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怎樣才能每天收到優質的升學育兒文章呢?
A:點擊上方藍字「大手牽小手」關注即可!
在成長過程中
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對於幼年的孩子來說,聰明是玩出來的。而桌遊就是一種絕佳的童年玩具,既讓孩子樂在其中,又鍛鍊了多方面的能力。
在「大手牽小手」的專家智囊團裡,有一位資深的幼兒園名師任老師,她曾擔任上海多家一級幼兒園的邏輯思維課程特色老師,對益智桌遊特別有研究,在學習力、注意力、兒童遊戲化教學等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今天,手手君就邀請任老師專門為「大手牽小手」的家長們分享一下,幼兒思維最重要的兩部分——數與運算、空間方位,哪些遊戲的效果比做題好!
「大手牽小手」名師智囊團成員,有10多年幼兒園教齡,對遊戲與兒童智能開發有著豐富經驗,曾幫助上海多家知名幼兒園及機構開發兒童邏輯課程,近年來專注於將桌遊應用於兒童學習能力開發的研究,通過公益講座、遊戲學習力課程以及桌遊產品開發,幫助孩子們「悠智成長」。邏輯能力是幼兒發展的重要能力,和數學能力有著很重要的關聯。
很多家長會選擇用各種思維練習書、貼紙書等來進行,可邏輯本身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所以你往往會發現,說了半天孩子還是不明白。
因為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具備這種抽象的能力,他們更多的時候依靠動作和形象來思考。
比如,你問孩子1+1等於幾,他會掰著手指回答你是2。這個掰手指的過程,就是動作,也就是所謂的「手動腦動,手停腦停」的過程。
等孩子再大一點,你和孩子說現在不能掰手指了,於是孩子在腦子裡假想出兩根手指,這就是形象,它建立在有過動作思維的基礎,這些動作像照片一樣映射在腦子裡。
最後上學了,書上寫著「1+1=?」的等式,孩子一下就明白了。這就是邏輯。
這就是為什麼用桌遊鍛鍊幼兒的邏輯思維效果特別好的原因——桌遊豐富的道具和多樣的操作,恰好鍛鍊了孩子的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為邏輯思維打下了紮實基礎。
多年來,我幫很多幼兒園、教育機構設計過邏輯思維課程,都會用到桌遊作為教具。
我和娃爸一直都是桌遊愛好者,家裡藏品無數,但之前從沒想過用來進行幼兒教學。但偶然有一次,在幼兒園的思維課上,為了讓孩子掌握「推理」的能力,我隨手在家裡找了一款名叫「達文西密碼遊戲」的桌遊作為教具,沒想到特別受歡迎,而且教學效果奇好。
就是下面這款——
於是,我開始嘗試將更多的桌遊用在幼兒邏輯思維教學中。
漸漸地,我驚喜地發現,在用桌遊教學的過程中,孩子改變的不僅僅是思維的方法,而是從規則意識到專注能力,從社會合作到抗挫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升。
桌遊的門道很多,我今天先詳細和「大手牽小手」的親們分享一下,怎麼用桌遊來進行3-6歲孩子思維意識的啟蒙和提高,最關鍵的就是兩塊——一塊是數與運算,還有一塊是空間方位,這兩塊是幼兒思維數學裡最重要的基石。
不同年齡,對數與運算的要求也不同。
小班要求孩子可以進行手口一致的點數和量的比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常常數與量分不清楚,比如認識數字3,卻不知道代表3個東西。
中班要求孩子了解數序,知道數字除了表示量的概念,有時候也會用來表示位置。比如: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名、第四名等;初步學會數字的分解。比如3可以分成1和2等。
到了大班,則要求孩子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這時就沒有量的代入了,而是數字的運算,對孩子的抽象邏輯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
數與運算的題目很多,但題海式的刷題套路往往讓孩子覺得很枯燥,還容易變成「背出來的數學」,所以,我會用幾個遊戲來層層遞進。
這也是我給女兒用的第一款數遊戲,遊戲畫風非常漂亮,道具也比較豐富,特別是轉盤,在遊戲中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每個桌遊幾乎都有一個故事背景,這個遊戲的背景是:雞寶寶在雞媽媽去散步的時候偷偷溜出去玩了,小朋友要在雞媽媽回家之前,把雞寶寶都送回家。每次,雞媽媽會根據轉盤要求,走到離它最近的一個動物上,這時,雞媽媽走了幾走步,小朋友就可以送幾隻小雞回家。
看起來很簡單吧?不過小朋友在玩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幾個問題——
一個是移動上的,孩子常常不理解要走出去的那步才能算做第一步,往往從站的地方就在開始數了;
第二個是數數上的,有的孩子明明數了5步,可在拿小雞的時候就把這個數字忘了,拿著拿著就糊塗了。
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玩遊戲時,父母完全放手還是不行,父母的鼓勵與陪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好在,遊戲很好玩,孩子們非常願意一遍遍嘗試,在一遍遍往前走的過程中,在一次次拿小雞、數小雞的過程中,就將數與量的關係搞明白了。
這個遊戲通過直觀的動作與生動的形象,把數與量的概念整理清楚。而在這個年齡段了解實際的量,要比只認識抽象的符號數字更重要。
FOXMIND的《TAKAMACHI》
《錦樹》
《獨角獸水晶》
這個遊戲我特別多說一句,它是通過投擲骰子讓自己的獨角獸前進對應的步數,如果停在粉色雲朵上,就要投擲寶石骰子來決定可以得到幾顆寶石,這個遊戲的隨機成份比較多,輸贏基本靠運氣,我就沒玩贏過自家娃~
這個遊戲還有一個小心機,就是反面地圖,將遊戲地圖翻過來,你會看到一個雲朵隊列,遊戲結束後,讓每個獨角獸把自己收集到的寶石放在自己的雲朵上排排隊,就可用比長短的方法測量多少啦!
