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延禧宮裡展出的金魚為遊客帶來了不少驚喜,但您知道嗎?在展出的42個品種、近200條宮廷金魚中,來自北京的就有十種。
記者在現場看到,延禧宮內擺放了幾十個木海,上方撐起彩色的陽傘,金魚在綠色的荷葉下遊來遊去,木海旁邊還立著金魚的介紹銘牌,遊客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了解金魚的詳細信息。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休閒漁業科科長何川告訴記者,在參展的精品金魚中來自北京的有十個品種,這些金魚會輪流展出,如果想要所有品種都看全,可以多來幾次。記者數了數,在今天上午展出的所有的精品金魚中,標明來自北京的金魚品種就有額頭紅、王字虎頭、黑老虎、紫虎頭、墨水泡眼等五個品種。
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尾尾宮廷金魚身後凝結著養殖者數代人辛勤的汗水。在金魚養殖過程中需要依據金魚的不同生長時期,調整養殖密度與飼料成分組成,以期更好地塑造金魚的體形、體色;同時,隨著魚苗的生長,還要不斷淘汰有瑕疵、不理想的個體。一尾精品金魚通常需要經歷十幾次的篩選,從數萬尾金魚中方能選出一尾比較令人滿意的精品。
受到歷史原因影響,北京市原有一百餘種各色金魚,到上世紀80年代僅留下幾十種。改革開放後,在全國各地養魚人的努力下,傳統品種正在恢復中。此次展覽的鵝頭紅、王字虎頭、藍丹鳳均是近年來不斷復壯才得以恢復的。以丹鳳金魚為例,這種金魚曾經風靡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當時的日本政府曾用錦鯉向中國政府換取丹鳳金魚。但是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丹鳳金魚開始沒落。最嚴重時,需要通過從香港引種。現如今,隨著更多市民住進高樓大廈,盛放觀賞金魚的容器由木海變成了水族箱,於是獅頭、藍壽等側式品種更加流行了。
為了積極推動北京市休閒漁業發展,承辦本次展覽的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每年在全市數十家公園、社區舉辦觀賞魚進公園、進社區等觀賞魚養殖科普文化宣傳等活動,還在公園設置了觀魚長廊。2017年,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還在潘家園設立了觀賞魚諮詢服務中心,免費為市民解決家庭觀賞魚養殖問題,並提供魚病防治服務。迄今為止,已接受數百次電話諮詢或現場診治。本次延禧宮配樓西二層的展品中,還有部分中小學生所做的金魚泥塑作品。
記者了解到,此次「觀魚知樂——宮廷金魚文化與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聯展」活動在延禧宮開幕,由故宮博物院、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共同主辦,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承辦,將持續至8月11日結束。金魚歷史文化展、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展、金魚藝術文化展分別位於延禧宮東、西側展廳,將持續到8月30日結束。展出的宮廷金魚都是來自全國12個地區最有代表性的精品金魚。(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文文 )
【編輯:劉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