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學樂理08】三和弦夠煩,還整七和弦?掛科的音樂學子,七個音的和弦?

2021-12-29 我係技安keyond

本公眾號將會定期開啟【從生活中學樂理】專題,從生活的角度引入各種各樣的樂理知識。告別枯燥的純音樂理論,結合到生活的樂理,不僅讓我們能學會樂理的技術,更能使我們的生活得更有品質哦。我們一起來探尋音樂之奧妙吧!


一、三和弦夠煩了,還整七和弦?

 

感謝大家勇敢地點開這節推送,相信上節的三和弦已經把大家搞暈了。點開這則推送,無疑是再暈一回。不過樂理就像坐車,或許暈多了車就不暈了。

學樂理的時候,我就有個劇烈的疑問三和弦那個小妖孽還不夠虐嗎?作曲家們為什麼還要用發掘七和弦這種怪物?這種衝動讓我恨不得穿越到以前的歐洲,狠狠地質問他們一番。我穿越了三次:第一次穿越發現不知道怎麼從大清國出發歐洲,於是回來;第二次穿越我選擇了偷渡歐洲,忘了他們的名字以至於無法問路,於是回來;第三次穿越我記清了,也找到了他們家,但我才發現我不懂他們的語言,於是回來。穿越3次已用盡,罷了罷了。

腦洞大開,笑笑便好。

(搞怪的巴赫,圖片來源於網絡)

既然巴洛克時期之前的作曲家們認為三六度是不和諧的音程,為什麼它能夠成為「合法」的三和弦?為什麼作曲家都紛紛在作品裡面使用呢?為什麼又要用七和弦?

現代人喜歡讀小說或看電影,尤其是情節一波三折的作品最受歡迎,情節的矛盾總是能帶來刺激感,最終大團圓的結局也好,悲傷結局也罷,總能有個交代。當然,現代的導演也開始深挖其他形式的結局,諸如開放性結局,會使觀眾感覺到結局的不完滿。

自然,這些新的探索放在商業世界無疑是一場賭博。大多數觀眾未能買導演的帳。藝術相通,音樂同樣如此。現代新音樂有很多的嘗試,都仍舊無法捕獲廣大聽眾的心。正如對於當時,作曲家的「新音樂」也無法捕獲當時受眾的芳心。貝多芬當屬此例。

貝多芬(Beethoven)的鋼琴奏鳴曲《悲愴》(Piano Sonata Op.13 I)中使用了對於他的時代來說很新的和聲元素,雖然未必能夠為當時的大眾所接受,但是他用這些和弦構建了如同敲門一般的聲響。後來他開啟了浪漫主義的先河

(貝多芬善於密集多變的帶強烈節奏的和弦。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對於現代人,三六度很完滿。但對於古代作曲家,這是非常需要慎重使用的,稍有不慎三六度可能會破壞音樂的和諧。但問題都有另一個角度,三六度確實也為音樂帶來「衝突和釋放」的力量音樂的矛盾最終解決到和諧平靜的四五度,最是滿足。

後來三和弦「合法化」,三六度音程「榮升」和諧之輩。作曲家追求也沒有停步,在創作的探索中,他們逐漸發現了二度和七度的魅力。二度和七度是不和諧音程,當代的音樂理論也是這麼認為的。但這種不和諧,在每一代作曲家眼中都那麼迷人。剛開始,他們慎重地嘗試著在作品中使用二七度音程,試圖讓音樂帶有一點衝突感。探索成功之後,後人逐漸大量使用。音樂更加波折了,聽覺體驗更為完滿了。

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 1685-1759)的歌劇作品《裡那爾多》(Rinaldo)詠嘆調《讓我痛哭吧》(Lascia ch'io pianga)使用了大量的三六度,少量有節制的二七度。音樂總體平穩,但二度的位置也略有波折,仿如淚下

(樂譜來源於《聲樂曲選集 外國作品 1》)

蕭邦(Chopin)的圓舞曲(Waltz No.1 Op.18)第1首中,就使用了大量的二七度音程,這些不和諧的音程構成的七和弦為音樂帶來了動力讓翩翩起舞的音樂添加了猶如打擊樂一樣的節奏感

