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植物根毛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研究新進展

2021-02-15 植物科學SCI

2020年5月5日, 美國密西根大學John SchiefelbeinPlant Cell 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for a Cell Fate Switch in Response to Impaired Ribosome Biogenesis in the Arabidopsis Root Epidermis 的研究論文。文章研究揭示了核糖體生物發生缺陷和逆境條件觸發的轉錄調控途徑,會導致根表皮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

與此文章同時上線的還有一篇IN BRIEF 文章:Twist of fate - ribosomal stress reprograms root hair pattering. 該文章就核糖體逆境對根毛細胞命運的重編程作了相關的討論

擬南芥根表皮由根毛細胞和非根毛細胞組成,且具有位置依賴性的模式。這種細胞模式的基礎是一個轉錄因子網絡,這個網絡的中心複合物是MYB-bHLH-WD40,其包含的組分有WER (WEREWOLF), GL3/EGL3 (GLABRA 3/ENHANCER OF GLABRA 3)和 TTG1 (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

本研究使用遺傳增強子篩選鑑定到了核糖體生物發生因子(RBF)基因PUMILIO 23 (APUM23)的突變體apum23-4,該突變體導致潛在的根毛細胞轉換為非根毛細胞的命運。研究發現,這種細胞命運的轉換依賴於MYB23。MYB23是一種MYB蛋白,由WER靶基因編碼,並且與WER存在功能冗餘。在apum23-4突變體中,MYB23表現出不依賴於WER的異位表達,而是需要ANAC082,ANAC082是近來發現的核糖體應激響應的介質。作者還檢查了其他的產生異位非根毛細胞的RBF突變體,並確定這種細胞命運轉換通常與核糖體生物發生缺陷有關。此外,鞭毛肽flg22還觸發了ANAC082-MYB23-GL2途徑。

綜上所述,核糖體缺陷的根表皮細胞命運會發生轉換,本研究為此提供了分子解釋。更廣泛地說,本研究闡明了逆境條件和植物細胞命運控制之間的一種新的調控聯繫

野生型植物和核糖體缺陷植物根表皮細胞命運調控的工作模式

附:

ABSTRACT

The Arabidopsis (Arabidopsis thaliana) root epidermis consists of a position-dependent pattern of root-hair cells and non-hair cells. Underlying this cell-type patterning is a network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cluding a central MYB-bHLH-WD40 complex containing WEREWOLF (WER), GLABRA 3/ENHANCER OF GLABRA 3 (GL3/EGL3), and 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 (TTG1).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genetic enhancer screen to identify apum23-4, a mutant allele of the ribosome biogenesis factor (RBF) gene PUMILIO 23 (APUM23), which caused prospective root-hair cells to instead adopt the non-hair cell fate. We discovered that this cell fate switch relied on MYB23, a MYB protein encoded by a WER target gene and acting redundantly with WER. In the apum23-4 mutant, MYB23 exhibited ectopic expression that was WER-independent and instead required ANAC082, a recently identified ribosomal stress response mediator. We examined additional RBF mutants that produced ectopic non-hair cells and determined that this cell fate switch is generally linked to defects in ribosome biogenesis. Further, the flagellin peptide flg22 triggers the ANAC082-MYB23-GL2 pathway. Taken together, our study provides a molecular explanation for root epidermal cell fate switch in response to ribosomal defects and, more generally, it demonstrates a novel regulatory connection between stress conditions and cell fate control in plants.

文章連結: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early/2020/05/05/tpc.19.00773

IN BRIEF 文章連結: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early/2020/05/05/tpc.20.00313

推薦閱讀:

Molecular plant┃湖南大學於峰課題組揭示擬南芥根毛細胞極性生長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遺傳所楊維才研究組發現轉錄抑制機制決定被子植物中央細胞命運

Plant Cell∣華中農大玉米糰隊揭秘GIF1調控玉米花序形態建成與分生組織命運

Plant Cell∣油菜素內酯對狗尾草花序分生組織命運及其分化的調控

PNAS∣福建農林大學發文揭示擬南芥細胞色素P450基因KLU抑制大孢子母細胞命運的機理

多聚核糖體,SGs和P小體:此三者對細胞質mRNA命運及功能的動態調控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綜述——小RNA與植物激素之間的聯繫

NC | 利用X-射線技術解析水稻OsGA2ox3和OsDAO通過三維結構變化機制調節生長素和赤黴素穩態

Molecular plant︱新進展!細胞壁中也存在共價鍵

New Phytologist︱生長素轉運蛋白PIN細胞定位差異的分子機制

如有編譯不當,請批評指正!

