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
人工智慧教育,最近被頻頻提及。
5月16日,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賀信中指出:
「把握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態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慧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政府對人工智慧的重視,有跡可循。早在2017年「兩會」,人工智慧就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強調發展智能教育;2018年,《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相繼發布...
這背後反映的是人工智慧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不止中國,美國、日本、歐盟等,都將人工智慧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正因如此,培養AI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但人才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才緊缺,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僅僅依賴於幾所高校。我們還應該把精力,投入到更廣泛的AI基礎教育上,這樣將來才會有更充足的人才儲備。
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入了AI課程。
而AI課程能推廣開來,與國內一家AI巨頭的力推,關係甚大。它就是:商湯科技。
普及AI教育的時機到了!
培養人才,是商湯科技投身於AI基礎教育的主要目的。
因為AI時代已來!
蒸汽時代、電力時代、資訊時代,這些時代背後所代表的技術,無不具有通用性、實用性、持久性,並能與各行各業深度結合。
AI,也具有這樣的特質,商湯科技的目標便是「AI賦能百業」。如今,大到智慧城市,小到手機的拍照功能,AI已經無處不在。
因此在不久的將來,具備AI知識將會是每個人的基本素養。有無AI素養的區別,就像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提出的一句話,「AI不會取代投資經理,但是會用AI的投資經理會取代不會用AI的投資經理。」把投資經理換成醫生、老師、司機,都是一個道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普及AI基礎教育不僅顯得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
另一方面,在可行性上,商湯科技做AI基礎教育,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是國家政策的支持,大環境利好。國務院提出,要「舉全國之力,2030年搶佔人工智慧全球制高點」。
其次是商湯科技的教育情懷。做AI基礎教育,短期內註定賠錢,但卻得到了商湯內部的高度支持,甚至「賠錢的業務做得很開心、很有激情」。因為在商湯,包括創始人湯曉鷗教授在內,很多人都還在高校任教,有著教書育人的情懷。正如商湯科技教育事業部總經理戴娟所說,「公司的氣質就像是一所學校。」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教授
情懷之後,也有商業上的考量。未來各個崗位都需要AI素養好的人,社會的學習需求極大。去年商湯科技聯合幾所學校編著了一本人工智慧教材,竟賣了10萬餘冊,或許就預示著潛力。教育這個賽道既長且穩,隨著邊際效益的提升,盈利有望。
當然,目前商湯科技還是專注於推廣、優化AI基礎教育本身,培養AI人才。
這一方面是響應號召,主動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如戴娟所說,「今天栽樹,明天才能乘涼。推動人工智慧教育對企業自身也是利好的。」
但是,AI基礎教育從無到有,如何讓學校、學生接受?學什麼?怎麼學?種種問題都得仔細研究。
做AI教育,最關鍵的是這點
推廣AI基礎教育,困難重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外部的困難。例如,很多學校和學生僅僅將AI看作是一門技術課程,而非素養課程,再加上升學的壓力,更難正確地認識AI教育。
另一類是內部的困難。缺乏教材、缺少標準化教學體系、專業師資匱乏等等,這些都得先著手解決,才有可能推廣AI基礎教育。
儘管有許多困難,商湯科技卻進展神速。據戴娟透露,目前《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已推廣至百餘所高中,並且希望今年合作的學校數目過千所。
商湯科技是怎麼做到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學AI,必須理論結合實踐,智行合一。
正如應用場景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AI基礎教育也必須在行動中獲得足夠多的數據和反饋,才能從數據當中學習到規律,從這些規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此為基礎,商湯科技著重解決了教育過程中的四大核心問題:
1. 如何教
去年4月,商湯科技便推出了全球第一本面向高中生的人工智慧教材——《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前不久,商湯科技又推出了適合初中生學習的《人工智慧入門》。
商湯科技正是從教材入手,解決了如何教的問題。
教材由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實驗手冊與配套實驗室等系列組成。在整體設計上以任務為驅動,穿插知識點來推進,理論結合實踐。學生可以在編程練習和項目中,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並對AI有深入的理解。
2. 誰來教
