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的氧氣管上總是出現一些黏性的物質,這些東西需要清理嗎?

2020-12-16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今天一位魚友問到了養魚老道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經常見到魚缸裡的氧氣管上,總會出現一些粘性的物質,看起來黏黏糊糊的很不舒服,有的時候就像一簇簇的白毛,隨著水流不斷地在魚缸裡飄蕩。

對於這種東西,網上有很多種解釋,什麼菌膜、生物絮團,或者說只要是看到此類物質,那麼就可以證明我們的硝化系統培養成功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這種東西最常在哪裡見到?

初期飼養觀賞魚的時候,我們在魚缸裡的邊邊角角,或者是沉木上、過濾器和加熱管上,以及濾材和各種管道上,都可以見到這種黏糊糊的東西。

再一個,如果是喜歡飼養富貴竹的朋友,在我們購買的富貴竹剛開始生根的時候,在富貴竹的根部也會見到這個東西,如果我們在富貴竹生根的水裡加上些許紅糖,這個東西就會更多,相信這個現象很多人都會見到。

包括了我們小時候在家裡窗臺上生月季花,就是把月季花剪下一個枝,去掉主葉,找個酒瓶子灌滿水,把花枝插到瓶子裡,然後用溼泥土封口,放到窗臺上即可。

緊接著在很短的時間內,月季花根就會出現這種絮狀物,然後不久就會生根了,這也是養魚老道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

二、這種粘性物質到底是什麼,是硝化細菌嗎?

那麼這種粘性物質是硝化細菌嗎?

這種東西就是一些初生的多種菌類和各種魚缸雜質的混合物而已,確切地講可以叫做生物絮團,其主要的應用範圍現在還是局限於在對蝦的飼養上,需要提供一定的糖分和有機碳源,是多種細菌和雜物的粘合物。

但是即使如此,生物絮團技術目前仍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為大多數的飼養者根本沒有能力去合理的控制住它的生成數量或者生長速度,量小了根本沒用,量大了反而對於水質起到了反作用。

再一個就是生物絮團技術還是要應用在水體較大的地方,比如魚池養殖,這個問題養魚老道早就強調過了,魚池和魚缸,看似一字之差,其實謬之千裡,我們不要總去把魚池子裡的那一套,和什麼所謂的汙水處理、自來水處理之類的東西,或者對蝦養殖,拿到水族箱飼養觀賞魚中來套用。

這本身就是不合情理和非常錯誤的對比方法,它們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只是被商家巧妙地生搬硬套了某些理論而已,但是很多魚友卻是相信的五體投地,呵呵。

既然它們並不完全是硝化細菌,而且其中大多數還是以異養細菌為重,我們又怎麼可能輕易地斷定,只要是看到了這些東西,就可以證明魚缸裡的硝化細菌培養成功了呢?真的是讓人笑掉大牙。

三、少量無礙,多了清除就是了

對於魚缸裡出現了生物絮團這種東西,極為少量的我們根本不必去理會,特別是沉木上或者缸壁上某處,出現一小簇這個東西,一般的來說也就是在開缸初期出現,之後就會慢慢消失。

但是如果魚缸裡大量出現,這個東西對於魚缸水質一定是不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魚缸裡沒有大量雜質,生物絮團不會到處都是,而且有些時候我們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生物絮團,比如說魚兒體表粘液脫落過多,粘附在魚缸壁上,下藥的時候,藥粉滿缸飛,最後粘附在缸壁上,魚缸裡的糞便較多,粘附在缸壁上,這些物質,無一例外我們都要徹底清除。

否則的話,它們強大的吸附力和粘性,會使得魚缸裡的雜質越來越在這些位置上聚集,我們的過濾棉吸附和過濾的雜物,反而就會越來越少了,最終導致魚缸水質的徹底敗壞,也就是說初期的可能是純粹的生物絮團,後期的早已經變了性質。

再一個,養魚老道在實際操作中還發現一個問題,是我在室外水池中種植睡蓮時發現的。

睡蓮在初期放入水池的時候,在它們的栽種泥土根部,就會生有大量的生物絮團,當陽光照射強烈的時候,青苔還未出現之前,過多的絲藻就已經開始爆發了,而這些絲藻最初藉以攀爬的地方,就是這些生物絮團,否則的話,它們無處可以攀爬。

