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規矩「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說

2020-12-20 農夫也瘋狂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裡鄰裡之間關係一般不錯,村裡如果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了,只需要招呼一聲就可以了。尤其是在20年前,村裡人相互幫忙都是不計報酬的,一般請吃一頓飯就可以了。不過現在基本上很少在看到這樣的事情了,但是有種情況例外。在農村裡現在依然還有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的說法,這算得上從祖祖輩輩就流傳下來的老規矩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這句在國內廣大農村地區流傳的老話,其意思是說如果村裡有誰家有親人過世了,那是不用去專門打招呼,村裡的人每家每戶也會主動過去幫忙。但是如果是辦紅喜事的話,則需要請他們才會去,不然就是不速之客了,這基本在農村裡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條老規矩了。為什麼在農村裡有著這樣的老規矩呢?

喪事不請自到

老話說:死者為大。家裡有親人去世了,對於這戶人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傷心的事情。而這個時候,村民們主動去幫忙,一來是可以安慰一下這戶人家,二來也可以送逝去之人最後一程。在農夫的家鄉這邊,由於都是小村子,一般如果村裡有人去世了,一些在外地打工的也會抽空回來一趟。有些人不理解,又不是至親,有這個必要回去嗎?其實,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且喪事在農村裡講究的是要熱鬧,所以一般辦的比較大,需要很多人來幫忙,所以才有了「喪事不請自來」的規矩。

喜事不請不到

和辦喪事不一樣,喜事的話如果你想要找人幫忙,或者是要請人吃飯的話,都是要提前下請帖的,一般沒有請帖的人是不會來參加的。其實,這個也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喜事一般都是本家族的人過來幫忙就差不多了。在辦酒席之前,主人家都會算好多少人、多少桌,然後才開始按照量來購買食材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請他就去光顧了,那主人家會不高興的,這樣就會打亂他的計劃。

同時還有一點,在農村裡辦喜事還是講究生辰八字的,在過去的人比較迷信,像結婚這樣的大喜事,有著八字相衝一說。人家不請你去,可能是和你關係不好,也可能是因為你的八字和新人相衝。所以,在農村裡辦紅喜事,如果主人家不請,就算是隔壁也不回去的,最怕被人家說為了一口吃的才去,而農民在村裡都是很注重個人聲譽的。

農夫認為這句農村老話,還是很有繼續傳承下去的意義。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這個老規矩,在今天也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農村人情味的一種體現。在您的家鄉,還有這樣的老規矩嗎?