免費宣傳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歡迎投稿!

合作/轉載/投稿/薦稿等微信:506911145

相關焦點

  • Plant Cell:郭紅衛植物衰老研究獲重要進展
    葉片衰老受植物體內、外信號調節,氣體激素乙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植物衰老激素,可顯著加速葉片的衰老,但其具體的分子作用機制不清楚。郭紅衛課題組最近在線發表在Plant Cell雜誌上的研究(Li et al. 2013, Plant Cell)首次報導了乙烯作為植物衰老激素的分子調控機理。
  • 華南師範大學高彩吉課題組在Molecular Plant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綜上,本研究揭示了光信號和氮信號介導的植物細胞自噬的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成果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光信號調控植物細胞行為的功能和分子機制,也為將來深入探討植物自噬的表觀遺傳調控網絡提供基礎和借鑑。本研究論文以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第一和通訊作者單位。
  • Plant Cell | 浙江大學植物所揭示植物木質部導管分化新機制
    木質部導管是由一系列兩端穿孔的導管分子死細胞相互連接而成的連續管狀結構。一般認為導管分子是從管胞進化而來,這兩類細胞合稱為管狀分子(tracheary element, TE),它的分化過程受到嚴格的時空調控。目前的研究表明木質部細胞的分化命運是由一些主導的轉錄因子 (主要是NAC家族轉錄因子) 和次級轉錄因子 (主要是MYB家族轉錄因子) 共同組成的多層級轉錄調控網絡所決定的 【3-5】。
  • Plant Cell:中科院科學家在光合作用狀態轉換機制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
    柳振峰等人在文章中報導了他們關於植物光合作用狀態轉換磷酸酶(TAP38/PPH1)底物識別機制的研究成果。藻類和陸生植物存在一種名為狀態轉換(state transition)的巧妙適應調控機制,這種機制使得藻類和陸生植物在弱光條件下能夠響應外界光照質量(light quality)變化,從而使植物能夠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優化光合作用效率。
  • Plant Cell | 清華大學:R-loop影響葉綠體基因組穩定的調控機制
    ,首次報導了葉綠體基因組穩定性受到R-loop影響的分子機制。孫前文實驗室重點關注植物R-loop的形成、穩定和解除的調節機制及相應的生物學功能,本研究是繼報導R-loop調節長非編碼RNA表達並影響擬南芥開花(Science, 2013)、調控水稻根的向地性(Molecular Plant, 2017)、以及精準高效高通量全基因組R-loop分析(Nature Plant, 2017)後的又一重要成果。
  • The Plant Cell :植物肌醇原初功能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瞿禮嘉教授實驗室最新在線發表在《植物細胞》(Plant Cell)上的研究成果介紹植物肌醇原初功能的研究新進展。這項研究得到了化學學院趙美萍教授研究組的大力支持,是生命科學學院與化學學院科研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 Plant Cell | 清華大學孫前文研究組報導擬南芥不同發育時期和脅迫響應下的R-loop圖譜
    圖1 ssDRIP-seq技術流程以及本研究涉及的擬南芥材料 該工作共研究了53個擬南芥材料(圖1),主要包括:不同生理髮育時期(萌發苗、根、苗葉、花、新葉和老葉);不同的光照,光周期和溫度處理(藍光、紅光、遠紅光;黑暗、長日照、短日照、全日照;4℃、17℃、22℃、27℃、37℃);不同的激素和逆境處理(脫落酸ABA、水楊酸
  •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3:56:5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Mikko Taipale、加拿大病童醫院Roman A.
  • 美研究報告:哺乳動物內耳一種毛細胞可再生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內耳毛細胞只會因為衰老或損傷而減少。但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電子生命》期刊上報告說,內耳中負責平衡功能的一種毛細胞可以再生。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和聽覺能力,並治療因藥物毒副作用導致的耳聾等疾病。
  • Dev.Cell:人胚胎早期器官形成過程的轉錄組研究新進展
    這些背後的分子基礎是遺傳信息表達精密調控的基因相互作用網絡。然而,相比模式生物與體外細胞模型研究,由於受限於人胚胎研究標本以及倫理上的限制,關於人胚胎發育的分子機制知之甚少。楊穎博士和方海博士等在金穎和張濟導師的指導下,與新華醫院婦產科合作,利用臨床藥物流產胚胎,應用基因晶片對該早期器官胚胎發育6個連續階段進行基因表達變化譜刻畫。
