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映射手指動作!索尼開發者演示研發中的VR手指追蹤功能

2020-12-14 快科技

早在之前,就有各類專利項目證實,索尼正在開發一款全新的VR控制器,而命名上很有可能延續前代的風格,名為PlayStation Move2,並和尚未公開的PSVR 2頭顯一併推出。而最近,索尼開發組公開了一段介紹視頻,展示了其正在研發的「手指追蹤」功能。

從視頻中能夠看到,索尼正在開發中的全新VR控制器,設計上與Valve index VR的控制器十分相似,類似指虎的設計包裹手掌,同時藉助傳感器可以識別手指的動作。

除了最基礎的抓握,放開以外,索尼開發中的VR控制器還支持12種手勢的識別,可以為VR遊戲中的操控帶來更多的方式。比如通過電話手勢,呼出特定菜單或執行特定動作。

此外,在視頻中,開發者還演示了這款VR控制器的抗幹擾能力,在有手汗、佩戴物的情況下,都能夠正常使用並識別手指動作。

考慮到該項目的演示時間,很難確定這項技術是否會用於PSVR 2中,再加上索尼之前就表示PSVR2並不會與PS5同步推出,所以想要真正看到這款VR控制器推出還需等待很久。不過從Valve index VR就能看出,「手指追蹤」功能對於VR的操控有著根本性的改善,所以如果真會實裝,一段時間的等待也值得。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演示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
    如何捕捉人類手部動作的複雜性以及手部傳感器的研究在AR / VR技術領域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近期,相關研究人員演示了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FingerTrak基本上是一個手鐲,上面裝飾著四個小型熱敏攝像頭,每個攝像頭大約有豌豆大小。
  • Massless推出VR觸控筆,專為高精度虛擬環境輸入需求設計
    雖然諸如Oculus Touch和Vive Wands一類的控制器已經可以非常精確地完成指令,但它們主要是由我們的手腕來進行控制,而非通過動作更靈活的手指進行操作。以寫字為例,當你在紙上寫字時,留意一下手指和手腕在書寫過程中產生的控制效果,你會發現手指起到了主導作用;而平坦的桌面則是我們進行書寫的基礎,這種條件下書寫的質量自然取決於手指的靈活度。
  • 10月VR大事盤點:inside-out追蹤是關鍵詞
    Oculus Connect開發者大會充滿新聞,但最重要的是Touch控制器將於12月以199美元首發,以及INSIDE-OUT追蹤技術原型機Santa Cruz的亮相。 VALVE正在研發新型控制器
  • Leap Motion的手勢追蹤技術Orion,專為VR而生
    在Orion之前,唯一配適了Leap Motion傳感器的是雷蛇的OSVR,而且還是個可選功能。由於Orion是專為VR準備的,所以應該會有更多硬體會支持它。而且它也更薄更小,能兼容更廣泛的硬體。雖然本質上還是Interaction Engine的拓展,但Orion軟體的主要目的是讓手勢控制在VR中更自然,為此Leap Motion還將以前的方案推倒重來。Orion的追蹤更快更流暢,也更敏感。據Engadget的體驗來看,它還能檢測出它「看不見」的手指的運動,也就是說如果你握拳或只使用了兩根手指,它會「猜測」其它手指都在手掌後,並顯示出來。
  • 當VR還原觸覺:你能虛擬體驗手中蘋果滑落的感覺
    研究人員還用一組「野外求生」的視頻演示,真實感難以置信。 VR讓虛擬的世界無限逼真,但在某些方面,VR的效果並不是特別令人滿意。 大多數VR開發者都創建了自己的投擲和抓取機制,這些機制在不同的世界或不同的控制器中感覺都是不同的。 最近,微軟最新的VR觸覺研究——「PIVOT」,提出了一種極度真實的VR接球和投擲體驗。
  • 東芝推出新式裝置 手指屏幕即可遙控電視
    北京晚報訊 新華社電 日本東芝公司2日展示一種新型遙控裝置:用戶只需用手指向屏幕,就可以對裝有這種遙控裝置的電視機發出各種指令。    東芝公司當天在千葉市舉辦的日本高新技術博覽會上,現場演示了這種新型遙控裝置:操作人員將手指向電視機屏幕,發出停止、快進以及其他指令,電視機捕捉到操作人員發出的實時信號後,就會一一執行相應指令。    這種新型遙控裝置其實是一臺微型電腦,其核心是由東芝、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和索尼三家公司聯合開發的「刺激引擎」處理器。
  • 手上戴個「圈」就能玩 VR,這是什麼新玩意?
    戴上這個「圈」,你十指的動作就都能被精準捕捉,而且它在未來的玩法,可能比你想到的還要多。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了《 ACM 互動,移動,可穿戴和普及技術期刊》上。它的面世,意味著可穿戴傳感器技術又迎來了新突破。一個能讀懂你手的「圈」近年來,精準的手指運動跟蹤,已經成了 VR 和 AR 領域研究的熱門技術。
  • 美研究人員研發可用於VR、機器人和翻譯的腕帶傳感器
    如何捕捉人類手部動作的複雜性以及手部傳感器的研究在AR / VR技術領域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近期,相關研究人員演示了解決AR/VR手部動作交互新方案--腕帶傳感器FingerTrak.FingerTrak基本上是一個手鐲,上面裝飾著四個小型熱敏攝像頭,每個攝像頭大約有豌豆大小。攝像頭從各自的位置拍攝佩戴者手腕的輪廓圖像。
  • 高精度輸入設計 VR觸控筆Massless Pen體驗手記
    像OculusTouch和HTCVive控制器這樣的控制器非常精確,但它們主要是通過我們的手腕進行表達,無法實現手指的細粒度控制。比如當你在紙上書寫時,你可以留意一下手指和手腕在控制上的作用對比。另外由於桌面是作為手指運動的描點,所以手指在控制上的作用將進一步放大。Massless創建了一支追蹤式觸控筆,目標是把寫作工具的精確度帶到虛擬實境,而他們目前正在把重點放在企業用例。
