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邪典片」是一種視覺變態和傷害,那邪典文化到底是什麼

2020-12-11 澎湃新聞

近日,國內外視頻網站出現了大量不良兒童視頻。這些視頻以卡通片、兒童劇、木偶劇、動漫為包裝,對艾莎公主、米老鼠、蜘蛛俠、小豬佩奇等卡通形象進行二次加工,其中充斥著大量血腥、暴力、恐怖、色情等內容。

國內媒體紛紛以「邪典兒童片」「兒童邪典片」來稱呼這些兒童視頻,但是這類兒童視頻,真的屬於邪典文化嗎?什麼才是真正的邪典文化呢?1月25日晚,澎湃新聞專訪了長期致力於邪典文化開發的文化出版機構「聯邦走馬」創始人惡鳥。

創立於2011年的聯邦走馬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文化機構,它主要由出版和裝置工作室兩部分構成,核心成員都是一些趣味接近的文化創意者。看過他們的出版物、文創產品、裝置和展覽,就會發現他們對邪典文化,也就是打破常規美學的執著。

鮑勃·迪倫薯片詩集

《聯邦走馬文藝日曆》使得它們逐漸為公眾注意,而去年出版的鮑勃·迪倫薯片詩集和剛剛推出的布勞提根膠囊詩集則是惡鳥認為的具有代表性的邪典產品。

在惡鳥看來,所謂的「兒童邪典片」其實和邪典文化完全不挨邊。「藝術品裡也會用到裸體,但是和色情片裡用到的裸體,肯定是不一樣的意義。」

惡鳥認為,從邪典這個名稱,「我們可以看出,首先它的邪,是劍走偏鋒的偏,不走主流的表現方式,而且喜歡風格極致化。這個典,還是要有藝術經典的可能性,很多當年的邪典,都成為後來的電影風格化經典作品,比如庫布裡克的、大衛·林奇的、昆汀的。」

《發條橙》

「那些兒童片,純粹是趣味變態」

澎湃新聞:

最近被高度關注的「兒童邪典片」,你覺得屬於邪典文化嗎,和邪典有聯繫嗎?

惡鳥:

其實完全不挨邊,只是因為有些元素和手段來自常見的邪典電影。打個比方,藝術品裡會用到裸體,但和色情片裡用到的裸體,肯定是不一樣的意義。邪典電影裡會體現一些暴力、色情的元素,但這些是表達他背後系統和藝術的手段。

澎湃新聞:

也就是說,邪典電影裡出現暴力、色情元素,並不是單純為了呈現這些。而色情電影,色情就是本身,它是為了傳播色情、調動情慾。

惡鳥:

對,這些兒童視頻裡,只是表現這些手段,手段成了內容本身。

所以可以列下邪典的幾個特色,甚至從名字上我們可以看出。首先它的邪,是劍走偏鋒的偏,不走主流的表現方式,而且喜歡風格極致化。這個典,還是要有藝術經典的可能性,很多當年的邪典,都成為後來的電影風格化經典作品,比如庫布裡克的、大衛·林奇的、昆汀的。

邪典會有一些特色,比如藝術性、風格化極致,有一圈人瘋狂迷戀甚至信仰它裡面的文化,有奇特的趣味,但是成系統性,不按常規類型分類,它創造分類、跨界,偵探、懸疑、怪物、驚悚都有,但它背後有其探討的文化深層的東西,比如《發條橙》。

澎湃新聞:

把cult翻譯成邪典,我個人覺得很好很準確,是邪,不是惡。這些兒童片顯然是惡吧。

惡鳥:

更應該是趣味變態。趣味如果是惡、怪、壞,都還是有其秩序的,比如薩德的作品,探討了惡,電影裡也非常惡,但是他是有秩序探討惡的問題。

那些兒童片,我覺得惡還不準確,純粹趣味變態。因為cult book裡有一本經典的是雅歌塔·克裡斯多夫的《惡童日記》。文學藝術性非常高,一種理性的「惡」,因為對於他人的感情及同理心,正是在將一切換算成疼痛程度的「理性化」過程中失落了。和我們觀看的那種兒童的惡,差別巨大。

澎湃新聞: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說這些兒童片是惡,主要是從背後製作的人,他們的目的,這種片子傳播產生的效果,這些層面講的。

惡鳥:

是的。我們觀看過程中,如果沒有前因後果的,情感帶入以及理性過程參與,直接撲面而來的是暴力、色情、變態的視覺,那是一種視覺變態和傷害。基本色情片和所謂的「兒童邪典片」,都是這個問題。

澎湃新聞:

《惡童日記》雖然裡面有殘酷的青春,但是雅歌塔·克裡斯多夫是從揭示、批判戰爭腐蝕純真世界的角度,其實是充滿了人性的。

惡鳥:

我可以舉一部中國真正的兒童cult片——1963年由謝添導演的《小鈴鐺》。

澎湃新聞:

這是給兒童看的嗎?