  • 2020年12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新方法首次詳細揭示核孔複合物的組裝過程doi:10.1016/j.cell.2020.11.00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使得他們能夠首次詳細研究大型蛋白複合物的組裝過程。作為他們的案例研究,他們選擇了最大的細胞複合物之一:酵母細胞中的核孔複合物。
  • Cell論文詳解!RNA分子如何「主宰」自己的命運?
    Chakraborty及其團隊發現RNA分子通過反饋迴路調節它們自身的形成。RNA分子太少,細胞就會啟動轉錄以產生更多的RNA分子。然後,在某個閾值,過多的RNA分子會導致轉錄停止。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2月16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NA-Mediated Feedback Control of 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
  • 恢復觸覺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科學家誘導幹細胞形成感覺中間神經元,在研究如何幫助癱瘓病人恢復觸覺方面取得新進展。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專家薩曼莎·巴特勒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誘導多能幹細胞中加入一種英文簡稱為BMP4的的骨形成蛋白和名為視黃酸的信號分子,得到混合在一起的兩種感覺中間神經元。  誘導多能幹細胞是以對成熟體細胞「重編程」方式培育的幹細胞,分化潛力與胚胎幹細胞相似。
  • 真核細胞核膜重建(裝配)研究的新進展……呂全龍 蔣青 張傳茂
    (節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呂全龍,蔣青,張傳茂在《2006科學發展報告》中撰寫文章「真核細胞核膜重建(裝配)研究的新進展」,對核膜重建過程和調控機理研究的新進展進行了綜述。細胞核(cell nucleus)是真核生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
  • 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鄭俊克與楊弋合作組的最新研究成果登Cell...
    4月2日,代謝領域國際著名期刊Cell Metabolism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正式發表了基礎醫學院鄭俊克研究員和華東理工大學楊弋教授合作開展的關於白血病起始細胞(LICs)代謝規律調控的最新發現,論文題為Metabolic imaging reveals a unique preference of symmetric cell division
  • Immunity: 免疫感受新成員—NLRP12研究新進展
    之前的體外實驗認為NLRP12是TLR信號通路的負向調節分子,最近的一些研究將NLRP12與炎症反應的負向調控也聯繫起來。雖然這些研究共同揭示了NLRP12在先天免疫細胞中的作用,然而它對於T細胞的影響目前卻不清楚。最近,來自美國孟菲斯的聖朱德兒童醫院的Thirumala-Devi Kanneganti研究組發表了他們對NLRP12在自體免疫T細胞中作用。
  • 穀氨酸代謝居然也能調控毛囊幹細胞命運
    Eming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穀氨醯胺代謝調控毛囊幹細胞的命運可逆性和長期維持。2020年9月8日,《細胞—代謝》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表示,幹細胞位於對其功能至關重要的特殊微環境中。當激活後,毛囊幹細胞(HFSC)退出其微環境,進而產生外根鞘(ORS),但是ORS子代中一類細胞又會返回到這個微環境中,並恢復SC狀態。這種細胞命運可逆性的機制尚不清楚。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9月15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925萬例,死亡人數達93萬。
  •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52:38 美國哈佛大學Stuart L. Schreiber、鄒貽龍和懷特海生物醫學研究所Robert A.
  •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2018-10-22 中國科學報 程唯珈 【字體:  王吉光說,此次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了sGBM的遺傳學圖譜,闡述了MET基因遺傳學變化導致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從而為開展靶向藥物治療提供了分子依據。  其後,江濤團隊又開展了腦膠質瘤患者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PLB-1001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初步顯示了積極的藥物療效,未發現劑量限制性毒性,並最終確定了該藥物的II期臨床試驗推薦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