  • MindMaze融資1億:研發VR軟硬體治療中風
    MindMaze於2015年3月在舊金山舉行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DC)上發布了一款靠意念控制的虛擬實境遊戲系統MindLeap。本月初,隸屬印度家族集團設在瑞士的私人銀行Hinduja Group,對MindMaze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並提供了一大筆投資。
  • 十月見證VR大事件:谷歌、FB與索尼都有大動作
    原標題:十月見證VR大事件:谷歌、FB與索尼都有大動作   VR技術在2012年起步。兩年之後,臉書、索尼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開始投入巨資,聘請專家參與研究。近年來,VR平臺建設飛速發展,消費級產品紛紛問世。如今,真正的興奮點即將出現。
  • 迪生手指捕捉解決方案中國首秀亮相iABC大會,數位化演繹帶你走進...
    自定義的手部骨骼功能,讓你的指尖捕捉更為精準,或許可以來秀一段手指舞喲~所以,只要你來就能體驗好萊塢式的完整虛擬製作設備!驚不驚喜!所提供的實時光學數據,被廣泛應用於實時在線或者離線的運動捕捉、分析中。可以捕捉任何類型的骨骼,在兩足和四足動物骨骼上沒有限制,在特殊標記的設置上也沒有任何要求。Vicon非凡的技術性能在動作捕捉、系統硬體製造領域有著極高的聲譽。
  • 揭秘:索尼3D顯示屏ELF-SR1誕生背後
    它的特點是加入眼球追蹤方案,識別雙眼後可分別為每隻眼睛提供2K解析度的畫面,並且具備3D視差效果。正因為眼球追蹤特性,導致其僅適用於1個人觀看;而Looking Glass因為沒有眼球追蹤,則適用於多人觀看,但是雙目視差效果應該和索尼存在差距。定位方面,兩款均主要面向電影師、動畫師、產品設計師、建築師、AR/VR開發者等專業用戶。
  • 岱仕科技推出了全球首個集成動作捕捉和力反饋功能為一體的Dexmo手套
    用戶不需要學習任何按鍵操作就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做任何在現實生活中做的動作,比如撥動開關,按壓按鍵,甚至扭動門閥等複雜動作。相比傳統手柄控制器,力反饋手套可以讓用戶在虛擬世界中完成更精密複雜的手部操作,實現貼近真實的體驗, 並達成更好的培訓效果。 公司早在2017年就對外宣布過DK1的小批量生產。
  • 吉他彈奏中每個手指的作用和功能
    吉他彈奏中每個手指的作用和功能按弦的手按弦的手的手指無論你彈奏什麼風格的樂曲,它們一般扮演固定的角色。大拇指大拇指要起到穩固和支撐的作用。將大拇指放在(琴頸)後方,幫助向按弦相反的方向 「推」 琴頸。中指和無名指這兩個手指有相同的功能。對於一個給定的位置,它們會有一個 「既定位置」,一般不會隨便移動。小指按弦的手的小指很重要,因為它通常很 脆弱,而且有時無法用到它本身的力量。因此,練習使用小指彈奏音階和和弦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小指比其他四個手指的位置都低,有時會因為需要而被 拉伸。
  • 手指動作測出關節病--天津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手指動作測出關節病   不能豎大拇指當心狹窄性腱鞘炎,不能比OK留神肘管症候群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何盛為   有一雙靈活的雙手也許並不是一件稀奇事,做「比心」「點讚」等動作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 美研究人員演示支持VR/AR輸入體驗的手勢追蹤解決方案FingerTrak
    據外媒venturebeat報導,近日美國康奈爾大學SciFi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基於腕帶、利用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手勢追蹤解決方案FingerTrak。該解決方案使用熱像儀以3D方式追蹤用戶手部動作,從而實現VR/AR輸入體驗。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FingerTrak,使用者僅靠手腕輪廓就足以「準確預測整個手部姿勢」。區別於傳統的數據手套等傳感方式,FingerTrak將整個傳感系統安置於人體手腕錶面,以實現其精準手勢追蹤。
  • 康奈爾大學演示基於腕帶的AR/VR交互解決方案FingerTrak
    所述設備使用熱攝像頭來追蹤手部的三維運動,並從用戶手腕輪廓提取出20個手指關節的位置。FingerTrak由康奈爾大學SciFi Lab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發,其利用一個深層神經網絡將三到四個微型熱攝像頭的輸入拼接在一起,從而共同捕捉整個手部的姿態。利用攝像頭生成的輪廓,主幹網絡和回歸網絡估計指尖和關節的位置。
  • 不用觸控螢幕,手指在手背上就可以控制智能設備!
    但是,由於智能手錶的觸控螢幕面積很小,用戶手指和這樣的觸控螢幕交互起來,會非常不便。為此,John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一些創新的人機互動方式,如下:FingerIO技術,它利用傳統的聲納技術,追蹤手指在設備周圍的運動,從而實現人機互動。
  • 基於OpenCv 和 Python 的手指識別及追蹤
    翻譯 | 餘杭 Lamaric 校對 | 吳曉曼 審核 | 餘杭詳細代碼參考:https://github.com/amarlearning/opencv手指追蹤是許多計算機視覺應用的重要特徵。在該應用中,使用基於直方圖的方法將手與背景幀分離。 使用閾值處理和濾波技術來進行背景消除以獲得最佳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