(藍色標註為構成二七度音程的相關音符,樂譜來自於www.imlsp.org)

當二度和七度被探索到一定程度之後,作曲家們開始嘗試突破原有的大小調體系。他們從規範的轉調開始,在音樂內又添加大量的稱為離調的小型轉調。除此之外還添加很多變和弦把原有的和弦音置換成別的音,或者進行升降處理,讓音樂產生很多的色彩變化。把音樂當成畫作一樣來創作的人非法國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莫屬,他的音樂已經開始有游離大小調體系之外的痕跡,大量變化和弦的音樂就像光影斑斕一般。


德彪西的鋼琴小品《Page d'album P.133》就是這樣作品,使用了大量的變化和弦模糊的調性,塑造了色彩斑斕的自然光影

(藍色框住的是變化的和弦,這些變化和弦和調內和弦共同塑造出光影。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和德彪西一樣屬於「印象主義」(Impressionist music)的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寫作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I)的第一樂章開頭,鋼琴便使用了模擬流水光影一樣的音樂。配合打擊樂器和長笛的奏響,猶如一波又一波的光柱在節慶日閃照(點開注意,頭一聲比較尖銳):

(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二、和聲不及格的學子

 

德彪西在巴黎音樂學院就讀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這種強烈的創新願望,因此也常常受到固守傳統教師們的批評。當時這些教師都是赫赫有名的音樂家,但也無法接受德彪西所創作演奏出來的高疊置和弦、變化和弦等。因此德彪西的和聲學課總是不及格的。

學校雖然能判定德彪西的和聲學不及格,可是也無法阻擋調性瓦解的趨勢進入20世紀,音樂更加豐富多彩,探索的面向也越來越多。作曲家挖掘了越來越多的非傳統和弦離開了大小調音樂體系,創造了新的音樂。甚至和弦也不再存在,採用自創的音階、音列,使用音組、音塊、音團來表現音樂。調性或被模糊,或變成多調性,或被瓦解。勳伯格(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就是這樣的一位作曲家,他創造了十二音技法(Twelve-tone technique)來創作音樂,這是一種更依賴於數學的創作。


(來自百度百科:十二音創作技法的基本原理)

美籍奧地利作曲家勳伯格(Arnold Schöenberg 1874-1951)使用十二音技法寫作《一個華沙的倖存者》(A Survivor from Warsaw Op.46)表現了瘋狂的納粹德國,扭曲的戰爭時代(音量注意)

(由於各種新的音樂嘗試,20世紀音樂的樂譜看上去也相對更為「凌亂」。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但是德彪西的音樂,20世紀以後的音樂並未能讓如今的多數人接受。對於大多數的大眾來說,這些音樂無疑是在「亂打亂彈」。要獲得對這些作品的審美,也許還需要大量的接觸、聯想和聆聽。試想一下我們看的電影,多數電影裡面都會使用這種音樂進行環境的烘託,比如恐懼的氣氛、打鬥的氣氛甚至是描寫迪士尼(Disney)動畫片那樣奇幻的色彩。

這種音樂我們以為自己無法欣賞,但確實也為他們買過帳。比如被電影的劇情吸引的時候,這類音樂就環繞在我們身邊。我們內在也愛這些音樂,不過是沒有察覺。

 

任天堂Switch遊戲《Pokemon Let's Go》(Gameboy版的口袋妖怪黃版復刻)中,有一個森林裡面布滿蟲精靈,而且有很多的NPC需要玩家去打。走入常青森林,音樂有些奇幻又有些陰森

(樂譜來源於技安)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根據英國小說家J.K.羅琳(J.K. Rowling)所寫的小說《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改編的同名電影,主題曲也使用了現代的音樂元素。觀眾被離奇玄妙的電影畫面帶動,跟隨者主人翁進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時候,這段音樂能夠非常好地渲染這種神秘

(樂譜來源於《Harry Potter 1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我們可以試著用文學,幫助理解音樂審美的變化。

 

四五度:我去學校,然後回家;

三六度:我趕著下雨去學校,難過地回家了;