這個遊戲是我從桌遊工廠裡淘回來的孤品,聽說是美國的教學遊戲,國內沒有出品,不過也正因如此,這個遊戲是家長體驗後DIY版本最多的。
所以接下來我把遊戲規則寫得詳細點,如果你們要自制這個遊戲的話,應該很容易看懂啦!
椰子島上有10棵椰子樹,分別編號1-10。猴子要通過自己扔出的骰子點數來爬樹摘椰子。比如,小朋友想去5號樹,扔出的三顆骰子分別是2、3、4。這時它就可以把2、3合起來,變成一個5,然後派出自己的兩個猴子,一個去5號樹,一個去4號樹。當某棵樹的葉子上站滿猴子時,在這棵樹上的猴子就能摘椰子啦,樹上猴子最多的,可以摘2個椰子,第2名的猴子不能摘椰子,不要這棵樹上的猴子可以得到1個椰子。
是不是很繞?其實很簡單,除了數字分解外,風險投資與回報也是遊戲的一部分。通過這些小竅門,促使小朋友去不斷計算,怎麼合成這些骰子點數最划算。
小朋友通過將骰子移來移去的直觀感受,生動形象地了解了數字的分解過程。
說句題外話,我一直覺得骰子是孩子學習數學運算和啟蒙時的一個好幫手,從最開始6以內的點數,到後面數字的排序,然後是數字的分解,就沒有骰子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個不夠,就兩個!
HABA的《狼和小羊》
能量逗的《加十賽》
如果孩子10以內的分解已經很順了,那我推薦你可以試試《汪喵餅乾戰》。
這個遊戲也很高顏值,很多孩子第一件事就是去掰一掰那塊以假亂真的餅乾。遊戲背景是貓貓狗狗要偷吃餅乾,從自己這裡出發到餅乾的距離是14步,孩子們輪流從自己手中打出數字卡片,直到有一個人的數字與前面的數字相加正好等於14,就能得到餅乾。在這個遊戲中孩子需要熟悉一定的湊法。
這是國外一個7歲小女孩創作的遊戲,簡單的卡片卻讓加法運算有了不一樣的玩法。在大班的數學活動中,我常常會用到這個遊戲。
王國裡中間住著12位沉睡的皇后,只有國王可以把她們喚醒。而小朋友要做的是每次儘可能多的打出手中的牌,來換取抽取國王的機會。不過在打出儘可能多的牌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的規則,就是這些牌必須成為一個等式。比如,你可以同時打出3、4、7。因為3+4=7。這樣,你就可以一次換掉3張牌,來換取3次抽國王的機會。
遊戲化教學的神奇魅力就在於將遊戲的樂趣代入到非遊戲的活動中,通過這樣一次次的遊戲,孩子通常覺得運算是一件又簡單又好玩的事情。
《汪喵餅乾戰》
上面推薦過,14以內的加減運算,孩子在遊戲中還可以通過湊十法、點數等方法來鞏固運算,
《龍牙勇士》
更高階一些,應用30以內的加減運算,還會有一些推理上的小策略,哪怕是小學生,甚至父母來玩也會非常有意思。
除了數與運算的能力,在邏輯思維中,還有很多其它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比如空間方位。
很多小朋友左右不分,很多小朋友空間想像能力差,比如書上要求找出圖形旋轉後的樣子,家長說得口乾舌燥,孩子還是一臉迷茫。
其實,空間想像能力來源於孩子對實際空間的認知,有過直接的經驗,才有東西可想。就像和一個沒見過大海的人說大海有多大,他也總是想不出來的。所以,直接的操作和感受非常重要。
這時,桌遊又派上用場啦!
