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了解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

2022-01-17 光電匯OESHOW

文 / 靳寶全 太原理工大學新型傳感器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在工程上應用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根據傳感光類型不同可分為散射光傳感和前向光傳感兩類。其中,散射光又分為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和布裡淵散射三類。

基於不同光學效應的傳感技術可以檢測不同的物理參量。基於瑞利散射的光纖傳感技術工程上主要用於檢測振動與聲音信號,基於拉曼散射的光纖傳感技術工程上主要用於溫度的測量,而基於布裡淵散射的光纖傳感技術工程上主要用於應變與溫度的雙參數測量,基於前向光幹涉的光纖傳感技術工程上主要用于振動與聲音的檢測。

基本幹涉型結構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在工程上主要使用主馬赫-澤德爾、麥可遜、薩格奈克幹涉三種類型,其光路結構如圖1所示,均是擾動改變了相位,進而通過幹涉光強變化來檢測振動。馬赫-澤德爾使用兩個耦合器,麥可遜、薩格奈克幹涉使用一個耦合器,不同的是麥可遜幹涉需要兩個旋轉鏡。上述結構的光纖傳感在工程上應用需鋪設兩根光纖。

圖1  基本幹涉法的光路結構

如圖2是一種直線型薩格奈克方案。其特點在於僅需一根傳感光纖即可實現對信號的拾取,實用性強。兩束幹涉光光程差相同,對光源線寬要求低,成本低,檢測靈敏度高,信號還原性能好。然而其依然存在振動定位難、無法多點定位等問題,導致在需要精確定位及多點振動監測領域應用受限。

1.R-OTDR(Rama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拉曼光時域反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

分布式拉曼溫度傳感系統的結構如圖3所示。入射脈衝光產生後向拉曼散射光,其光強隨光纖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對探測到的後向拉曼散射光進行解調,光電探測器完成光電轉化,轉化後的微弱電信號經信號放大電路放大,由數據採集卡採集並傳輸給計算機,通過數據處理便可獲得光纖沿線的溫度。工程上應用於矸石山火險預警、電纜溫度檢測、帶式輸送機火險預警以及隧道火險預警等場景。

圖3 分布式拉曼溫度傳感系統結構

R-OTDR的進一步發展仍面臨很多挑戰,如在單模光纖的應用中信噪比不高導致的測量精度低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傳感距離、空間解析度、測溫精度及響應速度等問題。

2.φ-OTDR(Phase Sensitive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相位敏感光時域反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

φ-OTDR在工程上主要有直接探測與相干探測兩種方案。其中,直接探測結構更為簡單,信號處理簡單,但準確還原波形較為困難。相干探測的信號靈敏度更高,擁有更高的空間解析度和信噪比,頻帶響應範圍更寬,能準確還原信號。工程上主要應用在燃氣管線、周界安防、軌道交通、電纜舞動、地震波探測、局部放電等檢測場合。

直接探測型通過差分擾動前後的散射曲線來進行振動定位,其效果受振動頻率、差分點數和脈衝重複頻率的影響。直接探測型φ-OTDR的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其原理為通過對後向散射曲線採集與處理,檢測振動信號對光相位和強度的影響,實現對振動信號的定位、還原。

圖4  直接探測型φ-OTDR系統結構

相干探測型φ-OTDR系統結構如圖5所示,與直接探測型的區別在於,引入本徵光提升散射光信號功率,增強系統信噪比。光電探測器輸出的信號經IQ解調可獲得正交信號,經過進一步的處理便可解調出振動信號的幅值與相位。

圖5  相干探測型φ-OTDR系統結構

當前φ-OTDR分布式光纖振動傳感技術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信號衰落的抑制與實時振動波形還原、傳感距離與空間解析度提升、振動方向識別與振動類型智能模式識別。

3.B-OTDR(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布裡淵光時域反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

BOTDR是在OTDR基礎上結合光纖中的自發布裡淵散射效應完成溫度/應變測量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當光纖受到拉伸或壓縮時,應力變化會導致後向布裡淵散射光產生頻率漂移,通過解調漂移量可實現應變測量;光纖的溫度變化同樣會導致布裡淵散射光發生頻率漂移,根據頻移量可解調出溫度信息。

BOTDR是基於布裡淵效應的單端抽運光時域反射技術,具有很大的優勢,結構簡單,只需在一端輸入雷射,在工程中應用前景廣泛。基於BOTDR的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結構如圖6所示。在光路進行相干探測,在電路進行頻率掃描,最後進行數據處理後可得到光纖沿程的布裡淵頻移量,即可解調出應變與溫度信息。這種方法可用於建築變形監測、地質沉降監測、橋梁變形監測、隧道變形監測等。