慎思的二七度:我趕著暴雨去學校,學校卻停了課,只能頂著風雨難過地跑回家。

多變的二七度:我趕著百年不遇的颱風雨回學校,學校窗被吹破,教室也水浸了。校長不得不宣布停課,於是我只能頂著猛烈的颱風飛奔回家。路上的樹被風吹得連根拔起,行人也被吹得站不穩步。我匍匐著,直到回家。

色彩和弦:我看到天空是藍色的,幾朵烏雲的飄入,大風吹得樹葉滿天都是點點碧綠。隨後耀眼的閃電出現,灰色籠罩了天空。夕陽西下,也只是到達黑夜,再沒有什麼色彩。

音團音塊:颱風就像惡魔的手,摧殘著每一個人的心。我的心裡充滿了對家園將要被破壞、被離散的恐懼,還有死亡的恐懼。這種恐懼甚至籠罩全城,所有的美好,所有的希望都在此刻全然破滅。我只想活著,也和他們一樣像是野獸,不擇手段去搶購物資,爭先恐後地逃離這個被大自然蹂躪的城市……

 

如果你是作家,你希望創作出以上哪個版本的故事?

 

用文學角度來看,四五度音樂是陳述;三六度音樂讓故事增添了情感色彩;慎思的二七度使音樂增加了波折;多變的二七度讓音樂充滿了矛盾戲劇性;色彩和弦的使用拋卻了故事,只講述天氣變化的光影畫面;音團音塊表現更豐富的複雜情緒,描述變形的世界。


(2018年「山竹」颱風侵襲珠三角,帶來巨大破壞。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也逐漸明白,為什麼作曲家會希望不斷探索音樂的可能性了:探索是有趣的,也是有價值的。探索也終將永無止境。或許結果會走在時代的前頭,也或許終被時代拋棄。無論如何,探索都是珍貴的。

 

三、七和弦不是七個音?

 

從巴洛克時期開始,七和弦的歷史就一直貫穿到今日隨著歷史發展,作曲家使用七和弦的頻次越來越高。二七度的出現,也帶來了新的和弦——七和弦

顧名思義,三和弦有三個音,七和弦是不是應該有七個音?為什麼只有四個音?


這是翻譯的問題。

三和弦的英文是Triad,意為三個。三和弦的「三」指的是三個音;七和弦的英文是Seventh chord,意為帶有七度音的和弦。七和弦的「七」指的是七度音。因此這兩個數字其實體現的是兩個層面的含義,前者是數量,後者是度數。

日本樂理把三和弦稱為「3和音(わおん)」,七和弦稱為「4和音(わおん)」(四和弦)或「7の和音」(形成了七度音程的和弦)。日本樂理書上兩者都會使用。上個世紀翻譯成中文的樂理書,已經習慣稱之為「七和弦」,我們也跟著這麼稱呼就好了。

(日本和聲教材中的七和弦。圖片來源於《和聲の要點 1 》)

但一定要記得:七和弦,只有4個音!

我們一起來看看七和弦,我建立在Do上,構成Do-Mi-So-Ti來分析:

我們發現這個和弦其實是在三和弦Do-Mi-So的基礎上加上了Do的七度音Ti形成的。這個根音上方的七度音,我們稱之為七音(Seventh)。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在五音So的基礎上再疊加了三度。以此類推,我們增加根音的九度音,十一度音,十三度音,就可以構成以下和弦:

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稱為「高疊置和弦(Skyscraper chord)。這些和弦我們也許不再像看到三和弦那樣,難聯想到魚蛋。而是會覺得他們是摩天高塔。在應用上這些和弦在現代的流行作品、電影配樂等音樂裡經常使用,但不會以高塔的形狀來使用。

(塔式建築:洛陽天堂。圖片來源於網絡)

 

高疊置和弦在使用的時候一般只使用最高度數的那個音,其他除了根音、三音以外的音會有不同的機率被省略。而且最高度數的高疊置音,不一定非要在最高聲部,還可以「潛藏」在內聲部中

 

2019年技安為廣州繁聲合唱團改編的流行作品《萬水千山總是情》中,鋼琴聲部採用了一系列的高疊置和弦。而高疊置音潛藏在和弦的中音內,與其他和弦音產生碰撞。加上Bossa Nova風格的節奏型,營造海邊浪花拍打的畫面:

(紅色為和弦根音,藍色為高疊置音。樂譜來源於技安)