惡鳥:

對的。

《小鈴鐺》

能歸為邪典的,首先是要有藝術上的嘗試

澎湃新聞:

剛剛你談這些,裡面也帶到了邪典文化,包括影視、文學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核心的精神內涵。如果要你用幾個關鍵詞來描述下的話,你會選擇哪幾個詞?

惡鳥:

想法離奇、風格怪異、感官強烈、嚴肅而非主流,常常伴隨黑色幽默。

澎湃新聞:

其實談到主流和非主流,有不少原本是非主流的文化,會反過來影響主流文化、主流審美、主流趣味。

惡鳥:

只有當下的非主流。主流都是從非主流裡吸取新奇的想法和文化。

澎湃新聞:

比如《大話西遊》,這個從風格上來說,也算是接近邪典了吧。

惡鳥:

《大話西遊》算是開啟國內cult電影,比較經典的一個類型。

《大話西遊》

澎湃新聞:

一開始也不被接受和叫好。

惡鳥:

區域也有些區分,中國走武俠和神話,日本走神怪,美國走黑幫和恐怖,歐洲偏情感和宗教,粗略的隨便一個直覺。科幻則好多地方都有。

澎湃新聞:

這跟區域本身的文化性格和傳統有關。

惡鳥:

所以邪典文化是根植於本土的一種文化,只是邊緣一些的文化,或者把邊緣文化用了藝術的形式來表現,則是邪典。

澎湃新聞:

邊緣的往往是先鋒的。

惡鳥:

一個邊緣文化,一個實驗先鋒表現,兩者是邪典的可能性,昆汀的《低俗小說》,可以算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典範。還有很多,《發條橙》《搏擊俱樂部》等等。

《低俗小說》

澎湃新聞:

你舉的這些都成了經典。

惡鳥:

所以英國的《每日電訊報》也曾做過一個cult book的列表,發現都是經典,影響了我們對文化藝術的理解。

澎湃新聞:

那等而下之的呢,也就是說處理得不好,或者本身過度劍走偏鋒,會不會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惡鳥:

有粗俗的硬漢偵探小說、情色文學以及想像力不足的科幻驚悚。但這都還只是處理不好,至少有在做藝術處理。

澎湃新聞:

和色情電影、暴力電影,本身的出發點不一樣?

惡鳥:

對的

澎湃新聞:

也就是說能歸為邪典的,本身它主觀上要具備藝術上的嘗試。

惡鳥:

是的,從而產生一種藝術儀式感,讓觀眾和讀者有種追隨和狂熱信仰的可能,或者一種結構存在。

我一直喜歡拿數學來打比方,如果主流做的那些努力和探索,都是正數,數學中除去0以外,還有和正數一樣巨大的負數,對於數學家來說,正數和負數一樣迷人。

《搏擊俱樂部》

澎湃新聞:

你是什麼情境下開始接觸邪典,然後創立一個致力於邪典文化的文化出版機構?

惡鳥:

聯邦走馬的定義,只是希望從這些邊緣的角度,去挖掘和發現另一種美,就像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它的趣味現在會稱為壞的,但是它是有秩序的,並非混亂的惡。而是用了剛才探索邪典電影的說法,它是用了一些先鋒實驗的形式去挖掘表現。

