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繪本對寶寶進行感覺系統訓練,這幾個感統訓練關鍵期你知道嗎

2020-12-11 頭頭是道家庭教育

說到感統訓練,我想問一下爸爸媽媽們,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嗎?感統訓練會增強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呢?

首先,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我的好朋友小新36歲的時候才生了女兒,因為高齡產婦的原因,她選擇了剖腹產。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她一直處在焦慮的狀態,總是把女兒的發育情況和其他的同齡孩子比較,覺得女兒翻身、爬行晚,走路愛摔跤等等,尤其是女兒吃東西很困難,含在嘴裡不往肚裡咽,吃飯經常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所以女兒的吃飯問題已經成了全家非常緊張焦慮的事情。經常看各種育兒書籍的她就問我:「是不是我的女兒感覺統合失調啊,我看書中說,剖腹產的孩子就容易感統失調,需要訓練才行」。

聽到我這位朋友的困惑,家長朋友們有什麼想法?你有同樣的擔心嗎?剖腹產的孩子會有感統失調的問題嗎?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1、感覺統合的概念

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前庭覺和本

體覺等)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處理,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並反饋指導行為、語言、思維等的能力。

例如剛才我舉的朋友女兒的例子,當孩子吃飯的時候,視覺讓孩子看到食物的顏色,味覺讓孩子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觸覺讓孩子感受到食物的軟硬等等,綜合這些客觀的感覺,孩子才能形成對事物的一個整體的主觀知覺,就是這次吃的食物是什麼樣的,這個認知再反饋給大腦,大腦分析後做出食物是我喜歡的還是我不喜歡的,再發出指令,指導孩子的行為,就是吃還是不吃。

由此可見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是身體綜合的反應。感覺統合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提出來的,他指出感覺統合的發育關係到孩子的運動能力、注意力、協調能力等等,也影響孩子的性格。我國的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者佔10%-30%,很多的幼兒園和小學發現越來越多的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困擾著老師和家長。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法說因為剖腹產,嬰兒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也有說法是因為孩子生活在城市,所接觸的自然刺激較少等等,不管何種原因,從嬰幼兒開始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預防感統失調是非常必要的。

2、感統訓練的主要內容

一般對於嬰兒而言,感統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

1)空間感:就是對物品方位的感覺和理解。比如嬰兒拿勺子把飯送到嘴裡,這就是利用了空間感。

2)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的發育。嬰兒能否用小手把小球放到盒子裡,就是精確動作的發育,也是感統訓練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3)視覺-觸覺聯合知覺的發展。比如小孩子看到橘子,知道橘子的顏色,用手拿橘子,感受橘子皮的厚度、粗糙程度等等,然後形成一個對橘子的整體認識,這就是聯合知覺。

3、感覺統合訓練的關鍵期

一般來說孩子的感統訓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預防期(0-3歲): 兒童感統訓練基礎階段,通過感統訓練幫助孩子度過此階段的各個敏感期。

黃金期(3-6歲): 感統訓練的黃金期,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感覺統合能力,讓孩子身心協調,自在成長。

彌補期(6-12歲): 若錯過感統訓練的黃金期,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

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訓練的效果沒有那麼明顯了。所以越早對孩子訓練,效果越好。當然感統訓練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需要更多的運動、遊戲等的參與,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0-1歲段,繪本對於小寶寶的感統訓練的方法。

因為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他們能走、能跑,感統訓練的方法會更豐富,也更專業,而繪本更多的是促進寶寶在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思維邏輯等方面的訓練,而我們後面也會有專門的一節來講述親子共讀的作用和方法,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期待吧。

二、如何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

不同月齡的寶寶需要的繪本也不一樣,下面就按照月齡來探索不同繪本的玩法。

1、0-3個月的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0-3個月的寶寶更多的需要是視覺的刺激和聲覺的刺激。

視覺刺激方面可以用黑白閃卡的繪本,爸爸媽媽可以給1個月內的寶寶看大線條、大格子的黑白卡,給2-3個月的寶寶看些稍複雜的黑白卡,比如小格子、斑馬條紋的黑白卡。

聲覺刺激方面,可以使用發聲繪本,練習寶寶的追聽能力,建立空間感。比如利用發聲繪本,爸爸媽媽把繪本放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遠近,看寶寶是否能夠聽到,是否轉頭等動作。

2、3-6個月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這個月齡的寶寶是視覺分辨發育的初期,開始能夠感知到顏色,也就是從黑白顏色開始過渡到彩色。可以使用大面積色塊的繪本,幫助寶寶感知到顏色的不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觸摸繪本也有助於視覺-觸覺同感的建立。比如各種布書、觸覺書等。爸爸媽媽可以一邊跟寶寶讀書中的內容,一邊讓寶寶去摸書、感知書,幫助寶寶理解不同材質繪本的不同,鍛鍊寶寶對軟硬度、粗糙、細膩的感覺,為寶寶的聯合知覺的發育打下基礎。