再一個或許這些生物絮團可以給絲藻提供大量的營養,所以說,它們就會肆無忌憚的在水池中開始大量生長。

這個東西一旦長起來,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徹底清除掉,對於較小的魚池中的水質破壞是很大的,經常是最終整個水池只見絲藻,其他的啥也看不見了。

如果水池中絲藻開始大量繁殖,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小魚苗只要進入到絲藻群,它們根本就遊不出來,最終在裡面給活活憋死,包括了金魚苗和孔雀魚苗無一例外的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但是在魚缸裡這種現象就很少發生了,因為我們一般都會有強大的過濾系統,絲藻一般很難附著和生存。

所以對於所謂的生物絮團或者菌膜這種東西,實際上它們也並不是一種東西,而出現在過濾管道內或者氧氣管道外的,也不能完全都可以嚴格的定義為生物絮團,大多數還是以魚缸裡的雜物居多,我們該清除還是清除為好。

還有一點就是,當這種東西掛在管道或者缸壁上,隨著它們的不斷生長,還有魚缸水流的強大,那麼處在生物絮團外部的雜質,就會不斷地脫落下來,在魚缸裡飄蕩,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總而言之,至少對於水族箱裡的水質,那是有害無益的。

如果我們到野外的池塘裡,水體較大的邊緣位置,也有可能看到這些東西,但是在如此寬廣的水體下,還有各種各樣的生物的存在,再加上沒有強大的水流衝刷,所以說它們對於整個水體沒有任何影響,甚至於還會有利於很多生物的生長。