上海盲童學校校歌《愛是我的眼睛》開篇的前奏就使用了這樣一系列的高疊置和弦,高疊置和弦本身帶有一定的衝擊力,很適合表現現代人的生活。而分解形態的高疊置和弦,更像在煩擾都市的上空自由飛翔

(樂譜來源於《永遠 春天少年合唱團合唱曲集》)

四、迷之變化

七和弦和三和弦一樣可以進行轉位(Inversion),但是因為有四個音,就可以轉三次啦。

第一轉位的低音Mi與上方三個音分別構成「三度」、「五度」、「六度」,因此稱為「三五六和弦」。經過歷史的演變,稱為「五六和弦」即可,數字低音從下到上標記「56。五六和弦在創作中比較常見,音響效果較原位七和弦「軟」

第二轉位的低音So與上方三個音分別構成「三度」、「四度」、「六度」,因此稱為「三四六和弦」。經過歷史的演變,稱為「三四和弦」即可,數字低音從下到上標記「34。三四和弦相比五六和弦更「軟」,一般為「V34-V56或V7」或「V34-I」的進行。

第三轉位的低音Ti與上方的三個音分別形成「二度」、「四度」、「六度」,因此稱為「二四六和弦」。經過歷史的演變,稱為「二和弦」即可,數字低音只需標記「2。二和弦是相對「軟」的,在創作中也非常常用,主要是用於V2-I6進行」,起過渡的作用。

        因此七和弦,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的音響緊張度和力度是依次減弱的。在音樂中通常他們會作為V級音的七和弦來使用,需要進行到I級主和弦。不同的原位或轉位形式的進行會產生不一樣的音樂效果。

法國作曲家瓦爾特菲爾(Emil Waldteufel 1837-1915)創作的《溜冰者圓舞曲》(The Skater's Waltz)使用了大量的屬七和弦及其轉位的交替,猶如柔軟舞動的身姿(大概在樂曲1分鐘開始後的位置):

(樂譜中使用了大量的七和弦和它的轉位進行交替。樂譜來源於《約翰湯普森 鋼琴現代教程 3》John Thompson's Modern Course for the Piano Book 3)

七和弦也可以像三和弦那樣判斷性質,方法是先判斷下方三個音是什麼和弦,再判斷根音和七度音的音程如果下方三個音構成大三和弦,根音和七度音形成小七度,那麼就是大小七和弦;如果下方三個音構成減三和弦,根音和七度音構成小七度,就是減小七和弦。

 

這方面的判斷原理很簡單,做起來相當複雜。可以找相關的題目來做,我特別支持!所以先贈你一套題,壯壯膽。

習題:根據數字低音,寫作完整和弦

做完可以對答案啦!

       三和弦有大三、小三、增三、減三這4種性質,而音程七度也分為大七、小七、增七、減七這4種形式。因此七和弦按照性質來劃分,至少能分為16種不同性質的七和弦:

(以上樂譜均來自技安)

最常用的是大小七和弦,V級音上所構成的和弦「So-Ti-Re-Fa」就是大小七和弦。從古至今都在音樂上大量使用這個和弦,音響效果緊張而趨於解決到主和弦(如剛才的《溜冰者圓舞曲》);第二常用的是小小七和弦,常用II級上所構成的和弦「Re-Fa-La-Do」,音響效果較為柔和

戈賽特(F.J.Gossec)的作品《加沃特舞曲》(Gavotte),音樂中使用大量的大小七和弦,和主和弦交替。這種做法讓音樂更為單純可愛

(藍色框框內的是大小七和弦。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德彪西創作的鋼琴曲《阿拉伯風格》(Deux Arabesques No.1)中段,使用了小小七和弦,加上節奏效果強烈。但由於小小七和弦本身柔和的屬性,音樂並沒有造成過分緊張的感覺,而只是像把飄帶甩向天空(小小七和弦的位置,在音樂的中部之後):

(這是音樂的中段。藍色框框內的是小小七和弦,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減小七和弦也很常用,會用於Vii級構成「Ti-Re-Fa-La」,往往還會在它下方加上V級音構成九和弦「So-Ti-Re-Fa-La」,這個和弦具有拉扯感減減七和弦多用於古典音樂,無論什麼音級都可以構成這個和弦,多用於「離調」,音響效果格外緊張(如剛才貝多芬的《悲愴》)。