3、6-9個月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這個月齡的寶寶視覺分辨進一步強化,可以使用繪本引導寶寶觀察細節圖案,如繪本畫面中角落裡的小昆蟲等,並引導寶寶用手指出來。這其實是鍛鍊寶寶手眼協調動作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為寶寶自己可以用勺子吃飯、使用筷子打下基礎。

具體來說,比如練習精細動作的洞洞書,可以讓寶寶手指穿過繪本的洞洞;還有翻翻書,也可以讓寶寶自己翻書,鍛鍊寶寶拇指和食指的配合。當然,還可以有增強親子關係的繪本比如模擬各種動作的繪本書,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練習繪本裡面的動作,增強寶寶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鍛鍊思維,又可以加深親子關係。

4、9-12個月寶寶的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對於這個月齡的寶寶,可以使用鏤空繪本和發聲繪本,引導寶寶點擊發聲繪本或者玩扣洞遊戲,對於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和動作準確性會有很大的提升與幫助。當然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了發展,能夠理解一些簡單的關係,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看一些邏輯書,通過書中的內容引導寶寶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關係,同時通過邏輯書,也可以讓寶寶慢慢懂得前後、快慢等空間和時間的關係。

上面我們介紹了0-1歲段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感統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更多的是集中在遊戲等方面,比如訓練寶寶運動能力的玩穿珠遊戲、丟沙包遊戲,訓練兒童前庭覺的旋轉木馬、平衡遊戲等等,也就是說1歲以上孩子的感統訓練會更專業一些。

