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捧紅的這口鍋,還能走多遠?

2021-01-08 小小的丸子

國民美食大片

《舌尖上的中國3》一開播,

一口不起眼的章丘鐵鍋,

竟讓中國「炸了鍋」!

第一集播出後,並沒有什麼讓人記住的美食,反倒是章丘鐵鍋迅速躥紅。

歷經十二道工序, 再過十八遍火候, 一千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

等等,這究竟是章丘鐵鍋還是屠龍寶刀?

紀錄片中這段關於「章丘鐵鍋」的描寫,讓人有了一種吃了這口鍋炒出的菜,能迅速修煉成絕世神功的錯覺。

於是,節目還沒播完,某寶上鐵鍋已經賣完了……

國外網友也紛紛眼紅剁手,

第一批「鐵鍋代購」,

迅速抓住風口,刷爆朋友圈,

網友直呼:

再也不用買日本鐵鍋,

中國代購終於揚眉吐氣了!

這個鍋為何會如此火爆?

炒鍋在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材料。市場上售賣的精鐵鍋和熟鐵鍋是一類產品,經過高溫煅燒,含碳量低。鑄鐵鍋是生鐵。

熟鐵相比生鐵,經過了高溫煅燒,延展性好,雜質少,導熱快。中華炒鍋的主要用途是高溫爆炒,薄且輕的熟鐵,最適合作為這類炒鍋的材料。無論是山田工業所,香港陳枝記,還是山東臻三環的手工捶打鍋,用的都是熟鐵。生鐵這麼敲,早就四分五裂了。

量大便宜的蘇泊爾精鐵鍋為什麼成不了網紅?因為鍋是全程壓制,精鐵用機器壓制再經過表面處理,量大價也不廉。

手工拓打的鐵鍋,通過千萬遍的捶打,使得鍋的碳化合物分布更加均勻,金屬纖維產生交織狀,熱鍛過程中經過再結晶,粗大的組織變成細小晶粒的新組織從而提高鍋的強度和使用壽命,這方面是機器壓制鍋所不能比的。而且鐵鍋具有導熱快且均勻,不容易粘鍋的特點,爆炒絕佳!

章丘鐵鍋在舌尖3中展示的是不放油也能炒雞蛋,觀眾看了都以為自己能省下一大筆油錢,還符合當下少油少鹽清淡的健康生活理念,同時視頻中用粗糙的鐵鍋和精美的食物作比對,描繪出美好誘人的生活場景,引發觀眾對自己廚藝的聯想,不趕緊買一口章丘鐵鍋回來,都對不起犧牲的食材。

還能走多遠?

然而這古老的製造工藝,

卻在2000年前後遭遇重創。

「機器成本少,

手工的又辛苦又不賺錢。」

83歲的王立芳一家,

眼見著村裡大大小小的鐵鋪,

相繼倒閉,

只剩下殘破的風爐,

和生鏽的鐵錘,

在歲月的牆角暗自零落。

沒有誰能阻止時代的隆隆車輪,

只是工業的進步,

決不能讓老手藝陪葬。

51歲的兒子,

回憶起那些年跟著老父親去買鐵,

沒錢僱車,就用板車拉,

來回二十多裡地,

總是早上穿棉衣出門,

晚上就溼透了,穿單衣回家。

執拗於傳統不如叫做固步自封

youtube上有一段日本的節目,解密日本銷量最大的中華炒鍋到底是誰。妹子採訪了賣鍋的商販,飯館的廚子,結論是山田製作所的鐵鍋,佔有率最高。

於是,主持人找到了山田製作所,到底要看看有什麼奧秘。

現任山田製作所的所長,很平凡。

他領著主持人去了工廠。傳說中同樣是幾萬次鍛打的鐵鍋,原來是這麼生產出來的。

多層鐵板

機器鍛打,也是3萬6哦。

薄厚均勻

機器出品的鐵鍋,很容易通過調節工具機來做到深淺不一的產品。產量也遠超手工,噪音同樣小很多。

山田炒鍋出廠就有覆膜(一層植物油)。買回來開鍋,只要打開小火,把鍋放在火上,各個部位加熱,等待鍋身變灰即可。開完鍋,自然冷卻,用冷水洗乾淨,就能用了。

想買也簡單,亞馬遜海外購就有賣的。

回頭看看舌尖裡面的夫妻店

辛苦的打鐵師傅,鐵鍋質量果然是好的。但是,一天能出幾口鍋?噪音怎麼處理?

