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顏永駐是每個女人最期望的事情,女人們從很早就開始細心打理自己的容貌,希望讓自己永葆青春。
可隨著時間流逝,衰老就不可避免的成為女人們的死敵,容顏老去成為了必然。
可偏偏有些女人,不管年齡多大,依舊氣度雍容,魅力四射。
人到中年,過了50歲,為什麼有的女人反而越來越好看?
其實早在古書《周易》中就有答案了。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是用天道給人以啟示,倡導天人合一和"陰陽之道"。歷代國學家都對生命的本質和特徵進行過分析和探討。
什麼是生生之道?
《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天地之道,而天地之道,就在於生生不息。
為什麼有的人,能越長越美?那是因為她們能從大自然中汲取了美的營養。
《屯》說:"屯,剛柔始交而難生。"這說明,生的可貴之處,它要求我們,一定要珍愛自己,並且千萬不要停止自己的創造力。
"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它是一種非常頑強的態度,也是一種別致美的精神。
《坤·彖》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牡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
《周易》認為,只有生,才有美!
只有當我們能夠遵循生生之道的,按照人性的意識來講自己置身於這個發展軌跡之中的時候,便是我們締造美好世界的邏輯。
中國人的祖宗將醫學定義為生生之道,整個中醫學說就是廣義的養生學,養生文化在中國的源遠流長由此可見一斑。
怎樣踐行生生之道?
生生,為天之道;於人,如何踐行呢?
《遁·彖傳》說:"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九五《卦辭》說:"嘉遁,貞吉。"《艮·彖傳》說:"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以上所言均告訴我們在對待和處理"生生"的問題上應當注重適時、適中、時中,也就是要循著事物發展規律,選擇最"時中"、最合適的時機創生。
比如,一項新的制度或政策的出臺,要"生生",切不可說風就是雨,操之過急,要認真調查研究,不斷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科學論證,反覆論證,確實覺得可行,方可出臺。
《繫辭傳上》說:"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這說明,生生要日新月異,這和"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並不矛盾。
前者是說生生的一種態度,一種願景;後者則是說,生生必須找準時機,不能盲目。
畢竟,人效法的是天地的精神和胸懷,追求的是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品質。
《坤卦·象傳》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就是提醒人們,要學習大地一樣的厚重的胸懷和德性,能包容一切,能承載一切。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生和易,就是變化。
一切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而生和生命都是一種美的存在
《易經》的生命態度是宇宙之道的表現,其根基是創生,其核心是生生不息。
它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境界。
古今中外數不清的成功人士都過拜讀《易經》。
可以說,《易經》包羅萬象,涵蓋了人生的大智慧,雖已過去了幾千年,但裡面蘊藏的道理是古今融會貫通的。非常值得一讀。
人生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
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財富!#國學易經#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它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