貝多芬的另一首被稱為「小悲愴」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Op.10 No.1 I)使用了大量的減減七和弦讓音樂充滿了尖銳的音響,如同緊握著的拳頭

(藍色框住的均為減減七和弦。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大大七和弦在古典音樂時期不常用,但是在爵士樂和流行樂中非常常見。剛才我們所舉的《愛是我的眼睛》當屬此例。大大七和弦會造成一種都市感,像在高空中俯瞰城市一樣

法國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作曲家薩蒂(Erik Satie 1866-1925)寫作的《裸體歌舞》(Gymnopedie I),以大大七和弦為主體,刻畫音樂的朦朧色彩。正如冬日霧都的飄雪,靜靜地灑落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樂譜內的和弦均為大大七和弦。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彩蛋:什麼是數字低音?

 

我們上節在學習和弦的時候就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數字低音,這些數字低音僅僅只是和聲的標記嗎?ABRSM的樂理考級也經常用它來考試,那麼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數字低音(Figured Bass)也叫做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最常用。這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偷懶」的辦法:作曲家寫好高音旋律之後,低音的聲部先在五線譜上寫作一連串的低音,然後標上數字。我們上節做過這類練習,有了低音和數字,就能夠表示他要使用的是什麼和弦啦。

(樂譜來源於《數字低音解讀的規則與四聲部和聲寫作題庫》)

這時候樂譜就會交給鍵盤演奏家了,當時的鍵盤樂器主要是羽管鍵琴(Harpsichord)。鍵盤演奏家看著作曲家寫的低音和數字,就要馬上反應,在羽管鍵琴上彈奏出這些和弦。這些和弦和作曲家所寫的高音旋律配合在一起,高音旋律通常都會由小提琴(Violin)、長笛(Flute)之類的獨奏樂器擔任。低音線條也往往使用大提琴(Cello)演奏,偶爾會加入大管(Bassoon)一起演奏。

巴赫(Bach)的三重奏鳴曲作品(Trio Sonata BWV.1038 I)中,樂譜只有三個聲部:長笛,小提琴,通奏低音(低音樂器)。但我們明顯聽到音樂中有第四個聲部羽管鍵琴的聲音,而且在演奏不在譜面上的音高,那就是羽管鍵琴演奏者看著數字低音所即興出來的和弦:

(樂譜來源於www.imlsp.org)

羽管建琴演奏家看著數字低音的即興音樂,和獨奏樂器合作奏出優美的音樂。因此需要演奏家具有較高的反應能力,不僅需要對樂譜熟練,看著數字低音馬上反應出音高。而且也需要對鍵盤熟練,畢竟除了看,還要用手把這些音高馬上彈出來。演奏家在彈奏的時候可以在不同的音高,使用不同的織體呈現這些和弦。因此音樂也可以產生很多變化。

(三重奏鳴曲使用數字低音,一般由三到四種樂器演奏。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這樣的音樂很機動,畢竟不同的演奏家演奏出來的音樂肯定不一樣。就算同一個演奏家演奏兩次同一首音樂,也必定是有所不同的。關鍵是,每個鍵盤演奏家的水平都參差不齊,反應比較慢的演奏家、粗心的演奏家,更可能毀掉作曲家的作品。所以到了1800年之後,作曲家普遍都不再偷懶了,他們決定認真地寫作每一個聲部

這時,無論是什麼樂器都要求演奏家嚴格按譜演奏,不允許有任何即興。這種慣例延續至今,至今的大部分使用傳統作曲技法創作的作品,都是這樣要求演奏家的。比如我們常常接觸到的電影音樂、遊戲音樂等,作曲家都已經寫好了每一個樂器的樂譜。在錄音或者表演的時候,每一位樂手都應服從樂譜的指示,服從指揮的手勢。

