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小時候的生活半徑不超過10公裡,更準確一點說,不超過6公裡。換句話說,從我們家到我們舅舅家,是6公裡,從我們家到縣城,是10公裡。
在我出生到讀初中,是在這6公裡的半徑之內。在我去讀大學之前,是在這10公裡半徑之類。
再換句話說,在我去讀大學之前,我沒出過縣城,沒坐過火車。
那是我的世界,或者說,那是我對世界的設定和想像。
有個段子說,一直籠子裡長大的鳥,死後去了天堂,它一直繞著邊飛啊飛,聖彼得問它,你想幹嘛?它回答,我想看看籠子在哪裡?
02
有個說法,中國姓氏最大的幾個姓,張王李趙遍地劉。有個段子,說加拿大本來是史密斯是第一大姓,後來中國人移民多了,第一大姓改成Lee了。Lee,是李。
在我們村裡,張王尹是三大姓。
在我小時候對世界的想像和設定裡,我們張家,牛逼。大人告訴我,天底下兩家半人 ,第一家是孔家,孔老二代表的是第一大姓,因為人家一直是萬世一系,皇家只能算半個姓,為啥?因為他只是一朝一代。另一家是誰?我們張家。為啥:張天師家啊?也是萬世一系。
牛逼吧?
我現在想起來會覺得奇怪,一個偏僻的小村落,一大幫不識字不知世的人,何以對自己的祖先有這樣狂妄的設定,對世界有這樣奇怪的設定?
那如果你現在看了新聞裡對所謂冥婚的想像,就該悟道一個道理:這個世界,真的參差多態。而且它不是幸福的起源。反而是痛苦的起源。
對迷昧者來說,是幸福,對自悟者來說,是痛苦。
夜郎自大,懂伐?
所以我奇怪啊?我們村子裡的祖祖輩輩們?難道就是這樣一代代過下來的嗎?
顯然是。而且在我之後,他們還是會這樣過下去。儘管從點油燈變成了電燈,從村口八卦跳腳罵街變成了看電視,上網,變成了微信、快手、抖音,視頻聊天。
世界是分層的,地球是圓的,人世是可以摺疊的。
從江西出走做到金融大佬的賴小民,可以有100個情婦,美國密西西的民兵,可以持槍去國會山勤王。
我們都是籠子裡長大的鳥。籠子就是我們對世界認知的邊界。
03
我們村口,立有一塊石碑。上面的話是說,明朝洪武年間,始有我們這個村子。
在中國民間,對洪武兩個字,充滿了神奇的想像。
比如我很小的時候,我爸爸就說,我們老張家,是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樹大槐樹底下來的。
大槐樹下老鴰窩,我們家的老祖宗從那裡出發,一路跋涉,到了我們村子,落葉生根,開枝散葉,然後就到了我們這一輩。
哇,好神奇。洪武是幹嘛的?
洪武是朱元璋的年號。他是當時的皇帝。
他逼著我們家的老祖宗從大槐樹出發。為了辨認,所以祖宗把小腳趾砍了一刀,所以我們是小腳趾上有兩個指甲蓋兒。還有就是,那個時候,都是用繩子反綁著手,所以我們村裡的老頭,年紀大了,走路會反背著手。上廁所叫解手,其實是解涭。為嘛?不解開手,沒法脫褲子,會尿褲子。
臥槽,原來朱洪武這樣牛逼!
這就是民間對歷史的想像,對世界的設定。
我爸爸還說,朱洪武是長臉,多長呢?像驢那樣長!
我們那地方窮,穿鞋用不著鞋拔子。換句話說,他們對世界的想像,沒有鞋拔子這一項。
趙本山不一樣,趙本山是鞋拔子臉。
因為小時候的教育,我一直相信朱元璋是長臉,是驢臉,是趙半山這樣的鞋拔子臉。
這樣的觀念一直伴隨著我,上大學,在世界遊蕩。
04
那麼,朱元璋到底長啥樣呢?
