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周琦 實習生 高亮
2019-07-27 06:41 來源:澎湃新聞
一個多小時的帶電作業結束,李勝祖戴的絕緣手套積滿了汗水,倒過來汗水「譁啦啦」流了出來。 澎湃新聞記者 周琦 實習生 高亮 攝 視頻剪輯 杜心羽 實習生 張銘程(00:53)
李勝祖將手套倒過來,汗水譁啦啦流出來。
李勝祖是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漢陽配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班長,這個班為保障居民用電,常年在帶電情況下作業。
7月26日,武漢中心氣象臺連續第二天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當日,武漢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219.44萬千瓦,今年第三次創歷史新高。
李勝祖穿著厚厚的絕緣服,在38攝氏度高溫的天氣下工作一個小時,手套裡滿是汗水。
李勝祖說,10多年前,都是粗暴地停電維修,現在是帶電作業,在用戶沒感覺到的情況下把問題解決了。
他說:「讓居民安心地用電,就感覺很欣慰。」
絕緣手套能倒出汗水7月25日,武漢供電公司檢修分公司漢陽配電運檢室運維人員在巡檢過程中,發現武漢漢陽漢江旁龍燈堤一處10kV米臺線至臺華線的聯絡開關操作機構(戶外電壓互感器,工人俗稱「開關」)出現卡死現象。為避免在高溫天給居民用電帶來困擾,漢陽配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決定在不斷電的情況下更換。
26日上午9時許,武漢氣溫已達37攝氏度,帶電作業班來到故障點進行作業,準備工作就緒後,兩名主要操作人員李勝祖和彭軍穿上厚重的絕緣服,帶好矽橡膠手套、防護鏡,登上絕緣鬥臂車,分別將3大塊絕緣毯用夾子固定在鬥臂車一側。
還未正式作業,李勝祖的後背早已汗溼,猛灌下一瓶礦泉水後,李勝祖開始操作絕緣鬥臂車,升至10餘米高操作面,擰螺絲、拆下故障開關。隨後,三名電工腳踩腳扣,爬上線杆,配合將故障開關運下並安裝控制箱。
此時,李勝祖和彭軍已在暴曬下作業了半個多小時,由於地面電工為新開關設備安裝螺絲時花了點時間,二人在厚重的絕緣服包裹下酷熱難耐。
工友彭軍渾身汗溼。「冰水。」李勝祖對地面工友喊道。
工友用繩索將冰水運至操作臺後,李勝祖又是一口氣灌下,隨後開始安裝新開關。
一個多小時的帶電作業結束,多名電工早已汗溼,面部被曬得通紅。李勝祖戴的絕緣手套積滿了汗水,倒過來汗水「譁啦啦」流了出來。
工友戲稱,這「比做桑拿還汗多」。
鬥臂車內的溫度計已爆表,李勝祖在空中作業時,溫度已超過了50攝氏度,加上厚重的絕緣服,「透不過氣來」。
鬥臂車內的溫度計已爆表。帶電作業20年成「大城工匠」李勝祖告訴澎湃新聞,其母親是上世紀70年代一名電工。1999年,李勝祖從電力技校畢業後,分配到漢陽供電公司檢修班工作,一年後被調到帶電作業班。「一開始也不太精通,在施工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就要想辦法。」李勝祖介紹,自2000年起,自己一直在帶電作業班工作。
李勝祖介紹,比起10年前,設備和技術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保證按時上下班了,「之前都是早上去,晚上回」。
李勝祖說,為了在作業時保障居民的用電需求,帶電作業小組常年帶電作業,「這次更換的開關大概涉及1200戶居民用電,如果停電施工的話四五個小時才能恢復供電」。
電工們更換故障開關。目前,李勝祖所在的帶電作業班有7人,主要負責漢陽、沌口、蔡甸和漢南四個區域所轄線路的帶電維護任務,日常工作就是在不停電的情況下進行高壓帶電線路和設備檢修。
帶電作業接近20年,李勝祖帶領的作業班完成了近萬次帶電搶修工作,保持著人身傷亡和設備事故「雙零」的記錄。他還獲得了武漢「大城工匠」、「湖北省行業技術能手」、「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稱號。
此次作業的負責人吳鑫介紹,帶電作業班要求專業素質較高,李勝祖經驗豐富,平時也比較關心組員,在安全上很負責。不僅如此,李勝祖還帶領23名技術骨幹、青年職工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僅2018 年就完成了實用新型專利9項、科技創新1項、QC 成果1項、典型經驗1項、卓越績效管理課題1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高溫天氣 國家電網 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