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感統訓練,我想問一下爸爸媽媽們,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嗎?感統訓練會增強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呢?
首先,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我的好朋友小新36歲的時候才生了女兒,因為高齡產婦的原因,她選擇了剖腹產。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她一直處在焦慮的狀態,總是把女兒的發育情況和其他的同齡孩子比較,覺得女兒翻身、爬行晚,走路愛摔跤等等,尤其是女兒吃東西很困難,含在嘴裡不往肚裡咽,吃飯經常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所以女兒的吃飯問題已經成了全家非常緊張焦慮的事情。經常看各種育兒書籍的她就問我:「是不是我的女兒感覺統合失調啊,我看書中說,剖腹產的孩子就容易感統失調,需要訓練才行」。
聽到我這位朋友的困惑,家長朋友們有什麼想法?你有同樣的擔心嗎?剖腹產的孩子會有感統失調的問題嗎?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1、感覺統合的概念
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前庭覺和本
體覺等)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處理,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並反饋指導行為、語言、思維等的能力。
例如剛才我舉的朋友女兒的例子,當孩子吃飯的時候,視覺讓孩子看到食物的顏色,味覺讓孩子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觸覺讓孩子感受到食物的軟硬等等,綜合這些客觀的感覺,孩子才能形成對事物的一個整體的主觀知覺,就是這次吃的食物是什麼樣的,這個認知再反饋給大腦,大腦分析後做出食物是我喜歡的還是我不喜歡的,再發出指令,指導孩子的行為,就是吃還是不吃。
由此可見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是身體綜合的反應。感覺統合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提出來的,他指出感覺統合的發育關係到孩子的運動能力、注意力、協調能力等等,也影響孩子的性格。我國的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者佔10%-30%,很多的幼兒園和小學發現越來越多的多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困擾著老師和家長。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法說因為剖腹產,嬰兒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也有說法是因為孩子生活在城市,所接觸的自然刺激較少等等,不管何種原因,從嬰幼兒開始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預防感統失調是非常必要的。
2、感統訓練的主要內容
一般對於嬰兒而言,感統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
1)空間感:就是對物品方位的感覺和理解。比如嬰兒拿勺子把飯送到嘴裡,這就是利用了空間感。
2)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的發育。嬰兒能否用小手把小球放到盒子裡,就是精確動作的發育,也是感統訓練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3)視覺-觸覺聯合知覺的發展。比如小孩子看到橘子,知道橘子的顏色,用手拿橘子,感受橘子皮的厚度、粗糙程度等等,然後形成一個對橘子的整體認識,這就是聯合知覺。
3、感覺統合訓練的關鍵期
一般來說孩子的感統訓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預防期(0-3歲): 兒童感統訓練基礎階段,通過感統訓練幫助孩子度過此階段的各個敏感期。
黃金期(3-6歲): 感統訓練的黃金期,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感覺統合能力,讓孩子身心協調,自在成長。
彌補期(6-12歲): 若錯過感統訓練的黃金期,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
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訓練的效果沒有那麼明顯了。所以越早對孩子訓練,效果越好。當然感統訓練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需要更多的運動、遊戲等的參與,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0-1歲段,繪本對於小寶寶的感統訓練的方法。
因為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他們能走、能跑,感統訓練的方法會更豐富,也更專業,而繪本更多的是促進寶寶在語言理解、語言表達、思維邏輯等方面的訓練,而我們後面也會有專門的一節來講述親子共讀的作用和方法,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期待吧。
二、如何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
不同月齡的寶寶需要的繪本也不一樣,下面就按照月齡來探索不同繪本的玩法。
1、0-3個月的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0-3個月的寶寶更多的需要是視覺的刺激和聲覺的刺激。
視覺刺激方面可以用黑白閃卡的繪本,爸爸媽媽可以給1個月內的寶寶看大線條、大格子的黑白卡,給2-3個月的寶寶看些稍複雜的黑白卡,比如小格子、斑馬條紋的黑白卡。
聲覺刺激方面,可以使用發聲繪本,練習寶寶的追聽能力,建立空間感。比如利用發聲繪本,爸爸媽媽把繪本放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遠近,看寶寶是否能夠聽到,是否轉頭等動作。
2、3-6個月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這個月齡的寶寶是視覺分辨發育的初期,開始能夠感知到顏色,也就是從黑白顏色開始過渡到彩色。可以使用大面積色塊的繪本,幫助寶寶感知到顏色的不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觸摸繪本也有助於視覺-觸覺同感的建立。比如各種布書、觸覺書等。爸爸媽媽可以一邊跟寶寶讀書中的內容,一邊讓寶寶去摸書、感知書,幫助寶寶理解不同材質繪本的不同,鍛鍊寶寶對軟硬度、粗糙、細膩的感覺,為寶寶的聯合知覺的發育打下基礎。
3、6-9個月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這個月齡的寶寶視覺分辨進一步強化,可以使用繪本引導寶寶觀察細節圖案,如繪本畫面中角落裡的小昆蟲等,並引導寶寶用手指出來。這其實是鍛鍊寶寶手眼協調動作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為寶寶自己可以用勺子吃飯、使用筷子打下基礎。
具體來說,比如練習精細動作的洞洞書,可以讓寶寶手指穿過繪本的洞洞;還有翻翻書,也可以讓寶寶自己翻書,鍛鍊寶寶拇指和食指的配合。當然,還可以有增強親子關係的繪本比如模擬各種動作的繪本書,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練習繪本裡面的動作,增強寶寶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鍛鍊思維,又可以加深親子關係。
4、9-12個月寶寶的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
對於這個月齡的寶寶,可以使用鏤空繪本和發聲繪本,引導寶寶點擊發聲繪本或者玩扣洞遊戲,對於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和動作準確性會有很大的提升與幫助。當然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了發展,能夠理解一些簡單的關係,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看一些邏輯書,通過書中的內容引導寶寶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關係,同時通過邏輯書,也可以讓寶寶慢慢懂得前後、快慢等空間和時間的關係。
上面我們介紹了0-1歲段寶寶利用繪本進行感統訓練的方法,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感統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更多的是集中在遊戲等方面,比如訓練寶寶運動能力的玩穿珠遊戲、丟沙包遊戲,訓練兒童前庭覺的旋轉木馬、平衡遊戲等等,也就是說1歲以上孩子的感統訓練會更專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