因此另一方面來說,古典音樂演奏家能發揮的才能只能體現在他的演奏技術、情感處理上,這可能會給他們的職業生涯帶來一定的局限。

(古典鋼琴獨奏家。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在爵士樂和流行樂中,卻分為看中即興的技能。爵士樂和流行樂不像古典音樂那樣,所有曲目都有完整的樂譜,即使有樂譜,多是提示性的,可能只有一些和弦標記。沒有樂譜的作品居多。演奏家就需要根據自己的樂感把音樂即興出來,在不同的時刻他們的表達都完全不同,這就是即興的魅力。可以說,爵士樂的靈魂,就是在於即興

除此之外,在音樂的教學中也非常需要即興的能力。因為老師經常需要在鋼琴上演奏旋律去伴隨孩子的歌聲或者琴聲,這些音樂往往都是沒有完整的樂譜的,需要老師去即興伴奏。即興能力比較高的老師,也能更好地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即興能力較差的老師,教學的效率可能會更低。

但是不可否認,即興的音樂雖然能夠更自由地表達演奏者的情感。但是對於音樂的豐富度來說,是不如嚴謹的記譜音樂的。記譜音樂裡面的每個音符,都經過作曲家長時間的推敲,音與音之間,和弦與和弦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繫都相當講究。這是沒有辦法馬上「即興」的,只能靠縝密的思考才能寫出。記譜音樂的嚴謹和探索,發展了多變的和聲、多樣的音樂風格,也促使世界在短短的幾百年內,推出很多新的音樂理論。

(爵士音樂家們的演奏)

著名的Bossa Nova音樂《The Girl From Ipanema》網絡上有多個版本,很難找到完整的樂譜。就算有完整樂譜,也只是一個參照。音樂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這個樂譜,因此樂譜中的和弦標記就非常重要了,類似數字低音的作用。音樂家需要看著標記進行即興,這充滿崇尚自由,不愛拘束的審美喜好:

(樂譜來源於《Antonio Carlos Jobim》)

由於1800之後古典音樂作曲家都傾向於寫作完整的樂譜,數字低音這種帶有即興性的標記就逐漸衰落,直到完全從歷史舞臺消失。如今只剩下理論家還在研究數字低音了,當然,還有我們。我們通過數字低音學會了三和弦和七和弦,也通過數字低音訓練了自己對和弦還有鍵盤的熟練度,我們都要好好感激數字低音。

而取而代之的和弦標記,目前最流行的當屬英文字母標記。正如上例的譜例中,我們看到有一連串的英文字母和數字標記在樂譜上方,那就是現在使用的和弦標記。

 

我們已經了解了三和弦和七和弦,這些和弦在音樂的運動中究竟是怎麼安排的?和弦的使用是完全無限制的嗎?這些和弦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運動,又是起到什麼樣的「化學作用」?下期將會為大家繼續講述樂理和生活的奧妙!


往期回顧:

從生活中學樂理系列

01.緒論——音樂無處不在,生活中也有樂理嗎?樂理在研究什麼?

02.速度與節拍——多樣的速度讓我們生活得更豐富,我們一生都離不開節拍。節拍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嗎?

03.節奏——生活中的各種節奏,自由地創作節奏!我的節奏感很差怎麼辦,我要怎麼訓練節奏?

04.音高——我們生活周圍的音高,鋼琴鍵盤要怎麼認?認識音階,自由地創作旋律!還可以用上五聲音階哦!

05.調式——音樂也有「原生家庭」?調式的起源呢?一起推算這些調式!

06.音程——人與人之間,音與音之間的距離,「度」是什麼?音程是什麼?變化的音程,不同的色彩!

07.三和弦——流傳在音樂學院的慘劇,五線譜出現魚蛋串?這三個音來之不易!誰是小三?一起來分析「毒株」吧!

隨手寫系列

作曲編配——你還在為作品的織體煩惱嗎?來看看建築尋找靈感吧!

合唱科普——為什麼合唱要有鋼琴伴奏譜?即興伴奏就不可以嗎?

合唱科普——我們的「隔空合唱」是怎麼做的?此文把步驟娓娓道來。

合唱科普——為什麼我想唱的流行歌合唱團不唱?唱K都不用排練,合唱就要排練?憑什麼!

合唱科普——為什麼我們的合唱音樂會鋼琴要放中間?

教學探討——為什麼我不支持鋼琴背譜?

教學探討——英皇八級樂理為什麼要這樣考?

