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社的財經網站日經中文網稱,為減少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高關稅導致了美國出口減少。今年4月至6月,美國對中國出口減少兩成,對中國以外的出口減少1.9%,美國製造業的僱用人數增長也以今年1月為轉折點開始放緩,但在美國,加徵關稅的做法似乎沒有被重新考慮的跡象。
美方一些人尋求通過對中國不斷徵收高關稅縮小貿易逆差,但日經中文網稱,此舉並未如願。美國通過關稅將中國產品排除在外,但就像「打地鼠」遊戲那樣,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增加了。2019年1月至6月的貿易逆差為412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雖然美國對華逆差減少了188億美元,但對墨西哥和越南的逆差額合計增加了200億美元。
文章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徵收的高關稅,將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在中國的對美出口金額中,包括進駐中國的美國企業製造的產品,美國的高關稅將打擊在中國的美國企業。2018年夏季美國對汽車啟動額外關稅之際,美國福特汽車就取消了在中國合資工廠生產的小型車的對美出口。如今,額外關稅的對象擴大,進駐中國的美國企業受到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可能因業績惡化而打擊在美國本土的僱用。
報導稱,關稅的「迴旋鏢效應」難以忽視。中國的出口產品採用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製造的零部件和智慧財產權等,如果中國對美出口減少,提供零部件和智慧財產權的美國出口將因此下滑。
日經中文網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附加值貿易統計」,顯示出考慮到智慧財產權等服務貿易的實際貿易額。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15年),中國名義上的對美出口為4891億美元,其中,純粹由中國創造的附加值約佔八成。具體到成為第4輪額外關稅核心的個人電腦等電子產品,中國創造的附加值的比例進一步下滑,三成以上依賴其他國家和地區。因此,中國對美供貨的下滑將成為影響日韓等國經濟的因素,最終反過來打擊美國經濟。
報導認為,如果加徵關稅無法獲得削減貿易逆差這一結果,那麼,美方一些人陷入「進一步固執堅持關稅,進而拉低世界經濟」的惡性循環的危險性正在提高。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