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著佔地方 賣了不放心 扔了又可惜——
舊手機去哪 讓市民犯難
南昌新聞網訊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手機已不再是單純的通訊設備,而成為時尚潮流的象徵。市場上,各種品牌、樣式和功能的手機推陳出新,不斷迎合著消費者需求,人手一機或人手多機的現象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然而,換了新手機,淘汰下來的舊手機卻成了困擾人們的新問題。記者日前走訪發現,大部分市民家中都有那麼幾部「退役」的舊手機,面對這些舊機,多數市民表示不知如何處理,為此很是苦惱。
現象
更新換代快
舊機成雞肋
「諾基亞、錘子、中興、小米……現在都很少見到諾基亞品牌的手機了。」近日,家住紅谷灘的熊女士在家大掃除時,整理出了一堆舊手機,一清點,竟然足足有7部,連她自己都大吃一驚。這些曾經售價不菲的「時尚寵兒」如今卻成了雞肋一般的「老古董」。
「那部小米手機是我用工作後第一個月工資在網上搶購的,這部中興手機是當時為了方便與外地朋友時常聯繫購買的,沒用幾個月,朋友就回南昌了,手機也就閒置了。」熊女士對記者說,如今,手機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更換手機的頻率也是越來越快,淘汰下來的舊手機更是隨之增多。這些舊機她原本沒當回事兒,但後來聽說手機放久了,電池容易腐爛,從而存在膨脹爆炸的安全隱患,因此想儘快處理掉這些舊手機。
「賣給那種手機換盆的不放心,扔了又汙染環境,也怕被別人撿去破解密碼,造成安全隱患,所以一直都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手機。」一想到這,熊女士就開始頭疼。
和熊女士一樣,「80後」市民江先生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家中的舊手機。「一開始三、四年換一部手機,後來發展到兩年左右就要更換,到現在一年就要換一部,偶爾碰上自己喜歡的機型,一年甚至要換兩部。」江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手機不再是單純的通訊工具,而成為了一種時尚元素,身邊的人換手機都很勤。「我要是一直用舊手機,就會被別人說落伍。」江先生說,如果他換下來的手機不送給老人用,這些年來抽屜裡的舊手機起碼有兩位數了。
探因
擔憂隱私洩露 賣不到好價錢
「現在家裡各種手機、充電器等一大堆,本來空間就不大,放著挺礙事兒。但現在根本不敢隨便把手機賣給別人,萬一刪掉的數據被人為恢復,信息洩露了怎麼辦?」江先生說,如何處理越來越多的舊手機,他覺得確實挺煩惱,但也的確沒有好的辦法,或許最後他會選擇砸爛後扔垃圾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南昌,和熊女士、江先生一樣,家裡有幾部舊手機的居民還挺多,被舊手機處理難倒的人也不少。 其中,大多數的人因為擔憂信息安全,而不敢隨意處理手機。
「現在經常能在新聞中看到,不法分子通過恢復廢棄手機的數據,獲得帳號密碼信息,從而盜取錢財,所以根本不敢把手機賣給陌生人。」市民李鑫告訴記者,他有三、四部七成新的智慧型手機,而且都能正常使用。「有一次我開車在紅谷灘轉了一圈,都沒有看到正規的舊手機回收處。」李鑫說,他還問了好幾個品牌手機專賣店,都說不回收舊手機。「有的手機維修店會回收,但是這種店一般都比較小,我很擔心信息安全,所以不敢賣給他們。」李鑫表示,即便這類手機維修店同意回收,給舊手機的開價也非常低。「比如說我4000多元買來的華為,才用了一年,他們開價就只有800多元。」李鑫直言,太便宜了,他捨不得出售。
「幹嘛賣掉啊,其實都是好手機,我選擇都放在家裡,碰到現在用的手機壞了,舊手機還能救個急。」市民舒妮告訴記者,她家也有不少舊手機,沒有處理掉是因為她覺得這些手機都是花了不少錢買的,又沒壞掉,所以留在家裡備用。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除了擔心隱私安全、賣不到理想價錢等原因外,市民在家存放舊手機還有一個原因: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手機,送人不合適,扔了又會汙染環境。
走訪
廠家不提供服務 難尋正規回收處
記者從oppo、vivo、魅族等手機品牌售後客服了解到,目前,多家手機廠商暫未提供廢舊手機回收服務。另外,小米、華為等手機商城雖然提供了以舊換新業務,但是並沒有太多人願意嘗試,而且記者走訪這些品牌的實體專賣店後發現,工作人員不會對舊手機進行回收。
紅谷灘的一家華為手機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坦言:「我們不會回收舊手機,要不顧客會覺得我們賣翻新機。」
手機回不到「出生地」,那麼本地有沒有正規的回收渠道呢?
