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連、瀋陽、長春、秦皇島、連雲港、恩施、盱眙……打開她的攜程「旅行足跡」,密密麻麻的光斑點亮了全國170多個城市。她是佳木斯第一批早期教育創業者,也是第一個從佳木斯走向全國的家庭教育講師。11年,2000多場講座,覆蓋近10萬兒童家庭。
——她,是牟慶輝。
「中國好 新疆好 哈密好!」這是新疆哈密伊州區陶家宮鎮新戶村一位少數民族村民聽到5歲兒子常常字正腔圓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句話更加堅定了全家人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及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熱情。正是千千萬萬像他們一樣的村民家庭,給了她紮根祖國邊疆的動力。
——她,是趙娟娟。
她們創新實幹,睿智進取,為家鄉帶來優質的學前教育;她們心懷大愛、擔當盡責,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傳遞正能量。她們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也是「紅黃藍幼教人」的縮影。
近日,全國婦聯表彰了300位「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彰顯了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時代精神。黑龍江佳木斯紅黃藍幼兒園園長牟慶輝、新疆哈密紅黃藍親子園園長趙娟娟同時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這不僅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愛的堅守與傳承!她們與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北京市勞動模範」的紅黃藍教育創始人、總裁史燕來一道,成為紅黃藍大家庭中的榜樣力量!
以教育助力脫貧脫困
牟慶輝:「有了無數幸福的小家,才有更加強大的國家。」
牟慶輝
黑龍江佳木斯紅黃藍幼兒園園長
紅黃藍全國特聘榮譽講師
佳木斯市人大代表
佳木斯市婦聯兼職副主席
佳木斯女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
黑龍江省婦聯執委、省婦女代表大會代表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全國三八紅旗手
「牟老師,你為什麼總能這麼神採奕奕、充滿激情啊?」2019年3月,在大連的一場育兒公益講座後臺,一位年輕老師好奇地詢問剛下高鐵就奔赴講臺的牟慶輝。其實每一個認識牟慶輝的人,都知道她的確很忙,不僅在佳木斯有親子園、幼兒園、培訓學校等,而且還積極踐行作為佳木斯人大代表的職責,時刻關懷民生,扶貧幫困。無論何時何地,她總是這樣生機勃勃,好像有「做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勁」。她說,「因為喜愛孩子,走進了學前教育行業;也因為走進這個行業,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偉大力量。好的教育,引領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有了無數幸福的小家,才有更加強大的國家。」
敢想敢幹,投身早教
牟慶輝是出了名的「膽子大」、「敢闖」,2008年一次北京探親之旅,她接觸到早期教育。也因此放棄了審計局的「鐵飯碗」,加入「教育創業」的大軍。當有人質疑她「好好的工作不要,非要做個體戶」時,她總是堅定地告訴自己,「我做的是中國早期教育」。在她的堅守和努力下,如今她在佳木斯的事業已經形成包括紅黃藍親子園、紅黃藍幼兒園、培訓學校、兒童發展中心、水育樂園等在內的綜合教育機構,建構教學研三位一體、孕嬰幼三階一線的立體教育模式;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東北區域的標杆園所,經常對周邊姐妹園所給予無私的運營管理、教學技能、師資培養等方面的幫扶。
牟慶輝並沒有滿足於為孩子們提供優質的學前教育,她也把目光放在更廣闊的家長群體中。她說,「不僅培養孩子,還要引領家長,因為家長是每個孩子身後不可缺少的土壤。」11年期間,牟慶輝的育兒公益講座覆蓋全國170多個城市,其中不乏三四線城市、縣鎮以及邊遠山區。疫情發生後,她率先在佳木斯全市範圍發起主題為「童心祈福 匯愛前行」捐畫捐款公益活動,為援鄂醫護工作者0-6歲子女提供免費早教課。
扶貧幫困,傳承大愛
「沒有國,哪有家」。牟慶輝心繫貧困婦女兒童,積極建言獻策,堅持為需要特殊關愛的家庭和孩子捐款、捐物、捐助書籍、生活用品等,連續七年組織社會各界人士為春蕾女童捐款,近年來個人累計捐款20餘萬元。她在佳木斯市紅黃藍幼兒園成立了「女童保護小屋」引導員工、家長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傳承好家風,培育好家教。
她的「大愛」影響著身邊的人。在佳木斯紅黃藍,凝聚著一大批專業、熱情、有愛心的教師,她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溫暖、信任、合作、友好、希望、幸福……化作工作的動力,傳遞給孩子和家長。除了「愛和感恩」的精神文化,牟慶輝為每位員工溝通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在尊重員工職業選擇的基礎上,通過競聘上崗制度給員工發展空間和職業通道,幫助員工自我定位、實現自我價值。
「我希望成為老師生命中的『貴人』,也希望她們能夠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把這份愛與賞識不斷地傳遞下去。」牟慶輝用無私的愛,溫暖了無數人。
以發展邊疆優質學前教育為己任
趙娟娟:「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趙娟娟
新疆哈密紅黃藍親子園園長
