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高效地思考
第1章 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
01 全神貫注
02 確認事實
事實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觀性,它獨立於我們的觀念而存在。
事實可以被認為是客觀的,也可以被認為是主觀的。
03 觀念與其對象
04 留意觀念的本源
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與事物接觸得越多,對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對它的理解越深刻,觀念就越清晰。
05 觀念聯繫事實
認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
(1)客觀存在的事物;
(2)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
(3)我們為其創造的語言,借之我們才能與他人交流。
06 將觀念付諸語言
07 有效溝通
語言和觀念的匹配度越高,溝通就越清晰、有效。
思維混亂不可能帶來有效溝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在想什麼都不明白,又怎麼能夠清楚地表達給別人聽?
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的聽眾會領悟你沒有直接表達的意思。
‖說完整的句子‖
‖不要將主觀看法當做客觀事實‖
‖避免使用雙重否定‖
‖根據對象選擇合適的語言‖
0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的語言
避免產生歧義的方法是,讓你所運用的詞語儘可能有針對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
09 避免閃避式語言
不要使委婉的語言成為信息缺漏的根源。
10 真相
語言邏輯應該以事實邏輯為基礎。
第2章 邏輯學的基本原理
01 基本原理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排中律‖不存在中間狀態。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矛盾律‖有時我們會身陷矛盾而不自知,這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它所代表的客觀事物。
基本原理是不證自明的。
02 灰色地帶及人為灰色地帶
03 萬物終有其根源
04 對原因的探尋不要半途而廢
05 區分原因
06 定義術語
定義的是術語所代表的客觀事物。
07 直言命題
一個命題可能在形式上是直言命題,但實際上它所表達的內容仍然可能不對。
08 普遍命題
普遍命題有兩種形式: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
第3章 論證:邏輯學的語言
01 建立一個論證
論證是由命題組成的,推理所關注的觀點是由命題來表達的。
02 從全稱到特稱
如果我們知道某個結論是對整個類別成立的,那麼它必然對這個類別中的任何部分都成立。
03 從特稱到全稱
僅僅因為某些特徵適合於整體的某個部分,就聲稱這些特徵也必然適合於整體,這是明顯的謬誤。以偏概全是人類的某種天性,儘管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04 斷言
05 否定命題
如果肯定命題和否定命題都能同樣清晰地說明同一個事物,最好是選擇肯定結構的命題。
06 比較
人腦善於比較。事實上,沒有比較,觀念就不可能產生。正是通過比較這種精神活動,我們才能辨別事物的異同。
07 比較和論證
08 正確論證
一個論證,有兩個基本要素:前提和結論。為了使論證正確有力,我們必須關注其事實(內容)和形式(結構)
09 條件論證
10 三段論
三段論推理的根據是,首先確定某一部分是屬於整體的,然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也是屬於整體的。
11 前提的真實性
12 前提的相關性
13 事實命題,價值命題
以價值命題為前提的論斷,永遠不能像以事實為前提的論斷那樣,有確定的評判標準,因為價值的評估永遠會受到挑戰。
14 論證結構
15 結論必須反映前提的量
16 結論必須反映前提的質
17 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論,而歸納論證只能得出可能性結論。
18 評定論證
19 構造一個論證
你的前提必須符合兩個標準:真實、有力。
一個論證有雙重的目的:得出正確的結論,說服聽眾接受。為了成功做到後者,在論證時,我們必須選擇適合於聽眾的方式。
第4章 非邏輯思維的根源
縱覽一些容易滋生非邏輯思維的態度和觀點,目的是形成自覺避免它們的習慣,使我們的思維合乎邏輯。
01 懷疑論
02 逃避性不可知論
03 玩世不恭和盲目樂觀主義
04 眼界狹窄
推卸應該承擔的責任是道德淪喪,而忍受一切則會使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
05 情感和論證
情緒越緊張,清晰思維、冷靜行動的難度就越大。
簡單的基本原則:永遠不要直接調動人們的情感,要努力使人們自己發現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們為之歡呼雀躍。
06 推理的原因
合乎邏輯是要合乎真相
07 論證不是爭吵
論證是理性的探討,論證的目的是發現真相,爭吵的目的是擊敗你的對手。
08 真誠的局限性
只有多愁善感的人才會相信真誠本身就已足夠。
真誠不能將謬誤變成真相。人要真誠,然而人更要正確。
09 常識
邏輯,生於常識,但又高於常識。
第5章 非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
錯誤的推理形式總稱為「謬誤」。最基本的謬誤形式有兩種,形式謬誤和非形式謬誤。
錯誤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的方式來戰勝正確推理。
01 否定前件
02 肯定後件
03 中項不周延
04 偷換概念
一個建立在多義詞基礎上的前提,結論一定是不成立的。
如果你要公正地就某一點進行辯論,首先請給你所要辯論的觀點一個明確的定義,並且在整個辯論中始終如一地堅持它。
05 竊取論題
這種謬誤的重要標誌是:把有待證明的觀點當做不證自明的前提條件。
06 虛假假設
在論證中,如果你假設你的聽眾在某方面具備相應的知識,但實際上他們沒有,那麼他們接受你的結論的能力將明顯地降低。經驗之談:儘可能地少用假設。
07 稻草人謬誤
論證中,我們要對事不對人,要緊扣論證中給定的論點。在與他人辯論的過程當中,如果你為了削弱對方的論點而故意扭曲其論證過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謬誤不是無心之過,因為它是在有意歪曲別人的論點。
08 誤用傳統
習慣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不分析實際上是否值得就遵循習慣做事,我們就會成為習慣的奴隸。
09 以暴易暴
在決定先例是否有借鑑意義時,我們的關注點應該是事物本身的性質。
10 民主謬誤
民主謬誤是說,如果大多數人都認為命題X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可以就此得出結論說X是正確的。
我們必須承認,在情感方面,民主謬誤是很有說服力的。如許多歷史事件所證明的,當民眾黑白不分的時候,為堅持真理而站在民眾的對立面是件很艱難的事情。
11 對人不對事
12 壓制理性
真相不能以強制的方式傳播。人們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時候才能接受什麼是真,也只有在獨立判斷的時候才能確定什麼是真。
13 濫用專家意見
14 質的量化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許我們可以說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
15 以出身論英雄
16 止於分析
17 簡化主義
這種謬誤發生於當我們選擇性地只對整體的一部分加以關注之時。例如,當我們只把精神放在一個人的缺點上,並因此認為我們已經完全了解這個人的本質時,這個謬誤就正在發揮作用。
18 分類錯誤
19 混淆視聽
(1)它直接訴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與所要進行的論證毫不相關。
20 以笑飾非
21 以淚掩過
22 無力反駁不算證明
沒有強有力的證據進行反對論證,並不能因此證明其為真。不能僅僅因為你不能證明我是錯的,就說我的觀點是對的。
23 兩難陷阱
這裡我所說的兩難陷阱發生在這種情況下:當問題實際上有很多選項時,我試圖說服你只有兩種。這裡的進退兩難是假象,因為它是對真實情況的扭曲反映。
24 以先後論因果
一件事恰巧出現在另一件事之前,這並不足以斷定它們之間必然有因果關係。
25 情感誤導
26 功利誤導
27 避免結論
28 簡化推理
有些聽眾將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聽的東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歡簡單的答案。不要告訴聽眾他們想聽到的,要告訴他們真實的。
「找到你自己!」 —古希臘詩人品達
引文 《簡單的邏輯學》 D.Q.麥克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