教學探討——孩子學鋼琴,需要走「彎路」。

教學探討——學完和聲學,為什麼還是不會編配?

作曲編配——鋼琴伴奏居然和烹飪方式有關?

相關焦點

  • 《劉健講高考樂理答題技巧》:三和弦與七和弦原位與轉位
    在高考樂理中,和弦的原位與轉位是必考題,作為考生而言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把握:在高考樂理中,和弦的原位與轉位是必考題,作為考生而言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把握:1、掌握和弦的分類與構成:高考基本上是三和弦和七和弦
  • 樂理·和弦(3)什麼叫做七和弦?分為哪幾種?有哪些轉位?
    在學習三和弦定義的時候我們說「可以按照三度音程關係疊置起來的三個音所構成的和弦,叫做三和弦。」現在,我們要在三和弦的基礎上,再向上疊加一個三度音——定義:可以按照三度音程關係疊置起來的四個音所構成的和弦,叫做「七和弦」。
  • 請做個懂樂理的吉他手:七和弦基本構成音以及使用竅門!
    以前分享的三和弦基礎構成詳細大家已經領悟的差不多了,今天就把七和弦的基礎構成音分享給大家,希望看了這篇文章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因為是進階篇的樂理內容,有的同學可能一下看不懂,請翻看我之前發布的一些基礎文章對照一下,詳細大家就可以更容易的理解七和弦的構成和使用。
  • 樂理·和弦(2)三和弦的轉位-如何判定三和弦的根音和低音?
    1.先來介紹原位和弦與轉位和弦的概念根據音樂創作或伴奏的需要,構成和弦的幾個音(例如:do、mi、sol)可以按照三度音程關係依次疊置,也可以將其中任何一個音轉位後疊置(例如mi、sol、do)。這就有了原位和弦與轉為和弦的概念。
  • 樂理·和弦(1)先來學習一種最重要的和弦——三和弦
    和弦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樂理知識。對於愛好與從事音樂的人來說,尤其對於學習鋼琴等鍵盤樂器、吉他等彈撥樂器、樂隊配器與指揮的人來說,和弦的知識是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它也是學習和聲學的基礎。本節開始,我們介紹和弦的相關知識。
  • 【樂理】什麼是音程?什麼是三和弦?什麼是順階和弦?
    音名:CDEFGAB(有且只有7個字母),它們代表了不同的固定音高。唱名:CDEFGAB這七個音,對應的唱名分別為do、re、mi、fa、sol、la、si。三個或以上,具有一定音程關係的一組聲音。2.什麼是三和弦?由三個音,按照三度關係疊置起來的和弦。三和弦各音由上而下分別稱為:根音,三音,五音。
  • 比三和弦更有「味道」的和弦,七和弦!
    七和弦,它是非常有味道的和弦,這得益於它的七音,因為七音和三和弦待在一起,所以七音就有一種強烈要求解決的感覺。正是因為這個在聽覺上造成「不協和」及「緊張」的音,才讓七和弦比三和弦更有味道!在正式開始學習七和弦之前,你需要知道七和弦並不是有七個音,它的構成結構是,根音,三音,五音,七音。
  • 和弦樂理:七九和弦 掛留、離調和弦 強力和弦組成分析
    1、七和弦和弦是一組音,如果在三和弦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個三度音就構成了七和弦,由於三和弦的大小之分和大小三度的差別,七和弦 又分為 屬七和弦 大七和弦 小七和弦等等。標記方法是音名加上數字7和英文 major minor的縮寫。
  • 別再被音樂生說low了!(基礎樂理和弦篇)
    七和弦(四個音的和弦)、九和弦(五個音)、十一和弦 (六個音),十三和弦(七個音)。吉他,是表現和弦最好的樂器了,在上圖中便是吉他的和弦按法了,我們可以看到橫列的級數由1到7豎列則是C到A七個大調那麼和弦又分為什麼?常見的和旋種類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
  • 小白寫歌——樂理之七和弦及轉位
    上節我們學習了三和弦,它由三個音構成。和弦是由三度音疊加構成的,在三和弦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個三度音,它與根音的關係是七度,構成的和弦是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協和和弦,但是不協和的程度略有差別。七和弦多了一個七度音(或叫七音),同樣也多了個七音旋律位置,這都不算難。
  • 音程、三和弦、七和弦,一步一步不慌不忙,步入音樂殿堂!(二)