去年,商湯科技免費培訓了500餘位一線教師。
人數並不算多,因為這是全新領域,需要摸索。不僅要讓老師知道什麼是AI,怎麼用AI的方法,甚至要讓他們懂得提出需求,來跟有AI技術的公司合作。如此,才算一名合格的人工智慧教師。
因此,商湯科技為學校提供了AI基礎課程教師培訓、AI實驗平臺教師培訓、智慧機器人教師培訓等服務,全方位培養老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3. 如何學
如何學,是AI基礎教育裡的重中之重。為此,商湯科技特意打造了SenseStudy AI實驗平臺、AI機器人、AI實驗室等。
所有這些,都是踐行「智行合一」的AI教育理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SenseStudy AI實驗平臺,是商湯科技專為教育行業打造的人工智慧教學實驗平臺解決方案。目前在平臺上已經擁有了和《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人工智慧入門》教材配套的200餘課時的AI及編程教育課程。
打造這平臺的目的,是為了能與教材有機結合,做到實驗過程、結果可視化,全面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
具體如何實現?不得不提及它的幾點特別之處:
1. 項目制進階式AI課程:用學到的AI知識通過編程來完成具體的項目,訓練學生的AI思維和編程邏輯思維。
2. 個性化:適合K12教學的交互方式,學生可以上傳自己的數據進行實驗,並且支持教學過程分析。
3. 開放性:提供專為中學生設計的實驗課程和機器人擴展課程,並且提供封裝好的深度學習API接口;同時,可以輔導和支持老師參與AI實驗課程和項目的創作,如AI+生物、AI+物理等課程。
有AI實驗平臺為基礎,還要有合適的AI教學產品。
目前,商湯科技已發布兩款AI機器人:SenseRover Pro自動駕駛小車和SenseRover Mini小車,目的都是讓學生更深刻地體驗AI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魅力。
SenseRover Pro自動駕駛小車,結合AI實驗平臺,可以一步步完成車道線識別、信號燈標識牌識別等多種任務。學生還能在上面驗證自己的算法,訓練一臺屬於自己的自動駕駛小車。
SenseRover Mini小車,是一臺能裝進口袋的、帶有多種傳感器的迷你小車。學生可以用它學習Python語言、傳感器使用、電機控制等知識點。通過AI實驗平臺完成完整課程後,學生可以編程控制小車完成複雜賽道的不同任務,並且參與競賽。
正是通過這樣不斷的實踐,學生才能深入地理解AI知識,培養出AI思維。
4. 如何評價
課程開設後,如何評價學習效果?還是實踐。
商湯科技已經與新教育研究院共同舉辦了「首屆國際中學生人工智慧交流展示會」,吸引了中國(包括香港地區)43所中學的118個項目,以及來自美國、印度、日本和新加坡的13所學校的14個項目報名參加活動。在戴娟看來,競賽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的維度,學生們通過國際間的比賽、校際間的交流展示,讓有成果的作品一目了然。
在這四個層面完整做成閉環,才算打造出了全鏈條AI基礎教育生態。AI教材、AI實驗平臺、AI機器人、AI實驗室、AI基礎教育服務和AI交流展示活動,缺一不可。
完善生態,並把它做得更深、更專,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真正的長期性的服務教育,讓更多人認識到AI的好,也讓老師、學生意識到商湯科技真在教AI,教真的AI,最終得以推廣AI基礎教育。
一群人懂AI不算什麼,要全民懂AI!
推廣AI基礎教育,培養更多具有AI素養的人才,這是商湯科技做AI教育的出發點。
所以截至目前,商湯科技AI基礎教育的平臺、產品,一直以面向校園為主。在商湯科技看來,通過與K12學校合作的模式,能推動AI基礎教育的普及化、普適化、普惠化發展。
因此在推廣過程中,商湯科技有兩個特點。
首先是主要服務於公立學校。因為在中國,公立學校是有廣泛性優勢的,輻射力度最大。
其次是有教無類。在商湯科技看來,AI是種基本素養,不能因為有些地區有困難,就使他們失去了接受AI教育的機會。
甚至,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水平差異,商湯教育團隊還特意將K12的內容分為了不同的Level,每一個Level都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學習。
普及化、普適化、普惠化,從來不止是一個口號,更是切實的行動方針。它比起僅為少數人或特定群體服務,其意義無疑大得多。
對於個人,掌握AI思維方式,對於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賈伯斯、扎克伯格年紀輕輕便能創業,是因為他們對資訊時代早有準備。普及AI基礎教育,是在提高全民的素養,也在為可能的高端人才打基礎。
對於行業,未來的時代是「AI賦能百業」,從高管到普通崗位,都急需懂AI、會用AI的人才。這樣大量的人才需求,只能通過AI基礎教育實現。
對於國家,基礎教育是其強盛的根基。不久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也引用了一個說法,「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因為「一個國家有硬的基礎設施,一定要有軟的土壤。」
AI基礎教育,未來就是這樣的一片土壤。
結語:
商湯科技目前取得的成績,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教育需要持之以恆的投入,厚實的基礎必須要用時間和精力才能積累出來。
好消息是,除了政府、企業、學校的重視,AI基礎教育也正越來越受到家長、學生的支持。如今的少兒編程熱,便可以說與此相關。
究其原因,是由於AI技術以及AI思維的價值,正在被更多人認可。在他們心中,AI無疑已經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整個社會也會像這樣,一點點發生改變。當越來越多人正確認識了AI,利用好AI,獲得更好人生的同時,由無數個體組成的社會,也將迎來更好的明天。
©THE END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