圖6  BOTDR系統結構

在工程上如何實現實時布裡淵頻移解調、長距離高空間解析度高精度檢測、解決溫度與應變交叉敏感等問題是BOTDR進一步應用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

綜述所述,基於前向光幹涉與散射光原理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工程上均獲得了應用,隨著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指標參數的進一步提升、可靠性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具有長距離、抗電磁幹擾、多參數測量等優勢,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工程上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廣泛。

靳寶全,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新型傳感器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西省傳感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負責人,山西省光電傳感與檢測科技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主要從事光纖傳感、光電智能儀器等方面的研究,開發了布裡淵光時域反射儀、相位敏感光時域反射儀等儀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技術開發等各類項目30餘項,先後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項。

靳寶全教授同期也在「光言萬物」直播間作了相關分享,如果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可在本公眾號菜單欄「系列直播」中查看視頻回放。

相關焦點

  • 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外力損壞仿真
    1 海底電纜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定義和特點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利用光波在光纖中傳輸的特性,可沿光纖長度方向連續地傳感被測量(溫度、應變等)的信號傳輸系統。此時,光纖既是傳感介質,又是被測量的傳輸介質。
  • 淨水技術|大顯身手的管道漏損檢測系統——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
    以光纖為傳感元件及傳光介質的新型傳感技術克服了傳統技術的不足,為管道洩漏的檢測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基於光纖傳感器具有防腐蝕、重量輕體積小、每個感應點均不需電能、免疫電磁幹擾、靈敏度高、可實現分布式等優勢,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於1981年首次提出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成為中國管道檢測領域應用最廣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手段之一。
  • 天津大學光電技術與光纖傳感技術創新平臺導師團招生
    真誠歡迎全國優秀適屆本科生和研究生加盟天津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光纖傳感和光電檢測團隊。本團隊今年的計劃內名額是4名碩士研究生及2名博士研究生。   光電技術與光纖傳感技術創團隊是國家重點學科「光學工程」的主要團隊之一。
  • Luna收購光纖傳感方案商OptaSense 具有裡程碑意義
    通過此次收購,Luna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傳感系統開發商。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Luna Innovations(以下簡稱「Luna」)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光纖和太赫茲技術開發商,該公司以2900萬英鎊(約合4000萬美元)現金從英國多元化科技公司QinetiQ手中收購了OptaSense。
  • 中科大通過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推進高精度量子傳感技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該成果於11月30日在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分布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康奈爾大學用可伸縮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研製低成本觸覺手套
    名為「Stretchable Distributed Fiber-Optic Sensors(可伸縮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論文已經發表在《科學》期刊。SLIMS傳感器能夠檢測諸如壓力、彎曲和應變等變形,並精確它們的位置和大小。
  • 武漢康普常青:構建萬物互聯,光纖智能感知未來
    武漢康普常青軟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康普常青),成立於2000年,坐落於首批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武漢·中國光谷」,專注於光傳感技術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服務於電力電網行業20餘年,同時致力於光纖傳感技術在多行業多領域的應用。
  • 康奈爾造了一雙「傳感手套」
    今天,康奈爾大學研究者在《Science》上發表《可拉伸分布式光纖傳感器(Stretchable 『skin』 sensor gives robots human sensation)》,旨在通過將低成本LED與染料結合,創造可拉伸的光纖傳感器,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實現運動康復、虛擬實境、機器人感知等領域的應用。