記得有段時間,我女兒對左右特別敏感,常常纏著我和她玩點左右的遊戲,也就是聽口令,舉左手或舉右手。有時我會增加難度,讓她舉左手摸右眼等。看她玩得那麼開心,我就果斷拿出《蝴蝶飛呀》讓她試試水。
花園裡有很多漂亮的蝴蝶,它們看起來很相似,可是左右翅膀的顏色都不一樣,孩子需要通過摺疊花園板塊上的小三角,找到對應的蝴蝶。
遊戲通過找一隻蝴蝶、兩隻蝴蝶、三隻蝴蝶逐步增加難度,孩子不只是認左右,還要辨方向。頭朝上的時候哪邊是左翅膀?頭朝下的時候,哪邊是左翅膀。在遊戲中,孩子可以通過自己旋轉卡片,觀察、比較來驗證。她目前讀小班,現階段還停留在找一隻蝴蝶的程度,不過對左和右基本都是不會錯了。
在方位關係中,除了左右,還有「裡外」、「上下」、「前後」等等。我也列了一些同類推薦的遊戲供大家參考。
《帽子戲法》就是鍛鍊裡外上下關係很不錯的遊戲,記得在北京劉詩昆幼兒園上桌遊公開課時,這個遊戲也是得到了老師和園長的一致認可.
《快閃冰淇淋》通過冰淇淋球和筒的配對,來完成卡片上的任務,不過這些任務可以有些小心機的,哪個冰琪淋遠?哪個冰琪淋近?哪個在前,哪個在後?都是孩子容易忽略的小細節。
別看這是一款國產遊戲,它可是由多位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團隊共同研發的。在「大手牽小手」的桌遊活動上,也是被孩子和家長選為最喜歡遊戲前三名的。
天上的星星連成一條條線,變成一個個美麗的星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法術將這些星星找出來,我們可以旋轉卡片,也可以交換星星的位置,只要找到4個同一顏色的星星位置和任務卡片上一樣,就算成功。
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要不斷總結和想像位置和位置間的關係,比如在定位某一顆星星的時候孩子可能會用到相對的參照物,是在邊上這是在角上?兩顆同色星星是相連的,還是交錯的?也會用在圖形的聯想,四顆星星是像一條線,還是像一個勾?……
通過這些總結和想像,孩子會對坐標、空間、方位都會有一個具體、形象地認識,也就是形象思維。
《圖素迷蹤》
裡面是16個小方塊和任務卡片,多種不同難度的任務卡片對孩子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樣。
帶格子的任務比較簡單,只要定位和比較就能做到。難的是不帶格子的任務,孩子需要自己想像出某個格子的圖案,也就是整體和局部的關係。
《方塊推推》
也是被不少學校熱推的遊戲,在《最強大腦》的比賽中也做為項目出現過,其實就是類似華容道,對孩子的綜合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
FOXMIND的建築大師一系列其實都不錯,從《平衡大師》到《拼接大師》還有後面的《空間大師》和《建築大師》,看著很頭暈,其實每一個都對應了一個不同的能力,並且層層遞進。
就拿《建築大師》來說吧,要造起一幢高樓,可不止是搭高那麼簡單,大樓是立體的,還要考慮它不同角度的樣子。在建築大師裡小朋友根據設計師的圖紙的觀察角度,選擇特定的積木進行拼建。
這就和很多幼升小面試中的題目是一樣的,不過區別是,面試中的題目是抽象的,孩子在腦子裡思考,而遊戲是活的,孩子直接動手操作解決,就是前面所說,動手即動腦。孩子通過動手理解了多角度觀察的各種規律,在下一次抽象想像時就有物可想,有理可依了。
同類的立體空間的遊戲也很多像THINKFUN的《重力迷宮》、《過山車》都是一樣的道理。
其實細算起來,桌遊可以鍛鍊到的邏輯能力還有很多,比如推理、分析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種能力的鍛鍊,有一個核心都是很重要的,就是對於思維方式和答案的多維度探尋。
很多時候,通往答案的道路不止一條,而這些路都要孩子在自己實踐中去總結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漏洞百出,可是,只有這個不斷嘗試、不斷出錯、不斷總結的過程,才是通往思維之塔頂端的捷徑。
比起那麼多那麼多思維練習的書籍,我更喜歡用遊戲讓孩子在過程中尋找答案,這個「試錯」的體驗,對孩子無比重要。
— THE END —
大手牽小手
總有乾貨和驚喜
記得把公眾號設為星標優秀教育公眾號
獨家信息 名師雲集
長按二維碼
一鍵領取大量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