相關焦點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關於感統訓練,如果有接觸過早教課,估計都不會陌生。市面上不少早教機構,當你帶孩子去上過體驗課後,經常會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跟家長說孩子感統失調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來改善。 那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有必要特別去進行感統訓練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 哪些孩子需要進行感統訓練?(內附:各個年齡段感統訓練方法)
    點擊查看 我家孩子有多動症,聽說可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但感覺統合訓練不就是玩遊戲麼,能改善多動症嗎?感覺統合訓練不怎麼清楚,如果參與訓練的話,是不是家長就不用管了,交給訓練師就行了?
  • 這些生活中暗含的感統訓練你知道嗎?
    許多父母對於感統訓練的意識逐漸增強,也渴望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效陪伴,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感統訓練。吹泡泡你能想到就連吹泡泡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嗎,用小一點力量慢慢吹則可以得到大泡泡,寶寶一定會覺得很有趣的。
  • 我的孩子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嗎?
    這樣長時間下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無法正常地訓練到身體各項能力的發展(比方說:肌肉協調能力),所以這也會造成孩子的感覺統合出問題。 而感統訓練對孩子的重要性,你知道嗎? 6-13歲:兒童感覺統合重要訓練階段,這是感覺統合訓練的矯正階段。
  • 3大感覺系統訓練方法及4個感統訓練原則
    感統訓練器械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在家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現在很方便可以在網上買一些感統訓練器械,不僅預防感統失調現象,也可以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現象,通過訓練器械,也能激發孩子的訓練興趣。觸覺訓練的有:觸覺刷、觸覺坐墊、觸覺感知訓練球、按摩球、觸覺平衡板等。
  • 做感統訓練前,這9個真相不可不知
    總是說感統失調,可是你真的了解感統失調嗎?什麼是感統失調?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人一共有幾種感覺呢!把這七種感覺有條不紊的協調和利用好的能力,就是感覺統合能力,簡稱「感統」。,家長在家能給孩子進行專業感統訓練嗎?
  • 做感統訓練前,這9個真相不可不知!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人一共有幾種感覺呢!除了我們經常聽說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五感」之外,其實還有「第六種感覺」和「第七種感覺」,那就是我們的「前庭覺」和「本體覺」。在人類遺傳基因中,都有感覺統合的基本能力,每個生下來的嬰兒都擁有此能力,但是這種本能必須在嬰幼兒時期和環境的互動中,在大腦中身體不斷地順應反應下才能高度健全地發展。把這七種感覺有條不紊的協調和利用好的能力,就是感覺統合能力,簡稱「感統」。用橡皮糖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剛剛所闡述的概念。
  • 感統訓練,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頭等大事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感統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能夠自己表達,獨立意識強,所以可以進行的感統訓練門類也會隨之增加,訓練的效果會特別明顯。6~9歲是感統訓練的彌補期6歲之前的孩子就像是鬆軟的泥土,你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會因為你的揉捏而痛苦。
  • 能在家給孩子做感統訓練嗎,還是一定要去感統訓練機構?
    在家裡能給孩子做感統訓練嗎?很多家長會糾結這個問題,有人說我根本不知道怎麼訓練,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教具來訓練孩子,感統訓練中心的教具齊全,看起來很專業,機構訓練效果一定比自己在家裡訓練好。以上觀點不一定正確,作為一個兒童感統訓練老師,我來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 感統訓練是什麼?有哪些益處?
    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感覺統合訓練對孩子重要性》感統訓練的概念感覺統合簡稱SI理論,它是由美國加州艾爾斯博士提出,它是指大腦將身體各種器官(感、視、聽、嗅、味、觸覺、運動覺)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綜合處理、做出正確決策、使得整個有機體有效地運轉
  • 南京【小孩感統訓練】
    南京【小孩感統訓練】,能優全腦教育來幫您。南京【小孩感統訓練】, 目前,很多家長對小孩的感統能力相關問題了解不多,或者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家庭環境原因等各種可觀原因不能在家進行系統的、長期的訓練,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進行訓練。
  • 【感覺統合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寶寶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感覺統合失調包括觸覺敏感、前庭失調、本體感失調、固有平衡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聽覺失調,因為感統失調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配合感統訓練可以糾正,因此,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
  • 感統訓練是智商稅嗎?
    「我的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機構老師說可能是感統失調,建議感統訓練」「我家寶寶聽到大點的聲音就捂耳朵,也不喜歡洗頭,小區家長說可能是感統失調」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否有感統失調存在呢?感統訓練真的有效嗎?感統是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Ayres.J)在上世紀70年代創導的理論。
  • 感統遊戲|訓練孩子的同時促進親子關係,爸爸媽媽們確定不學?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能控制情緒,不喜歡上學……孩子沒有學習動力家長陪作業,怒吼,苦不堪言你覺得孩子是多動症?你覺得孩子是故意不認真?或許只是你誤會了孩子這其實是因為感統失調!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
  • 「感統訓練」究竟是什麼?它對孩子意味著哪些!
    如你所見,僅僅只是吃一小塊西瓜而已,可是每個環節,都有感覺統合的參與。 感統訓練不能錯過的四個關鍵期 感統訓練貫穿孩子整個0-13歲,不同年齡的孩子身體素質不同,因此對應的訓練方式也不同。
  • 感統訓練
    到後來貝貝的媽媽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美國聰明兔鄭州感統訓練營,經過測試,確定孩子是感覺統合失調症——  到底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專家認為: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從而使整個機體不能和諧地運作。這時候就要依賴感統訓練改善這種失調。
  • 孩子錯過感統訓練黃金期,還有效果嗎?
    「老師,我孩子膽小愛哭,我從兩歲都發現了,總想著長大就好了,可是現在都快7歲了,卻沒有改善,但是別人都說我們孩子錯過感統訓練黃金期了,再上感統課都沒有效果了,是這樣嗎?」這個家長也問出了很多父母心中的疑問,孩子錯過了感統訓練的黃金期,也就是3-6歲,那錯過了黃金訓練期,感統訓練還有效果嗎?感覺統合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感等從環境中獲取信息,並由大腦對其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進而做出適應性反映的能力。
  • 想做「感統訓練」?這些鍛鍊通通不要錢
    在關注孩子發育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對於發育中「異常行為」的擔憂:我家娃是剖腹產、孩子經常晃腦袋、孩子走路不穩、走路踮腳尖、孩子怕髒東西不肯踩沙子、吃飯容易灑一桌……這是不是感統失調啊?是不是可以通過感統訓練來改善?更有甚者鼓吹感統訓練可以促進智力發育、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專注力…總之,一句話:感統訓練有神奇效果,家長不能錯過。
  • 好消息,感統訓練中心
    懷著寶寶緩緩的前後左右擺動,用無名指緩緩的撫摩他嘴上的肌膚,當寶寶朝你笑容時,要誇獎他,並使他了解那樣使給你多高興。用你的手蒙上你的臉,隨後移走,另外說:「藏貓貓」。讓寶寶去觸碰及抓物,全是訓煉認知能力及觸感的好的選擇。
  • 有好的感統訓練機構嗎
    1、坐不住、小動作多。2、注意力不集中。3、寫作業拖拉。是一所專門從事自閉症、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發育遲緩、感統失調等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特殊兒童康復機構。臻愛暖陽在教學實踐上,設計課程有感統訓練課、注意力訓練課、情商沙盤課、音樂感統課、感統滑課、邏輯思維訓練課、生活認知課等,採用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包括,個訓課、集體課、感覺統合課,幼小轉銜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