相關焦點

  • 兒童邪典片的七宗罪和五大危害
    「兒童邪典片」,一種聽起來就很邪的文化垃圾,正在遭遇「全網通緝」。事件回放據媒體報導,「兒童邪典片」在美國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事件,被稱為:艾莎門(Elsagate,因為《冰雪奇緣》裡的艾莎公主是這類視頻中最常出現的主角)。
  • 俠客島:兒童邪典片等接踵而至 有啥辦法根治?
    總有一群人,在挑戰著這個社會對於變態和邪惡的認知底線,他們製作、傳播這樣的兒童邪典視頻,並且以此為樂,或以此牟利。他們隱蔽、難以鑑別,從國外的油管,到國內的騰訊、優酷、愛奇藝,都未曾免於這些視頻的汙染。所幸,相關部門已經出手。
  • 算法助「邪典」藏身兒童頻道 好視頻該如何定義?
    孩子該看什麼視頻 如何保護孩子遠離壞視頻  「邪典」沒了 孩子仍不安全  近日,「兒童邪典片」受到公眾關注,這些內容涉及黃色、暴力,卻以動畫、兒童劇形象示人的視頻,遭到了國內外的普遍質疑。  而在「兒童邪典片」爭議背後,孩子該看什麼視頻,該如何保護孩子遠離「壞視頻」,仍是難解的題。  算法助推▶  「邪典」  藏身兒童頻道  直到看見家中iPad上視頻軟體的播放記錄,朱瀅才相信,「兒童邪典片」真的存在。
  • 毀三觀的兒童「邪典視頻」剛剛下線,邪典小遊戲又來了……
    @共青團中央 消息,前幾天的兒童「邪典視頻」事件引發了全網關注,多部門已相繼跟進。我們在昨天發布了「兒童邪典視頻 事件深掘,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一文,在文章下方,有網友留言反映「兒童邪典視頻」居然還有「變種」,部分小遊戲網站存在「開顱」「開心臟」等以「邪典視頻」為內容的相關遊戲。
  • 掃黃打非辦清查「兒童邪典視頻」 專家:視頻平臺應受罰
    全國掃黃打非辦部署清查「兒童邪典視頻」卡通人物被包裝成血腥暴力或軟色情內容,有公司翻譯製作後「搬到」國內視頻平臺近日,「兒童邪典視頻」在國內視頻平臺傳播一事引發關注,此類視頻以卡通片、兒童劇、木偶劇為包裝,對少年兒童喜愛的艾莎公主、
  • 「兒童邪典視頻」汙染童心 看國外如何保護孩子上網安全
    創意配圖:兒童「邪典」視頻(佚名 視覺中國)中國網新聞2月2日訊(記者戚易斌 實習記者賈子墨)日前,國內各大視頻平臺播放「兒童邪典視頻」一事引發公眾廣泛關注。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表示,已部署開展深入監測和清查。多個網站也開始自查和清理相關內容。「邪典」一詞源於「cult film」,是指某種在小圈子內被支持者喜愛及推崇的電影,往往手法獨特、題材詭異,富有爭議性。有一些作品因其獨創性逐漸得到了主流的認可,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但「兒童邪典視頻」更多則是趣味變態,通過對經典的動漫形象再加工,充斥暴力、軟色情和驚悚等元素,危害兒童身心健康。
  • 多家視頻網站清除兒童邪典片,風行網、爆米花仍有部分可播放
    人民網北京1月23日消息,近日,有關「兒童邪典視頻」引發網民關注。在輿論漩渦中,各大網站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集中處理。截屏圖1月16日,微博用戶「肉呆大魔王」轉發的一篇名為《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 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的文章引起熱議,文章作者稱所在的動畫製作公司將兒童熟悉的卡通角色如「艾莎公主」、「小豬佩奇」等,包裝成為血腥暴力或者軟色情內容。這類視頻被稱為「兒童邪典視頻」。
  • 邪典動畫流入國內,黃暴畫面不堪入目,是誰想毒害孩子們?
    文:吳羚   最近不少人都學到了一個新詞:邪典片(cult),一般是指小眾的或非主流電影,不過當邪典片遇上動畫片,卻不是什麼好事。   邪典×動畫片,效果如下:
  • 視頻網站清除「兒童邪典片」,風行網、爆米花仍有部分能打開
    人民網北京1月23日電 (記者孝金波 實習生王亞靜)近日,有關「兒童邪典視頻」引發網民關注。在輿論漩渦中,各大網站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集中處理。 1月16日,微博用戶「肉呆大魔王」轉發的一篇名為《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 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的文章引起熱議,文章作者稱所在的動畫製作公司將兒童熟悉的卡通角色如「艾莎公主」、「小豬佩奇」等,包裝成為血腥暴力或者軟色情內容