所以說,池塘和魚缸,它不一樣,野外和室內也完全是兩個概念。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這些設備和濾材放入魚缸前都需要消毒嗎,如何去做為好?
    可是有些魚友對於自己的觀賞魚飼養看得很重,希望這把些東西處理的能夠更為仔細一些為好,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去做呢?半小時之後我們可以用維生素C片把魚缸水進行還原,這個不為別的,主要是高錳酸鉀浸泡後,魚缸的缸壁上和玻璃膠都會被染成黃色,我們清理起來很是費盡。
  • 鋪設有底沙的觀賞魚缸,底部的雜物該如何清理?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隨著草缸的大量普及,很多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會在自己的魚缸中鋪設底沙、陶粒或者水草泥等,適當栽種些水草來予以造景,我們如果是以養殖觀賞魚為主,這樣子的魚缸也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草缸,那麼對於這種魚缸底部的雜質,我們到底該如何去除呢
  • 反物質有黏性嗎?科學依據是什麼?
    減速器會減慢這些反質子的速度,將其用於創建和測量反原子的特性。不僅在地球上,而且在我們所看的宇宙中的任何地方,我們發現大大小小宇宙結構都是由物質構成。物質,也就是說,與反物質相反。我們發現的每個星系、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的集合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展現出了我們在地球這個物質行星上所熟悉的確切的物理和化學特性。
  • 魚缸總是頻繁爆發褐藻怎麼破?
    好好的魚缸玻璃上總是會布滿討厭的水藻,尤其是似乎總是除不乾淨生命頑強的褐藻,它們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魚缸的觀賞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老青年要先從魚缸開缸養水講起。可是通常會發現一段時間後魚缸裡出現了褐藻,魚缸玻璃顯得越來越髒而且總是除掉之後又會出現,似乎爆藻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魔咒。其實無論是海水還是淡水,對於一個新缸通常都會有一個爆藻的階段。
  • 玻璃魚缸上的水垢能刮掉嗎?不行,到五金店買這東西能輕鬆祛除它
    潔白的玻璃魚缸上面有了這道白色的痕跡,就顯得很難看了,而且你用水是洗不掉的,剛用水擦下去的時候,能看到明顯它消失了,可是如果水位沒有沒過去,等它幹了之後,這白色的痕跡又再出現,怎麼辦呢? 這白色的痕跡是什麼東西?
  • 小魚缸換水時,瀑布過濾裡面的髒東西需要清洗嗎?
    一、髒東西回流到魚缸裡1、我們都知道瀑布過濾在使用之初都是需要事先引水的,這個道理我就不多說了,就像我們小時候水井需要引水的道理是一樣的。5、關鍵的問題是,這些東西已經積攢了20多天了,又是在30度的高溫下,有可能已經是相當的腐敗變質了。
  • 魚缸常出現這些「髒東西」,可它們對觀賞魚好,也能淨化魚缸水質
    很多魚友的魚缸放置在陽光下散射光下或是水草燈開的時間長了,常常會長一層綠綠的東西。有的甚至會變成綠水一般,有的則附著在魚缸的各個角落。他們統稱為「藻類」。他們雖然會對觀賞魚的觀賞性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也是好東西。
  • 闢謠:魚缸上滑滑的東西別刮掉,它們可以輔助淨化魚缸水質
    各位喜歡飼養觀賞魚的朋友,有沒有發覺我們在每次給魚缸換水,去摸一下魚缸的缸壁,尤其是玻璃魚缸。在玻璃魚缸壁上面就有一些滑滑的東西,如果有強迫症的朋友可能會想辦法把這些畫畫的東西全部給刷掉。但是這裡咱們《養魚說》要提醒各位,千萬不要去,刷掉這些魚缸壁上面滑滑的東西。為什麼呢?
  • 魚缸的水垢很多,我們就不要再做這些動作了,清除它們也很簡單
    魚缸裡飼養觀賞魚的時間過長,如果我們的水質偏硬的話,那麼魚缸的水面以上就會出現一些水垢的痕跡,特別是生活在北方的魚友,大多數的水質還是有點偏硬的。假如說我們長時間的不去做清理,再加上魚缸的水位總是不固定,那麼這個水垢痕跡就會越來越多,而且它們還是分層次的,這可就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欣賞效果,並且如果水質持續偏硬的話,對於很多喜歡弱酸性水質的觀賞魚來說,傷害也是很大的。這些過硬的物質會在觀賞魚的魚鰓中沉澱,繼而引起觀賞魚的很多疾病。
  • 魚缸壁上的粘附物不是菌膜嗎,為什麼還要去定期清除呢?
    當我們的觀賞魚飼養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魚缸的缸壁上摸起來有點滑滑的感覺,有的魚友看到網上的評論,說這些東西其實是硝化細菌的菌膜,我們可以不用理會,而且這些東西對於魚缸的水質也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第二種就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了,魚缸壁看起來非常的通透明亮,我們用手去觸摸,就會發現有一定的粘度,這些東西其實也並不一定就是菌膜,真正的菌膜也不是這樣,我們只能說是一些所謂的微生物或者微小雜質吧,這些東西對於水質無害。
  • 教你自己動手,即可輕鬆清理魚缸內壁汙垢,讓魚兒健康生長!
