賀巴斯德偉大的成功。的確,巴斯德的成就開創了人類戰勝傳染病的新世紀,拯救了無數的生命,奠定了今天已經成為重要科學領域的免疫學的基礎。1885年,巴斯德第一次用同樣的方法治好了被瘋狗咬傷了的9歲男孩梅斯特。後來梅斯特成了巴斯德研究院的看門人,1940年,當法國被德國佔領時,64歲的梅斯特因為拒絕法西斯軍人強迫他打開巴斯德的陵墓而自殺了。
  1996年巴斯德逝世100周年時,全世界微生物學和醫學工作者舉行了許多活動來紀念他,因為他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的信仰故事
    這位學生遇到的正是19世紀著名的科學巨人,世界一流的化學家和微生物學家,被譽為「微生物學之父」,「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的發明者正是巴斯德。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進,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國醫生李斯特並據此解決了創口感染問題。從此,西方醫學邁進了細菌學時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們的平均壽命因此而在一個世紀裡延長了三十年之久。
  • 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現代疫苗科學的先驅
    路易斯·巴斯德,19世紀法國科學家,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以發展疾病的微生物理論、創造巴氏滅菌過程(防止許多食品變質)和改變科學家製造疫苗的方式而聞名。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受到他的生命科學繼承者和公眾的尊敬。事實上,他的名字是巴氏消毒法的基礎。
  • 近代化學和微生物學的翹楚,開創「巴氏消毒法」的路易·巴斯德
    他,是近代化學和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也是第一個研究狂犬病和炭疽桿菌的人。在他偉大而不平凡的一生中,他竭盡全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微生物學的難題。他對實驗研究的熱忱在這句話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解決了無數疾病和微生物學的難題,傳為後世留下的寶貴遺產一直延續至今。他就是今天的主角——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
  • 巴斯德:科學無國界,Science knows no country 名人名言學英語
    路易·巴斯德巴斯德還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which illuminates the world定語從句,torch的定語03法國微生物學學家、化學家,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這是生物學研究中的一個重大發現,巴斯德因此獲得了「微生物學之父」的綽號 2) 發明巴氏殺菌法。巴斯德利用他對細菌的知識來研究葡萄酒和牛奶等飲料是如何被細菌和黴菌等微生物破壞的。他發現,加熱這些液體會殺死大多數微生物,讓飲料能持續更長時間,喝起來更安全。這一過程被稱為巴氏殺菌,至今仍在許多食品上進行,如牛奶、醋、葡萄酒、奶酪和果汁。
  • 巴斯德發明狂犬疫苗,那是一段見義勇為和治病救人的佳話
    狂犬疫苗的名字您可能再熟悉不過,但是否知道,發明疫苗的人,並沒有學過醫,他是一個化學家,名字叫巴斯德。巴斯德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他的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自然界的空氣中瀰漫著微生物,疾病的發生不是化學過程,而是生物過程。他發現了鏈球菌和葡萄球菌,也解決了啤酒變苦和牛奶消毒的問題,對微生物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研究。
  • 醫學史上的7月6日:巴斯德首次使用狂犬疫苗,微生物之父就是他
    1885年7月6日——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次為一個被瘋狗咬傷的9歲男孩注射了他發明的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8)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曾任裡爾大學、巴黎師範大學教授、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對同分異構現象
  • 發酵原理探尋簡史(二)-大神巴斯德
    除了改進活力論前輩西奧多施旺的試驗工藝,讓發酵的推理過程更加嚴謹以外,受益於製造技術的需求,巴斯德將自己的研究不斷深入,並將他在微生物領域的理念應用於各食品行業,嘗試對食品品質進行管控,這些施加於產業上的應用在獲得正面驗證以後,反過來進一步證明了巴斯德對於微生物的正確認識(上圖為巴斯德證明空氣中微生物引起食物品質敗壞的經典實驗)。
  • 四川農業大學《856食品微生物學》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在不斷地發展中微生物學已經形成了基礎微生物學和應用微生物學及其分支學科,各學科間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其根本任務是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滅和改造有害微生物。2簡述生物界的六界分類系統。(2)生理學時期①巴斯德巴斯德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曲頸瓶試驗徹底否定了「自生說」,並從此建立了病原學說
  • 喻道故事:巴斯德博士與聖經
    因為他看到名片上寫著: 【路易斯▪巴斯德】    巴黎科學研究院院長。 這位年輕人遇到的是19世紀著名的科學巨人,世界一流的化學家和微生物學家,被譽為「微生物學之父」的巴斯德博士。 今天我們在牛奶瓶子上還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經巴氏消毒法消毒」,這「巴氏消毒法」的發明者正是巴斯德。
  • 微生物學發展概述
    用列文胡克顯微鏡觀察的人血圖片2.2.3奠基期這一時期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法國的巴斯德利用曲頸甑肉湯實驗建立了配種學說,自此微生物學開始形成獨立的學科在兩人的研究基礎上,微生物學及其分支學科不斷的發展和完善。2.2.4發展期1897年,德國人E.Buchner用無細胞酵母菌壓榨汁中的「酒化酶」對葡萄糖進行酒精發酵成功,標誌著微生物學進入了生化研究的時代。此後,微生物生理、代謝研究就蓬勃開展起來了。
  • 巴斯德研究所和卡達哈馬德-本-哈利法大學籤署諒解備忘錄
    巴斯德研究所以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名字命名,130年來在預防和治療傳染性疾病上面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發現成果。該研究所貢獻了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在醫學和生理學上面的貢獻更是數不勝數。如今,巴斯德研究所巴黎園區內的130家研究單位繼續為生物醫學研究做出具有全球性影響的重要貢獻。
  • 巴斯德之夜
    巴斯德研究所之行讓我覺得,法國裡爾原來不是一個乏味的城市。  那晚的活動是一場酒會,由巴斯德研究所等舉辦,主題是「為肺結核疫苗研發的進展而慶祝」。這個主題,全世界不會有比巴斯德研究所更好的地方,因為目前惟一被使用的肺結核疫苗卡介苗,正是在1919年誕生在巴斯德研究所。
  • [保研學長說]徐心恬——從浙大到上海中科院巴斯德所
    學生工作經歷未擔任學生職務獲獎情況基礎學科拔尖學生獎學金一、二等各一次;校學業獎學金三等獎一次截至大三下春學期結束科研經曆本校生科院實習經歷及iGEM比賽經歷見下夏令營參營經歷獲上海中科院巴斯德所、神經所、營養健康所夏令營資格。
  • 史上最偉大的科學成果中,有哪些是因為意外事故才發現的?
    巴斯德和他的疫苗大家應該都知道第一支疫苗是英國人詹納發明的,他在經過二十幾年的研究之後,將意味擠奶女工的取得的膿液處理後注射進了一位叫菲普斯的8歲男孩身上,在經歷溫和的牛痘爆發之後獲得了對天花的免疫。法國微生物學巴斯德通過了解詹納的工作後,他相信一切疾病都可以通過詹納的方法找到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