  • "兒童邪典片"從何而來?上傳者定位在荷蘭越南美國等 算法推送埋下禍根
    近日,「兒童邪典片」事件在網上發酵,引發關注。
  • 毀三觀的兒童「邪典視頻」剛剛下線,小遊戲又來了!
    近日,「兒童邪典視頻」事件引發了全網關注,多部門已相繼跟進。根據相關線索,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部署廣東省「掃黃打非」辦公室對廣州胤鈞貿易有限公司製作傳播涉兒童有害視頻一案依法進行調查。有網友反映,「兒童邪典視頻」還有「變種」,部分小遊戲網站存在以「邪典視頻」為內容的遊戲。
  • 十大港產邪典電影 《力王》挑戰暴力極限
    港產邪典之八:《赤裸羔羊》導演:霍耀良主演:邱淑貞 任達華邪典賞析:《赤裸羔羊》作為一部情色電影來說,其異色的風格令人著迷。導演霍耀良用豔麗的色塊突出主人公不斷變化的心態,同性元素也為該片增添了不少邪典風貌。
  • 「兒童邪典視頻」流入國內危害未成年人 我國已部署監測清查
    22日,北京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下發緊急通知,要求查禁「兒童邪典視頻」,相關內容一律下線。   北京緊急查禁「兒童邪典視頻」   《通知》指出,各視頻網站立即對涉及未成年人視頻作品開展自查,包括動畫片、兒童劇、cosplay人偶劇、橡皮泥人偶劇、少兒遊戲講解視頻等,發現上述內容一律下線。
  • 刊載兒童「邪典」、多款遊戲角色形象暴露...B站被全國掃黃打非辦...
    刊載兒童「邪典」、多款遊戲角色形象暴露...B站被全國掃黃打非辦通報 2020-12-2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兒童邪典視頻背後的「無主之惡」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近期引起大範圍輿論關注的艾莎門(Elsagate)兒童邪典視頻事件正是如此,我將它視為一種「無主之惡」。  「無主之惡」有兩層含義。 第一,惡的源頭十分分散,它表現為高度信息化社會中一種特殊的協作和傳播模式:「Stand Alone Complex」(孤立個體集合體)。
  • 人民日報評「兒童邪典片」:謹防黃暴動畫侵蝕童心
    原標題:黨報評「兒童邪典片」:謹防黃暴動畫侵蝕童心  看動畫片是不少人共同的童年記憶,但近日媒體發現,一些人將不適宜兒童觀看的諸如血腥手術、廁所幽默等情節「嫁接」到動畫片中,在網際網路上大肆傳播,悄無聲息地汙染著兒童的精神世界。相關部門第一時間下達檢測清查的緊急通知,視頻網站也封殺刪除相關視頻。
  • 「艾莎門」與「邪典兒童視頻」始末
    最近,一批所謂的「邪典兒童視頻」,即肇始於YouTube網站的ElsaGate(艾莎門,又稱「艾莎公主門」)系列視頻,在很多社交網站和自媒體號上被傳得異常邪乎且煽情
  • 「艾莎門」兒童邪典片竟如此辣眼
    事情源於國外著名視頻網站youtube,有一位臺灣影片剪輯師在美國一家公司工作,發現公司竟然製作 「兒童邪典片」,這類視頻使用動畫形象製作涉及血腥、性等內容,播放渠道也專門針對兒童群體,混在各類兒童動漫、教育類視頻內容中,因為艾莎公主的形象使用較多,被稱為「艾莎門」事件。
  • 「艾莎門」與「邪典兒童視頻」始末②:被陰謀論遮蔽的真問題
    從「艾莎門」到「兒童邪典視頻」沒想到在2018年1月的中國,Elsagate重新掀起了一輪網絡熱潮。在微博,一個招來極大恐慌的Elsagate假故事被多人轉發和各種公眾號引用,標題叫《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童,我以前為他們工作》。
  • 盯緊孩子,別讓他們看變態成人片!
    什麼是「兒童邪典視頻」? 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兒童邪典片是動畫製作公司以兒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裝成為血腥暴力或軟色情內容,甚至是虐童的動畫或真人小短片。以教育孩子為幌子,製作一些不適宜兒童觀看的視頻,扭曲未成年的價值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