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評職稱,女教師在43歲時開始當班主任,不料這一當,竟當成了一匹黑馬。高考成績在同類班級中遙遙領先。於是學校領導點名要她當復讀班班主任,並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她。當了三年復讀班班主任後,被提升為年級主任,這一年,她48歲。
48歲當年級主任,而且是名女教師,於是眾說紛紜。
有人覺得不值當 ,這個年紀都是準備抱孫娃的年紀了,還去當年級主任,吃力不討好;有人覺得一個女人要那麼強的事業心幹什麼,還領導一幫男班主任;還有人說,總不是因為年級主任可以有灰色收入,有錢誰不幹呢!
第一種人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有的人自己不上進還譏諷上進的人,整天說一些風涼話,搞壞風氣。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在臨近50時等著抱孫子。只要想幹事,任何時候都不晚。
第二種人是典型的不服氣。自己不怎麼樣,還瞧不起女人,覺得女人就應該依附著男人,這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思想。
第三種人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縣管校聘政策實施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站在三尺講臺上,不是每一個想當班主任的人都可以當班主任,不是想當年級主任就能當年級主任。學校是個業務單位,一切以業績說話。
48歲女教師當年級主任,釋放出一個信號:人要活得有追求,這和錢無關。
一個人想要得到別人認可和尊重,不是你表現得多麼孤傲,不是你有一張善於自吹自擂的巧舌 ,不是你有多硬的關係。
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與時俱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教師依然可以活得風生水起。
我們從畢業開始工作,還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幾年之後,結婚成家,瑣事之外,依然還能積極進取,但總不免有功利之嫌,為著評職稱,多掙幾個榮譽證書。等孩子慢慢長大,特別是孩子高中畢業後,有的人就覺得自己的使命完成了,可以混混日子了。但績效工資改革打破了平衡,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一些年紀大些的老師就怨聲載道,感嘆生不逢時,既不想辛苦付出,覺得自己工作一輩子了,現在應該享福;又不甘別人比自己工資高。好像自己年紀大了就應該天經地義比別人工資高。於是對那些工作量大,整天忙碌,整天做事,工資相對較高的人就充滿了敵意。
48歲,從現在的年齡結構看,正當壯年。我們不去想那些名人名家,大器晚成,單說自己身邊,也多是在工作裡找到快樂的人。一個在工作裡快樂的人一定是充滿正能量的,他們不會整天抱怨,整天八卦,整天無所事事。
一個教師,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要心有遠方。只有這樣,你才能在學生心中播撒遠方。
一個毫無進取心,滿身負能量的老師,是教不出有遠大追求的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