    七和弦:四個不同的音按照三度關係疊置起來。在三和弦的基礎上,除了根音、三音、五音和弦中又疊加了一個七度音,我們把它叫七音。七和弦的命名:七和弦名稱的第一個字是三和弦的性質(大小增減),第二個字是根音到七音的七度音程的性質(大小增減)。
  • 屬七和弦的調性意義
    就整體而言,和弦的重疊音越多和弦所屬的功能趨向就越不明顯,這是和弦演變、發展的必然現象。屬七和弦包括的四個音,除五音外,其它三個音都是調式構成與調性建立的骨架音,它們都有明確傾向性。因此,它的出現意示著調性中心的確立。屬七和弦能夠明確調性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因為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結構。
  • 寫歌必備樂理知識-和弦初探
    什麼是和弦?和弦(Chord)源自希臘文χορδ,是樂理上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定音程關係的一組聲音。將三個或以上的音,按照三度或非三度的疊置關係,在縱向上加以結合,就成為和弦。構成和弦的諸音,叫做該和弦的和弦音。在和弦的基本形態中,最下端的一音,叫做「根音」。其餘各音均按它們與根音構成的音程關係來命名。其中三度和弦又可以分為三和弦(三個音的和弦)、七和弦(四個音的和弦)、九和弦(五個音)、十一和弦 (六個音),十三和弦(七個音)等;非三度和弦又可以分為掛留和弦、強力和弦(即五和弦)等。
  • 樂理知識:七和弦的種類
    由於七和弦的結構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七和弦,下面分別對大大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減小七和弦、減減七和弦加以講解。  【大大七和弦】  大大七和弦簡稱大七和弦。它是在大三和弦之上再疊置一個大三度,根音與七音構成大七度音程。
  • 為一首歌曲配置和弦的七個步驟
    但是透過一些簡易的樂理概念,還是可以自行扒歌。以下我用十分通俗的方式來介紹扒歌步驟,希望「只會按和弦但是沒有進階樂理概念的琴友們」能夠看得懂。如果看完下面的介紹,你還是不懂,那麼我會建議你先去充實樂理的部份再來學扒歌,比較實際。 對於具備深厚音樂學養與樂理知識的琴友來說下面這些步驟恐怕相當可笑,「治標不治本」。
  • 曦音音樂-基本音級上構成七和弦
    按照三度音程關係排列起來四個音所構成和弦叫七和弦。 七和弦中四個音,屬於自己名稱。 按三度音程排列,底下三個音,名稱與三和弦相同,最高的音叫作「七音」 可用數字「7」標記 關於命名上,有著統一規律,第一個字代表著根音,三音,五音構成三和弦類別。 舉個例子。如「大」代表大三和弦 「小」 代表小三和弦 「減」代表減三和弦。
  • 「零基礎快速入門自學樂理教程」:第四節-和弦
    大家好,我是海子音樂,為大家整理了這套文字版的樂理教程,如果你在學習樂理上有疑惑的,那麼希望這樣的教程能夠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學習正式開始啦!上節內容講了,音程,這節主要說一下和弦,先來看下它的定義 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樂音按照一定的音程關係的結合,叫做和弦。常見的有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
  • 吉他七和弦種類和弦
    吉他的和弦有很多種大分類,例如「三和弦,五和弦七和弦」等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吉他裡的「七和弦」。首先,我們得了解什麼是「七和弦」,七和弦的構成是由四個音按三度疊置而成的一種和弦,其顯著特點是 根音與最上面的音相距為七度,故名七和弦。
  • 如何快速反應出和弦的構成音
    作者:音樂陽臺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p/24320203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整個反應過程大概是這樣:D7和弦的構成音是?
  • 一節課教會你音樂的七和弦,太有用了!
    樂宇音樂課堂七和弦由四個音按三度疊置而成的和弦,叫七和弦。七和弦下面的三個音與三和弦中的音一樣,分別稱為根音、三音、五音。第四個音與根音相距七度,故叫七音,用數字「7」表示。七和弦和名稱也是由於這個七度而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