舌尖上的中國,可能會讓日落西山的鐵匠鋪子再多撐一段時間,但是結局已經註定。

很理解編導的心思,手工藝才有宣傳的價值。越是反差大的畫面,越能夠刺激觀眾。粗陋的鐵鍋打造,極富美感的食物,讓人的第一感知是,我需要這樣一口鍋。

但是,真的需要手工打造的鐵鍋嗎?

嚴重限制生產力的低技術含量領域,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出路在哪裡?

未來最貴的產品一定是人工,這在歐美市場已經是驗證的事實。

市場價格跟供給量有非常大的關係,這是奢侈品溢價的秘訣之一。

人工手打,產量低,品質好。舌尖上的中國,這麼大的IP,對於章丘鐵鍋來說,是一次絕佳的品牌升級的機會。

打造鐵鍋界的愛馬仕,這個創意太性感了!

一旦成了鐵鍋界的愛馬仕,再多招幾個師傅,產量上做做突破。鍋再賣的貴一點,每口鍋都印上師傅的名字和製造年月,匠人精神,我家獨一份。然後,小鋪子變身作坊,作坊變成傳承。大家掙到錢,開開心心活下去。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真正決定市場價格的,是最後一個入場的買家。鐵鍋這種低技術含量的產品,樣子固定,用家身份也固定(廚子),能有什麼溢價的空間?再怎麼好用,一家有兩口鐵鍋也夠了吧?