  • 光纖傳感器在測井上的研究分析介紹【圖文】
    光纖傳感器在測井上的研究分析  一、前言  光纖傳感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伴隨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型傳感技術,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光纖傳感技術的應用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不少光纖傳感系統已實用化,成為替代傳統傳感器的商品。
  • 光纖光柵傳感器原理內容詳解
    分析光纖光柵解調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解調方法的工作機理、性能和特點,從光纖傳感技術的優勢出發,介紹了光纖光柵傳感智能結構的優點,對波長解調方法如匹配解調法、可調諧雷射器法、幹涉法、濾波法等做了詳細的討論, 闡述了相應的系統設計方案,並對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 光纖光柵傳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實際應用
    隨著光纖光柵製造技術的不斷完善,其應用的成果日益增多,從光纖通信、光纖傳感到光計算和光信息處理的整個領域都將由於光纖光柵的實用化而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光纖光柵技術是光纖技術中繼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技術之後的又一重大技術突破。 光纖光柵是利用光纖中的光敏性製成的。所謂光纖中的光敏性是指雷射通過摻雜光纖時,光纖的折射率將隨光強的空間分布發生相應變化的特性。
  • EDFA的30年發展,再不了解就太不懂光纖通信了!| 光學青年
    今天的大數據光纖通信的幕後英雄就是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一種實現光信號直接放大的設備。上世紀七十年代低損耗光纖研製成功,光纖通信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EDFA發明之前,光通信網絡一直停留在區域網的形式,長距離通信受限於傳輸損耗,不得不利用電放大的方法。光放大的EDFA發明之後,世界性的光網際網路才得以實現。事實上,很多科學家在光纖通信發展之前就對光放大進行了研究。
  • 「好文推薦」煤礦光纖傳感應急通信系統設計
    光纖具有本質安全、無源傳輸、抗幹擾性強、靈敏度高、耐腐蝕、電絕緣、便於鋪設、易工程化等優勢,可擺脫電能束縛,在煤礦井下潮溼、地形多變、電磁幹擾、易燃易爆的複雜環境中穩定工作。因此,本文設計了一種煤礦光纖傳感應急通信系統,實現了礦井災後無電環境下對井下被困人員聲音信息的採集、傳輸和處理。
  • 折射率傳感效率提升新手段
    通過調控微納光纖中傳輸光的模場分布,可以靈敏地感知外界多種物理量極其微弱的變化,因而,微納光纖是一個理想的柔性高靈敏傳感平臺。 近年來,研究學者利用微納光纖做了很多折射率傳感方面的測試,結果表明,由於微納光纖在形狀、尺寸和結構上的特殊性,它們可以在化學分析和生物傳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LUNA為義大利的智能橋梁配備光纖傳感器
    在該項目中,CETENA公司指導了突破性軟體的開發工作,而Cymon公司則負責連接Luna的光纖傳感系統,實現數據的採集與分析,與大橋的設計數據進行對比,並且實現這些數據的存儲。CETENA公司執行長Paolo Ceni表示:這套橋梁結構監測系統的目標是確保以緊密、連貫且連續的方式對大橋的各項條件加以監測。
  • 柴 敬等:XGBoost在光纖監測礦壓的時序預測研究
    教育部西部礦井與災害防治點實驗室,陝西 西安  710054為掌握礦山壓力顯現規律,針對巖石內部變形預測難的問題,採用XGBoost算法和分布式光纖技術相結合,基於相似材料模型試驗,製作三維立體模型,並在模型內部預埋3根垂直光纖,模擬工作面開採。引入光纖平均頻移變化度作為判斷周期來壓指標,構建礦壓監測數據的相空間,使用XGBoost的方法建立礦山壓力顯現規律時間序列預測模型。
  • 康奈爾大學造出「傳感手套」,機器也可以擁有觸覺
    康奈爾"傳感手套"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的方式,創造了一雙"傳感手套",它可以讓機械臂擁有"觸覺"。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主要研發人員之一Hedan Bai曾表示SLIMS的靈感來自於二氧化矽材料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 收藏《光纖導光原理和光纖材料》PPT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光纖實際是指由透明材料做成的纖芯和在它周圍採用比纖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做成的包層,並將射入纖芯的光纖的光信號,經包層界面反射,使光信號在纖芯中傳播前進的媒體。光纖主要有兩個特性:損耗和色散。
  • 南方科技大學舉辦智能傳感和創新通訊技術交流對接會
    2020年12月4日下午,由南方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主辦,南科大技術轉移中心、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承辦的「智能傳感和創新通訊技術交流對接會」舉行,近100位來自傳感設備研發/製造企業、通訊網際網路領域等企業的相關專家及技術人員及創投機構代表齊聚,針對智能傳感最新技術動態和應用提升實踐進行探討和交流,圍繞傳感技術的應用場景和產業化路徑進行圓桌對話,助推智能化產業發展
  • 至純科技:波匯科技在光傳感器與光電子技術方面產品線豐富
    波匯的核心技術有沒競爭力?什麼時候可以投產?謝謝!公司回答表示,波匯科技的DOE項目正在建設中,距離投產仍需一定時間,該項目與華為的布局並無相關性。波匯科技在光傳感器與光電子技術方面產品線豐富,在短、中、長、超長距分布式光纖振動監測、分布式光纖溫度檢測、光纖光柵傳感系統以及模式識別智能算法、智能視頻、軟體平臺、真空鍍膜等方面具有核心技術,特別在模式識別智能算法領域能夠實現高精度、高響應、低延時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有效提升其核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多項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