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火了,張若昀卻被曝學歷造假?你以為的廢紙他們都想要
最近,只要談到電視劇,很多人應該都會脫口而出一個答案,那就是《慶餘年》。那麼這部電視劇到底有多火呢?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微博230.9萬的評論量,100.1億的閱讀量。
隨著電視劇的火熱,男主張若昀也是自帶光環。但是近日,有網友們爆料懷疑張若昀在學歷上面造假,本是北電大專畢業的他,在宣傳手冊上卻註明是「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也就是幾個字的差別,一個是本科,一個是職校,有著質的區別。
其實,虛報學歷的明星不止張若昀一人,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翟天臨」一事,傳得是舉國轟動。
肖戰在接受採訪時,每次都會承認自己是普通話一級甲等水平,可是卻有網友爆料他只持有普通話二級甲等的證書。
範瑋琪自稱是哈佛大學畢業,其實畢業學校是哈佛社區大學。
胡彥斌自從出道以來就自稱是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來才公開承認自己是學歷造假,當初這麼做是自己沒有自信,怕別人懷疑自己在音樂方面的能力。
其實,很多明星在種種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收穫,可是為什麼他們這麼看重學歷甚至鋌而走險,公開學歷造假呢?
據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顯示,填寫個人信息學歷是大專以上的人數,比實際國家培養的人數要多出60萬人次,也就是說至少有60萬人是存在學歷造假的行為的。
學歷證明不過就是一張紙,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首先讓我們看看為什麼大家都擠破了頭想進名校。
第一,名校是真的有錢。各種補貼,科研經費,能保證最高水平的教學硬體,這是學校的教育基礎。
第二,老外就認那幾所名校。以後出國讀研深造,本科是名校自然吃香不少,還有各種和世界名校合作的機會,那真的是便利很多。
第三,保送研究生真是太平常。隨著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以及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不斷提高,讀研究生成為很多本科畢業生的選擇。自2015年以來,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屢創新高,2015年有165萬人,2020年達到341萬人,數量翻了一倍。人數多了,競爭大了,所以本來不多的研究生名額就變得更加珍貴。進了名校,自家保送豈不是更加便捷?
第四,對於就業而言,學歷是最簡單粗暴的篩選方式,小編並不同意用人單位單憑學歷來判斷一個應試者的個人能力,但是事實上,學歷還是佔了很大的一塊,越大的企業越是看重這一點。
所以我們千萬不可以忽視學歷的重要性,這麼多人擠破了頭要進好學校一定有其道理。好的環境真的可以影響一個人。
《精進》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層次相對較低的環境,最可怕的不在於資源匱乏,而是在最該開闊眼界的年齡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該嚴格要求自己的階段降低了標準。而且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終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上自己理想的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