鐵匠鋪子有個鮮明的特點,訂單一多就崩潰。今兒就算集體去扶植章丘的鐵鍋,他們也撐不起多大的銷量。

產業升級,這才能趕上匠人精神的日本人。

吹一次鐵匠鋪子,好比用力吸一口煙。只會讓它燃燒的更快,臨死前還亮一下。

早點弄出中國的山田製作所吧,那才是舌尖上的中國應該大炒特炒的好企業。

相關焦點

  • 盤點《舌尖3》捧紅的美食!手繪菜譜讓你成為「舌尖系大廚」!
    第一集——捧紅一口鍋《舌尖3》第一集就捧紅了一口鍋,首集節目名為《器》,以廚房「器具」為主題。鍋的內壁經過鍛打形成了內弧,食材在翻勺時從鍋體自然內翻,不會產生外拋,煎轉出的黃花魚,外表酥脆而肉質細嫩,入口即化。媽媽粉瞬間被炒雞蛋不粘鍋、還能用來照鏡子的章丘鐵鍋種草,人們再次認識到傳統鐵鍋的魅力!銷量上漲六千倍,一時「洛陽紙貴,章丘無鍋」,某寶還給出了開鍋方法。
  • 這口鐵鍋因為舌尖而走紅,曾經一鍋上千,可如今白送都不要!
    不過有一部美食節目在小妖心中算是非常不錯的了,它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這口鐵鍋因為舌尖而走紅,曾經一鍋上千,可如今白送都不要!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不過到了第三部的時候就有點出問題了,這第三部舌尖被網友一直吐槽,雖然評分不高但是這部舌尖3
  • 舌尖3為什麼差評如潮?問題就在這裡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就像一個佛系雲遊行者,無欲無求,邊走邊唱,讓人云裡霧裡。,而在於這部片子直接捧紅了它的總導演。一部電視臺播映的紀錄片,神奇地把總導演捧成了網紅。紅的標誌就是,總導演陳曉卿此後沒有多久,從央視辭職了。
  • 李誕老婆黑尾醬道歉,毫無產權意識的網紅還能走多遠?
    而當今法治社會,如此毫無產權意識的網紅還能走多遠?作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網紅,除了專注於興趣外,尊重創意產權的意識更應該強烈,為喜愛自己的粉絲做出表率。網友們的反應其實並沒有道德綁架,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網紅佔據著流量入口,作為KOL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應該謹慎行為注重影響。
  • 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梗 種草一口鍋為什麼這麼火
    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梗 種草一口鍋為什麼這麼火時間:2018-02-22 19: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梗 種草一口鍋為什麼這麼火 舌尖3種草一口鍋這個梗是源自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出現的一個神器章丘鐵鍋,舌尖3播出以後,國民就開始瘋狂了,直接在某寶上搜索章丘鐵鍋
  • 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意思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火了一口鍋
    《老廣的味道》第三季(簡稱《老廣的味道3》)已經開播,觀眾藉此尋覓美味,以慰鄉愁。廣東的觀眾們更是不用對著屏幕空流口水,可以看完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就出門覓食。此外,《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昨晚開播,再次引發極大的關注。這些知名美食紀錄片依靠精良的製作陪觀眾下飯,讓人胃口大開,情懷滿滿。
  • 年前最有味道的「吃播網紅」,靠吃「米田共」走紅的他,路還能走多遠
    年前最有味道的「吃播網紅」,靠吃「米田共」走紅的他,路還能走多遠「老鐵們啊,雖然是不同的時間,但是是同一個廁所……奧利給!幹了,兄弟們!嘔!」相信經常在某二次元視頻分享平臺逛的小夥伴們對這幾句話都很熟悉。這一段經典的「開飯宣言「,正在視頻分享平臺上以不可抑制的速度快速傳播。
  • 曾經被舌尖捧上天的章丘鐵鍋,是千元都難求,現在為何沒人買?
    3,我全部都看了,而且看了好幾遍,裡面的美食,我基本上張口就來,舌尖裡不只有美食,它還有很多的飲食文化在裡面,我最喜歡看的就是舌尖三裡介紹廚具的這一段。其中的一段介紹了章丘的鐵鍋,那可是一種特殊的鍋,舌尖3裡把這種鐵鍋說的是神乎其神,說想要做出章丘這樣的鐵鍋,光工序就12道,這繁瑣的工序之後還要過18遍火,然後再經過1000度的錘鍊,和36000次的捶打,最後才能做出這一個章丘鐵鍋,經過這麼複雜的工藝,做出來的章丘鐵鍋受熱均勻導熱快,而且炒菜都不會粘鍋,你不用油煎雞蛋一樣也不會糊鍋,看到這兒我就震撼了,這真的是在說一個煮飯的鍋嗎
  • 這家餅店因「舌尖」爆紅,老闆一人操控4個鍋,每天生意供不應求