有人做了如下考證:
明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記載,他任職南司空時,曾入值武英殿,親眼瞻仰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的畫像。他說:「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
明萬曆時人張萱《疑耀》記載,其父在雲南作知縣時,曾於黔國公府「摹高皇御容,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與世俗所傳相同,似為真矣」。後來張萱在京為官,才看到內府所藏朱元璋、朱棣的畫像,驚嘆:「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須髯皆為銀絲,可數,不甚修,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
從他們的經歷可以看出:
一、朱元璋圓臉俊像才是官方認可的正相;
二、長臉異相最晚在明朝中期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在王公貴族家中供奉。不存在滿清抹黑明太祖相貌。
有人更進一步考證:
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這樣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之容貌:
「高額細眼,凹鼻闊唇,耳雖小廓卻厚,頰雖突而頦碩;身長而背弓,腿長而膝弓,腰粗而肩窄,手闊而指細;行動如蝦在水,聲音則鷹鳴而猿啼。」明朝「嘉靖、隆慶、萬曆」年間的名臣張瀚,曾看過朱元璋畫像「正像」,他說:
《松窗夢語》:「餘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髯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而民間的老朱形象是: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甚醜。
有人認為,這是滿清,在人為醜化抹黑,此乃繆誤。因為早在明朝(永樂年間),「明太祖·朱元璋」之(醜照「異像」),已經在民間廣泛流傳。甚至獲得:明朝官方認可和鼓勵。
其原因在於:
1、「明太祖·朱元璋」曾自撰《紀 夢》一 文,回憶「投軍」往事:
「遂決入濠城,以壬辰(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閏三月初一日至,城門守者不由分訴,執而欲斬之。良久得釋,被收為步卒。入伍幾兩月餘,為親兵。「明太祖·朱元璋」在文中,並未提及,自己相貌如何。
只是隨著時間推移,到「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重修《明太祖實錄》,利用「相術」原理,系統化的構建和渲染,「明太祖·朱元璋」之【相貌奇偉】。這為神化「明太祖·朱元璋」,奠定理論基礎,可達到 「君權神授,穩固江山」之目的。
《明太祖實錄》:「(上)抵濠城,入門,門者疑以為諜,執之,欲加害。人以告(郭)子興,子興遣人追至,見上【狀貌奇偉】異常人,因問所以來。具告之故。子興喜,遂留置左右。尋命長九夫,常召與謀事,久之,甚見親愛。」這也符合相術上「輔骨插鬢」特徵,再逐漸升級為「奇骨貫頂」,其具體表現是:時間越是靠後,民間版本「明太祖·朱元璋」容貌(異像),就越發的醜陋和奇特。特別是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明朝中後期),基本已經,達到極致。
換言之,「明太祖·朱元璋」的真實容貌,絕非如此駭人。但是,其異相(龍相)之出現、以及異相(龍相)在民間的廣泛傳播,明朝官方是重要推手。
在明朝「官方宣傳」演變中,「明太祖·朱元璋」容貌,經常被改造和加工,添加一些有特殊意義的信息符號,例如:鞋拔子臉、滿臉黑痣等,最後變成一副「豬龍之形」。
2、明朝百姓認為,皇帝皆有異相(龍相)。異相(龍相)不是美不美,而是奇不奇。「鞋拔子臉」和「滿臉落花」等,正是老百姓心中的奇異之相。甚至明朝宗室和文武百官,也接受「明太祖·朱元璋」 的醜照,甚至引以為傲,否則黔國公府也不會尊藏懸掛。
而且根據,考古發現:在「明朝·蜀昭王·朱賓瀚」陵墓中,發現一個象徵著祖宗「明太祖·朱元璋」的浮雕石刻,呈現出「鞋拔子臉」形象。因此有部分『考古學家』認為:此浮雕石刻,是按照「明太祖·朱元璋」民間畫像(異像)雕刻而成。
「明太祖·朱元璋」之容貌,可分為兩種:
(1)「正像」屬於真實容貌,深藏於皇宮大內。明朝普通人,極難見到。(圓臉版本)
(2)「異像」屬於「官方宣傳」之需要,為:明朝·廣大民眾,所喜愛。(鞋拔子臉版本)
注釋:
1、「奇骨貫頂」指:額正面頭骨方正而大(名伏羲骨),上至頭頂百會穴,相書又稱「朝天伏羲骨、方伏羲骨」,也就是常說的「日角相」,這多被視作古代帝王之相。
2、根據《史記》記載:劉邦左腿上,有黑痣72顆。這多被視作古代帝王之相,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容貌(異像),在被改造和加工過程中,臉上增加很多黑痣。
3、鞋拔子臉是」龍首「的典型特徵(皇帝是真龍天子),因此這多被視作古代帝王之相。
長臉不是長臉,是驢臉。敢情,鞋拔子臉是「龍首」之相。
孫中山祭明孝陵,後面掛的是朱元璋的像。朱元璋紀念幣。
05
推薦一個微信公號:彪叔國學。
彪哥是我大學同學,本科我們是同學,我畢業後混社會,他繼續讀研究生,山東大學古典文獻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後,其實是師從中國易經學會會長劉大鈞教授,專門研究易經。
彪哥異眼,外形仙風道骨。幾年前,我為朋友幫忙,為一個知名的房地產項目做推廣,請了北大的張頤武教授,還有彪哥參加一個活動,講國學。
好多年沒見面,他一下車,我嚇得趕緊跪了。
為啥?他老人家老態龍鍾,顫顫巍巍,我差點想改口叫他彪爺爺。忍不住心想,這研究易經,咋這樣耗費精力,也太累人了,咋把人變成了這樣了呢?
經我再三邀請,彪哥現已入駐「西塞羅相學群」,講授易經。
06
昨天是一月八日,是周恩來總理的祭日紀念日。
相學上說南人北相是異相。
周是南人,他祖上是紹興,出生於淮安,正是中國文化上的南北分界線。
毛更是南人,北相,中國人都認為他高大,1米83。他到底有多高?
最後還是廣告:
瞎爺最近兩年,潛心研究相面,專研古今中外相學著作,現實生活中見各路人馬,看人識面,頗有感觸。
瞎爺之名,本來緣於吾鄉鄉民之口頭禪「瞎猜思」,幾次被封號,幾次轉世,最後變成了瞎爺。
難道這是一種暗示:瞎爺要以相面為生不成?
人生的很多事,誰能說得清呢?人生的有趣之處,也許就在於人生的不可知。
猜謎,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索性,拉個群,就叫「西塞羅相學會」,收費群,掃碼入群,隨喜繳費666,需審核。
群口號:顏值即正義。
信則靈,不信則無。人生的意義,全在於一個信字。不喜勿噴,不喜莫入。
今天晚上8點,西塞羅相學群,開講第一講:識人識面不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