相關焦點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農曆七月十五不能隨便出遠門,因為這天是鬼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俗就是: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關於辦喜事,在農村裡說法也比較多,時至今日在國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老規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都有啥講究呢?紅事不請不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辦紅喜事的時候,如果主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幫忙,就不用主動去幫忙。
  • 俗語:「喜事叫 ,喪事到」,說的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長大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它的意思大概是:一個人如果碰上別人有喜事來叫你的話,你再去;如果碰上別人家辦喪事,不要等別人叫,自己要主動到,去幫忙。為什麼要這樣呢?下面簡單地探討一下。
  • 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有什麼說法和講究
    農村地區有很多傳統習俗,尤其婚喪嫁娶方面的講究,禮數是非常重要的。有句俗語叫「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其大概意思是這樣,村裡辦喜事的人家,主人要上門邀請,親朋才會去參加,沒有收到邀請是不能參加的。
  • 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紅事禮到人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農村這個「風俗」是咋回事?隨著國家對於農村各項福利的落實,農民生活相對於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觀,網絡也融入了農民生活給農民帶來了展現自我的平臺,因此更多人了解到農民朋友們日常的生活和習俗,也讓農村和城鎮的距離大為縮進。近段時間有網友了解到了一句農村俗語:「紅事請了才去,白事不請就來」對於這句話不太理解,究竟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讓老農解釋給大家聽聽在不在理。
  • 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倒不是說俗語會有多高的文學素養,更多的是在於這些俗語中蘊藏著的思想、知識。換句話說,那是生活中的常識。 一個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常識不通。舉個例子,老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是有規矩的,若不依照規矩辦事,那麼就會為江湖所不容。此處將「江湖」換成「社會」同樣在理。
  •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以前的農村人情味是非常重的,鄰居有什麼困難都會一起幫忙,誰家有什麼喜事都會一起熱鬧,無關錢財。但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人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關於人情往來的事也開始隨禮了,比如結婚、生日宴席以及喪事等等。不僅各種事都要隨禮,隨禮的講究還特別多,有一句俗語說的就是隨禮的禁忌。
  • 農村老話兒:「喜事可提前,喪事不後補」,你覺得有道理嗎?
    ,對此村兒裡有句老話"喜事可提前,喪事不後補「,講的就是農村隨禮的規矩,你知道這句老話兒的意思嗎?喜事可提前先來說一說「喜事可提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假如村裡誰家有喜事了,大家都要去隨禮,湊個熱鬧、沾沾喜氣兒,一般來說你要去別人家祝賀,都沒有空著手去的,大多數都會帶上禮往以及禮金去祝賀;這是以前的人情禮往,現在都是帶著禮金去別人家裡祝賀,這就有講究了!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 俗語「喜事叫,喪事到」,為何有這種說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中國歷來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在農村俗語、諺語的廣泛傳播源於數千年以來,以細微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發展,這是一種經驗的總結,高度提煉概括而來的通俗的語句。農村有一句俗話是「喜事叫,喪事到」,那這句俗語具體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在農村生活,從來不缺少老話俗語,有的老話猛一聽起來,感覺是雲山霧罩似得不知所云,但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才知曉其中的滋味,其中農村老人就愛開玩笑的說:人到五十,才明白一輩子其實也就是三頓飯,而且這三頓飯自己還只能吃到一頓,其他的兩頓自己是吃不到的。這裡說的三頓飯,在筆者這裡的農村稱之為三鍋菜。
  • 農村老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農村話:「喜不送傘,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告訴人們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上應該遵守的一些禁忌。喜不送傘:喜指的是高興的事,快樂值得慶賀的事情,在這裡一般代指婚事,別人家有婚事當然要送禮慶賀了,但是送的東西卻有說道,不能送人傘,因為傘音同「散」,本來結婚是祝賀別人「百年好合」的事,如果送傘就會被人誤認為是咒人家夫妻散貨,所以說喜不送傘。
  • 農村送禮有規矩,講究「喜不送傘,壽不送鍾,喪不後補」啥意思?
    農村是個很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在農村,可能除了吃喝拉撒,一年中最大的開銷就在人情往來裡面了。農村其實就是個最大的熟人圈子,親朋好友,鄰裡街坊,辦喜事,辦白事都要去參與。既然都走動如此頻繁,參加這些,怎麼能兩手空空的去呢?所以送禮和禮金都是必不可少的。
  • 農村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說的是啥意思?沒摔碎該怎麼辦?
    農村習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意思呢?沒摔碎該怎麼辦?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這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喪葬文化在國內影響深遠,由於各地的文化有所差異,所以喪葬習俗也是不一樣的。而說到土葬,古人就流傳下來了許多的老規矩,比如很多人都聽說過的「老二抱盆老大摔」,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萬一沒有摔碎該怎麼辦呢?這句老話描述的是在出殯前的一個規矩,而這個「盆子」指的就是「孝盆子」,其就是一種專門用來為喪事所準備的,和平時所見的盆子基本差不多,但是在底部卻有一個小洞。
  • 喜事緩辦、喪事簡辦!疫情防控期間我們這樣倡議……
    喜事緩辦、喪事簡辦!,為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減少人員聚集,防止疫情傳播,現就我縣疫情防控期間喜事緩辦、喪事簡辦,提出如下倡議:一、喜事緩辦。
  •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文/農夫也瘋狂現在農村很多的老人,依然習慣用農曆來記事。最為常見的就是過生日,或者是結婚、喬遷這樣的喜事選日子,其中就是依據農曆為主。而俗語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五月份的時候不適宜動工建房子,而到了農曆六月份的時候,就不適宜搬家了。這是為什麼呢?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五月不起房每年到了農曆五六月份的時候,農民都是比較忙碌的。
  • 「喪事」和「喜事」別帶孩子,這幾種地方也不能去,不是迷信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有的家長喜歡帶孩子去各種地方,例如誰家有喜事就會帶著孩子喝喜酒,如果遇見喪事,老人則會領著小孫子或者小孫女兒去吃宴席,為了能讓孩子吃到更多的美食,也不管是不是好場合,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是因為迷信,
  • 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大自然的規律下,每天按部就班的。
  • 廣西梧州的獨特婚俗,女子出嫁穿黑衣,喜事當喪事辦
    有一位叫做愰塘鏡的梧州網友說自己的家鄉婚俗是新娘出嫁如小喪,小喪就是小型的喪事,就是把婚事當做喪事來辦。他說到「梧州風俗婚鬧是用打銅鑼通知左右鄰舍我要結婚了,沒那種無聊的婚鬧,要麼就是喪婚,所謂喪婚是指嫁出去的女孩如同家裡死了人,新娘新郎都要穿深色衣服迎駕,同輩份的要避開新人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