    這家餅店因「舌尖」爆紅,老闆一人操控4個鍋,每天生意供不應求我們中國有著南北方的區別,不同的地區在平時的飲食上也是有著很大的不一樣,麵食對於北方人來說也是很喜歡吃的,其實有很多的南方人也是比較喜歡吃麵食的,只不過每個地區所做出來的麵食做法不一樣而已
  • 三本破鏡重圓重生文:再活一次,你就在這,我還能走多遠
    三本破鏡重圓文:兜兜轉轉你就在這,我還能走多遠大家好,這裡是一隻純野生小編,每天安排的任務就是給大家送來不一樣體驗的小說,所以呢現在是到了給大家送乾貨的時間了,大家可以通過小編的這一篇文章盡情去享受閱讀的快樂哦,喜歡小編的小可愛,可以動一動你們的手指點讚關注哦。
  • 又一個網紅鍋 舌尖上的中國出現天際電器隔水燉
    導演不是想宣傳一口鍋或一門手藝,而是想以「舌尖上的」中華飲食文化作為跳板,來展示中華傳統以及現代文化。這不第四集「養」在故事的講述中,鏡頭出現一隻神秘燉鍋的燉煮場景,隨著節目的熱播,各種吃瓜群眾開始對這隻神秘燉鍋的找尋。
  • 「網紅」章丘鐵鍋又火了!魚鱗紋不粘鍋直播1小時賣出3千口!
    原來,「魚鱗紋」章丘鐵鍋是牛祺聖近兩年研發的「不粘鍋」新品。  與傳統的鍋如明鏡略有不同,經濟導報記者看到,牛祺聖手中的「魚鱗紋」鍋身鐵板厚重,魚鱗紋均勻光亮,形成高密度的「物理塗層」。  「說起這口鍋,還要感謝幾年前從北京來的一位客戶。」牛祺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按照客戶的定製要求,需要打一口低碳鐵鍋,而且是經過捶打、不粘的鍋,且不能加塗層。
  • 被《舌尖上的中國》捧紅的章丘鐵鍋,如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前段時間,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播出,章丘鐵鍋一夜爆紅。價格從300元一路飆升到700元,有要價一千多的,甚至還有上萬的。自此,當地製作鐵鍋的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章丘這片土地上,許多各行各業村民的都打起了鐵鍋,有很多人從中賺了不少錢。
  • 被《舌尖上的中國》捧紅的小吃,一夜暴漲價,顧客:遲早要關門
    在《舌尖上的中國》的系列紀錄片播放後,西安的美食再一次地曝光在了大眾面前,很多人都紛紛慕名而來。其中有一款小吃,一夜之間就被捧紅了。但伴隨著這個小吃的名氣越來越大,它的身價也是一路暴漲,不少店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把原本3元/份,直接調至10元/份,而且分量和口味一點也沒變。
  • 社區團購還能走多遠?
    於是在疫情催化下,生鮮零售的主流模式開始轉向較好打開下沉市場的社區團購這一業態。作為今年下半年競爭姿態最火熱的賽道,社區團購從資本熱捧到多個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從官媒點名批評到供應商相繼禁止供貨再到人民日報再發聲,這一路潮起潮落,走得跌宕起伏。
  • 《舌尖3》章丘鐵鍋:為手工藝人的匠人精神點讚
    歷經十二道工序   再過十八遍火候   一千度高溫錘鍊   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   直到鍋如明鏡   ……   自19日晚《舌尖3》
  • 馬桶餐廳失重餐廳:火爆朋友圈的網紅餐飲還能走多遠?
    形式主義的「朋友圈餐廳」為什麼走不遠?「朋友圈餐廳」為什麼走不遠?形式主義的「朋友圈餐廳」為什麼走不遠?「高開低走」真的已成為網紅餐廳的套路了嗎?失重餐廳成「遊樂場」「亞洲首家無人失重餐廳,17秒食物從天而降!」近日,一家位於藍色港灣的失重餐廳甚為火爆,記者隨即前往一探究竟。原來所謂的「失重」,是指外賣紙盒裝的漢堡、沙拉等菜品通過旋轉軌道從二樓滑向餐桌。
  • 韓國商品亂象叢生,歐巴還能走多遠?
    韓國商品亂象叢生,歐巴還能走多遠?這第一點作用很直接,正規軍生產商與授權貿易商真正走上前臺直面消費者。第二則是幫助了一些不錯的韓國商品零售品牌嶄露頭角,比如做配飾的NANA&VIVIAN娜娜&薇薇安、做廚方用品的LOCK&LOCK等。
  • 瑞幸,還能走多遠?
    瑞幸,還能走多遠?這是2019年中國風投界最熱議的猜想,並且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個派別。支持誰都無所謂,君子和而不同。但要基於你的理智的分析,這才是智慧本身。瑞即購(無人咖啡機)和瑞划算(無人售貨機)不是新的衛星,也不是改變賽道,也不是原來的模式走不通再走新的路。本質上,是既定戰略的進一步衍生,以及分階段執行。所以,明年此刻,瑞幸再搞個什麼大新聞,我也不奇怪。
  • 說到底《中國好聲音》捧紅了誰?為什麼反而是導師來一個火一個
    然而《中國好聲音》歸根結底還是一檔選秀類的節目,旨在為華語樂壇輸出更多優秀的新鮮血液,但有一個奇怪的問題是,這麼多年以來《中國好聲音》究竟捧紅了誰呢? 首先我們所熟知的,從《中國好聲音》裡走出來的優秀歌手有梁博、張碧晨等人,但相信了解他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非要說梁博是《中國好聲音》捧紅的恐怕並不合適,在奪冠之後梁博與其他選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