「現在手機貶值速度很快,像蘋果、三星等部分高端智能機,九成新的保值率還能達到六至七成,但只要手機低於七成新,保值率就直降至四成不到,中低端品牌機型就更不用提了,收購價也就幾十塊錢。加上顧慮不知行情怕被宰,害怕手機信息洩露等,多數人賣舊手機顯得很被動。」西湖區閒餘電子產品經營部的老闆肖超告訴記者,南昌很少有人會賣二手手機,目前他也考慮取消這塊業務。
「偶爾會有一些人走街串巷回收舊手機。」家住青雲譜區的熊大爺告訴記者,之前他把家裡沒用的七八部舊手機全部拿去賣了,但總共也才賣了300元不到。「這些舊手機包括了兒子的、媳婦的、女兒的、孫輩的,放在那裡很久了,佔地兒。可後來孩子們回來都怪我,說賣這麼點錢還不如放家裡,而且還有安全隱患。」熊大爺懊惱地告訴記者,因為自己賣掉了那些舊手機,孩子們紛紛更改各種帳戶密碼。「折騰了好幾天,害得我很長一段時間心裡都七上八下的。」熊大爺說。
發現
O2O平臺發力
線上回收引關注
線下手機回收不給力,線上的手機回收情況又怎樣呢?
記者發現,目前網際網路上湧現了一大批類似愛回收、閃回收、速回收等的專業回收平臺。這些平臺採用回收商競價模式,將回收價格透明化,並與京東等知名品牌合作,為用戶提供優質便捷的上門回收服務。記者嘗試後獲悉,用戶只需要登錄網站,填寫線上問卷,選擇目前手機的型號、成色、是否進水等,網站的價格引擎便會給用戶一個較為合理的回收報價。
「目前只有北上廣深有門店服務和上門服務,南昌的用戶可以通過快遞郵寄方式進行回收。」愛回收客服說。這位客服表示,目前平臺對於用戶隱私啟動了多重保護機制。首先,必須要出示本人身份證才可回收手機。其次,愛回收會對能開機的二手手機進行磁碟複寫技術處理、不能開機的採用電流表擊穿技術,進行有效的信息深度清理。「回收的二手手機有一部分用於二次銷售,較大部分流向了各大線下智能機回收廠商,還有一部分被環保降解了。」該客服多次強調,用戶不用擔心隱私洩露。
隨後,記者隨機採訪了數位市民,大家對線上回收平臺的態度不一。「以前不知道這個渠道,倒是可以嘗試下。」市民塗女士說。但多數市民對線上回收平臺依舊持觀望態度:「也不知道他們回收後是不是真的能保證隱私不洩露,如果洩露了我們又如何知道是不是從他們那洩露的。」
提醒
避免信息洩露 並非一「格」即好
如果手機信息不小心被刪,自己能找回信息數據嗎?記者在百度上輸入「手機信息恢復軟體」,網頁上瞬間彈出眾多相關信息。可見,恢復信息可以「零成本」。
這些數據為什麼能恢復呢?江西凱建科技有限公司通信技術員章正達告訴記者,依據目前的技術手段,通過「數據恢復」軟體的確可以恢復手機信息,包括簡訊、照片、視頻等隱私信息,即便將手機「格式化」恢復出廠設置,也不能完全刪除這些信息。
章正達解釋,其實這和電腦硬碟是一個道理,刪除功能並非真正的「刪除」,而是暫時「忘記」,存儲介質中的信息只是被標記為可覆蓋,通過恢復軟體,仍可以還原。此外,為了便於顧客找回丟失信息,很多手機生產商在手機內設置了特殊程序,顧客通過特定軟體就能恢復信息。
那如何才能避免舊手機中的信息洩露呢?章正達介紹,市民可以將手機內存清空,用大容量的電影等裝滿手機內存,刪除後再裝滿,如此反覆後,原有的數據將被覆蓋;轉賣或轉贈他人前,務必將TF卡取出,因為直接從TF卡中恢復數據更簡單。「市民接下來還可以利用具有隱私粉碎功能的軟體或者設備進行隱私信息刪除粉碎,然後通過第三方刷機工具進行一鍵刷機,徹底清除個人信息。」章正達說。
說法
竊取信息觸犯法律
要加強行業監管
「二手手機裡的個人信息,屬個人隱私,並沒有隨著財產權而轉移。通過不法手段恢復、倒賣信息,已經觸犯了《網絡安全法》《刑法》。」安義縣人民法院法官秦擁華表示,刑法明確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秦擁華建議,加強對回收舊手機的企業和個人的監管,對回收舊手機的企業和個人適用市場準入機制,確保相關企業對舊手機已進行完全的信息清除後才能進行買賣;加大對盜竊後銷贓手機行為的處罰力度,對違法回收舊手機構成犯罪的行為人依法定罪處罰。「還要加大對信息洩露導致錢財損失犯罪行為的宣傳力度,提升公民個人防範意識,不給不法分子任何機會。」秦擁華說。(南昌日報記者 吳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