    如今生活好了,很多朋友都很喜歡在家或者公司養殖觀賞魚,但是清洗魚缸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一件事。自己不會清洗,找人清洗吧,又怕清洗出現問題。特別是魚缸裡面的內壁汙垢,非常煩人。家庭養魚的時候會發現魚缸上面會有水垢,清理起來還特別麻煩。那麼,魚缸的水垢怎麼清洗?
  • 魚缸上濾濾材擺放順序 魚缸濾材的作用
    魚缸裡面是必須要有過濾器的,這樣的話才能把燈東西過濾到外面,魚才能更好地生長,那麼在購買之前,首先我們要看一下魚缸上濾濾材的擺放順序是什麼,一定要按照正確的順序去擺放,這樣的話才能正常的使用,然後我們還必須要看一下魚缸濾材都有什麼樣的作用,這樣的話才能知道到底買不買。
  • 為什麼魚缸的水面會出現像地溝油一樣的油膜,加上過濾能消失嗎?
    那麼很多魚友問到了,這麼多的油膜到底都是從哪裡來的,我們的魚缸裡有時候也會出現這些東西,但是它也不可能會有這麼多啊,原因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不想去翻缸,那麼可以通過吸油紙或者使用小碗、海綿等工具,把水面的油膜想辦法去除,不過即使如此,只要是底部陶粒的雜質一天不去除,這個魚缸水面就會不斷地有一定的油膜在析出,即使是換水,也需要很長的時間能夠徹底清除乾淨這些油膜物質,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不動底部雜質慢慢調理水質,但是時間一定會很長。
  • 不是所有魚缸都需鋪設底沙和陶粒,清理雜質根本也不困難
    最近養魚老道發現很多的魚友都在糾結於魚缸底部鋪設陶粒的雜物清理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我們現象的那麼難,再說了在飼養某些中大型觀賞魚的時候,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去鋪設這些東西,因為大型魚的投餵量和排洩量都很大,所以說需要我們清理的次數可能就會在無形中增多,這樣就顯得有些麻煩了。那麼,在哪些觀賞魚的魚缸裡我們可以去鋪設陶粒和底沙呢?
  • 魚缸水泵需要二十四小時打開嗎 魚缸水泵的選擇
    魚缸裡面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過濾器和水泵等這些東西了,如果少一樣的話,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死魚的情況,也沒辦法正常的生長,所以,我們大家要看一下魚缸水泵需要24小時打開嗎,如果不需要的話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關掉,這樣的話能省電費,另外,魚缸水泵的選擇都有什麼。
  • 魚缸水質很好,打開魚缸蓋還有一股黴味,原因在哪裡?
    關於魚缸內出現異味的問題,養魚老道也曾經寫過,我也看到很多自媒體大咖,對此作了極為詳盡的解釋和分析。比如說,什麼硫化氫和氨氣的混合味道,還有什麼和什麼的物質產生了,剛才我看了幾眼,我也懶得去抄,因為知道這些東西的所謂成分和化學分子式,和不知道它們具體何物,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兩樣。
  • 魚缸的水面上總有一層油,怎麼辦呢?
    現在大家的收入提高了,在生活上也開始講究情趣,很多人都會在家裡放一些綠植,然後在門口或餐廳放個魚缸,裡面養幾條漂亮的魚,讓自己不出門就能像身處小溪邊一樣。只不過有很多人在養魚的時候都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魚缸的水面上總是飄著一層油,嚴重影響心情不說,對魚的健康也沒什麼好處,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出現這種情況後該怎樣處理呢?其實這一層看似是油的東西和油沒什麼關係,這層東西其實是有蛋白質組成的,所以大家用肉眼看的時候會覺得油乎乎的,有時候在燈光下面還會散發出各種顏色,不過這些顏色總是帶著一股油膩。
  • 魚缸壁上的頑固水垢不能徹底清除,老青年推薦這些小技巧
    在老青年回答要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處理這些頑固水垢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在魚缸壁上那些白白的水垢到底是什麼物質,這樣我們才好對症下藥。這些白色的水垢實際上就是水中的碳酸鈣沉積。由於水面的部位時刻都在發生緩慢的蒸發過程,因此沿著水面四周的地方是最容易積累水垢的區域。這個區域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水中的碳酸鈣慢慢析出沉積在這裡,卡在你的魚缸壁上慢慢形成了討厭的水垢。所以說如果累積的時間比較長。
  • 哪些東西和生物,在魚缸裡有淨化水質的作用,河蚌可以嗎?
    現在很多魚友飼養觀賞魚,已經不滿足裸缸飼養了,總希望在魚缸裡造景或者栽種水草,還有一些魚友會在魚缸裡選擇飼養某種螺類、甚至於飼養河蚌來淨水,它們真的具有一定的淨化水質的作用嗎?有的確實會有,但是也要利用到好處,否則可能起到反作用。
  • 蠔殼或者貝殼,可以在魚缸裡做濾材嗎,之前需要如何處理?
    所以,我們就想到了一些硬度比較大的、含有礦物質或者說碳酸鈣比較多的東西來作為飼養這些觀賞魚的濾材,比如說珊瑚骨、蠔殼或者貝殼都可以,而既省錢又比較容易獲得的,或者說靠近海邊的朋友,自然而然的有可能就會選擇蠔殼、貝殼。蠔殼到底是個啥,就是我們常說的牡蠣殼嗎?關於生蠔是不是牡蠣的問題,正好昨天,養魚老道還在網上瀏覽,因為我也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