新疆哈密旺仔幼教機構總園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範
新疆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辦教育特殊貢獻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八紅旗手標兵
新疆哈密市人大代表
新疆哈密市團結友愛道德模範
全國三八紅旗手
哈密市伊州區惠澤園牧民搬遷小區一位少數民族村民的兒子已經從「小趙媽媽」的幼兒園畢業了,她的女兒正在上大班。他說,「之前孩子們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現在不僅普通話標準,能為家裡人當好「小翻譯」,而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講文明懂禮儀,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小趙媽媽'。」這位村民提到的「小趙媽媽「,就是我們的主人公趙娟娟,她說:「培養好一個孩子,就是幫助一個家庭獲得幸福,無數個家庭幸福了,社會就會更加和諧。」
櫛風沐雨,從教辦學
「小趙媽媽」的教育情懷緣起於1998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趙娟娟拿著僅有的3000元,在2間小屋裡開啟了自己的教育創業夢想。不管多困難,她始終堅守教育初心,不斷將專業、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哈密,趙娟娟在2012年自籌資金在農牧民搬遷小區修建並開辦普惠性幼兒園,走進她的園所,熱情洋溢的教職員工、講文明懂禮儀的孩子們讓人倍感溫暖;園內每一面牆壁、每一條走廊,角角落落都體現著環境育人的導向,尤其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議召開後,更是體現出了「文化潤疆」幼兒園微行動,用文化潤澤心靈,引領成長的重要性。趙娟娟在幼兒園大力推進學齡前少數民族兒童國家通用語言的學習,並且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將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等融入孩子們一日生活與遊戲,從小在孩子們的心田裡播下「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感恩祖國」的種子。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孩子們不僅能夠熟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還主動請爸爸媽媽及家人一起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小手拉大手」營造出了人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良好氛圍。
2014年,趙娟娟意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率先在哈密引入「紅黃藍親子園」,實現了哈密、北京早早期教育「零距離」,並將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引領納入了她的工作規劃,開展公益講座300餘場,積極倡導社會、家庭、學校齊抓共育。2018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趙娟娟學前教育人才管理工作室」被評為「自治區勞模創新工作室」。
溫暖流淌,生生不息22年來,趙娟娟和她的團隊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有的大學畢業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加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大軍;有的成了北大、人大等名牌高校的莘莘學子;有的成為各中小學的「三好學生」和「民族團結先進模範」。當家長和孩子們回憶起「小趙媽媽」時,他們異口同聲的會說「溫暖」。「我們什麼時候都看到她在微笑,園所裡的保安在微笑、老師在微笑,孩子們也開心的不得了,『小趙媽媽』的幼兒園和親子園總給人生機勃勃和溫暖的感覺。這種溫暖是流淌的,而且在不斷生長中得到傳承,生生不息......
趙娟娟不忘初心,以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為己任,走出了一條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民辦教育「依法辦園謀發展、專業引領促成長、凝心聚力鑄師魂」的規範發展之路,從最初僅有兩間教室的園所,發展到今天近500名教職工,4000多名幼兒的連鎖機構,惠及哈密越來越多的0-6歲嬰幼兒。
柴靜曾在她的長篇自傳集《看見》中寫道:「其實每個微笑臉龐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是啊,在同行眼裡,她們是踏實敬業、勇於創新的開拓者;在孩子心中,她們是可敬可親的「園長媽媽」;在教職工眼裡,她們是大家工作、生活的依靠;在家長心中,她們是耐心傳授教育理念的引領者;在所有人眼裡,她是釋放正能量、傳遞正能量的女強人。其實在這些光環背後,她們的身上還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擔當!只不過她們從不去提起,默默把愛與微笑留給可愛的孩子們。
初心不改,無私奉獻!正是有牟慶輝、趙娟娟這樣的紅黃藍人傳承愛心與責任,才在全國各地成就著這份愛的事業蓬勃生長。以她們為榜樣,正有無數年輕人從紅黃藍的搖籃裡成長起來,走在服務兒童、報效祖國的幸福大道上。
紅黃藍既是教育孩子的事業,也是關愛女性的事業,它影響了百萬媽媽、三萬餘名女性員工和數百名女性創業者。很多女性在紅黃藍的平臺上紮根、生長,變得更加自信從容、開拓創新,實現著屬於她們每個人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教育無它——唯愛與榜樣!